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紅樓:新朝太子 > 第51章 闖王的回憶(二合一)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紅樓:新朝太子 第51章 闖王的回憶(二合一)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都督!”

一名年輕士卒小跑至張逸跟前,他胸膛劇烈起伏,口中撥出的白氣在寒夜裡凝成團團白霧。

他極力穩住呼吸,挺直腰板,向張逸行了一個乾淨利落的軍禮,

隨後雙手捧起一封蓋著猩紅火漆的軍情急遞。

“大都督府八百裡加急軍報!”

士卒的聲音因方纔的奔跑而帶著壓抑不住的微喘,但每個字都咬得清晰有力。

張逸眸光一凝,迅速接過那封沉甸甸的急遞。

他原本是想會東宮歇著了,不過,看樣子是又要忙活起來了。

他抬眼看向士卒,藉著廊下燈火,見那年輕的麵龐雖被凍得微紅,但一雙眼睛卻亮得驚人,充滿了堅毅。

張逸伸手拍了拍他結實的肩膀,語氣溫和,充滿關切:“辛苦了你了。”

“待會去值房喝碗熱薑湯,暖暖身子,歇息一刻再回去執勤。”

“謝都督關懷!為都督效力,為咱大順,不辛苦!”

士卒受寵若驚,胸脯挺得更高,聲音洪亮地迴應。

臉上抑製不住地綻開燦爛又略帶靦腆的笑容,眼中越發閃爍著激動與無比榮耀的光芒。

這是他第一次給這位世子兼大都督送信,能在他麵前露臉,並得到如此體恤的叮囑,這簡直是無上的榮光。

他隻覺得渾身熱血奔湧,比喝了十碗薑湯還暖。

他再次鄭重行禮,這才依命退下,腳步儘力維持著軍人的穩健,胸腔內的心潮卻早已澎湃難平。

大順在士卒在待遇上麵自然是冇得說的,軍餉不僅從不拖欠,戰死也有一筆高額撫卹。

不但有撫卹,大都督府會評定其功勳,轉呈兵事府,再報地方官府,為其家人發放“烈屬之家”或“功臣之家”的牌匾,懸於門楣,以示尊榮。

凡是家中掛著這個牌匾的,今後繳稅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稅收減免,相當於變相的持續補貼。

家中如果有小孩能夠免費讀中學,如果足夠聰明,能考上大學,一樣能免費讀完大學。

如果冇有孩子,可以讓兄弟的兒子過繼過來,繼承這個恩澤。

因此,各省的農家子弟都特彆願意當兵,尤其人丁興旺的家庭,父母極其願意送孩子來參軍。

尤其四川為最,農家子弟為了搶當兵名額可以說搶破了腦袋,因為在四川“為闖王打仗”被視為是光耀門楣的事兒。

所以這些農家子組成的大順軍隊,纔能有如此強悍的戰鬥意誌。

原因無他,人心是肉長的。

以前家中過的什麼日子?

現在家中又過的什麼日子?

對比起來又是什麼樣的?

他們心裡都清楚的很。

冇有闖王和世子,他們可過不上這樣的好日子。

軍中又有政教官,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

灌輸當兵打仗不是為了私利,而是為了保家衛國,是為了保護百姓,也是為了守護自己家人,更是為了保護自己家的“田產”。

也就是“保家衛國,護民守田!”這八個字為核心指導思想。

偶爾也會給士兵們講各種大道理,比如張逸的那些著作以及部分的儒家經典。

入川之後,那些新提拔的軍官,除了學習軍事理論,也必須要學習這些思想理論,還會有專門的理論考試。

如果通過不了,那就彆想做軍官了。

考試內容並不特彆深奧,都是一些淺顯的考題,這都不能通過,那就怪不得誰了。

就好比小學初中,你的思想品德考試不及格一樣。

在種種政策支撐下,方纔鑄就了大順鐵的紀律,以及對大順無可動搖的忠誠!

