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紅樓青影 > 第 21 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紅樓青影 第 21 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劉姥姥那三十畝的芝麻地是因為趕上輪作的年份,所以不能連茬,糧食也種不了,選種芝麻再合適不過。

他特意選了黑芝麻種,籽粒飽滿油亮,趙家村和周邊的一些遭災的村落好些都種了芝麻,有些還種了花生,範陽縣的鎮上就有芝麻油坊,常年收購芝麻,不僅銷路不愁。

油坊東家雖說之前出了官司,大傢夥也就背後議論議論,當麵那是一個字不敢提的,主要是東家出了名的公道,也算是挽回些許名聲,並不會隨意壓價,收貨時,雖然被挑揀的麻煩點,但是都是直接付的現錢。

當時播種的時候,那兩頭水牛也派上了用場,拉著耬車穩穩地在田裡穿行,王狗兒跟在後麵撒種、覆土,動作麻利,三十畝地兩頭牛,王狗兒和南廷玉兩個人五日便種全部種上了,綠油油的芽苗鑽出土時,看著那片齊整的田壟,他心裡滿是踏實。

後續的日子在鋤草、澆水、除蟲,巡田是顧不上了,隻能得閒的時候過來弄一下,轉眼間便到了秋冬可收之際。

秋風起時,黑芝麻漸漸成熟,收割的時候,劉姥姥和劉氏兩人便回了趙家村,把孩子暫時托給了湯舉人照顧,家裡的吃食都有準備好,水缸都是滿的,鄉下孩子都很早就會自己照顧自己了,隻要不是貪玩下水之類的,一般都出不了事。

因為需要後續給黑芝麻晾曬、脫粒等等,所以劉姥姥和劉氏得在劉家老宅住上幾天,日日忙得腳不沾地,最後用水牛揹著曬乾的黑芝麻拉去油坊,換回來沉甸甸滿兜的銅錢和幾壇香濃的芝麻油和芝麻醬,今年因為種芝麻的人家不少,所以價格也比往年少上了一些,好在芝麻不是糧食,價格不至於暴漲暴跌。

隨著冬日裡寒風刺骨,新的困難接踵而至,潭邊的船屋根本住不得人,船艙的窗欞縫隙漏風,夜裡凍得人縮成一團,連被褥都是涼的,早上起來,被窟裡像的冰窖一般。

幾個人都愁後麵怎麼辦,賃屋的錢以他們現有的收入錢定是不夠的,張綱對著南廷玉筆畫,還上手畫了個樣子,南廷玉在旁邊看了半天才明白,張綱給出了個什麼好主意,轉頭指著艙外的那棵大樹道:“張綱說隙地和潭邊中間不是有棵老榆樹嗎?那樹長得粗壯,枝椏又高又密,不如在上麵搭個樹屋。

一來離井近,能照看打好的井,免得有人偷偷汙染水源或者破壞水井,我們畢竟水井還冇完全建好,要是有人來搞事,那就功虧一簣了;二來樹屋離地麵高,隔著水潭,鋪些乾草和被褥,保暖性肯定比船屋好得多。

”南英看著畫:“這主意好!我怎麼冇想到呢,我在老家的確見過有獵戶在山裡把房子建在樹上的!是為了躲避野獸的。

”當下便拉著張綱去看那棵老榆樹,樹乾要兩人合抱才能圍住,主枝分叉處寬敞平坦,有個低矮橫長的分支,還特彆粗壯,離井口還近,要是把井口位置放樹屋內,安全性就更好了,確實是搭樹屋的好地方。

接下來幾日,南英叔留在城裡,其餘三人又回了鄉下,一起砍樹,裁木板,刨棱角,挖凹槽,把材料都準備好在回城裡,搭框架、鋪地板,又找了些厚實的茅草鋪在屋頂和地麵,四周用蘆葦稈編了牆,糊上黃泥,最後再掛上厚厚的草簾擋風。

冇幾日,一間結實又暖和的樹屋便搭成了,王狗兒在裡麵睡了一晚試試,果然比船屋好上了不少,就是耽誤的這些日子,他們都冇什麼進項了。

可剛解決了住處的難題,另一樁意外之喜又讓王狗兒犯了愁,家裡貸款買的那頭母水牛竟生下了兩頭小牛,而且全是公的,王狗兒想為啥不是母的呢,公牛發情是很麻煩的事情,何況還是一頭外邦的公牛,雖然目前性格還算溫順,但是發情的牲畜和平時並不相同。

家裡本來就有兩頭成年水牛了,如今又給添了兩頭小牛,雖然前期能喝奶,但是冇幾個月斷奶後,餵養的草料一下子多了不少,加上冬日裡草料本就金貴,他們幾頭牛都得燒柴取暖,不然過不了冬,這又是一筆花銷,真是甜蜜的痛苦。

實在不行,等著兩公水牛長大後,要麼得閹割成犍牛乾活,要麼賣掉,可眼下小牛還小,王狗兒看女兒寶貝得緊,怕到時候偷偷賣了牛,女兒會難過死,又於心不忍。

平白家裡又多了兩張嘴,王狗兒看著田埂下歡蹦亂跳的小牛,愁眉不展,不知如何盤算纔算安置妥當。

凜冽的風颳得村裡的枯樹枝嗚嗚作響,王狗兒揣著銅錢去了李裡正的屋子裡,一年一度的勞役的代銀該交了。

這銀子是劉姥姥的地賣黑芝麻、做零碎吃食攢下的,本想留著過年給家裡添些年貨,去年還能拿布給家裡孃兒幾個做件新衣裳,今年的可不成了,錢都花的差不多見底了,可勞役銀是硬性繳納,一個銅板都不能少了的。

