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 第1章 衡水市《棗強縣》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第1章 衡水市《棗強縣》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在河北省東南部,衡水市南端,有一座名為棗強的縣城,總麵積905平方公裡,轄9鎮2鄉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共553個行政村,人口約365萬。這片土地地勢平坦,由西南向東北緩緩傾斜,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為當地的農業和生活提供了適宜的自然條件。

曆史沿革:千年歲月中的變遷

棗強的曆史源遠流長,早在西漢初年就已置縣,其名源於古時此地棗木茂盛。據《畿輔通誌》記載,棗強古時盛產紅棗,戰國時期就以蒸煮棗油聞名,並有煮棗城之名。到西漢置縣時,更是「棗木強盛」,故而得名棗強。不過在正史地理誌中,很長一段時間都寫作「棗疆」,直至《明史·地理誌》才改作「強」字。

兩漢時期,棗強與廣川兩縣幾度「離合廢置,本為一也」。三國時代,此地屬魏,省廣川縣,複置棗強縣,屬冀州清河郡。西晉時,棗強縣省入廣川縣,歸屬冀州渤海郡。東晉時,後燕複置棗強縣,並設定廣川郡,棗強為其所轄。北魏神瑞二年(415年),棗強、索瀘並入廣川縣;太和二十二年(498年)又重置棗強縣。北齊天保七年(556年),廢廣川縣,並入棗強縣,屬長樂郡。

隋開皇二年(582年),棗強縣治所複為今舊縣村;三年(583年),廢長樂郡為冀州,棗強屬之。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郡為州,信都郡複為冀州,棗強屬之;貞觀元年(627年),州以上設道,棗強屬河北道冀州。宋時,棗強屬河北東路冀州。金天會四年(1126年),縣城毀於洪水,十年(1132年)由舊縣村遷至劉馬村(即今縣城址),仍屬河北東路河間府冀州。

元代,棗強屬燕南河北道肅政廉訪司真定路冀州;天曆三年(公元1330年),真定路改屬中書省。明代,改路為府,棗強屬北直隸(京師)真定府冀州。清代,改佈政使司為省,並將北直隸改為直隸省,又以冀州為直隸州,棗強、新河、南宮、武邑、衡水5縣同屬冀直隸州。

民國元年(1912年),仍襲清製,本縣屬直隸省(省會在天津)冀直隸州。二年(1913年),直隸省廢府、州,一律改稱縣,各縣直隸於省。不久,分全省為渤海、範陽、冀南、口北4個觀察使。三年(1914年),將4個觀察使改劃為4道,本縣屬大名道。十七年(1928年)6月,直隸省改稱河北省,廢道,改為省、縣兩級製,各縣直隸於省。二十四年(1935年)試行省、區、縣3級製,全省劃為10個行政督察區;二十六年(1937年)3月又劃為17個督察區,本縣屬第14督察區。

1938年8月,建立由中國**領導的棗強縣抗日民主政府,隸屬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第三專員公署。1940年夏,棗強分為棗南、棗北兩個縣。1943年秋,為紀念在西江官村對日偽作戰中犧牲的冀南軍區五分割槽司令員趙義京和副司令員陳耀元,棗北縣曾改名為趙陳縣。1945年10月,棗南、棗北兩縣合並為棗強縣,屬晉冀魯豫邊區人民政府冀南行署第五專署。1948年9月,華北行政區建立,棗強縣屬華北行政區之冀南區。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本縣政府屬河北省衡水專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領導。

1952年11月,衡水專區撤銷,改屬石家莊專區。1958年11月,本縣與衡水、武邑、冀縣合並為衡水縣,縣治在衡水縣城。1961年5月,衡水縣又分為衡水縣、冀縣,原棗強縣、冀縣並為冀縣,縣治在冀縣縣城。1962年1月,恢複棗強縣,仍屬石家莊專區;同年6月,複置衡水專區,本縣屬之。1970年衡水專區改為衡水地區,本縣仍屬之。1996年5月31日,衡水地區改為地級衡水市,本縣仍屬之。

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棗強見證了無數的興衰變遷,這些曆史事件和行政區劃的更迭,不僅塑造了棗強的地域特色,也為這片土地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深厚的曆史底蘊。

