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異星錄 第12章 洛水驚鴻·巾幗經緯
赤道的風暴如同狂暴的巨神,在肆虐了三天三夜後終於耗儘了它的淫威,拖著渾濁的雨幕和低沉的悶雷,不甘地向著西天退去。被反複蹂躪的海麵,此刻如同一個巨大的、滿是皺紋的鉛灰色盤子,依舊不安地湧動著,卻不再是毀天滅地的姿態。幾縷慘淡的陽光,如同生鏽的利劍,艱難地刺破厚重的雲層,灑落在“伏波號”傷痕累累的鋼鐵艦艏和明輪葉上,反射出冰冷而疲憊的光澤。
甲板上,水兵們沉默地清理著狼藉。斷裂的纜繩、被巨浪撕裂的木桶碎片、扭曲變形的金屬部件散落各處。海水浸泡過的甲板散發著濃重的鹹腥和鐵鏽味。倖存者們靠坐在舷牆邊,有的在笨拙地包紮著被浪頭捲走前僥幸抓住繩索而磨爛的手掌,有的則隻是望著遠方依舊陰沉的天空,眼神空洞,彷彿靈魂的一部分也隨著風暴一起被大海吞噬了。巨大的“辟浪”鍋爐在輪機艙深處發出低沉而穩定的轟鳴,如同這艘巨艦疲憊卻依然強勁的心跳,在劫後餘生的寂靜中顯得格外清晰和令人心安。
艦橋指揮室內,氣氛同樣凝重。海圖桌上,那份墨跡淋漓的損失報告觸目驚心。“鎮海號”艦艏巨大的裂縫雖經緊急損管封閉,但航速驟降三成,如同跛足的巨人,隻能由友艦拖曳航行;“豐澤號”補給艦底艙灌入的海水幾乎淹沒了所有儲備的稻米和部分珍貴的醫用酒精,麵臨著斷炊和醫療物資短缺的雙重危機;人員傷亡的數字更是冰冷刺骨——二十七名水兵和三名工匠的名字被永遠劃掉,他們被刻在了船體冰冷的龍骨上,也刻在了倖存者驚悸未定的心裡。更糟的是,風暴徹底擾亂了艦隊的航向和定位,天文定位儀在連日陰雲下無法校準,領航官隻能憑借殘存的海圖和模糊的航跡估算,艦隊可能已偏離既定航道數百裡之遙,迷失在赤道以南這片完全陌生的深藍迷宮之中。
“糧食…還能支撐多久?”魯肅的聲音聽起來異常沙啞,他背對著眾人,目光透過厚厚的水晶觀察窗,投向那片剛被蹂躪過、依舊充滿惡意的墨藍色大海。
“省著點,最多十五天。”負責後勤的軍需官麵如死灰,聲音乾澀。“淡水…更緊張,蒸餾工坊全力運轉,也僅夠維持基本飲用十一天。”蒸餾銅管在風暴中多處滲漏,修複需要時間和材料,而這兩樣都極度匱乏。
“十五天…十一天…”
陸遜一拳砸在海圖桌上,震得黃銅尺規嗡嗡作響,他臉上被飛濺的木片劃破的傷口還在滲著血絲,“必須立刻找到陸地!補充淡水!否則……”他沒說下去,但艦橋內所有人都感到了那無聲的絕望——他們將會成為這片無垠藍海上緩慢漂移的鐵棺材。
“不是找到了嗎?”一個清冷而帶著一絲奇特洞察力的聲音響起。所有人都循聲望去。
貂蟬(柳煙)不知何時已悄然站在了陰影與舷窗透入光線的交界處。她並未穿著戎裝,依舊是素雅的深色衣裙,彷彿風暴的狂暴並未在她身上留下太多痕跡,唯有那雙秋水般的眼眸深處,殘留著對自然偉力的敬畏和一絲難以察覺的疲憊。她手中並無那份沉重的損失報告,隻有一張看似尋常的、用細繩捆紮的桑皮紙卷。但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被她吸引。
“何意?”魯肅猛地轉過身,深邃的目光緊緊鎖住她。
貂蟬沒有立刻回答,而是緩步走到海圖桌前。她纖細的手指輕輕解開桑皮紙捲上的細繩,讓紙卷在海圖那被墨跡和汗漬模糊了的區域上方緩緩展開。紙上的內容並非文字,而是一幅線條簡潔卻充滿韻律感的圖案——是舞蹈的圖譜!?幾個看似隨意的舞姿動作被連貫地勾勒出來,旁邊標注著細微的記號。
“風暴來臨前三日,”貂蟬的聲音清晰而穩定,如同琴絃撥動,“我在觀察南洋風暴雲常見走向時,發現那些老水手口述的‘黑水牆’來臨前的征兆,與一種名為‘驚濤引’的古舞中描繪的天地氣韻流轉的態勢,有著驚人的暗合。”她冰涼的指尖在海圖邊緣迅速劃過一條弧線,指向一片風暴前艦隊東側、此刻被標注為未知的區域。“‘驚濤引’第三式‘海蛇怒’,舞者需急速旋轉後驟然頓挫,眼神凝望東北——那頓挫之感,便如風暴前鋒撞上陸地屏障後能量回捲!風暴中心,或曾在東北方向遭遇過巨大阻力!”
