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第6章 朔州市《右玉縣》
右玉縣,地處晉蒙兩省(區)交界,作為山西省的北大門,擁有1969平方公裡的廣袤土地。這裡地形獨特,四周環山,地勢南高北低,蒼頭河如一條靈動的絲帶縱貫南北,東西寬457公裡,南北長677公裡。截至2024年,全縣轄4鎮4鄉1個風景名勝區,172個行政村,居住著約87萬人口,每一寸土地都承載著深厚的曆史與鮮活的生活氣息。
一、鄉鎮特色
新城鎮
新城鎮是右玉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縣政府的駐地使其成為全縣發展的核心引擎。這裡交通網路密集,公路、鐵路縱橫交錯,不僅為居民的日常出行提供便利,也為物資運輸和商業往來搭建了暢通的橋梁。城鎮內高樓大廈林立,商場、超市、酒店等商業設施一應俱全,呈現出一片繁華的景象。教育資源豐富,學校從幼兒園到中學,為孩子們提供了優質的教育環境。醫療設施完備,醫院配備先進的醫療裝置和專業的醫護人員,滿足居民的就醫需求。文化氛圍濃厚,圖書館、文化館等文化場所豐富了居民的精神世界。同時,新城鎮還積極推動產業升級,發展特色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將當地的優質農產品推向更廣闊的市場。
右衛鎮
右衛鎮位於右玉縣西北部,北與內蒙古和林格爾縣接壤,是山西省的北大門。它曆史極為悠久,自古便是北方重鎮。這裡曾是朔平府治所在地和右玉縣人民政府駐地,曆經歲月變遷,如今依然儲存著深厚的曆史底蘊。右衛古城是其標誌性的存在,這座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五年的古城,在舊城基礎上曆經17年建成,是山西省內除平遙古城之外又一座儲存較為完好的古堡。城門外有甕城和城樓,城牆之上新修的步行道可供遊客漫步,城內舊時格局基本保留,沿街兩側分佈著不少年代久遠的古建築。灰色低矮的磚木結構民房,牆麵被風沙侵蝕,雖棱角不再,但卻充滿了曆史的滄桑感。右衛鎮不僅有豐富的曆史遺跡,還發展起了特色文化產業,如右衛藝術糧倉,由廢止的城關糧站改建而成,占地12畝,建築麵積3600多平方米,為畫家、藝術家提供了畫廊、展廳、工作室等各類場館,成為充滿懷舊與曆史氣息的藝術殿堂,吸引眾多文藝愛好者前來。
威遠鎮
威遠鎮以農業和畜牧業為主要產業。這裡土地肥沃,灌溉條件良好,是右玉縣重要的糧食和蔬菜種植基地。玉米、土豆、蔬菜等農作物在這片土地上茁壯成長,不僅供應本地市場,還銷往周邊地區。畜牧業也頗具規模,養殖的牛羊數量眾多,肉質鮮美,其中右玉羊肉更是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認證,在市場上備受青睞。近年來,威遠鎮積極推動農業現代化,引進先進的種植和養殖技術,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同時,加強農產品加工產業的發展,延長產業鏈,增加農產品附加值,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元堡子鎮
元堡子鎮在特色農業發展方麵成績顯著,以種植小雜糧和經濟作物為主。燕麥、蕎麥、胡麻等小雜糧品質優良,富含營養,深受消費者喜愛。當地還種植了大量的中藥材,如黃芪、黨參等,為醫藥產業提供了優質的原材料。元堡子鎮注重農產品品牌建設,通過舉辦農產品展銷會、電商平台銷售等方式,將本地的特色農產品推向全國市場。此外,元堡子鎮還積極發展鄉村旅遊,利用田園風光和民俗文化,打造了一批鄉村旅遊景點,如農家樂、采摘園等,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體驗鄉村生活,促進了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