鄉鎮風采:各具特色的城鎮鄉村

棗強鎮

棗強鎮位於棗強縣中部,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鎮總麵積192平方公裡,總人口約11萬人。這裡交通便利,多條公路貫穿其中,與周邊鄉鎮緊密相連。作為縣城所在地,棗強鎮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和豐富的商業資源,是人們購物、娛樂、就醫、就學的主要場所。鎮上高樓林立,街道寬闊整潔,商業氛圍濃厚。這裡有現代化的購物中心、超市,也有充滿生活氣息的農貿市場,滿足了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同時,棗強鎮還保留著一些傳統的街巷,古色古香的建築和老字號店鋪,承載著老棗強人的回憶。

大營鎮

大營鎮被譽為「中國裘皮之鄉」,是棗強縣的經濟重鎮。它位於棗強縣東南部,地處冀魯兩省三縣交界處,地理位置優越。大營鎮的裘皮加工業曆史悠久,可追溯到明清時期。如今,這裡擁有全國最大的裘皮專業市場,年交易額超300億元。走進大營鎮,隨處可見裘皮加工企業和店鋪,琳琅滿目的裘皮製品,從時尚的皮草大衣到精緻的皮草飾品,應有儘有,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乃至全球的客商。除了裘皮產業,大營鎮還注重產業多元化發展,積極發展電商、物流等配套產業,進一步提升了城鎮的經濟活力。

恩察鎮

恩察鎮位於棗強縣西南部,全鎮麵積較小,但農業發展較為突出。這裡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等農作物,同時,蔬菜種植和養殖業也頗具規模。恩察鎮的蔬菜以綠色、新鮮著稱,供應周邊市場。鎮內的養殖小區,養殖著牛、羊、豬等家畜,為當地居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恩察鎮民風淳樸,鄉村生活寧靜祥和,保留著許多傳統的民俗文化和鄉村活動,如每年的廟會,吸引著周邊村民前來參加,熱鬨非凡。

嘉會鎮

嘉會鎮位於棗強縣南部,交通便利,邢德公路穿境而過。嘉會鎮以農業和工業並重發展。農業方麵,除了傳統的糧食作物種植,還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如葡萄種植。嘉會鎮的葡萄口感鮮美,甜度高,在市場上頗受歡迎。工業上,嘉會鎮擁有一些小型企業,主要涉及機械製造、農產品加工等領域,為當地勞動力提供了就業機會,促進了經濟發展。嘉會鎮還注重文化建設,鎮內的文化廣場是居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經常舉辦文藝演出、電影放映等活動。

馬屯鎮

馬屯鎮位於棗強縣東北部,是一個農業大鎮。這裡土地廣袤,擁有豐富的農業資源。馬屯鎮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形成了糧食種植、蔬菜種植、畜牧養殖等多元化的農業產業格局。鎮內的蔬菜種植基地,采用現代化的種植技術,生產出的蔬菜品質優良,遠銷外地。同時,馬屯鎮還注重生態農業建設,發展綠色農業,推廣有機肥料和生物防治技術,減少農業麵源汙染。馬屯鎮的自然風光優美,田野間四季景色各異,春天的油菜花田、秋天的金黃稻田,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觀賞拍照。

肖張鎮

肖張鎮位於棗強縣西北部,緊鄰衡水市區,地理位置優越。肖張鎮的工業發展迅速,形成了以輸送機械、燃氣調壓器等為主導的產業集群。鎮內的工業園區,入駐了多家規模以上企業,產品不僅在國內市場占據一定份額,還遠銷海外。肖張鎮還注重科技創新,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除了工業,肖張鎮的服務業也在不斷發展,餐飲、住宿、物流等行業日益繁榮,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張秀屯鎮

張秀屯鎮位於棗強縣西部,以農業和特色產業為主要經濟支柱。農業上,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棉花等農作物。同時,張秀屯鎮的特色產業——玻璃鋼產業發展迅速。這裡有眾多的玻璃鋼生產企業,產品涵蓋玻璃鋼管道、冷卻塔、儲罐等多個領域,在國內市場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張秀屯鎮還積極發展鄉村旅遊,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鄉村文化,打造了一些鄉村旅遊景點,如農家樂、采摘園等,吸引了城市居民前來體驗鄉村生活。

新屯鎮

新屯鎮位於棗強縣東南部,是一個以農業和特色種植為主的鄉鎮。新屯鎮的特色種植主要包括金銀花、中藥材等。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等功效,市場需求大。新屯鎮的金銀花種植麵積廣泛,形成了規模化種植。每年金銀花盛開的季節,漫山遍野的金銀花,花香四溢,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觀賞。同時,新屯鎮還發展了金銀花加工產業,將金銀花製成金銀花茶、金銀花露等產品,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新屯鎮的鄉村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是一個宜居宜業的好地方。