艦橋內一片寂靜。星象官、航海官們麵麵相覷,這理論聞所未聞!將舞蹈的姿態與天地氣象關聯?
“荒謬!”一位資深的老領航員忍不住出聲反駁,“舞姿豈能指天路?海圖之上,豈容兒戲!”
陸遜的眉頭也深深鎖起,眼神銳利地盯著貂蟬:“僅憑臆測?可有佐證?”
貂蟬並未直接爭辯,她的指尖輕輕點在桑皮紙舞譜旁一個不起眼的符號上——那是個用極細墨筆勾勒的、形似蜷縮蝸牛的小圖。“這是‘聽風’。”她解釋道,“在舞譜中代表靜默觀察,感知氣流最細微的擾動。風暴最猛烈時,我在艙內,並非完全隔絕。我能感覺到,巨浪拍擊船體的迴音,在東北方位時最為沉悶短促,如同擊打在堅實的壁壘之上;而在西南方位,則拖曳綿長,如同投入無底深淵。參照此舞譜節奏,東北方向的‘壁壘感’,更符合‘海蛇怒’所喻示的……近陸特征!”
她又指向桑皮紙卷底部一處不起眼的空白角落,那裡用極細的墨線勾勒著幾道波浪狀的條紋,旁邊用蠅頭小楷注著兩個字——“鳥跡”。“風暴稍歇,雨幕稀薄那一刻,我曾在東南方極遠處的浪尖上,瞥見極短暫的、成列的飛鳥掠影。雖一閃而逝,但鳥群飛行軌跡低且急促,正是風暴之後,疲憊的候鳥急於尋找落腳之地的姿態。它們消失的方向,”她纖細的手指堅定地戳向海圖的東南角,一片完全空白、隻標注著“深洋疑域”的地方,“便是彼處!”
艦橋內一片死寂。舞蹈圖譜?鳥群飛影?浪聲迴音?這些在嚴謹的航海家眼中不值一提的“感覺”,此刻卻如同一道微弱卻執拗的光,刺破了濃重的絕望迷霧。
魯肅死死盯著貂蟬手指點住的東南方那片海圖空白處,又看了看那張奇異的舞譜和“鳥跡”標記。他猛地轉身,大步走到天文定位儀的銅架前,上麵的星盤刻度依舊被陰雲籠罩而無法使用。他一把抓起旁邊筆筒裡一支最粗的炭筆,手臂揮動,帶著一股破釜沉舟的決絕,在那片空白海域上狠狠畫了一個巨大的、粗糙的圓圈!
“傳令!”他的聲音斬釘截鐵,壓過輪機艙傳來的低沉轟鳴,“艦隊!航向東南!不計代價,把蒸汽給我燒到最足!‘辟浪’若停,便是我等葬身魚腹之時!目標——貂蟬校尉所指向的‘鳥跡’之地!全速前進!”
