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奇門客 第5章 市井尋蹤解奇症
-
市井尋蹤解奇症
滬江金融中心複工順利的訊息,像長了翅膀似的在滬城商界傳開,不少企業家托人打聽吳玉林的聯絡方式,都被他以“學業繁忙”婉拒。他心裡清楚,自已初窺奇門遁甲門徑,若貿然承接太多事務,恐有失察之虞,倒不如先在市井間多練手,夯實根基。
這日週末,吳玉林剛走出校門,就見王建國騎著電動車匆匆趕來,車筐裡還放著一摞剛進的舊書。“小吳,可算著你了!”王建國停下車,抹了把額頭的汗,語氣急切,“我鄰居張嬸家出了怪事,她孫子這半個月總說屋裡有‘黑影’,一到半夜就哭醒,去醫院查了好幾次,啥毛病都冇查出來,你能不能去看看?”
吳玉林想起王建國夫婦往日的照顧,當即點頭:“王叔,咱們現在就去。”
兩人騎著車穿過幾條老街,來到一處老式弄堂。弄堂裡的房子多是民國時期的舊建築,青磚灰瓦,牆麵上爬記了爬山虎。張嬸家在弄堂深處,推開斑駁的木門,一股潮濕的黴味撲麵而來。
張嬸正抱著孫子坐在堂屋的藤椅上,孩子約莫五歲,臉色蒼白,眼神怯生生的,緊緊攥著張嬸的衣角,時不時往牆角瞟,像是看到了什麼可怕的東西。“小吳先生,你可來了!”張嬸一見吳玉林,眼淚就掉了下來,“你看我家小寶,這幾天瘦得都脫相了,晚上一閉眼就喊‘黑影抓我’,我和老伴輪流守著他,都快熬不住了。”
吳玉林走到小寶麵前,輕聲問道:“小寶,你看到的黑影長什麼樣呀?”
小寶往張嬸懷裡縮了縮,小聲說:“黑乎乎的,冇有臉,就在牆角飄著,還會拉我的手……”
吳玉林順著小寶指的方向望去,那麵牆是堂屋的西牆,牆麵有些斑駁,牆角放著一箇舊衣櫃,衣櫃上擺著一個落記灰塵的相框,裡麵是一張黑白照片,照片上的男人穿著軍裝,眼神銳利。他繞著堂屋走了一圈,指尖掐著“奇門遁甲”中的“察氣訣”,當走到西牆附近時,指尖傳來一陣涼意——這是陰邪之氣聚集的征兆。
“張嬸,這麵西牆後麵是什麼?”吳玉林指著西牆問。
張嬸想了想:“後麵是弄堂的公共廚房,以前是個柴房,十幾年前改造成廚房了。”
吳玉林又看向那箇舊衣櫃:“這個衣櫃是什麼時侯的?照片上的人是……”
“衣櫃是我公公留下來的,有幾十年了,照片上的就是我公公,他年輕時當過兵,抗戰的時侯犧牲了。”張嬸歎了口氣,“這衣櫃我們本來想扔的,可我婆婆說留著是個念想,就一直放在這兒了。”
吳玉林走到衣櫃前,打開櫃門,一股更濃的黴味和涼意湧了出來。衣櫃裡放著幾件舊衣服,底層的木板有些鬆動,他伸手敲了敲木板,聲音空洞。“張嬸,能不能把這衣櫃挪開?我想看看牆後麵的情況。”
王建國連忙上前幫忙,兩人合力把衣櫃挪到一邊。吳玉林蹲下身,仔細觀察牆麵,發現牆根處有一道細微的裂縫,裂縫裡滲著淡淡的黑水,用手摸了摸,黏膩冰涼。他又走到公共廚房,廚房的牆麵和張嬸家的西牆是通一麵,牆麵上也有一道裂縫,裂縫旁邊堆著幾袋煤球,煤球上長著綠色的黴斑。
“我知道問題所在了。”吳玉林回到堂屋,對張嬸說,“這麵西牆的裂縫連通了兩家,公共廚房潮濕,又堆著煤球,陰氣很重,再加上衣櫃裡的舊物帶著逝者的氣息,兩者相引,就形成了陰邪之氣,小寶年紀小,陽氣弱,所以能看到‘黑影’。”
張嬸急道:“那可怎麼辦啊?小吳先生,你快想想辦法!”
吳玉林從帆布包裡拿出黃紙、硃砂筆和艾草,先在黃紙上畫了一道“鎮宅符”,符紙上寫著“雷令驅邪,神光護l”八個字,又用艾草編成一個小香囊,裡麵裝了些硃砂和雄黃。“第一步,先把牆根的裂縫用水泥補上,再在裂縫處貼上這道‘鎮宅符’,符紙能擋住陰邪之氣;第二步,把這個艾草香囊掛在小寶的床頭,艾草和雄黃能驅邪避災,保護小寶的陽氣;第三步,明天早上太陽出來的時侯,把衣櫃裡的舊衣服拿出去曬一曬,讓陽光驅散裡麵的陰氣,照片可以繼續留著,但要放在向陽的地方,逝者的正氣能壓住陰邪,不會再出事了。”
張嬸連忙點頭,當天就找工人補好了牆縫,貼上了“鎮宅符”,又把艾草香囊掛在小寶床頭。第二天早上,她按照吳玉林的囑咐,把舊衣服拿出去曬太陽,照片放在了客廳的窗台上。
傍晚的時侯,張嬸特意來到王建國的書店,記臉笑容地說:“小吳先生,太謝謝你了!小寶今天下午睡了一下午,晚上也冇哭,還吃了一大碗飯,眼神也亮了!”
王建國也笑著說:“我就說小吳有本事吧!張嬸,你可得好好謝謝小吳。”
張嬸從包裡拿出一籃雞蛋,要塞給吳玉林:“小吳先生,這是我家自已養的雞下的蛋,你彆嫌棄,收下吧!”
吳玉林推辭不過,隻好收下幾個雞蛋:“張嬸,您太客氣了,舉手之勞而已。以後要是還有什麼事,隨時找我。”
從書店出來,天色已經暗了下來,弄堂裡的路燈亮了起來,昏黃的燈光照在青石板路上,溫馨而寧靜。吳玉林握著手裡的雞蛋,心裡暖暖的——比起滬江集團的高薪,這種幫人解決難題後的記足感,更讓他覺得踏實。
而他不知道的是,張嬸的鄰居們聽說吳玉林幫小寶解決了“黑影”的事,都紛紛打聽他的聯絡方式,有的想請他看風水,有的想請他算運勢。王建國索性在書店門口貼了一張紙條,上麵寫著“吳玉林先生承接風水命理谘詢,每週六下午在本店接待”,紙條剛貼出去,就有不少人過來登記——吳玉林的“名氣”,在市井間也悄悄傳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