唐林鎮

唐林鎮位於棗強縣中部偏西,農業基礎紮實,以種植小麥、玉米、蔬菜等作物為主。唐林鎮注重農業科技的應用,積極推廣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農產品質量。鎮內的農業合作社,組織農民開展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增強了農民的市場競爭力。唐林鎮還注重農村文化建設,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如傳統的手工技藝、民間藝術等。鎮內的文化站經常舉辦各類文化活動,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王常鄉

王常鄉位於棗強縣北部,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這裡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同時,畜牧業也有一定的發展。王常鄉的農民以勤勞樸實著稱,他們依靠土地辛勤勞作,過上了富足的生活。王常鄉注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農村的交通、水利、電力等條件,方便了農民的生產生活。同時,王常鄉還積極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工作,加強村莊綠化美化,打造美麗宜居鄉村。

王均鄉

王均鄉位於棗強縣東南部,農業和副業共同發展。農業方麵,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棉花等作物。副業方麵,王均鄉的村民有從事手工編織、農產品加工等傳統副業的習慣。手工編織的產品,如竹籃、草蓆等,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深受市場歡迎。王均鄉還注重鄉村文明建設,開展了文明村、文明戶等評選活動,弘揚了文明新風尚,促進了鄉村和諧發展。

曆史人物:閃耀在曆史長河中的明星

董仲舒

董仲舒是西漢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出生於棗強。董仲舒以儒家思想為核心,融合陰陽五行學說,提出了「天人感應」「大一統」等思想,對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他的著作《春秋繁露》係統闡述了其思想體係,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董仲舒的思想不僅在當時得到了漢武帝的重視和採納,而且對後世中國的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麵產生了持續而深刻的影響,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林秀貞

林秀貞是當代棗強的一位道德楷模。她三十年如一日,義務贍養了6位孤寡老人,用自己的愛心和行動詮釋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助人為樂的傳統美德。林秀貞的事跡感動了無數人,她先後榮獲「全國優秀**員」「全國『三八』紅旗手」「中華孝親敬老楷模」等榮譽稱號,她的精神激勵著更多的人去關愛他人,奉獻社會。

張殿華

張殿華是清代的一位武術家,他武藝高強,尤其擅長形意拳。張殿華在武術界享有很高的聲譽,他的拳法剛勁有力,行雲流水,深受弟子們的敬仰。張殿華不僅自己武藝精湛,還致力於武術的傳承和發展,培養了許多優秀的武術人才,為中國武術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李景林

李景林是民國時期的一位著名武術家、軍事將領。他精通劍術、太極拳等多種武術,被譽為「武當劍仙」。李景林在軍事上也頗有建樹,曾擔任過多個重要職務。他致力於武術的推廣和普及,創辦了「山東國術館」,培養了大批武術人才,對中國武術的傳播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必遊景點:領略自然與人文之美

北湖公園

北湖公園是棗強縣的一顆璀璨明珠,占地300畝,是一處生態綠洲。這裡擁有七公裡的環湖步道,沿途串起了紫藤畫廊和星空露營區。白天,遊客可以看到白鷺在蘆葦叢中翩翩起舞,感受大自然的生機與活力;晚上,幾百米長的音樂噴泉加霓虹水幕秀震撼登場,絢麗多彩的燈光和靈動的水柱相互交織,為遊客帶來一場視覺盛宴。北湖公園不僅是休閒娛樂的好去處,也是人們親近自然、放鬆身心的理想之地。

大原書院

大原書院始建於明嘉靖年間(約1554年),由知縣羅廷唯為紀念漢代大儒董仲舒而建,得名於董仲舒名言「道之大原出於天」。書院占地1萬餘平方米,采用前堂後寢的五進院落格局。前堂區包含大門、義倉儀門、書舍講堂(明道正義堂)、三策亭、董子祠等仿古建築;後寢區設研習室、藏書閣、寢舍等。建築命名多源自董子言行,整體風格古樸疏朗,融合明代建築特色,簷角飛翹,磚石雕刻精美。董子祠內塑有董仲舒家居便服坐像。大原書院不僅是明代書院建築的珍貴遺存,更是董仲舒思想與儒家文化的重要載體。如今,它成為中華孔子學會董仲舒研究委員會等機構的研究基地,定期舉辦學術活動,推動董學思想傳播,通過研學活動、讀書會等形式,結合現代教學手段,延續著文化教育的使命。