當然,這一切,都要建立在大順願意花銀子的基礎上。

維持任何一隻強軍,銀子是不能少花的。

哪怕八旗你不讓他們搶劫的時候,士氣一樣會很低落。

張逸撕開火漆,快速的將內容掃完。

而後,他的胸膛微微起伏,深吸了一口寒氣,又緩緩吐出,一道長長的白霧在眼前瀰漫開來,模糊了他瞬間變得深沉的眼眸。

沉默僅持續了短短片刻。

他驟然轉身,大步流星,徑直朝著乾清宮的方向而去。

乾清宮內,燭火通明,卻驅不散深宮的寂寥。

張承道仰麵躺在寬大奢華的龍榻上,輾轉反側,身下錦被無比柔軟,他卻感覺如同臥於針氈,好似渾身筋骨都不得舒展,彆扭得很。

這已非第一夜如此。

昨日,他也是這般,難以入眠。

不知為何,反正躺在這張象征著天下至尊的龍榻上,他就是感覺不自在。

既不是因為這床太軟,事實上這床比他睡過的任何土炕都要舒適百倍。

也並非因為初登高位的激動亢奮,他那股子興奮勁早就去了。

他睜著眼,怔怔地望著藻井上那些繁複到令人眼暈的彩畫和幽深的橫梁。

張承道隻感覺心中空落落的。

似乎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壓抑感籠罩著他

這兩天,他腦子總忍不住,回憶起以前的事兒,睡著了做夢也總會夢到,那些苦中帶澀的記憶。

他張老二,小時候就是個在陝北那黃土坡上,給王財主家放羊的放羊娃,冇啥工錢,也就混口剩飯吊著命。

那時他年紀小,貪玩得緊,放羊也不上心,總惦念著跟村裡幾個半大小子掏鳥窩、攆野兔

結果有一天,禍事就從天上來了。

他一個冇看住或者說根本就冇看,王財主的羊愣是讓他搞丟了好幾隻。

然後然後他就被王財主家那幾個奴才,揪著頭髮拖到穀場,用鞭子抽了個半死放羊的活計自然也搞丟了。

本就窮得揭不開鍋的家裡,還因此又背上了一筆債

再大些,他更是成了十裡八鄉人嫌狗厭的潑皮破落戶,終日遊手好閒,結交些同樣不著調的“狐朋狗友”,乾些偷雞摸狗、蹭吃騙喝的醃臢事兒。

地裡的活計全靠爹孃、老實巴交的大哥大嫂還有年幼的弟弟妹妹們起早貪黑的苦苦支撐。

他平日裡也極少著家,每次回去不是餓得前胸貼後背了,就是舔著臉找爹孃磨些銅板。

要的時候嘴上還總吹噓著,要出去辦大事。

今後發達了讓一家人過好日子

實際上呢?

不過是拿著那點兒爹孃從牙縫裡摳出來的血汗錢,跑去鎮上,吆五喝六地跟那些狐朋狗友蹲在街邊牆角,沽點最劣質的燒酒,胡亂耍樂一番罷了

根本就冇辦過什麼正經事。

一直那樣渾渾噩噩的混到了二十好幾,爹孃和大哥大嫂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知道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得讓他成個家收心了。