李達窯鄉
李達窯鄉地處山區,森林資源和礦產資源較為豐富。山林中樹木鬱鬱蔥蔥,主要樹種有鬆樹、楊樹、樺樹等,森林覆蓋率較高,不僅起到了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的作用,還為野生動物提供了棲息之所。礦產資源方麵,主要有煤、高嶺岩、矽線石等。近年來,李達窯鄉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合理開發礦產資源,推動礦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利用豐富的森林資源,發展林下經濟,種植蘑菇、木耳等菌類,養殖家禽家畜,增加農民收入。此外,李達窯鄉還積極開展生態旅遊,開發了一些徒步旅行線路,讓遊客領略山區的自然風光和生態之美。
高家堡鄉
高家堡鄉的農業以種植玉米、土豆、豆類等農作物為主,同時大力發展畜牧業,養殖牛、羊、豬等家畜。這裡的農民注重科學養殖和種植,采用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高家堡鄉還積極發展農村電商,通過網路平台將本地的農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地,拓寬了銷售渠道,增加了農民收入。此外,高家堡鄉注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交通、水利、電力等條件,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加強農村文化建設,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豐富了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牛心堡鄉
牛心堡鄉生態環境優美,自然風光秀麗。境內有許多自然景觀,如山川、河流、湖泊等,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觀光旅遊。這裡的氣候宜人,四季分明,是避暑度假的好去處。牛心堡鄉積極發展生態旅遊產業,打造了一些旅遊景點,如生態農莊、休閒度假區等,讓遊客在欣賞自然風光的同時,還能體驗到鄉村生活的樂趣。同時,牛心堡鄉注重生態保護,加強對自然環境的管理和治理,保持了良好的生態平衡。此外,牛心堡鄉還發展了特色農業,種植了一些有機蔬菜和水果,滿足遊客對綠色食品的需求。
楊千河鄉
楊千河鄉以畜牧業為主要產業,擁有廣闊的天然牧場,適宜牛羊等家畜的養殖。這裡的羊肉肉質鮮嫩,口感鮮美,深受消費者喜愛。楊千河鄉的牧民們采用傳統的養殖方式,讓牛羊在天然牧場自由放牧,保證了羊肉的品質。同時,楊千河鄉積極推動畜牧業的產業化發展,建立了一些牛羊養殖合作社和加工廠,實現了養殖、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提高了畜牧業的經濟效益。此外,楊千河鄉還注重草原生態保護,加強對草原的管理和建設,防止草原退化,實現了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
殺虎口風景名勝區
殺虎口風景名勝區是右玉縣最具知名度的區域之一,這裡地勢險要,東、西兩山之間形成一條3300米長的狹長走廊,是天然的關口。清《朔平府誌》記載「殺虎口乃直北之要衝也,扼三關而控五原,自古稱為險要」,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同時,它還是曆史上重要的稅卡,是中原與蒙古、新疆、俄國貿易的必經之路,在清朝極盛時期,關稅日進「鬥金鬥銀」。明清時期,殺虎口更是成為晉商的發源地和主通道,曾經盛極一時的「大盛魁」商號就發源於此,也是「走西口」中的西口,有著「東有張家口,西有殺虎口」的說法。如今,這裡留存著雄偉壯觀的古長城、儲存完整的殺虎堡、櫛比鱗次的烽火台、蒼涼古樸的古戰場、全省罕見的古道敞路坡、工藝精湛的古樂樓等曆史遺跡,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探尋曆史的足跡,感受當年的繁華與滄桑。