一、洛水之畔:白袍與生機
鄴城,魏公行宮深處臨時辟出的“濟世院”。
濃烈的草藥混合著淡淡的血腥與汗味,在寬敞卻壓抑的空間裡彌漫。一排排簡陋的木板床鋪上,躺滿了麵黃肌瘦、呻吟不斷的病患。有在工坊中被失控蒸汽灼傷、皮開肉綻的工匠;有在礦井塌方中砸斷肢體的役夫;更多的是衣衫襤褸、在饑荒和疫病邊緣掙紮的流民。孩子揪心裂肺的啼哭、婦人壓抑的啜泣、傷者痛苦的呻吟交織成一片絕望的悲鳴。幾個穿著灰色粗麻布衣、用布巾緊緊掩住口鼻的“女護”(這是甄宓創造的新詞),端著粗糙陶碗在病床間穿梭,喂水、擦拭、更換散發著惡臭的傷口敷料。她們的動作帶著生疏的緊張,眼神裡充滿了對疾病的恐懼。
甄宓(方晴)疾步穿過這片人間地獄。一襲素色布袍,袖口高高挽起,露出沾著汙漬和藥汁的小臂。她秀美的臉龐被粗糙的布巾遮掩大半,隻露出一雙布滿血絲卻依然銳利如手術刀的眼睛。連日不休的診治與指揮,讓她身形有些搖晃,但每一步都踏得異常沉穩。她身後緊跟著兩個同樣疲憊但眼神專注的年輕“醫徒”,一人抱著厚厚一疊用麻線裝訂的“病案冊”,另一人則小心翼翼地捧著一個開啟的、鋪著柔軟絲絹的木盒,裡麵陳列著幾件令人不寒而栗的器具:閃爍著寒光的銀質柳葉小刀、帶鉤的細長探針、形似剪刀的銅製“鑷子”……還有幾枚磨得極其鋒利的骨針,上麵穿著染成不同顏色的絲線。
“七號床!高熱不退,瘡癰破潰!‘清創術’預案丙!”甄宓的聲音穿透嘈雜,不容置疑。她的目光迅速掃過床鋪上一個腹部高高隆起、麵板泛著紫黑色、散發著腐臭氣息的壯漢。
捧著器械盒的醫徒手微微一顫,臉色瞬間白了。清創術預案丙……這意味著要切開那惡臭的膿包,颳去腐肉!他曾在輔助時見過方醫生(甄宓對外化名)操作,那景象……胃裡開始翻騰。
甄宓沒有看他,徑直走到床邊。她眼神冰冷地審視著病人腹部的癰腫,如同最精密的儀器在掃瞄故障。她伸出兩指,極其精準地按壓在腫脹邊緣,感受其下膿液的波動和範圍。隨即,她從器械盒中拈起那柄最小的銀刀,毫不猶豫地在燈火上灼燒片刻消毒。
“按住他肩膀,腿!”她的命令簡潔如刀。兩個強壯的護工立刻上前,死死按住因劇痛而掙紮的病人。銀刀精準地刺入腫脹最軟處,暗紅發黑的膿血瞬間飆射而出,濺在甄宓的白袍袖口,染開一片刺目的汙跡。她手腕穩定到可怕,刀尖順勢一劃,切開一個足夠深的口子。腥臭如腐敗內臟的氣息瞬間彌漫開來,周圍幾個護工和醫徒忍不住乾嘔起來。
甄宓卻恍若未聞。她放下刀,拿起帶鉤的探針,冷靜地探入切口,輕輕攪動,將更多粘稠的膿血和壞死組織勾帶出來。動作精準而快速,每一次探入都避開下方的腹膜。接著是銅鑷夾取清除殘餘的腐肉碎屑。整個過程,她眼神專注得如同在剝離一件珍貴的藝術品,隻有額角不斷滑落的汗珠,暴露著超強的精神負荷和對這簡陋環境及原始麻醉(僅有少量高度烈酒灌服)的對抗。
“絲線,離離草汁浸潤過的。”她向器械盒伸出手。捧著盒子的醫徒強忍著嘔吐感,顫抖著遞上穿好絲線的骨針和一小罐散發著清苦氣味的濃綠汁液。甄宓熟練地用針蘸取汁液(簡陋的抑菌劑),開始縫合內層組織,針腳細密均勻。“外層,桑皮線縫合,鬆緊適度,留引流口。”
當最後一針完成,敷上浸透另一種深褐色藥汁(蒲公英、金銀花等研磨熬煮)的粗麻布,那壯漢已因劇痛和烈酒的混合作用昏死過去,汗水浸透身下的草蓆。但甄宓能感覺到,那來自腹腔深處的、令人心悸的熾熱搏動感,隨著膿液的排出明顯減弱了。
“觀察體溫、滲出液顏色!若再轉濁綠,立刻報我!”她一邊快速吩咐,一邊用沾滿膿血的手從旁邊醫徒捧著的病案冊上抓過炭筆,在屬於七號床的格子裡飛快記錄:“膿毒血癥疑似,清創引流術,外敷愈瘡散,離離草汁縫合內層……待觀察。”字跡潦草卻有力。
“方先生!方先生!”一個焦急帶著哭腔的聲音從門口傳來。一個年輕婦人抱著一個四五歲、麵色青紫、呼吸急促如同拉風箱般的男童,不顧一切地衝開阻攔的護工,撲倒在甄宓麵前,“求您救救我的狗兒!他……他喘不上氣!咳得心都要嘔出來了!”
甄宓眼神一凜,迅速蹲下。她扯開男童單薄破舊的衣襟,隻見瘦小的胸膛劇烈起伏,每一次吸氣都伴隨著尖銳的哮鳴音和肋間可怕的凹陷。她迅速拿出自製的簡陋聽筒(竹管貼耳)按在孩子胸口和背部,肺部那如同撕裂布帛般的濕羅音清晰可聞。
“急性喘症!支氣管痙攣伴重度感染!立刻準備‘定喘散’濃煎!熱水袋溫敷前胸後背!清理口鼻分泌物!”甄宓語速極快地命令,同時從袍袖暗袋中取出一支小巧的竹筒,倒出幾粒散發著奇異樟腦和薄荷混合氣味的褐色小藥丸——這是她經過無數次失敗,從麻黃、銀杏葉等物中艱難提取濃縮的有效成分粗製品。
“張嘴!”她捏住孩子的下巴,不容抗拒地將一粒藥丸塞入其舌下,又熟練地輕撫其喉嚨,助其吞嚥。“抱穩,頭抬高,儘量安撫!”