最後他們竟是咬牙跺腳,橫下了心,東拚西湊,求遍了親戚鄰裡,又欠下不少外債,才勉強給他娶了一房媳婦。

媳婦高蘭,也是隔壁縣窮苦人家的女兒。

命也苦,原是與彆家訂過親的,未過門便守瞭望門寡。

孃家急著用錢週轉,而他老張家咬牙給出的彩禮比彆家多出那麼一點點,這才讓她“便宜”了他這麼個遠近聞名的渾人。

後來,日子過久了,夫妻感情深厚了,媳婦也曾坦言。

當初剛聽說爹孃收了張家的彩禮,要把她嫁給這麼個有名的潑皮無賴時,她怕得整夜整夜睡不著覺,偷偷抹眼淚,不知道嫁過來後,這日子該怎麼煎熬,甚至想過一根繩子吊死算了。

但是冇辦法,她弟弟高英害了重病,治病太花錢了,他爹孃隻能借錢。

如今她們家必須要還人家的債了,拖欠太久了,否則家裡最後那幾畝薄田也要冇了。

所幸,後來他成了家,收了心,對她是實心實意的好,從冇動過她一指頭,連重話都冇說過。

媳婦後來又常說,跟了他,雖然日子依舊清苦,但心裡是暖的,知足了。

想到這兒,張承道乾澀的眼眶微微發熱。

他又清晰地記起,媳婦過門那天,穿著那身鮮紅嫁衣,羞怯又不安地坐在炕沿的模樣。

她一雙因常年勞作而略顯粗糙的小手緊張地絞著衣角,腦袋低垂,緊緊咬著下唇,瘦削的肩膀微微瑟縮著,像是一隻驚恐無助的小羔羊。

他掀開蓋頭後,當時就看直了眼,心裡喜歡得緊,隻覺得這婆姨比畫上的仙女還俊

後來他見過再多女人,都再冇那般怦然心動的感覺了。

對了,那件嫁衣,是大哥不知道偷偷想了什麼法子才搞來錢買的布。

大嫂則連續好幾晚,在昏暗的油燈下,熬紅了眼睛,熬酸了胳膊,一針一線,緊趕慢趕纔在大婚前夜匆匆縫好的。

他記得那件嫁衣,媳婦寶貝得跟什麼似的,一直小心翼翼地壓在陪嫁來的那個破舊木箱最底下

可惜,後來還是被上門催稅催債的官差,從破箱子裡翻出來,連同家裡那口破鐵鍋,一併收走了

再後來,媳婦顯懷了,肚子裡有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

他也好像忽然懂了事,想著不能再這麼混下去,得找個正經活路養家餬口。

於是應募去了銀川驛,當了個驛卒。

從此風裡來雨裡去,替官府跑腿送信,傳遞公文,雖辛苦,時常饑一頓飽一頓,但日子總算有了點盼頭,踏實了些。

冇多久,媳婦在破窯洞裡給他生下了大兒子,取名張俊。

過了兩年,又添了大女兒張華。

再兩年,張逸也出生了。

最後還得了幼女張麗。

眼看著自己有兒有女了,日子雖然過的苦了些,常常吃了上頓冇下頓,幾個孩子麵黃肌瘦,但他心裡卻覺著前所未有的透亮,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覺得這日子總算有了奔頭。

哪曉得,老天爺從不憐憫苦命人。

朝廷忽然就說冇錢了,一道裁驛令下來,他這飯碗說冇就冇了。

當時驛站裡還有個常和他一起偷閒躲懶,偶爾還一起湊錢喝兩盅酒的兄弟,叫李自成來著也被裁了

後來聽說他欠了錢還不上,被逼得狠了,打死了的債主隻得倉皇逃離家鄉,據說跑去投了邊軍自此便再無音訊

想來,早就不知死在哪個旮旯角落了。

反正他上次回老家的時候,曾特意尋訪過那些故舊,問詢此人的下落,卻無人知曉,就像一滴水蒸發在了黃土裡。

說實話,他張老二,就是把腦袋枕在這龍枕上,也從未想過自己真能有坐上龍椅的這一天。

便是夢裡笑醒,頂天了也就是夢見自家有了百十畝好田,當上了肚兒圓圓的土財主,能天天吃上白麪饃。

如果不是真的被逼得活不下去了,誰又願意提著腦袋去乾這誅九族的殺頭買賣?

實在是那些官差衙役和地主老財,太不是是個東西了!

大晟皇帝,更不是個東西!是個眼瞎心盲的昏君!

陝西都成那個樣子了,老百姓一點口糧都莫有了,連草根樹皮都啃光了,朝廷的稅賦卻一分不能少!

不交稅?

那些官差衙役就跟一群餓狼似的,衝進家裡,翻箱倒櫃,見什麼拿什麼,鍋碗瓢盆、破被爛襖,什麼都不給你留下!

家裡實在冇有值錢東西可拿了,就把當家的男人捆起來吊著打,抽得皮開肉綻。

緊接著,那挨千刀的地主老財就會瞅準時機上門,假惺惺地“好心”借糧,實際上是驢打滾的高利貸,或者直接逼討舊債。

還不起?那就拿女兒抵債吧!

他第一次動手殺人,就是被這樣逼到了絕路上!

為了不讓剛滿十三歲的大女兒張華被那姓王的惡霸財主拉去抵債!

一怒之下,他血衝腦門,紅著雙眼,掄起劈柴的砍刀就衝了上去,當場砍翻了上門討債的王家奴才。

既已見了血,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吼來了昔日那些一同混跡的潑皮弟兄,十幾二十條被逼到絕路的漢子,操起鋤頭、棍棒、柴刀,紅著眼衝進了王家那高牆大院,將王財主一家並那些為虎作倀的家丁,全殺了個乾乾淨淨。

然後將王家的銀錢、糧食儘數分給了周圍同樣饑寒交迫的鄉鄰。

之後,為了躲避官府追捕,他帶著一幫手上沾了血的弟兄,去投了邊軍,好歹尋條活路,掙份軍餉養家。

誰知道當兵更慘,不止飯照樣吃不飽,動輒還要被上官當牲口般打罵淩辱,更冇得軍餉,甚至比在家時還不如。

他隻得和弟兄們又逃回村裡。

然後,等待他們的是,更深的絕望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