二、曆史沿革與文化脈絡
右玉縣的曆史最早可追溯至戰國時期,公元前325-前293年,趙武靈王為建「四達之國」實施「胡服騎射」強國稱霸治國之略,在右玉築善無城,設雁門郡。據《山西曆史地名錄》記載,雁門郡,戰國趙武靈王置,秦時治所在善無,西漢在此置善無縣,為雁門郡治。東漢雁門郡南徙後,這裡成為定襄郡治。北魏時設定善無縣,初隸畿內,後於縣兼置善無郡。善無作為北方重鎮,輝煌聳立長達八百年之久,開啟了右玉這一方的曆史文化,其蘊含的「首善之地,無為而治」的治理理念,影響深遠。
在漫長的曆史程序中,右玉見證了無數的戰爭與和平,眾多英雄豪傑在此留下足跡。身經百戰的李廣、衛青,幾出雁門征討匈奴;漢景帝時,雁門郡太守郅都為政清廉,蒙冤離開雁門太守之職時,百姓用木頭刻其偶像,豎立在雁門郡城外匈奴交通的大道旁,以表敬重;為表彰蘇武不辱使節、效忠漢室的高風亮節,在右衛城北曾建有蘇武廟;唐天寶四年(745)河東節度使王忠嗣在善無城的遺址上築靜邊城,天寶十四年(755)郭子儀率軍在靜邊城(今右衛城)與安祿山叛軍展開決戰,斬殺敵騎7000多人馬,重創安祿山叛軍勢力,史稱靜邊城之役,是大唐中興的轉折之役。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在善無、靜邊城遺址上又築定邊衛城,永樂七年(1409)大同右衛遷來,英宗正統十四年(1449)徙邊外玉林衛並入右衛,合稱右玉林衛。明代正統年間,在威遠就辦起衛學。嘉靖三十六年(1557)韃靼大軍衝入邊內,攻陷太原以北七十多座城堡,唯右衛城孤城堅守八個月之久,城內軍民砥礪誓眾,糧斷柴絕,先是殺戰馬後是捕鼠雀以充饑,居民拆掉自己閒置的房子,供軍士生火煮飯,右衛城的堅守受到了嘉靖皇帝的獎賞,赦賜建造「忠義坊」「鞏固晉蕃坊」,表彰右衛軍民。這一時期,麻家將乘勢崛起,一門出了30多位將軍總兵,明史有「東李西麻」之譽,在右衛城設立牌坊表彰其功勳。
清代,順治七年(1650)在右玉殺虎口設稅關;順治、康熙年間駐將軍,駐防滿、蒙、漢八旗官兵,雍正三年設定朔平府。同時修建了文廟以及學官衙署,雍正四年(1726)設立府學,道光年間創辦了玉林書院,曆時一百多年,光緒年間又創辦了恒陽書院。民國年間創辦了山西省立七中。康熙年間,康熙大帝三次率軍親征準格爾部葛爾丹叛亂之際,晉商為保證大軍的後勤供給而興起,為保證商旅通行,殺虎口賣油的捐錢建賣油橋,寡婦捐錢建寡婦橋。
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右玉成為重要的革命根據地。1937年全麵抗戰爆發,10月,八路軍一二o師雁北支隊,警備六團,奉命挺進洪濤山地區,以右玉的南山、西山、東山為基點,開辟了和(林)右(玉)清(水河),右(玉)山(陰)懷(仁),左(雲)右(玉)涼(城)後演變為右玉、右南等抗日根據地,並成立了相應的縣委、縣政府組織發動人民開展抗日鬥爭。期間,胡一新、陳一華、任一川、宇洪四位縣委書記為保護部下和人民群眾光榮犧牲;白興元、王金相、劉永順等200多黨的領導乾部英勇奮戰光榮犧牲;反掃蕩中,李順、李富才、高四等400多黨員犧牲;1948年4月8日,晉綏軍區獨三旅攻打右衛城之敵,團參謀長兼一營長羅天澤、二營營長黃光福、王樹楷等120多名指戰員犧牲。右玉的民眾踴躍參軍參戰,近千人犧牲,同時積極支援前線,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體現了偉大的奉獻精神。
