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奕 第230章 歸航
一九四二年四月十七日,破曉前的寒意如同無形的細針,刺透藏北高原每一道岩石的縫隙。在丹增指引下找到的那處廢棄的、據傳是古代苯教修行者使用的隱秘洞窟內,空氣凝重得彷彿能擰出水來。篝火的餘燼散發著最後的溫暖,映照著三張疲憊而堅定的麵孔。天光未亮,但分彆的時刻已然迫近。
丹增將最後一塊風乾的犛牛肉乾塞進黛的行囊,他那雙布滿老繭、曾無數次刻畫星圖與經文的手,此刻動作緩慢而鄭重。他抬起頭,目光如同鷹隼般掃過黛和武藤明,最終落在黛的臉上。
“烏金貝隆,”他的聲音低沉而沙啞,帶著高原風雪磨礪出的滄桑,“送到這裡,我的路,就到頭了。”他指了指洞外那條被晨霧籠罩的、蜿蜒向南的隱秘小徑,“沿著這條先祖走過的‘鷹道’一直向南,避開官道和大的部落,你們能最快抵達可以找到現代交通工具的邊緣地帶。再往後…就是你們的世界,那片白色的‘幽冥’之地了。”
黛感到喉頭一陣哽咽。這位沉默如山、智慧如海的老守護者,在她最迷茫、最孤立無援的時刻接納了她,用最樸素的智慧幫她度過了信唸的危機,如今又將他們送至最後的門檻。
“丹增…”她剛開口,便被老人抬手阻止了。
“不必言謝,也不必道彆。”丹增的目光深邃,彷彿能穿透岩壁,望向無儘的未來,“雪山不因雲來雲往而增損,江河不因舟行舟止而停流。我的使命,是守護這片土地和它的古老記憶,直到生命終結。而你們的使命,在南方,在冰原,在更遙遠的未來。”他頓了頓,從懷中取出一隻小小的、用鷹羽和彩線編織而成的護身符,遞給黛,“帶上這個。當你們在冰原上迷失方向時,或許…它能提醒你們,來自何方。”
他轉向一直沉默站在陰影裡的武藤明,眼神銳利如刀。“你,迷途的狼。”武藤明下意識地挺直了脊背,迎上他的目光。“你的爪子沾過血,你的靈魂背負著沉重的陰影。但你的眼睛深處,還有未曾熄滅的火星。”丹增的聲音不帶絲毫感情,隻有純粹的審視,“記住,真正的力量,不在於你能摧毀什麼,而在於你願意守護什麼,以及…你為何而戰。此去南方,對你而言,不是殺戮,而是…救贖。彆辜負了這條撿回來的命,也彆辜負了…那些看著你的人。”
武藤明緊抿著嘴唇,下頜線繃得如同岩石。他沒有反駁,也沒有承諾,隻是極其輕微地點了一下頭。那雙狼一般的眸子裡,翻湧著複雜難言的情緒。
分道:雪山無言,前路各異
沒有更多的言語,丹增將他們的行囊——裡麵裝著儘可能多的食物、丹增秘製的藥丸、那張古老的羊皮航線圖,以及最重要的,沈文淵的膠卷和那本《伏尼契手稿》——逐一檢查妥當。他率先走出洞窟,站在凜冽的晨風中,如同山崖上最後一棵紮根於岩石的孤鬆。
黛和武藤明跟了出來。東方天際,第一縷曙光正艱難地撕裂著厚重的雲層,將雪山之巔染上一抹淒豔的金紅。
“走吧。”丹增背對著他們,揮了揮手,聲音融入風中,顯得有些飄忽,“記住,‘歸航’並非回到起點,而是…找到真正的方向。”
黛最後深深看了一眼老人那彷彿與身後雪山融為一體的背影,將萬千感激與不捨壓在心底。她拉了拉武藤明的衣袖,兩人轉身,踏上了那條向南的、充滿未知的“鷹道”。
他們沒有回頭。因為他們知道,有些分彆,一旦回頭,便再也邁不動腳步。
走出去很遠,直到洞窟和那個身影都消失在層巒疊嶂之後,武藤明才突然低聲開口,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對黛說:“他說的對…我這雙手,沾的血…太多了。”他抬起自己的左手,那道焦黑的傷口依舊猙獰。
