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第5章 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
探秘豐寧滿族自治縣:多元風情交融的北方秘境
豐寧滿族自治縣位於河北省北部,地理坐標介於北緯40°58′-42°06′,東經115°51′-117°24′之間。其幅員遼闊,總麵積達8765平方公裡,在河北省縣域麵積中位居前列。這片廣袤的土地橫跨壩上高原與冀北山地,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多樣的地貌特征,壩上草原平坦開闊,壩下山地溝壑縱橫,接壩區域森林茂密,不同的自然景觀在此相互交織,形成了極具特色的地域風貌。
全縣下轄11鎮、15鄉、1個街道辦以及1個省級開發區,共309個行政村。各個鄉鎮憑借自身特色,在豐寧的發展版圖中占據重要位置。大灘鎮作為豐寧壩上草原旅遊的核心區域,憑借廣袤的草原資源,成為遊客體驗草原風情的首選之地。每年夏季,這裡綠草如茵,野花點綴其間,遊客可以在此參與騎馬、射箭、滑草等豐富多樣的草原娛樂專案;冬季,皚皚白雪覆蓋大地,又變身成冰雪世界,吸引著眾多滑雪愛好者。鳳山鎮曆史文化底蘊深厚,是豐寧重要的商貿古鎮和文化中心,鎮上儲存著大量明清時期的古建築,如始建於清乾隆年間的關帝廟,建築風格古樸典雅,木雕、石雕工藝精湛,展現出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胡麻營鎮依托豐富的礦產資源,在工業領域不斷發展,同時注重生態環境建設,逐步探索出一條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相協調的道路;魚兒山鎮地處交通要道,是豐寧連線周邊地區的重要樞紐,其農業基礎紮實,燕麥、馬鈴薯等特色農產品產量高、品質優。
豐寧的曆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3-5萬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紅山文化、山戎文化等古人類遺址的發現,證實了這片土地在遠古時代就孕育了燦爛的文明。春秋戰國時期,豐寧地域屬燕國,是中原文化與北方遊牧文化交融的前沿地帶。秦統一六國後,這裡納入中央政權版圖,隨著朝代更迭,先後歸屬於不同的行政區劃。清雍正13年(公元1735年)設四旗廳,乾隆43年(公元1778年)取「豐蕪康寧」之意改設豐寧縣。1987年,經國務院批準,撤銷豐寧縣,成立豐寧滿族自治縣,自此,豐寧在民族自治的道路上開啟了新的發展階段。
在漫長的曆史發展程序中,豐寧形成了獨特的文化脈絡。滿蒙文化在這裡深度交融,滿、蒙等少數民族長期在此生活,將各自的語言、服飾、習俗等文化元素相互融合。滿族傳統服飾以旗裝為代表,男子長袍馬褂,女子旗袍優雅,服飾上精美的刺繡圖案和獨特的盤扣設計,彰顯著滿族人民的審美觀念和工藝水平;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摔跤、賽馬、射箭等競技專案激烈精彩,歌舞表演熱情奔放,充分展現了蒙古族的豪邁與奔放。
豐寧的民俗文化豐富多彩。滕氏布糊畫作為當地特有的民間藝術形式,以絲綢、布料為主要原料,通過堆繡、鑲嵌等工藝,將繪畫與雕塑相結合,創作出造型逼真、色彩絢麗的藝術作品,曾多次在國內外藝術展覽中獲獎。豐寧滿族剪紙更是聲名遠揚,入選國家級和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地剪紙藝人以一把剪刀、一張紅紙為工具,無需畫稿,信手拈來,就能創作出人物、動物、花卉等栩栩如生的圖案,作品題材廣泛,既體現了滿族人民的生活場景,又蘊含著吉祥美好的寓意。
豐寧的旅遊資源極為豐富,擁有眾多必遊景點。京北第一草原(大灘草原)總麵積350平方公裡,是距離北京最近的天然大草原。這裡夏季氣候涼爽,平均氣溫175c,是避暑消夏的絕佳去處。遊客漫步草原,感受微風拂麵,欣賞藍天白雲下成群的牛羊;夜晚,繁星點點,草原篝火晚會熱鬨非凡,人們圍著篝火載歌載舞,品嘗烤全羊、手把肉等草原美食,儘享草原風情。
大汗行宮景區位於大灘鎮京北第一草原,以蒙元曆史文化為主題,建有「成吉思汗行宮」等一係列仿古建築。景區內,宏偉的宮門高聳入雲,象征民族信仰的長生天牌坊莊嚴肅穆,還原的戰場場景氣勢磅礴,議事金帳古樸大氣。遊客置身其中,彷彿穿越時空,回到那個金戈鐵馬、英雄輩出的蒙元時代,感受蒙古民族的雄渾與豪邁。
情人穀位於大灘二道河子村牧場東溝組,因多部影視作品在此取景而聲名遠揚。張藝謀導演的《我的父親母親》、黃宏主演的《二十五個孩子一個爹》等影片,讓這裡古樸荒僻的自然風貌和純樸的鄉間民風為大眾所熟知。山穀內,蜿蜒的小路、潺潺的溪流、錯落有致的農家小院,構成了一幅寧靜而美麗的鄉村畫卷,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探尋電影中的浪漫場景。