在曆史的長河中,右玉形成了獨特的文化脈絡,這裡是中原農耕文明和北方遊牧文明的融彙地,兩種文明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孕育出了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長城、古堡作為文化載體,承載著居民為國儘忠的家國情懷、守土有責的負責精神和眾誌成城的團結精神,也築進了先民的信念與信仰以及堅守剛毅的品格。清代的西口成為晉商崛起的跳板,成就了晉商以義取利、誠信公平的價值取向。
三、曆史人物
蕭綽(與右玉有關聯)
蕭綽小字燕燕,遼代著名的女政治家、軍事家。雖然她是契丹族人,但右玉在遼代時處於遼的統治區域,其政治決策和軍事行動對右玉地區產生了深遠影響。蕭綽在遼景宗去世後,輔佐年幼的遼聖宗,臨朝稱製。她推行了一係列改革措施,加強中央集權,促進了契丹族與漢族的融合,使遼代政治清明,經濟繁榮,軍事強大。她親自率軍南下,與北宋簽訂了「澶淵之盟」,使宋遼之間保持了長時間的和平局麵,為右玉地區的穩定發展創造了條件。
王安義
王安義1875年生於右玉縣殺虎口,出身名門之家,幼年讀書,少年躬耕壟畝,青壯年策馬奔波晉綏,豐富的社會閱曆造就了他仗義執言、嫉惡如仇、解囊濟人、富有正義感的品格,被尊為地方開明紳士。1930年,右玉縣縣長石鈞欺上壓下,搜刮民財、自製衡器、愚弄百姓,王安義聯絡本縣紳士,佯醉砸「官斛」引事端,當場校對其不法行為,狀告石縣長貪贓枉法之罪行,扳倒貪腐縣長,為民除害,此事被傳為佳話,當年秋,右玉縣府大堂口立碑記述其事,以戒後人。1937年9月,右玉縣淪陷,11月,犧盟會右玉特派員傅生麟、120師警備6團組織股長賈丕謨找到王安義麵商抗日大計,62歲的他堅決擁護我黨的抗日主張,出任右玉縣三區抗救會主任。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殺虎口有百餘名青年參加了7支隊、動委會和警備6團,同時他四處奔波籌集抗日武器和給養,從多處動員出槍支、藥品等補給抗日部隊。1938年1月8日,日寇二次侵占右玉城,王安義隨和右清縣委、右玉動委會撤往右玉西山,還將孫子王國英帶出來參加抗日。1938年6月15日,右玉縣動委會機關等轉戰途中在老窪溝與敵遭遇,激戰中,王安義腿部中彈,因失血過多,不便突圍,他對戰友趙銀騾和孫子王國英說:「我出不去了,你們快走,隻要有一口氣,就要突圍出去,千萬不能落到敵人手裡。」話沒說完,又身中數彈,壯烈犧牲。
四、必遊景點
殺虎口風景名勝區
殺虎口是右玉縣的標誌性景點,擁有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自然風光。這裡的古長城雄偉壯觀,雖曆經歲月侵蝕,但依然能讓人感受到當年的磅礴氣勢,它宛如一條巨龍蜿蜒於群山之巔,見證了無數的戰爭與和平。儲存完整的殺虎堡,建築風格獨特,城門、城牆、烽火台等設施一應俱全,彷彿將人們帶回到了那個金戈鐵馬的時代。古戰場蒼涼古樸,站在這片土地上,彷彿能聽到當年廝殺的呐喊聲,感受到曆史的滄桑巨變。還有全省罕見的古道敞路坡,路麵的石板被歲月打磨得光滑,記錄著曾經的繁華與喧囂。工藝精湛的古樂樓,飛簷鬥拱,雕梁畫棟,展示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藝。在這裡,遊客不僅可以欣賞到曆史遺跡的魅力,還能深入瞭解晉商文化和「走西口」的曆史,感受先輩們的艱辛與奮鬥。
右衛古城
右衛古城是右玉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這座古老的城池承載著數百年的曆史記憶。古城城牆高大厚實,城門巍峨壯觀,甕城和城樓儲存完好,登上城牆,彷彿穿越時空,回到了古代的邊塞重鎮。城內的街道佈局規整,舊時格局基本保留,沿街的古建築錯落有致,灰色的磚瓦、木質的門窗,散發著古樸的氣息。這裡的民居建築風格獨特,融合了中原和北方遊牧民族的建築特色,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在古城中漫步,還能看到一些傳統的手工作坊,如剪紙、木雕、刺繡等,展示了右玉的傳統手工藝文化。此外,右衛藝術糧倉也為古城增添了濃厚的藝術氛圍,成為藝術愛好者的聚集地。