黛沒有看他,目光堅定地注視著前方霧氣彌漫的山路。“《尚書》有雲:‘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
與其沉溺於過去的陰影,不如看清腳下的路。救贖…從來不在懺悔裡,而在前方的行動中。”
武藤明沉默了片刻,加快了腳步,與黛並肩而行。
潛行:鷹道艱險,暗流湧動
“鷹道”名不虛傳,許多路段幾乎是貼著懸崖峭壁開鑿,僅容一人側身通過,腳下是萬丈深淵,耳邊是呼嘯的山風。這對兩人的體力、意誌和協作都是極大的考驗。黛憑借著在苗疆和藏地磨練出的山地行走經驗,以及懷中《伏尼契手稿》那微弱的精神指引,小心翼翼地在前方探路。武藤明則發揮其職業軍人的素養,負責斷後和警戒,他那雙鷹隼般的眼睛,不斷掃視著周圍可能存在的危險——無論是自然的,還是人為的。
途中,他們果然遭遇了小股的“創世紀”巡邏隊,以及一些被高原惡劣環境逼至絕境的土匪。憑借著武藤明的戰鬥技巧、黛對地形的敏銳感知,以及兩人之間逐漸形成的、無需言語的默契,他們一次次有驚無險地避開了正麵衝突,或是利用地形巧妙擺脫。
在一次躲避巡邏隊的潛伏中,他們藏身於一個狹窄的石縫,幾乎能聽到外麵敵人交談的聲音。武藤明的手始終按在腰間的槍柄上,呼吸壓得極低。黛則閉目凝神,嘗試通過“靈網”感知更遠處的動靜。那一刻,他們像兩隻在獵槍下屏息的獵物,生死懸於一線。
當危險終於過去,武藤明看著黛額角的冷汗,突然沒頭沒尾地說了一句:“你和杉田老師…不太一樣。他更像…一把藏在鞘裡的劍,而你…”他似乎在尋找合適的詞,“…像一團沉默的火。”
黛看了他一眼,沒有回答。她知道,這是這個內心封閉的男人,所能表達的、近乎極限的認可了。
邊緣:現代的回響與古老的決絕
經過近十日的艱難跋涉,他們終於走出了連綿的雪山,抵達了高原的邊緣地帶。這裡空氣不再那麼稀薄,甚至能隱約看到遠處地平線上,人類現代文明留下的痕跡——一絲微弱的、不屬於自然的燈光,以及風中帶來的、若有若無的機械轟鳴。
按照丹增的地圖指示,他們找到了一個隱藏在河穀深處、與外界有秘密聯係的、很小的物資中轉點。這裡的人沉默寡言,隻認信物和暗號,顯然是“守夜人”網路早已佈置,且僥幸未被“創世紀”完全拔除的、極其邊緣的節點。
在這裡,他們獲得了至關重要的補給:禦寒的極地衣物、一些濃縮食物、少量武器,以及…通往南部沿海地區的、相對安全的身份和路徑指引。更重要的是,他們得知了一個訊息——“創世紀”對具有“靈性天賦”兒童的搜捕行動近期驟然加劇,其南極基地的能量訊號也出現了不同尋常的劇烈波動,似乎有大事即將發生。
時間,更加緊迫了。
站在中轉點那低矮的土房外,望著南方那片不再是雪山,卻也迷霧重重的天空,黛和武藤明都知道,高原的庇護至此徹底結束。接下來,他們將真正踏入“創世紀”勢力盤踞的現代世界,依靠偽裝、智慧和殘存的網路,想方設法前往那片遙遠的、代表著最終答案與終極挑戰的白色大陸。
武藤明活動了一下依舊有些麻木的左臂,眼神重新變得冰冷而專注,那是他進入戰鬥狀態的神情。
黛則輕輕撫摸著懷中那本《伏尼契手稿》,感受著其中由無數信念編織的“靈網”傳來的、微弱卻堅定的共鳴。
“該走了。”她輕聲說,彷彿是對武藤明,也是對腦海中那些逝去的麵孔,更是對自己說。
歸航的坐標,已設定在南極。
而通往坐標的航路,註定由血與火鋪就。
他們最後看了一眼身後巍峨的雪山,那裡承載著一段沉重的過往,一個沉默的告彆,和一份古老的祝福。
然後,轉身,向南。
向著冰,向著火,向著文明存續的最終答案,啟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