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身喜羊羊從種地小白到農業大佬 第11章
序幕
喜羊羊的“草原經濟大講堂”——從種地到賣貨的經濟學密碼
“各位小羊,還有……呃,不小心被繩子捆在後排的灰太狼先生,歡迎來到羊村第一期‘草原經濟大講堂’!”喜羊羊站在學堂的高台上,身後是慢羊羊村長連夜畫好的板書,從供需曲線到成本覈算表,密密麻麻卻條理分明。懶羊羊抱著青草蛋糕啃得正香,沸羊羊挺直腰板當“紀律委員”,紅太狼的平底鍋在窗外反光——看來灰太狼是被“押著”來聽課的。
“今天咱們不講怎麼設陷阱防狼,也不說怎麼把青草蛋糕做得更甜,咱們聊點實在的:為啥同樣是種蘿蔔,去年能換3筐青草,今年隻能換1筐?為啥灰太狼的南瓜明明長得歪瓜裂棗,有時候還能賣出高價?這些問題,都藏在‘經濟學’這三個字裡。”喜羊羊拍了拍黑板,粉筆灰簌簌落下,“先從最基礎的說起——啥是農產品的價值?”
一、地裡長出來的“錢”:農產品的價值與成本
“懶羊羊,你來說說,咱們種的青草,憑啥能換錢?”喜羊羊突然點名。懶羊羊嘴裡的蛋糕差點噴出來:“因為……因為好吃?”
“不全對。”喜羊羊笑著搖頭,轉身在黑板寫下公式:價值
=
不變資本(C)
可變資本(V)
剩餘價值(M)。“這可不是天書。‘不變資本’就是那些不會變的成本,比如買草種的錢、租耕地的費用、澆水用的水泵——這些東西不會因為你多流汗就變多,是固定開銷。‘可變資本’呢,就是咱們付出的勞動,比如沸羊羊翻地的力氣、美羊羊除草的時間,這些是會隨著產量變化的。”
他指著窗外的菜地:“就拿咱們種的胡蘿蔔來說,買一包種子花了20個青草幣(C),小羊們輪流澆水施肥,算下來相當於30個青草幣的勞動(V),最後除了本錢,多出來的10個青草幣就是‘剩餘價值’(M)。所以這堆胡蘿蔔的總價值,就是20
30
10=60個青草幣。要是賣不上這個價,咱們就是虧本,下次就冇錢買新種子了。”
後排的灰太狼突然嚷嚷:“胡說!我種南瓜從來不算這些,照樣能換羊肉罐頭!”紅太狼的平底鍋“嗖”地從窗外飛進來,擦著灰太狼的耳朵砸在牆上:“閉嘴!上次你把買肥料的錢拿去買捕羊夾,結果南瓜全爛在地裡,忘了?”
喜羊羊趁機補充:“灰太狼先生這就是典型的‘成本覈算失誤’。農產品的價格不能瞎定,得先蓋住成本。馬克思在《資本論》裡說過,‘商品的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要是價格長期低於價值,生產者遲早得破產。就像去年冬天,灰太狼的白菜賣5個青草幣一棵,可光是買防凍膜就花了3個幣,再加上他挖坑埋白菜的力氣,其實是虧本賣——這就是為啥他越賣越窮。”
二、供需的“拔河比賽”:價格是怎麼定的?
“明白了價值,咱們再看價格。”喜羊羊擦掉黑板上的公式,畫了兩條交叉的線,“這條從左下到右上的,叫‘供給曲線’;從左上到右下的,叫‘需求曲線’。它們的交點,就是讓買賣雙方都滿意的‘均衡價格’。”
沸羊羊舉手:“我懂了!就像上次羊村運動會,大家都想買能量棒,結果供不應求,價格從2幣漲到5幣;後來美羊羊做了一百個,大家又吃不完,隻能降到1幣甩賣。”
“對!這就是供需在‘拔河’。”喜羊羊用粉筆在供給曲線上畫了個箭頭,“供給增加,曲線右移,價格就跌;需求增加,曲線右移,價格就漲。”他突然指向灰太狼:“還記得上個月你賣‘狼牌辣椒’嗎?本來大家不愛吃辣,需求曲線靠左,你卻種了一大堆,供給曲線右移太多,最後辣椒爛在地裡,隻能當肥料——這就是供過於求,價格跌穿底。”
灰太狼臉漲得通紅:“那後來為啥我把辣椒做成辣椒醬,反而賣光了?”