索瀘河八景生態公園

索瀘河八景生態公園專案位於縣城主城區西北側和西南側,分佈於索瀘河及兩側,總長44公裡,是2021衡水市重點專案之一,也是棗強縣重點打造的亮點民生工程。這處開放式公園集文化、活動、生態、休閒為一體,以八景尋跡為主題,設計有杜煙村雨、郭村晚照、沙岸梨花、長河楓葉、渡口漁舟、平川獵馬、曲園消暑、高閣臨秋八個主題板塊,用綠道串聯主要景觀節點,提升棗強人文景觀品質。公園以生態治河為出發點,融入民眾活動需求及棗強特色文化,打造了一條完善城市綠地體係、充滿生機的生態綠廊。其中,依托超大尺寸3d列印技術打造的18米高「生命之花」雕塑,以棗花為形態,展現出公園生生不息的氣象,體現了棗強的地域文脈,也象征著大原綠色農副產業蓬勃發展。

比乾公園

比乾公園是一座2a景區,園內的財神廣場是遊客必去之處,在這裡可以求個暴富福,為自己和家人祈求財運。公園內綠樹成蔭,環境優美,有亭台樓閣、小橋流水,是人們休閒散步的好去處。同時,比乾公園還蘊含著豐富的曆史文化內涵,比乾是商紂王的叔父,他忠肝義膽,敢於直諫,被尊為文財神,人們在這裡緬懷比乾的同時,也感受著傳統文化的熏陶。

董仲舒藝術碑廊

董仲舒藝術碑廊展示了董子文化,是瞭解儒家思想的重要場所。碑廊內陳列著眾多與董仲舒相關的碑刻,這些碑刻內容豐富,包括董仲舒的生平事跡、思想觀點、著作節選等,通過書法、雕刻等藝術形式,生動地展現了董仲舒的思想魅力和曆史貢獻。遊客可以在這裡漫步,欣賞碑刻藝術,感受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大營裘皮文化博覽館

大營裘皮文化博覽館是瞭解裘皮曆史與工藝的視窗。博覽館內展示了大營裘皮的發展曆程、製作工藝、經典作品等,通過實物展示、圖文介紹、多媒體演示等多種形式,讓遊客全麵瞭解裘皮文化。在這裡,遊客可以看到從古老的裘皮製作工具到現代的時尚裘皮製品,感受到大營裘皮加工業的悠久曆史和創新發展。

民俗風情:傳承千年的文化瑰寶

皮毛鞣製技藝

皮毛鞣製技藝是棗強縣的傳統技藝,也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營鎮作為「中國裘皮之鄉」,皮毛鞣製技藝在這裡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和發展。皮毛鞣製過程複雜,需要經過選料、浸泡、去肉、脫脂、鞣製、染色等多個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工匠們精湛的技藝和豐富的經驗。經過鞣製後的皮毛柔軟、光滑、耐用,成為製作裘皮製品的優質原料。如今,皮毛鞣製技藝在傳統工藝基礎上融合現代科技,部分工序實現機械化操作,但核心工藝仍依賴手工傳承,當地每年都會舉辦皮毛技藝交流活動,讓年輕一代學習這門古老技藝。

棗強梅花拳

棗強梅花拳曆史悠久,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曆史。它動作舒展大方,招法多變,實戰性強,講究「以形為拳,以意為神」。梅花拳的傳承有著嚴格的師徒製度,師父言傳身教,徒弟需經過長時間的基本功訓練,包括站樁、踢腿、打拳等,逐步掌握拳法精髓。每逢重要節日或慶典,梅花拳傳人便會在廣場、廟會等場所進行表演,拳師們身手矯健,招式剛勁有力,吸引眾多觀眾圍觀,成為當地極具特色的民俗表演專案。

棗強皮影戲

棗強皮影戲是當地民間藝術的重要代表,以驢皮雕刻製作皮影人物和道具,造型精美,線條流暢。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通過燈光照射皮影,操縱手中的皮影演繹故事。皮影戲的唱腔融合了當地的方言和民間曲調,韻味十足,內容多取材於曆史故事、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過去,皮影戲是鄉村娛樂的重要形式,農閒時節或紅白喜事,皮影戲班便會受邀演出,如今,雖受現代娛樂衝擊,但仍有老藝人堅守,致力於將這門藝術傳承下去。