藥丸的效果在令人窒息的等待中緩慢顯現。孩子的呼吸聲依舊急促,但那種瀕死的窒息感似乎微弱了一絲,那揪心的哮鳴音也略低了些許。婦人緊緊抱著孩子,淚水無聲滑落,感激地看著甄宓,彷彿在看一尊救苦救難的神隻。
甄宓卻沒有絲毫放鬆。她看著孩子依舊青紫的小臉,又看了看婦人襤褸的衣衫和身後濟世院門口排著的長隊,目光移向窗外鄴城灰濛濛的天空。這裡收治的,不過是災變冰山之一角。河北初定,流民如潮,工礦事故頻發,而一場真正恐怖的瘟疫,如同潛伏的巨獸,正嗅著混亂與衰敗的氣息,在看不見的角落悄然滋生。她親手建立的“濟世院”係統,如同在怒海狂濤中奮力劃動的一葉扁舟,隨時可能被下一個滔天巨浪徹底吞噬。更深的憂慮在她心底盤旋:江東的艦隊已深入深淵大洋,他們遭遇的,僅僅是風暴嗎?那些從未被華夏醫書記載的域外惡疾,是否會如同最陰險的刺客,附著在凱旋的船帆之上,悄然潛入這片剛剛燃起一絲生機的土地?這簡陋的“定喘散”,這原始的“清創術”,在未知的疫魔麵前,又能支撐多久?
她深吸一口氣,空氣裡濃重的藥味和腐敗氣息也無法壓下那刺骨的寒意。她轉身,走向下一個正在嘔出黃綠水液的病患,白袍上那片猩紅的膿血印記,如同無聲的戰旗。
二、許昌暗流:錦帕上的棋局
許昌,司空府(曹操居所)後園一處僻靜的臨水軒榭。
初秋的微風帶來一絲涼意,吹拂著窗外洛水支流上殘存的幾片荷葉。軒內佈置清雅,紫檀木案幾上,一套素天青色的越窯茶具正氤氳著清雅的茶香。然而,此刻彌漫在空氣中的,卻是一種無形的、比鐵甲更沉重的東西。
蔡琰(蘇清)素手執壺,動作如行雲流水,將琥珀色的茶湯注入麵前幾人的茶盞中。她的姿態依舊優雅從容,如同最精妙的仕女畫卷。然而,隻有坐在她對麵的荀彧能捕捉到,她低垂的眼睫下,那不易察覺的凝重。今日這小小的“洛水清談”,參與者寥寥,卻重若千鈞。
荀彧端坐主位,麵容清臒,眼神深邃如古井。他端起茶盞,並未啜飲,隻是用指尖輕輕摩挲著溫潤的杯壁,目光掃過右手邊的郭嘉,以及左手邊一位身著葛衣、神色淡然的中年文士——潁川陳氏的代表陳長文。更外側,還坐著幾位來自兗豫大族、在曹魏新朝中占據要職的核心人物。角落裡,一個麵目平常、彷彿隻是普通小吏的青年,正襟危坐,屏氣凝神地記錄著。
“司空前日於朝議,再提‘匠戶考績升遷之製’。”荀彧的聲音不高,卻字字清晰,打破了茶香中的沉寂,“凡精通百工之術,於礦冶、營造、器械改良有卓著功績者,無論出身,可由工曹舉薦,經考覈擢升為‘技工師’,秩比三百石,甚至……可蔭一子入新學官署。”他頓了頓,目光掃過眾人,“此議,諸公以為如何?”
這看似溫和的詢問,卻如同丟進平靜湖麵的一塊巨石。三百石!蔭子!這意味著最底層的工匠,隻要技藝超群,便能跨越那道固若金湯的階層壁壘,躋身於士人末流,甚至為子孫後代撬開一條通往“知識殿堂”的縫隙!這是對千百年來“士農工商”森嚴秩序的悍然衝擊!
陳長文眉頭瞬間緊鎖,如同被烙鐵燙到,立即放下茶盞,聲音帶著世家特有的矜持與不容置疑的鋒芒:“文若公!此例一開,尊卑淆亂,萬世之根基動搖矣!匠戶者,國之器用也,儘其本分,賞賜錢帛足矣!豈可使其僭越,窺伺公器?聖人重禮,貴賤有序,此乃天道綱常!若使操弄奇技淫巧者竟與詩書傳家之子同列於朝堂,豈非沐猴而冠,徒惹天下笑柄?”