“因為你改變了‘需求形態’。”喜羊羊解釋道,“新鮮辣椒是生產品,大家需求少;但辣椒醬是加工品,懶羊羊蘸蛋糕吃,沸羊羊拌青草吃,需求一下就漲了,需求曲線右移,價格自然就上去了。這就是為啥咱們羊村要建果汁廠、蛋糕坊——把農產品加工一下,需求變多,價格也能穩住。”
他又在黑板上畫了三個不同的交點:“短期來看,價格就像過山車。比如突然下暴雨,蘿蔔被淹了,供給減少,價格會猛地漲;但過幾個月,新蘿蔔長出來,供給恢複,價格又會跌回去。這就是‘短期均衡’,受天氣、突發事件影響大。”
三、“種多了跌,種少了漲”:躲不開的蛛網理論
“接下來咱們聊個草原上的‘怪圈’——為啥前年蘿蔔貴,去年就賤,今年又要貴?”喜羊羊拋出問題,台下的小羊們紛紛點頭,顯然都經曆過這種折騰。
“這叫‘蛛網理論’,專門解釋農產品的價格波動。”喜羊羊在黑板上畫了個像蜘蛛網的圖,“農產品有個特點:生產週期長。比如蘿蔔,春天種下去,秋天才能收,中間四五個月,就算價格跌成渣,你也不能把苗拔了改種彆的——這就是‘時滯效應’。”
他指著圖表一步步分析:“第一年,假設蘿蔔的均衡價格是3幣/斤,大家種了100斤,剛好賣完。第二年,突然來了一群兔子,對蘿蔔的需求暴漲,價格漲到6幣/斤。這時候,所有農場主都會想:‘種蘿蔔賺錢!’於是第三年,大家拚命種,種了200斤。可兔子們吃膩了蘿蔔,需求變回原來的量,這時候供過於求,價格隻能跌到1幣/斤——這就是‘發散型蛛網’,供給彈性大於需求彈性,價格波動越來越大。”
懶羊羊摸了摸肚子:“那去年我家種的蘿蔔,就是這麼虧的……”
“冇錯。”喜羊羊點頭,“但如果需求彈性大於供給彈性,情況就不一樣。比如咱們的‘健身草’,大家對價格很敏感,漲價就少吃,降價就多買(需求彈性大),而咱們種健身草的土地有限,冇法一下子多種(供給彈性小),這時候價格波動會越來越小,慢慢回到均衡點,叫‘收斂型蛛網’。”
他轉身問灰太狼:“你去年種南瓜虧了,今年還種嗎?”灰太狼哼了一聲:“誰傻啊,今年改種白菜!”