交完銀子回家,王狗兒把空了大半的錢袋往炕頭一扔,重重歎了口氣。

劉氏見狀,也隻是默默繼續做著手裡的針線活,坐在炕桌邊冇動,炕上還放著冇收拾的針線筐,冇多言語,也知道當家的心裡鬨心,但劉氏知道家裡櫃子裡的錢盒有幾個銅板,心道:這個年怕是又要過得緊巴巴了。

轉眼就到了正月,貼春聯、蒸糕點,院子裡總算有了些年味兒,今年家裡人多,比往年也熱鬨許多。

現在隻在飯點才能見到的板兒,此刻穿著洗得褪色了大半的青衣,圍著灶台,在劉姥姥身邊轉來轉去,盼著能早點吃上餃子;最後劉姥姥嫌棄做事的時候,板兒在灶房礙眼,把這猴大王給趕了出去。

青兒則安安靜靜地幫著母親劉氏擺碗筷。

眾人在歡樂的氣氛中推杯換盞的過了一個好年。

眼瞧著到了劉老爹週年祭的時候,一大早天剛矇矇亮,王狗兒便叫醒了一家人,把青兒抱起來道:“今日回趙家村,給你姥爺上墳燒香。

”按照規矩和當年簽的過繼文書,過年得去墳前祭拜,到了週年祭,還要再來一次,劉老爹的生忌都冇落下的,週年祭的時候家裡幾人便算正式出孝了,隻有青兒除外。

一家人簡單收拾了些祭品,裝了滿滿一車,劉姥姥這一年來給劉老爹攢了不少摺好的元寶,王狗兒抱著青兒,劉姥姥領著板兒,劉氏提著跨籃,車輪碾過薄薄的積雪,往趙家村趕去。

王狗兒先把墳前,上次清理後又新長出來的雜草清理乾淨,劉氏擺上供品,點燃香燭,劉姥姥拿著麻布打了些許清水,給劉老爹的墓碑上擦了又擦,一遍絮絮叨叨的說著家裡這一年來的瑣事,口裡唸叨著:“老頭子你安心,我好著呢,女婿和女兒,還有兩孫兒都挺好的,你在地下就放心吧,保佑我們全家平平安安,順順遂遂的,你也好早點投個好胎。

”青煙嫋嫋升起,王狗兒把青兒推中間站好,然後領著一家人跪下磕頭,嘴裡大聲的說:“爹,今天是週年祭,我們來看你了。

你在那邊安心吧,家裡一切都好,兩個青兒和板兒都平安康健。

特彆是你孫兒青兒現在會認好些字了,都會讀書寫字了,比她哥哥強多了。

你可保佑來年我們一定好好過日子。

”板兒年紀小,對著墳塋磕了幾個頭,便跑到一旁的草地上玩耍去了,剛開春,草地裡就有一些昆蟲躲藏其中,麻雀和一些鳥兒也在枝頭間來回穿梭。

青兒對之前的事情已經冇什麼記憶了,對劉姥爺也冇太深的印象了,但是她聽話,爹爹讓自己做什麼,她聽話照做,青兒並不知道麵前的這塊寫著字的石頭是乾嘛的,自己對著這塊石頭和小土丘磕頭又是為何,石頭上的許多字她還認不全,不解其意。

劉姥姥又哭了一場,劉氏過來對著姥姥說:“娘,我們好好過日子,纔是對爹最好的告慰。

”劉姥姥點點頭,擦了擦眼淚,一步三回頭的離開了,回去的路上一直抱著青兒,青兒就是她對姥爺最後的念想,是她將來的寄托。

祭拜完,王狗兒又在墳前添了些新土,才領著家人往李家莊趕,並冇有在趙家村逗留停歇,過年來的時候,倒是走過場給親戚們拜了一圈。

現在的王家,隻有青兒腰上還繫著麻帶,再看看其他人,王狗兒穿著一件半舊的棉襖,腰間空空的,冇有麻帶的影子;劉氏和劉姥姥的頭上也乾乾淨淨,早已摘去白花了;哥哥板兒跑得滿頭大汗,腰間更是連麻帶的痕跡都冇有,他那些係過的麻帶,早就不知道丟到哪裡去了。

過了些日子,青兒才後知後覺地意識到,家裡隻有自己還一直紮著麻帶、戴著白花。

她日日戴著,久而久之,竟習以為常了,也冇注意到,什麼時候起,家人都不再佩戴這些了。

王狗兒賣茶水賺的銅錢帶回來,日子依舊過得捉襟見肘,因為人多牲口多,開銷也就比以往大了許多,過完年,家裡的現錢早已花得七七八八,縣衙貸牛的本錢也快到了還款期限,青黃不接的窘境壓得一家人喘不過氣。

忽然,她猛地想起王狗兒和大姐兒結親時候的事情,早年王家裡曾在長安城裡攀上過一門大戶親戚,聽說那戶人家富貴潑天,家底殷實。

她心裡一動,與其在家坐以待斃,不如豁出去跑一趟長安城,碰碰運氣,說不定老頭子保佑。

不拘多少,哪怕隻能討來幾兩碎銀,也能解眼下的燃眉之急,先把貸牛的本錢還上,不然後續算上利錢那就真還不清了。

打定主意,劉姥姥便同王狗兒商議事宜。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