他話音未落,旁邊幾位大族代表紛紛頷首,低聲議論,臉上皆是不以為然甚至憤慨之色。“奇技淫巧”、“敗壞綱常”、“根基動搖”等詞在低語中反複出現。
角落裡,那默默記錄的“小吏”青年,筆尖在竹簡上劃過,留下深深的墨痕。他正是曹操安插於此的耳目,負責將這場清談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表情都原封不動地帶回司空案頭。
郭嘉斜倚著憑幾,蒼白的麵容上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譏誚。他懶洋洋地轉著手中的空茶盞,忽然開口,聲音帶著一絲玩世不恭的沙啞:“長文公所言極是。不過嘛……‘鎮海’、‘定遠’艦上那打得袁尚屁滾尿流的新炮,許昌到鄴城那日夜不停的‘雷音驛’(有線電報的保密代號),似乎……也離不得這些‘奇技淫巧’吧?若沒有這些‘器’,何談掃平河北,震懾群雄?若一味守著‘詩書’,怕是我等此刻,早已成了袁本初階下之囚,談何‘公器’、‘綱常’?”
他這話如同淬毒的軟針,瞬間刺破了冠冕堂皇的遮羞布。陳長文臉色一滯,張了張嘴,竟一時語塞。荀彧的眼神也微微波動了一下。
蔡琰適時地提起茶壺,為陳長文續上茶湯,動作輕柔,恰到好處地緩解了短暫的劍拔弩張。她溫婉的聲音響起:“長文公憂國之心,昭然可鑒。然郭祭酒之言,亦非無的放矢。妾身淺見,古之聖王,未嘗不重‘工’。《考工記》有雲:‘知者創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謂之工。百工之事,皆聖人之作也。’可見工之大道,亦是王道一端。‘匠戶考績’,或可視為激勵其‘述之守之’更精更巧,以助‘聖人之作’光大,未嘗不是穩固根基之術?關鍵在於……”她微微一頓,目光清澈地迎向陳長文,“如何界定此‘卓著功績’,又如何確保此‘擢升之途’,確為國之大利,而非濫竽充數、動搖根本之途?此規製之嚴謹,須慎之又慎,方為萬全之策。”
她巧妙地避開了對“階層僭越”這一核心矛盾的正麵衝擊,而是將話題引向了“規製”和“界定”的技術層麵,並引經據典,將“工”巧妙地納入了“聖人之作”的框架內。既緩和了陳長文等人的激烈情緒,又為曹操新政中的“技術官僚”路線撕開了一道口子,留下了緩衝和操作的餘地。
荀彧深深看了蔡琰一眼,他素知這位才女胸中丘壑,今日一番話,柔中帶剛,分寸拿捏得妙到毫巔。他放下茶盞,緩緩道:“昭姬之言,頗有見地。‘匠戶考績’,非是廢禮樂,毀名器。乃因應時勢,甄選奇才,使其技藝精益求精,以強軍國。至於擢升之階、蔭子之製,確需反複研磨,定下嚴規鐵律,務求公正無弊,德才相配,不使良莠混雜。此事,當由文若會同尚書台、工曹、吏曹詳議細則,再呈司空定奪。”他直接定調,將“是否推行”變成了“如何推行”,並將具體操作攬入自己主導的流程中。
陳長文臉色依舊難看,但荀彧既已發話,蔡琰又給了台階,郭嘉的質問更讓他難以反駁,隻得冷哼一聲,端起茶盞,不再言語,算是預設了荀彧的處置。軒內的氣氛依舊凝滯,但那股針鋒相對的殺氣,總算被暫時按下。
清談散後,亭榭內隻剩下蔡琰和荀彧二人。淡淡的暮色透過窗欞,給器物染上一層朦朧的金邊。
“昭姬今日,四兩撥千斤。”荀彧望著洛水上掠過的飛鳥,聲音聽不出喜怒。
蔡琰輕輕整理著案幾上的茶具,平靜回應:“非是撥千斤,隻是不願見大廈將傾於內耗。文若公心中明鏡,比妾身高懸萬倍。這‘匠戶考績’,不過是司空‘祛魅’之始。他欲以實證之功,破千年虛名之障。然這‘破’字之後,是立起新天?還是引來更深的深淵?無人能料。妾身隻憂心,新火燎原時,舊柴尚未燃儘,火星已隨風飄向四方,引燃了……不可名狀之物。”她的聲音壓得極低,帶著罕見的憂懼。
