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紅樓:新朝太子 > 關於土改和明中後期的思潮的問題。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紅樓:新朝太子 關於土改和明中後期的思潮的問題。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首先感謝大家的建議和支援!

很多人不理解為啥我要寫出這些改革,我做出一下解釋。

土地問題是明清兩代都冇有解決的問題,也是最大的問題。

乃至於後世都將一段曆史稱之為土地革命曆史。

明末其實最主要的問題是土地兼併和天災,主角如果想要硬抗天災首先就要做到生產資料的再分配,還必須要做到擴張,朝著更南方比如東南亞,澳大利亞等地方擴張,否則土地是永遠不夠分的和糧食也是是不夠吃,也是後續書一些思路。

很多人認為那個時代搞不了,老百姓太封建,其實不然,就那江西和福建打比方,這倆贛南和閩西耕地太少,所以明清一直鬨各種因為土地造反,很多地方也出現佃變和奴變。

而說封建,民國的農村不也封建?

主角之所以能搞,主要是刀把子,我在評論區也說過。

其次是這樣真的能團結大多數人,老百姓不是傻子,在這個土地問題尖銳,多數人冇有土地,還要被地主壓榨的年代,主角這種拿著刀給他們分地,他們不會不跟著主角走,老百姓的價值觀大多數樸素的,知道誰對他好。

其次明代思潮並不是你們想的那麼封建和保守,如果你看過晚明著作,就包括紅樓夢本身就是體現了明末清初很多風氣,大家認為其中真的隻有各種禮教?

實際上是禮崩樂壞,都是表麵上的,內裡的規矩早就爛透了。

原著裡麵焦大罵那些話,還有鴛鴦罵嫂子,罵的內容都是當時社會的具現。

文人們一直在開始積極反思和自救。

從明代中期開始,政治**和宦官專權。

以及社會商品經濟發達,江南大量的市民階級興起,傳統的農業社會遭受衝擊,土地兼併帶來的流民問題,都在人文人感到憂心。

王陽明,開始概念心學,提出致良知等等思想,但是他的徒子徒孫陷入了非主流心態,個個都是搞空談做學術,而不是真正的做實事。

但是也是有很多有見解的人,開始繼續概念學術,比如心學泰州學派就開始提出“百姓日用即為道”,並且開始批判傳統的理論心學,提倡做實事。

同時理學也在做出自己修正和概念,以求跟上時代的步伐,開始以追求:格物窮理,經世致用

然後還有原學,他們也開始搞複古,開始追求經典原有解釋,對宋明理學感到失望,意圖尋找真正的經學真義,也在清代發展成了考據學。

後麵還有實學,也是強調做實事,摒棄虛談。

他們也和宋代的先賢一樣,在積極追求思想上的進步和革新,以圖適應這個社會,甚至比你我想的還要激進。

一切改革的根源,源於社會經濟發展和現在社會思潮的不匹配。

因此中晚明,乃至明末誕生了,黃宗羲,顧炎武,李贄,王夫之之類的人來。

感興趣可以去瞭解一下。

我認為的就是,不存在一成不變,隻要引導發展,並且在掌握刀把子的情況下。

就比如基層士兵,主角給他們分田,給他們發滿工資,就好比如每個月我打工,老闆隻讓我工作八小時,給我一萬工資還交五險一金,我會不跟著老闆乾嘛

基層的士兵也是人,知道維護自己的利益,知道主角是對他們好的人。

隻是我還冇有徹底展開,大家可以提意見,但是可以說出理由,就是不要張口就說,這樣不行那樣不行。

我對於主角的行為,已經做出瞭解釋就在作品相關中,確實不好的引起誤會的,我也根據反饋,已經做出了修改。

希望大家和諧一點,噴噴我也行,輕點唄,求求了!

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寫好給大家,我會努力的,最後還是感謝支援和建議。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