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榮國府姨娘致富日常 第九十章施涼茶
-
施涼茶
“趙氏花鋪免費供應涼茶!大家快去排隊領取啊!晚了可就冇了!”
隨著一聲又一聲響起,躲屋裡避暑的百姓紛紛打開門看情況。
“這可是真的?”
“怎麼可能?前些日子我家那位去醫館,涼茶都升到二十文一罐了,這趙氏花鋪莫不是在坑我們。”
住在這裡的人多多少少攢了些家底,偶爾去藥鋪買些涼茶還是可以的,所以自然不相信趙氏花鋪能做出這種事情。
“哎呀,王嬸子!朱大娘,你們還愣著乾嘛?我都將涼茶打回來了,這涼茶可是剛在井裡鎮過,冰冰涼涼,喝起來微苦回甘,比藥鋪的好喝呢!你們再不去,估計隊都排不上,”早已出去排隊的人領著一壺涼茶說完便跑回了家,這麼熱的天,出個門真是要命,要不是有涼茶,她纔不出去。
“真的?哎!等等我,跑這麼快乾嘛?”剛剛還一臉自覺聰明,斷定自己不會上當的王嬸子頓時回家抄起最大的一個水壺就跑出去。
然而剛到趙氏花鋪門口,就見到了看不到頭的隊伍。
趙國基看人越排越長,怕影響到出行,又命人端著水壺去給他們倒,速度也能快些。
“後麵的不要排了!明日早些過來,今日的快冇有了!”
“做什麼?我就說嘛!哪有這種好事,纔剛來人家就發完了,”王嬸子不滿自己一身大汗跑來,結果什麼也冇得到,氣得口不擇言。
“你可閉嘴吧!你冇看見前麵那些個個都拎著涼茶回去?有本事你明天也彆來,我可乾不出占了便宜還說人壞話的事情,”原先還和她嬉皮笑臉的朱大娘翻臉道。
“唉!我這不是氣話嗎?我的為人你還不知道,”王身子訕笑道,自知理虧,很快便灰溜溜回去了。
這個景象不僅出現在趙氏花鋪門口,而且施發涼茶的各個棚子旁邊都排了長長的隊伍。
這些人素質有高有低,有落魄的讀書人,也有靠著低薄薪酬養活一家老小的普通人、拉扯幾個孩子的寡婦、相依為命的老兩口,一開始,他們便打算一鬨而上,但由於守在涼茶旁邊的都是人高馬大的漢子,哪裡敢再造次。
偶爾有幾個不老實的也被拎出來扔了出去,這纔開始老老實實排隊。
帶來的涼茶不過半個時辰便分完了,那些領到涼茶的百姓們心裡高興,主動幫他們收拾東西,有的還小心翼翼問上一句:“明天還來嗎?”
原本還冇離開的人也瞬間豎起耳朵,裝作不經意地靠近。
“來的,這幾日若無事,我們都會過來!”幫忙分涼茶的小夥子此時滿身大汗,卻仍然一臉和氣地回答他們的問題。
“哎呀!那可真是太好了!”
“這麼熱的天,我家那幾個孩子每次都不想吃東西,纔多久,瘦得跟麻桿一樣,有了涼茶,好歹能讓他們有些胃口!”
“就是,家中二老也因為天熱,整日吃不下幾口,家中又買不起冰塊,如今有這涼茶,大傢夥都能好過些!”
“謝謝你們!真是太謝謝了!”
“大好人啊!”
隨著一聲聲讚揚響起,原本還沉穩的幾個大小夥此時正努力控製著不讓嘴角上揚,早已不嫌這活兒又熱又累了。
隨行的管事看著他們一臉恨鐵不成鋼,主動趁熱打了一波廣告:“這些涼茶是我們趙氏花鋪的老闆送的,大家不必如此多禮!”
趙氏花鋪也在這些普通百姓的心目中變得高大了起來,就算冇去過,也能換著法兒誇。
冇錢的百姓幫著宣傳,有錢的便直接過來消費,一時間趙氏花鋪的生意彷彿和冇受到天氣影響之前一樣。
不過趙國基直接將這些收益都用來買藥配涼茶,循環往複,倒是冇花費多少。
來喝涼茶的人越來越多,趙國基也冇吝嗇,直接擴了好幾個供應涼茶的點,讓許多百姓不用早早過來排隊還喝不上,此舉得到了更多百姓的支援。
原本打算觀望的商戶見趙氏花鋪如此受歡迎,自然也打起了主意,派人去跟著趙氏花鋪的人買藥材,打算也靠供應涼茶來宣傳自家生意。
趙國基經林掌櫃提醒,自然知道有不少人打這主意。
“你可需要幫忙?再這麼下去,你們這涼茶的配方恐怕就保不住了,”林掌櫃詢問道。
“不用,這配方我們也不打算拿來掙錢,光靠我們鋪子,能喝上涼茶的人也不多,不如讓其他商家也加入,對我們和百姓們都有利,林老哥可要方子?”趙國基這話又將林掌櫃打了個措手不及。
“你白送方子?”
“冇錯,我們鋪子施涼茶的人手不夠了,他們加入倒也挺好,隻是希望他們莫要鑽進錢眼裡,這施涼茶本身就是一件好事,彆到頭來又成壞事了,”趙國基擔憂道。
“這倒不用怕,我十分敬佩趙兄弟此舉,會向上頭稟明,他們若真用這方子謀財,那就彆怪我們不客氣了,”林掌櫃毫不猶豫道。
趙國基知道林掌櫃背後站著的是誰,心裡鬆了口氣,和他們合作這麼久,此時由他們來辦,倒是十分放心。
林掌櫃將涼茶配方拿到恭親王府,恭親王此時雖被禁在府中,但許多事情並不受牽製,除了不能出去,其他的倒也還好。
“王爺,這藥方趙家打算公佈出去,讓更多人能夠喝上涼茶解暑,屬下認為此乃大義之舉,王爺可以幫襯一二,”林掌櫃此時恭敬道。
“難得你這次找來不是滿腦子想著掙錢的事,此時本王早已知曉,趙家人每次都這麼讓人出乎意料,此事利民,本王不僅要記他們一功,還要在各地免費供應涼茶,”恭親王一向說到做到,有了這句話,趙家人不僅少不了賞賜,那些商戶也休想用藥方牟利。
他們若是老老實實佈施涼茶,賺點名聲還好,若是拿來搜刮民利,那必然冇什麼好下場。
這藥方很快便由晟王在早朝中提起,一時間引得朝中大臣議論紛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