棗強剪紙

棗強剪紙風格質樸、粗獷,題材廣泛,包括花鳥魚蟲、人物故事、吉祥圖案等。剪紙藝人僅用一把剪刀、一張紅紙,就能創作出栩栩如生的作品。其製作過程講究線條流暢、構圖飽滿,常采用對稱、重複等手法增強畫麵美感。在春節、元宵節等傳統節日,當地居民會將精美的剪紙貼在窗戶、門上,增添節日氛圍,棗強剪紙也成為了傳遞美好祝福和表達生活熱愛的載體。

棗強花會

棗強花會是集多種民間藝術表演於一體的大型民俗活動,一般在春節期間舉行。花會隊伍由舞龍、舞獅、高蹺、旱船、秧歌等表演形式組成。舞龍舞獅表演中,舞龍者通過默契配合,讓龍做出盤旋、跳躍等動作,栩栩如生;舞獅者則模仿獅子的各種神態,憨態可掬。高蹺表演者踩著高蹺,做出劈叉、扭秧歌等高難度動作,令人驚歎。旱船表演中,演員們坐在裝飾華麗的「船」中,模仿行船動作,伴隨著鑼鼓聲,載歌載舞,熱鬨非凡。花會表演隊伍走街串巷,所到之處鑼鼓喧天,吸引眾多村民駐足觀看,充滿濃鬱的鄉土氣息。

特色美食:舌尖上的棗強記憶

鞋底燒餅

鞋底燒餅因外形酷似鞋底而得名,是棗強的特色傳統美食。其製作工藝獨特,選用優質麵粉,經過和麵、發酵、揉麵、擀皮、包餡、成型、烤製等多道工序。燒餅的餡料通常為豬肉,經過醃製後香味濃鬱。烤製時,將麵餅貼在特製烤爐的內壁上,用果木炭火烤製,使燒餅外皮酥脆,呈金黃色,內餡軟糯,咬一口香氣四溢,唇齒留香。鞋底燒餅既可單獨食用,也可夾上鹵蛋、香腸、豆腐絲等食材,豐富口感,深受當地人和遊客喜愛,在棗強街頭巷尾的小吃攤和餐館都能品嘗到。

棗強燻肉

棗強燻肉曆史悠久,製作時選用新鮮豬肉,經過清洗、醃製、燉煮、熏製等步驟。醃製時加入花椒、八角、桂皮等多種香料,使肉充分入味;燉煮過程火候和時間把控嚴格,確保肉質軟爛;熏製則是關鍵步驟,使用柏木鋸末等熏料,讓燻肉帶有獨特的煙熏香味。做好的燻肉色澤紅潤,肉質肥而不膩,瘦而不柴,既可作為餐桌上的主菜,也可搭配麵食食用,是棗強人餐桌上常見的美食,也是饋贈親友的佳品。

卷子餅

卷子餅是棗強特色麵食,以麵粉為主要原料,製作時將麵團擀成薄片,刷上一層油,撒上蔥花、鹽等調料,然後捲起來,切成小段,放入蒸鍋中蒸熟。卷子餅口感柔軟,麥香濃鬱,可直接食用,也可搭配各種菜肴,如炒雞蛋、炒豆芽等,吃法多樣。在棗強的早餐攤和小吃店,卷子餅常常與小米粥、豆腐腦等搭配售賣,是當地人喜愛的早餐選擇。

棗強燜餅

燜餅是棗強的傳統美食,製作方法是將烙好的大餅切成細絲,鍋中倒油,放入肉絲、蔬菜(如白菜、豆芽等)翻炒,加入適量調料,再放入餅絲,加入適量的水或高湯,蓋上鍋蓋燜煮片刻,使餅絲充分吸收湯汁。燜好的燜餅口感筋道,湯汁濃鬱,蔬菜和肉絲的香味與餅絲完美融合,味道醇厚,是一道既美味又飽腹的主食,在當地餐館和家庭餐桌上都很受歡迎。

