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雙姝記 第5章 宗親瑣事辨人心
-
宗親瑣事辨人心
一瞬間,她甚至萌生出一個更遙遠的念頭:若能親自回趟揚州就好了,出嫁3年多,一次冇有回去過,也合情理,重要的是可以見見黛玉和小承璋。
哎,這個時代對女性還是限製太多了,原主真的是拿把好牌打得好爛啊,不過也是,她的出生和成長讓她想不到那麼多,小承璋都出生2年多了,原主都冇見過,隻是派人送過月禮,不知道長什麼樣子。
記得原著說的承璋是3歲去的,冇說是病還是意外,但大部分人判斷是意外,如果找到機會回去,一定要給小承璋看看,既然來了得救,不說自己的喜愛,這也是原身的親侄子啊,救了他就肯定能改變黛玉的命運。
隻是路途遙遠,成本高昂,現在突然提出回去,但突兀了,以後尋找機會吧,畢竟現在交通不便,路途遙遠,按照原著的說法,應該還有一年,來得及籌備。
她從思緒中回過神來,對張掌櫃道:“鋪子維持不易,辛苦你了。這些貨……暫且先這樣賣著吧。我近日得閒,或會試著調製些彆的玩意兒,若成了,再拿來給你看看。”
張掌櫃連聲應喏,雖不明白奶奶要做什麼,但態度恭敬。
回程的馬車上,林望舒沉默不語,隻指尖無意識地點著車窗框。
撫劍安靜地坐在對麵,一如既往地沉默守護,彷彿對主母心中翻湧的思緒毫無察覺。
林望舒看著窗外掠過的荒涼景象,心中那份改善處境、積累力量的念頭卻愈發堅定。
胭脂鋪,這個看似不起眼甚至失敗的嫁妝,或許正是她在這北地破局的
宗親瑣事辨人心
王孟氏的聲音不高,但字字清晰,透著實實在在的擔憂,卻也隱含著對林望舒能力的不信任,“再說,她過門也有些時日了,至今肚子還冇個動靜……你這般早放了權柄給她,底下人未必服氣,怕是反而讓她難做。依我看,不如再等些時日,看看再說?”
林望舒腳步頓了頓,並未立刻進去,隻悄聲將羹湯交給門口的小丫鬟,示意她稍候再送,自己則轉身悄無聲息地退開了。
她並未因此氣惱或急於辯解,王孟氏的話雖不中聽,卻也是這深宅大院裡現實的考量,無子、年輕、外來,皆是她的“短處”。欲要取信於人,空口無憑,唯有行事。
機會很快便來了,幾日後,族中有事小聚,各房女眷皆至王周氏正房說話。
臨近晌午,需安排飯食座次,偏巧王周氏犯了頭風,精神不濟,便將這事交給了林望舒。
這並非大事,卻極考驗心思。座次關乎長幼尊卑,飯食需顧及各房口味偏好、有無忌口,還需調配好人手,不能失了禮數,也不能慢了怠慢了誰。
王孟氏坐在一旁,端著茶碗,冷眼瞧著。
林望舒卻並未顯露出絲毫慌亂,她先低聲詢問了婆母幾句關鍵之處,然後便吩咐青溪去廚下檢視今日食材,又讓撫劍去請了本院管事的婆子來,細細問明瞭各房來的都是哪些人,平日喜好如何。
不過一盞茶功夫,她便心中有數。
安排座次時,既嚴格遵循了輩分規矩,又將幾位素來不太和睦的妯娌巧妙隔開;吩咐飯食時,特意點明哪一房老夫人牙口不好,需將肉燉得爛些,哪一位堂嬸近日咳喘,菜裡莫要放辛辣。
甚至考慮到天冷,特意讓廚房多備了熱湯,用爐子隨時溫著,並給每位隨侍的丫鬟婆子也安排了熱食角落,不至受凍。
她言語清晰,指令明確,態度溫和卻自帶一股不容置疑的從容。底下人見她思慮周全,賞罰分明,皆心悅誠服,領命而去。
一頓飯下來,雖無甚珍饈,卻安排得妥妥帖帖,眾人皆用得舒適。連那位最是挑剔的二房老太太,離席時都難得地對王周氏誇了一句:“你這媳婦,倒是個細心周到的。”
王孟氏在一旁看得分明,這位侄媳婦,並非她想象中那般不諳世事的嬌小姐。
她處理事情條理清晰,懂規矩卻不死板,知人情而不諂媚,那股子沉靜的氣度,竟讓人莫名信服。
過後幾日,王孟氏再來尋王周氏說話時,語氣便悄然變了,不再提林望舒不堪重任的話,反而笑著對王周氏道:“還是嫂子會調理人,望舒如今越發有模有樣了,院裡的事交給她,你也能輕省些。”
王周氏自是含笑應了,心中也鬆了口氣。
林望舒通過這次小事,不僅初步贏得了王孟氏的認可,更藉此機會,將本院乃至與其他各房往來的人事關係摸清了大半。
誰與婆母交好,誰隻是麵上情分,哪個仆役得力,哪個婆子嘴碎,哪一房寬厚,哪一房需小心應對……她心中漸漸勾勒出一張清晰的圖譜,誰可爭取,誰需遠離,誰可利用,已有了初步的計較。
她正坐在窗下,默默梳理著這些關係,青溪輕手輕腳地進來,臉上帶著一絲壓不住的雀躍,手中捧著一封信:“夫人,揚州來的信!是林府的家書!”
林望舒的心猛地一跳,抬起頭。那封她穿越之初,斟酌詞句、以報平安兼詢問近況為名寄出的“投石問路”之信,曆經數月,終於有了迴音。
她接過那封略顯厚重的信函,指尖觸及揚州來的柔軟箋紙,彷彿觸碰到了那個遙遠而熟悉的世界的脈搏。
她能否從中窺得一絲林家現狀的端倪?那關乎她未來命運的答案,似乎就藏在這薄薄的幾頁紙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