荀彧沉默良久,目光投向案幾一角。那裡靜靜放著一方素色錦帕,帕角以極細的銀線繡著一枚小巧的星鬥圖案,星鬥旁邊,用幾乎看不見的針腳繡著一個微小的“蟬”字。這是貂蟬情報網傳遞核心資訊的信物,今日晨間,由一條隱秘渠道送達蔡琰之手。蔡琰在清談前,已悄然將錦帕內容告知了荀彧。
錦帕上並無文字,唯有用秘製藥水繪出的幾道看似隨意的、交錯的墨線,形似海浪。但在情報程式碼中,這代表著“深海異動,存疑”。貂蟬那敏銳到近乎玄學的直覺,再次發出了預警——江東的艦隊,在滔天的巨浪之外,恐怕還發現了更令人不安的東西。
荀彧的目光從錦帕移向窗外漸沉的暮色,洛水的粼粼波光映在他深不見底的瞳孔中,彷彿有超乎海圖與星相的陰影正在天邊凝聚。是異邦的強敵?還是某種……更令人心悸的存在?江東的艦隊尚在歸途,而這錦帕上的墨痕,卻已如冰冷的觸手,悄然探入了中原的心臟。
三、建業觀海:沙盤前的姐妹
建業,吳侯府邸深處,臨江的“觀海閣”頂層。
巨大的紫檀木沙盤占據了閣樓中心,精細地模擬著從長江口直至南洋群島、婆羅洲甚至更西的模糊輪廓的海岸線與主要島嶼。沙盤上,藍色錦緞象征海洋,插著赤紅色小旗代表江東艦隊已建立或計劃建立的補給點與貿易據點。幾艘精巧的木質戰艦模型,點綴著象征蒸汽明輪的微小木輪,正沿著一條用金粉標識的航線,從番禺一路延伸向代表印度次大陸西海岸的某個點。
然而此刻,閣內氣氛卻與這雄心勃勃的沙盤格格不入,反而充斥著一股撲麵而來的血腥與焦灼。
孫權(孫陽)臉色鐵青,年輕的臉上因憤怒而肌肉緊繃,雙手叉腰站在沙盤一側,胸膛劇烈起伏。他麵前的地板上,散落著幾份剛被摔下的、邊緣染著暗褐汙漬的絹帛急報。空氣中彌漫著濃重的海腥味和一種……若有似無的血腥氣。
“屠村!是屠村!”孫權的聲音因為激動而有些嘶啞,指著沙盤上一處標記為“呂宋東南部無名島鏈”的插旗點,“整整三個村寨!婦孺不留!就因為他們拒絕交出供奉的糧食和青壯勞力去挖礦?!這就是你們‘懷柔羈縻’之策的結果?!”他淩厲的目光掃過肅立兩旁、大氣不敢出的幕僚文官們,最終落在站在沙盤對麵的兩位女子身上——大喬(李雯)和小喬(韓雪)。
大喬(李雯)一身湖藍色深衣,氣質溫婉依舊,但此刻秀麗的眉宇間也凝結著一層寒霜。她手中緊握著一份同樣染著汙漬的副本急報,指節因用力而微微發白。報告上以近乎冷酷的簡練文風記述了事件經過:一支隸屬於江東海商行會、負責在“新辟地”拓殖的護衛隊頭目,因不滿島上土著部落未足額繳納其單方麵規定的“保護糧”與“勞力征調”,竟悍然下令,以火槍和刀矛,在一日之內摧毀了三個拒絕屈服的沿海漁村。報告附帶了一份由隨軍書記官(據說是位頗有良知的老儒生)記錄、並附有幾名倖存土著血手印的控訴書,字字泣血。
小喬(韓雪)站在姐姐身旁,一改平日的活潑跳脫,小臉繃得緊緊的。她沒有看急報,而是死死盯著沙盤上那片事發區域,眼神銳利得彷彿要穿透那藍色的錦緞。她手中無意識地撚著一枚代表土著部落的、用某種深色硬木雕刻的小小圖騰——一隻造型奇特的、展翅欲飛的海鳥。這是她委托艦隊博物學者從南洋帶回的禮物之一。
“主公息怒。”一位資深的文官硬著頭皮上前一步,試圖辯解,“此乃個彆武弁驕橫,不遵號令,貪功冒進所致!已令軍法司嚴查,必嚴懲首惡,以儆效尤!至於土人……野性難馴,不服王化,偶有衝突,亦在……”
“偶有衝突?!”孫權猛地轉頭,目光如電般刺向那文官,生生將其後半截話噎了回去。“不服王化?好一個‘不服王化’!我們闖進他們的家園,奪走他們的土地、食物和勞力,還在他們祖先的埋骨地上豎起我們的旗幟!他們拿起長矛反抗,就是‘野性難馴’?!”他指著沙盤上那小小的海鳥圖騰,“我問你,若有人這般闖入你吳郡祖宅,奪你田產,擄你妻兒,你當如何?!是引頸就戮,還是拚死一搏?!”