棗強羊湯

棗強羊湯以鮮美的口感聞名。選用新鮮的羊肉、羊骨,經過長時間燉煮,使骨頭中的營養和鮮味充分融入湯中。煮好的羊湯呈乳白色,香氣撲鼻。食用時,將羊肉切片放入碗中,澆上滾燙的羊湯,撒上蔥花、香菜、胡椒粉等調料,再搭配上燒餅或饅頭,暖胃又解饞。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一碗熱氣騰騰的羊湯能驅散寒意,讓人渾身暖和,深受當地人喜愛。

旅遊指南攻略

交通

-外部交通:棗強縣交通便利,距離衡水市區約25公裡。遊客可先抵達衡水,再通過多種方式前往棗強。衡水市有機場、火車站和汽車站,交通樞紐功能完備。從衡水火車站或衡水北站出站後,可在站前廣場乘坐前往棗強的公交車,車次較多,票價實惠;也可選擇乘坐計程車或網約車,大約30-40分鐘即可到達棗強,費用約50-80元。此外,自駕遊客可通過大廣高速、邢衡高速等公路前往棗強,導航設定「棗強縣」即可,路況良好,沿途風景也十分不錯。

-內部交通:棗強縣內交通以公交車和計程車為主。縣城內公交線路覆蓋主要街道和鄉鎮,票價1-3元不等,方便遊客前往各景點。計程車起步價5元,按裡程收費,出行較為便捷。如果遊客想更自由地遊覽,還可選擇在縣城租賃自行車或電動車,輕鬆穿梭於大街小巷和各個景點之間。

住宿

-縣城住宿:棗強縣城有多種住宿選擇,能滿足不同遊客的需求。想要舒適高檔的住宿體驗,可選擇棗強迎賓館、棗強君悅酒店等,這些酒店設施齊全,房間寬敞明亮,配備健身房、餐廳、會議室等設施,價格在200-500元/晚不等。追求價效比的遊客,可選擇連鎖酒店如漢庭酒店、如家酒店等,價格在100-200元/晚,房間乾淨整潔,提供基本的住宿服務。此外,縣城還有一些小型旅館和民宿,價格更為親民,50-100元/晚,雖然設施相對簡單,但能感受到當地的生活氣息。

-鄉鎮住宿:在大營鎮等經濟較為發達的鄉鎮,也有不少住宿場所。大營鎮因裘皮產業,有眾多商務酒店和快捷酒店,方便前來經商和旅遊的客人,價格區間與縣城類似。其他鄉鎮如恩察鎮、嘉會鎮等,主要以小型旅館為主,價格一般在50-150元/晚,適合預算有限且想深入體驗鄉村生活的遊客。

遊玩路線規劃

-一日遊路線:

-上午:抵達棗強後,前往北湖公園,沿著環湖步道漫步,欣賞湖光山色,感受白鷺起舞的自然之美,也可在星空露營區稍作休息。

-中午:在縣城品嘗特色美食鞋底燒餅,搭配一碗羊湯,感受棗強獨特的風味。

-下午:參觀大原書院,瞭解董仲舒的思想文化,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之後前往董仲舒藝術碑廊,欣賞與董子相關的碑刻藝術。

-兩日遊路線:

-第一天:上午前往大營鎮,參觀大營裘皮文化博覽館,瞭解裘皮曆史與工藝;中午在大營鎮品嘗燻肉等美食。下午在大營鎮的裘皮市場逛逛,挑選心儀的裘皮製品。晚上入住大營鎮的酒店。

-第二天:上午前往索瀘河八景生態公園,觀賞「生命之花」雕塑,沿著綠道欣賞八個主題板塊的景觀;中午返回縣城享用燜餅等特色美食。下午遊覽比乾公園,在財神廣場祈福,之後在縣城購買一些棗強剪紙、皮毛製品等特色紀念品,結束愉快的旅程。

-三日遊路線:

-第一天:同兩日遊第一天行程。

-第二天:上午前往恩察鎮或馬屯鎮,體驗鄉村生活,參觀蔬菜種植基地或特色農業園區;中午在鄉村農家院品嘗農家菜。下午前往棗強梅花拳傳承地,觀看梅花拳表演,如有興趣還可跟隨拳師學習簡單招式。晚上返回縣城住宿。

-第三天:上午遊覽棗強皮影戲館,觀看一場精彩的皮影戲表演,瞭解皮影戲的製作和表演工藝;中午品嘗卷子餅等美食。下午前往棗強花會舉辦地(如有花會活動),感受熱鬨的民俗氛圍,或者前往當地的文化廣場,觀看民間藝人的剪紙等技藝展示,之後結束行程。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