“這就對了!”喜羊羊笑道,“如果大家都像灰太狼這樣,不盲目跟風,而是根據市場調整,價格波動就會變小。所以慢羊羊村長纔要統計草原上的種植麵積,釋出‘市場預警’——告訴大家去年種了多少,今年該種多少,就是為了打破這個蛛網怪圈。”
他又補充:“對付蛛網理論,還有個辦法叫‘期貨交易’。比如咱們春天就和果汁廠約定,秋天的蘋果按5幣/斤賣,不管到時候市場價是3幣還是7幣,都按這個價成交。這樣一來,就算價格跌了,咱們也不虧;果汁廠也不用擔心漲價,雙方都穩當。下次我爭取讓灰太狼也簽個期貨合同,省得他總虧本。”
四、“貴了也得買,賤了也得賣”:彈性背後的學問
“接下來講講‘彈性’——為啥青草漲價,大家該吃還得吃;但南瓜漲價,大家就少吃點?”喜羊羊拋出新話題,順手拿起一根青草和一個南瓜當道具。
“這叫‘需求價格彈性’,公式是:彈性係數
=
需求量變化百分比
/
價格變化百分比。”喜羊羊在黑板上寫下公式,“彈性大於1,說明大家對價格敏感,比如南瓜,漲價10%,買的人就少20%,這時候降價能多賣,賺更多錢;彈性小於1,說明大家對價格不敏感,比如青草,漲價10%,買的人隻少1%,這時候漲價反而能多賺錢。”
他舉了個例子:“上次美羊羊的青草蛋糕,彈性係數是2(大於1),她把價格從3幣降到2幣,雖然單個賺少了,但銷量從10個漲到30個,總利潤從30幣變成60幣,翻了一倍——這就是‘薄利多銷’,適合彈性大的商品。”
“那鹽呢?”沸羊羊問,“上次鹽漲價,大家還是照樣買。”
“鹽的彈性幾乎是0,屬於‘必需品’。”喜羊羊解釋,“農產品裡,糧食、主菜的彈性小,零食、特色菜的彈性大。所以咱們羊村的策略是:多種彈性小的主糧保穩定,少種彈性大的零食作物防風險,這樣不管價格怎麼變,總能有收入。”
他又寫下“收入彈性”:“這是說收入變了,大家買的東西會怎麼變。比如咱們收入低的時候,隻買便宜的野草;收入高了,就買貴的進口草、有機草。收入彈性大於1的,是‘高檔品’;小於1的,是‘必需品’。所以咱們要根據草原上大家的收入變化調整種植結構——最近小鹿家族賺了大錢,咱們就多種點高檔牧草賣給他們。”
五、從“瞎種瞎賣”到“精打細算”:農產品市場的進階玩法
“最後,咱們說說怎麼在市場裡站穩腳跟。”喜羊羊的語氣嚴肅起來,“光懂理論不夠,還得會用。”
他指著黑板上的“成本覈算表”:“首先得算清‘邊際成本’。比如種第101斤蘿蔔,比種100斤多花的種子、肥料錢,就是邊際成本。當市場價高於邊際成本時,就該多種;低於時,就該少種。上次沸羊羊種玉米,算到第80斤時邊際成本超過市場價,他就及時停種,冇虧本——這就是‘利潤最大化’的秘訣。”
“其次,要搞‘差異化競爭’。”喜羊羊拿出兩個蘿蔔,一個又大又圓,一個帶著蟲眼,“灰太狼總抱怨他的南瓜賣不上價,可他的南瓜又小又有疤,和美羊羊種的精品南瓜比,當然冇人買。咱們得種出特色,比如‘無公害蘿蔔’‘超甜玉米’,讓自己的產品和彆人不一樣,這樣就算價格高點,大家也願意買。”
後排的灰太狼突然插嘴:“那我把南瓜刻成狼頭形狀,算不算差異化?”紅太狼的平底鍋再次“精準打擊”:“刻成狼頭誰敢買!笨蛋!”
喜羊羊忍住笑:“差異化得有用才行。比如咱們給蘿蔔套上保鮮袋,延長保質期;給玉米真空包裝,方便運輸——這些能提升價值的差異才管用。”
他最後總結:“農產品市場就像一片大草原,有時候風調雨順,有時候狂風暴雨。但隻要咱們懂價值、看供需、算彈性、防蛛網,就算灰太狼不來搗亂,咱們也能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下次課,咱們講‘怎麼和灰太狼討價還價’,哦不,是‘市場談判技巧’……”
話音未落,學堂外傳來“砰”的一聲——灰太狼趁機咬斷繩子,又被紅太狼一平底鍋拍暈了。小羊們哈哈大笑,懶羊羊舉著剩下的蛋糕喊:“喜羊羊老師,下次課能講‘怎麼把蛋糕賣得更貴’嗎?”
“當然可以!”喜羊羊笑著揮手,“下課!記得把今天的筆記抄三遍,沸羊羊會檢查!”
陽光透過窗戶照在黑板的公式上,青草的香氣混著知識的味道,在羊村的空氣中瀰漫。看來,青青草原的小羊們,不僅會設陷阱,更要學會用經濟學,把日子種得像草原一樣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