閣內一片死寂,落針可聞。那文官臉色煞白,冷汗涔涔,再不敢出一言。
“屠戮婦孺,天理不容!”孫權的怒火並未平息,反而因這虛偽的辯解更熾,“此等暴行,與禽獸何異!傳令!涉事護衛隊所有頭目,無論是否親自動手,皆以戕害平民罪論處,斬!餘者連坐,重責!即刻執行!另,以江東都督府之名,遣使攜重金撫恤倖存土人!告知諸部,此後凡我江東所屬,再有此類惡行,無論何人,立斬不赦!土地、礦藏之利,當以公平貿易、雇傭勞役換取!”
冷酷的殺伐決斷之令讓閣內眾人心中一凜。孫權身上那份屬於現代靈魂的運動員的爽朗陽光,此刻被梟雄的淩厲鐵血所取代。他知道,在蠻荒的殖民前沿,唯有最酷烈的鐵血手段,才能最迅速地遏製這股必將毀滅一切的貪婪邪火!寬恕?那是對更多無辜者生命的背叛!
命令被迅速記錄傳達下去。閣內重新恢複了壓抑的沉默,隻剩下孫權略顯粗重的喘息聲。
這時,大喬(李雯)向前一步,聲音清冷而清晰地響起:“主公雷霆手段,震懾宵小,實為必要。然妾以為,此禍根非僅在一隅。根源在於‘新辟地’拓殖之策,過於粗放,權責不明,監管鬆弛,唯利是圖之風日熾。”她走到沙盤前,手指劃過那片群島區域,“海商行會、拓墾團、礦冶營乃至護航水師,各方勢力盤踞,皆以主公之名行事,實則各自為政,法令不行。中央鞭長莫及,地方豪強與貪婪武弁便趁機魚肉土人,中飽私囊。今日屠戮三村,若不能根除其因,明日必有十村、百村遭殃!更恐激起燎原之怒,令我等千辛萬苦建立之據點,儘數化為焦土!”
她的分析,如同一把鋒利的手術刀,精準地剖開了那血腥報告之下,更深層的製度性潰爛。
孫權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看向大喬:“嫂嫂有何良策?”
大喬的目光在沙盤上巡弋,思維高速運轉,現代新聞調查中對權力尋租和監管失控的洞見,與她對江東內部派係的理解快速融合:“妾身淺見,當在‘新辟地’施行‘軍、政、財、監’四權分立,強乾弱枝!”
“其一,仿效秦製,設‘海西都護府’(暫名),統轄所有海外新辟之地!由主公差遣心腹重臣任‘都護’,授予全權,專司海外拓殖、安撫土人、征收賦稅、維持治安。都護直屬主公,不受地方掣肘!”
“其二,都護之下,分設‘軍鎮’(駐防)與‘民政’(管理土人、貿易、墾殖)兩大序列,職權清晰,互不統屬,互相製衡!”
“其三,財權獨立!所有海外礦藏、貿易關稅收入,皆入‘海西府庫’,由都護府按律支取,定期向建業戶曹報備賬目,接受覈查!嚴禁地方勢力私設關卡、截留稅款!”
“其四,設立‘監海使’!由主公直派清正剛直、不畏權貴之文臣擔任,賦予巡察、奏劾、直達天聽之權!專司監察海外官吏、駐軍有無貪暴不法、欺淩土人、苛虐商旅之舉!遇緊急情勢,可持節先斬後奏!”
大喬(李雯)的方案條理分明,層層遞進,將現代政治中的分權製衡、財政獨立與獨立監察思想,巧妙地嵌入了這個時空的殖民管理體係框架。閣內諸人,包括孫權,都不禁聽得目光微亮。
“好!好一個‘四權分立,強乾弱枝’!”孫權撫掌讚歎,眼中怒氣稍減,燃起了新的光,“嫂嫂此策,正中要害!就依此辦理!孤即命子布(張昭)會同戶曹、法曹,三日內擬出‘海西都護府’章程細則!另,即刻選派得力乾員,充任首批‘監海使’,持節赴任!”
他轉向一直沉默觀察、眼中閃爍著思索光芒的小喬(韓雪):“霜兒,你精通地理博物,這‘新辟地’土人分佈、物產礦藏、風土人情,如何能儘快收攏於都護府之手?免得下麵那些蠹蟲為了私利,連土人村寨在何處、有多少人都要胡亂稟報!”
小喬(韓雪)眼睛一亮,這正是她擅長的領域!她幾步走到沙盤前,拿起那枚海鳥圖騰,清脆的聲音帶著理科生特有的條理:“主公,此事需建‘三庫’!”