白雲古洞原名白雲庵,始建於遼代末年,距今近千年曆史,清朝時被列為皇家禁地。古洞位於群山環抱之中,周圍樹木蔥鬱,環境清幽。這裡擁有三寺六山九景十二洞,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得益彰。洞內幽深靜謐,各種奇特的岩石造型讓人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洞內還儲存著許多古代的建築、石刻和碑文等文物,這些文物見證了曆史的滄桑變遷,反映了當時人們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生活。遊客在洞內遊覽,既能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又能領略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
在曆史遺址方麵,紅山文化、山戎文化等古人類遺址的存在,為研究古代人類文明提供了重要依據。考古學家在這些遺址中發現了大量的石器、陶器、骨器等文物,通過對這些文物的研究,可以瞭解遠古時期人類的生活方式、生產技術以及社會組織結構等資訊,揭開人類曆史發展的神秘麵紗。
豐寧的民俗風情濃鬱且獨特,滿族、蒙古族、回族等34個少數民族在此和諧共處,各自保留著鮮明的傳統習俗。滿族的頒金節是其重要節日,節日期間,滿族人民身著傳統服飾,舉行祭祀祖先、歌舞表演等慶祝活動,傳承民族文化,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蒙古族的敖包祭祀活動充滿神秘色彩,人們在敖包前擺放祭品,圍繞敖包祈福,祈求風調雨順、人畜興旺,體現了蒙古族對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此外,豐寧還有滿族的珍珠球、二貴摔跤等傳統體育活動,這些活動集競技性與趣味性於一體,深受當地群眾喜愛。
豐寧的特色美食令人回味無窮。手把肉是蒙古族的傳統佳肴,將新鮮的羊肉帶骨放入鍋中,加入簡單的調料煮熟,食用時直接用手拿著骨頭啃食,原汁原味,鮮嫩可口,充分展現了草原民族的豪爽性格。烤全羊則是宴請賓客的上等美食,選用膘肥體壯的綿羊,經醃製後在特製烤爐中烤製,外皮金黃酥脆,內部肉質鮮嫩多汁,香氣四溢,品嘗一口,唇齒留香。滿族的二八席也極具特色,由八涼八熱十六道菜組成,冷盤清爽可口,熱菜烹飪方式多樣,涵蓋燉、炒、蒸、炸等,菜品豐富,味道鮮美,體現了滿族的飲食文化和待客之道。此外,還有豐寧蓧麵,以蓧麥為原料,可製作出窩窩、魚魚、飩飩等多種造型,搭配不同的鹵汁,口感筋道,營養豐富。
對於計劃前往豐寧旅遊的遊客,以下是實用的旅遊指南攻略。交通方麵,從北京出發,自駕是不錯的選擇,沿京加路行駛,全程約200公裡,行車時間2-3小時,沿途可欣賞到山川、田園等美麗風光;也可在北京六裡橋汽車站乘坐前往豐寧的長途客車,每天有多趟班次,車程約3-4小時。到達豐寧縣城後,前往壩上草原等景區,可在縣城汽車站乘坐前往大灘鎮的班車;若想去較為偏遠的景點,包車或租車出行更為方便,能夠自由安排行程,隨時停車欣賞沿途風景。
住宿方麵,豐寧縣城有星級酒店、商務快捷酒店等多種選擇,滿足不同遊客的住宿需求,價格從百元到數百元不等,設施齊全,出行便利。在壩上草原地區,特色蒙古包和農家樂是熱門選擇,遊客可以體驗在草原住宿的獨特感受,夜晚躺在蒙古包內,仰望璀璨星空,聆聽草原的聲音;蒙古包和農家樂的價格相對親民,還能品嘗到地道的農家美食和草原風味。
旅遊季節上,夏季(6-8月)是遊覽豐寧的最佳時節,此時草原綠草如茵,野花盛開,氣候涼爽,適合開展各類戶外活動;秋季(9-10月),壩上草原層林儘染,五彩斑斕,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冬季(11月-次年2月),草原銀裝素裹,可體驗滑雪、滑冰等冰雪運動;春季(3-5月)氣溫逐漸回暖,草原開始複蘇,遊客相對較少,適合喜歡寧靜氛圍的遊客。
在旅遊過程中,遊客需注意尊重當地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如在蒙古族的敖包祭祀活動中,不要隨意破壞敖包,遵循當地的禮儀規範;在滿族家庭做客時,注意用餐禮儀等。夏季前往草原,要做好防曬措施,攜帶防曬霜、遮陽帽、太陽鏡等物品;草原晝夜溫差大,即使在夏季,夜晚也較為涼爽,需準備長袖衣物。冬季前往,要做好保暖工作,穿戴厚實的羽絨服、保暖手套、圍巾、雪地靴等防寒裝備。
豐寧滿族自治縣以其廣袤的土地、悠久的曆史、多元的文化、迷人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民俗美食,成為北方地區極具吸引力的旅遊目的地。無論是追尋曆史遺跡、感受民族風情,還是享受自然風光、品嘗特色美食,豐寧都能為遊客帶來一場難忘的旅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