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滬上奕 > 第28章 碼頭風波:走私船的槍聲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滬上奕 第28章 碼頭風波:走私船的槍聲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子夜時分的十六鋪碼頭,脫離了白日的喧囂,陷入一種被江水與黑暗包裹的、危機四伏的沉寂。巨大的貨輪陰影如同蟄伏的巨獸,鏽蝕的龍門吊聳立在墨色天幕下,彷彿某種遠古刑具。空氣鹹濕而冰冷,混雜著江水特有的腥氣、貨物腐爛的酸味以及若有若無的燃油味。幾盞功率不足的探照燈有氣無力地掃過堆疊如山的貨箱,在粗糙的水泥地上投下短暫而扭曲的光斑,旋即又被更濃重的黑暗吞噬。

對靠岸歇息的船員而言,這裡是疲憊旅途的暫時終點,是尋找廉價酒精和女人的溫柔鄉。對掌控碼頭的大小幫派而言,這是他們的“搖錢樹”,每一件貨物的裝卸、每一寸泊位的使用都需繳納“規矩錢”。對海關緝私隊和日偽水警,這裡是貓鼠遊戲的永恒舞台,既是撈取油水的肥差,也是隨時可能擦槍走火的風險之地。而對潛伏在此、等待接頭的軍統交通員“漁夫”而言,今夜的氣氛,比往常更加粘稠和危險。

肖衍再次接到“賬房”的指令,內容簡短卻透著不尋常:“子時三刻,十六鋪三號碼頭,舊輸油管右側第三貨堆後,取‘鎮江來的瓷器’。”指令本身是常規的死信箱交接,但地點和時間卻選在了這個幫派勢力錯綜複雜、夜間巡邏力度加大的敏感地帶。更讓肖衍警惕的是,“鎮江來的瓷器”這個代號,通常指代的是體積較大、需小心搬運的裝備或檔案,在碼頭這種開闊地交接,風險倍增。

“漁夫”真名已無人知曉,四十歲上下,麵板因長年江風侵蝕而粗糙黝黑,總穿著一件沾滿魚鱗和油汙的膠皮圍裙,偽裝成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夜間漁販,在碼頭邊緣兜售寥寥無幾的鮮魚。他眼神渾濁,動作遲緩,完美融入底層苦力的背景之中。然而,在那副麻木的外表下,是高度緊繃的神經和鷹隼般銳利的觀察力。他已在此徘徊了近一個小時,遠超預定時間,卻始終未見到約定的“瓷器”擺放訊號。一種不祥的預感,像冰冷的江水,慢慢浸透他的四肢百骸。

就在“漁夫”幾乎決定放棄、準備按應急預案撤離時,異變陡生!距離三號碼頭約百米外的五號碼頭,突然爆發出激烈的爭吵聲,隨即是幾聲清脆的槍響!聲音在空曠的碼頭上炸開,如同平地驚雷,瞬間撕破了夜的寂靜。幾艘原本悄無聲息的駁船上,突然人影憧憧,呼喝聲、奔跑聲、更多的槍聲響成一片——顯然是兩股走私勢力因分贓不均或越界搶貨而突然爆發了火並!這場突如其來的混亂,立刻吸引了碼頭所有明暗哨卡的注意力。探照燈的光柱猛地聚焦向五號碼頭,尖銳的哨音響起,雜亂的腳步聲和日語的嗬斥聲從巡邏隊的方向傳來。

這場意外的火並,邏輯上為“漁夫”創造了絕佳的時機: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巡邏力量被短暫調離→巨大的聲響掩蓋了細微動靜。然而,風險同樣巨大:流彈橫飛,局勢失控,整個碼頭可能被迅速封鎖。這既是危機,也是考驗應變能力的視窗。“漁夫”必須在極短時間內判斷,這是否是千載難逢的接頭視窗,還是一個更大的陷阱。

就在“漁夫”借著陰影掩護,咬牙決定冒險接近預定貨堆時,一個壓得極低的聲音幾乎貼著他耳邊響起:“左數第三捆,帆布蓋著。”“漁夫”渾身一僵,心臟幾乎跳出胸腔,但聲音的主人已如鬼魅般退入更深的黑暗裡,他隻來得及瞥見一個模糊的、如同碼頭工人般的背影。沒有多餘的話,沒有確認身份的過程,極致的簡潔意味著極致的危險。他毫不猶豫,撲到那堆貨物旁,掀開肮臟的帆布一角,觸手是一個沉重、冰冷的木箱。他來不及檢查,用儘力氣將其拖出,借著貨堆的掩護和遠處混亂的槍聲與光影,迅速向江邊停靠的小漁船挪去。

1941年的上海碼頭,是走私、諜報、黑幫和戰爭物資流轉的樞紐。日本海軍、憲兵隊、汪偽水警、青紅幫、重慶方麵、共產國際……各方勢力在此角力,形成了一種危險而脆弱的平衡。走私是常態,從藥品、五金、棉紗到情報、人員,無所不包。火並、黑吃黑時有發生,人命在這裡往往不如一箱緊俏物資值錢。每一艘靠岸的船都可能藏著秘密,每一個看似平凡的工人都可能有著多重身份。

十六鋪的深夜,是黃浦江黑暗心跳最清晰的時刻。江水沉默地拍打著水泥岸壁,掩蓋著其下湧動的無數暗流、交易與殺機。今夜,這沉默即將被突如其來的槍聲粗暴地打破。“漁夫”的小船剛剛離岸,融入墨色的江心,碼頭上便傳來了日軍巡邏隊大規模趕到的卡車聲和更加激烈的槍戰聲。火並仍在繼續,或許已被定性為“抗日分子破壞”,註定以血腥收場。那箱沉重的“鎮江瓷器”安靜地躺在船底,散發著冰冷的金屬氣息。“漁夫”奮力劃槳,心有餘悸。他不知道那場火並是純粹的巧合,還是那位神秘的接頭人為了掩護交接而精心策劃的“聲東擊西”。無論是哪一種,他都再次從鬼門關擦身而過。槍聲漸漸遠去,但江麵上的寒風,卻讓他感到更加刺骨的冰冷。碼頭的風波看似平息,但由此掀起的漣漪,或許才剛剛開始擴散。

“漁夫”的情緒經曆了漫長的焦灼等待→槍響時的震驚與警覺→決定冒險時的決絕→被耳邊低語驚嚇時的極度驚悸→拖運貨物時的拚死一搏→最後成功離岸後的巨大虛脫與後怕。整個過程如坐過山車,將讀者情緒緊緊吸附其中。

黃浦江水象征著深不可測、吞噬一切的暗流與危險,也提供了最後的逃離路徑。無邊的黑暗是掩護,也是未知恐怖的來源。突然爆發的槍火,是暴力最直接的體現,它能打破秩序,也能製造混亂,成為陰謀的掩護。碼頭本身即是孤島上海命運的交彙點和象征。

《孫子兵法·勢篇》有雲:“亂生於治,怯生於勇,弱生於強。”混亂可以由嚴整中產生,怯懦可以從勇敢中發生。這場碼頭風波,正是利用突然製造的“亂”(火並),從敵方嚴密的“治”(巡邏控製)中,竊取到了一線生機。那位未知的接頭人(很可能是肖衍安排的“深藍”),其行動堪稱“怯生於勇”——在極度危險中,以冷靜製造了對方的混亂與“怯”。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