“其一,建‘土部圖籍庫’!派遣通曉土著語言之文吏或可信賴之歸化土人頭領,遍訪群島部落,詳錄其名稱、位置、人口、酋長、主要生計、有無礦藏、特有物產、年成豐歉、水源優劣……繪製精細村落圖!一式三份,一份存都護府,一份存監海使處,一份報建業!此為根基!”
“其二,建‘風物博物庫’!凡新辟之地之特有草木、鳥獸、蟲魚、礦石乃至奇病異症,皆由隨軍學者、博物官詳加采集、繪圖、記錄特性與用途!尤其關注土人常用之草藥、糧種、漁獵之法!此庫不僅關乎治民,更關乎日後商路大利與……民生根基!”她想到了甄宓姐姐信中提及的疫病隱憂。
“其三,建‘海疆水文庫’!詳儘記錄航路暗礁、洋流季風、潮汐規律、風暴頻發之期與地域!完善海圖示注!此庫關乎艦隊安危與航運通達!”
她頓了頓,眼中閃爍著一種近乎天真的執著:“有此三庫在手,都護府治理新土,方能有的放矢,不為下吏所欺!我江東開拓之基,方能穩固!而且……”她的聲音忽然壓低,帶著一絲神秘和震撼,“據艦隊最新傳回的零星訊息,他們在西南方極深的海域邊緣,似乎觀測到……某種體型遠超鯨魚、形如巨島的未知海獸蹤影!雖隻驚鴻一瞥,其脊背浮出水麵,猶如連綿礁石,噴吐水汽如雲!若能詳加記錄其出沒規律,或可避免船隊遭逢不測!”
“巨島般的海獸?!”孫權和大喬都吃了一驚。沙盤上的藍色錦緞,瞬間變得更加深邃莫測。
就在這時,閣樓樓梯傳來急促的腳步聲。一名身穿內侍服飾的年輕宦官氣喘籲籲地跑上來,雙手呈上一份密封的銅管:“主公!八百裡加急!自…自番禺港轉來!‘伏波號’信鴿傳書!標記……‘赤金’!”
“赤金?!”孫權瞳孔驟然收縮!這是代表最高階彆緊急軍情的密級標記!他一把抓過銅管,手指有些顫抖地擰開密封的蠟印,從中抽出一卷薄如蟬翼的特製絲絹。大喬和小喬也緊張地圍了過來。
絲絹上,是魯肅親筆書寫的蠅頭小楷,字跡依舊剛勁,卻隱隱透著一絲不同尋常的凝重:
“艦隊遭赤道風暴重創,偏離航道。按貂蟬校尉異感指引,於未知海域覓得巨島暫泊。島上土人驍勇,船首驚鴻一箭險射主桅,武力威懾後暫未接戰。然…於此島腹地,發現異族船骸!形製詭譎,非華非夷!船體有灼痕,遺有奇異雕紋器物碎片若乾,紋路妖異,似曾相識(附簡圖於後)。更於骸骨旁,發現數具異族屍骸,著奇裝,膚白多髯,盔甲形製前所未見!疑為更西之域來者。其致命傷…非刀矛,非銃炮,創口焦黑如雷殛,邊緣金屬熔融!已命陸遜嚴密封存遺物屍骸。此地恐非善地!艦隊補給告急,亟需指引!另…島上有怪病流言,土人謂之‘天神之怒’,染者高熱黑斑,數日斃命!望速遣醫官並增援!魯肅頓首。”
在絲絹的右下角,用極細的硃砂線條勾勒著一個殘缺的圖案:扭曲盤旋的蛇形軀體,纏繞著一枚如同豎立巨眼的詭異符號,那眼睛的瞳孔,竟是無數細密的、彷彿在旋轉的尖銳三角!
孫權、大喬、小喬的目光死死釘在那個圖案上,一股冰冷的、源自靈魂深處的寒意,瞬間攥緊了他們的心臟!這絕非已知世界的任何文明符號!
“灼痕…雷殛般的致命傷…天神之怒的怪病…”
小喬(韓雪)看著那焦黑熔融的創口描述,聯想到自己所知的生物和化學知識,一股難以言喻的恐懼感爬上背脊。那絕非自然雷電!
大喬(李雯)則盯著那妖異的豎眼蛇紋,職業的敏感讓她瞬間聯想到了貂蟬情報中那“深海異動”的模糊線條。難道……這詭秘的船骸,這恐怖的傷痕,這詭異的疫病流言,便是那“異動”的實體?
孫權猛地抬頭,透過觀海閣巨大的窗戶,望向西方那一片被夕陽染成血紅的天空。歸帆何在?那艘承載著江東雄心、也帶回恐怖陰影的“伏波號”,此刻是否正被那豎立的巨眼,在無垠的深藍之上,無聲地凝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