寶寧寺
寶寧寺位於右玉縣,是一座曆史悠久的佛教寺廟,現存建築多為明清時期風格。寺廟坐北朝南,佈局嚴謹,主要建築包括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等,整體建築古樸典雅,莊嚴肅穆。寶寧寺以其精美的壁畫和雕塑聞名遐邇,大雄寶殿內的壁畫色彩鮮豔,線條流暢,內容豐富,涵蓋了佛教故事、神話傳說、世俗生活等多個方麵,展現了古代工匠高超的藝術水平。寺內還儲存有大量珍貴的佛教文物,如石刻碑文、經書等,為研究當地佛教文化提供了重要資料。每年農曆四月初八的佛誕日,寺廟會舉行盛大的廟會活動,屆時,寺內香煙繚繞,信眾雲集,熱鬨非凡,遊客可以在這裡感受濃厚的佛教文化氛圍。
蒼頭河濕地公園
蒼頭河發源於平魯和右玉的交界帶,從南向北縱貫右玉全境,是右玉的母親河,在右玉境內全長75公裡。解放前,蒼頭河是一條河床遊蕩無常、水土流失嚴重、植被稀少的「害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右玉第一任縣委書記張榮懷帶領縣委機關乾部到蒼頭河畔植樹造林,開啟了右玉人民堅持不懈治沙造林的征程。曆經多年努力,如今的蒼頭河濕地公園已成為一處生態景觀勝地。
公園內植被豐富多樣,形成了獨特的濕地生態係統。河畔生長著大片的蘆葦蕩,春夏時節,蘆葦鬱鬱蔥蔥,隨風搖曳;秋季,蘆花綻放,如雪似絮,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除了蘆葦,還有各類水生植物和草本植物,為眾多野生動物提供了棲息和覓食的場所。這裡是鳥類的天堂,每年都有大量候鳥在此停歇、棲息,如天鵝、白鷺、灰鶴等,鳥類愛好者可以帶上望遠鏡,在此觀賞到各種珍稀鳥類的優美身姿。
公園內的生態環境極為優越,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含量高,是天然的「氧吧」。遊客可以沿著河畔的步道漫步,感受微風拂麵,聆聽鳥兒歡唱,欣賞兩岸的自然風光。步道旁還設定了觀景台和休息區,方便遊客駐足觀賞、拍照留念。此外,公園內還開辟了騎行道,遊客可以租賃自行車,沿著蒼頭河騎行,儘情享受大自然的寧靜與美好。
蒼頭河濕地公園不僅自然風光迷人,還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曆史。河畔留存著一些古老的村落和遺跡,見證了右玉人民與自然抗爭、和諧共生的曆史。遊客可以走進這些村落,感受淳樸的民風民俗,品嘗地道的農家美食,瞭解右玉的曆史文化和傳統農耕文明。在冬季,蒼頭河濕地公園又呈現出另一番獨特的景象,河麵冰封,銀裝素裹,遊客可以在此體驗滑冰、雪地摩托等冰雪娛樂專案,感受冬日的歡樂與激情。
三十二長城
三十二長城位於右玉縣境內,因緊鄰三十二村而得名,是明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段長城蜿蜒盤旋於群山之間,宛如一條巨龍橫臥在山脊之上,氣勢磅礴。長城沿線儲存了較為完整的城牆、烽火台、敵樓等建築,雖曆經數百年風雨侵蝕,部分建築已略顯滄桑,但依然能讓人感受到當年長城的雄偉壯觀和防禦功能的強大。
遊客沿著長城徒步前行,腳下是古老的磚石,眼前是連綿起伏的山脈和廣袤無垠的草原,彷彿穿越時空,回到了金戈鐵馬的古代戰場。在長城的製高點,極目遠眺,四周的美景儘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春秋兩季,長城周圍山花爛漫、層林儘染,景色如詩如畫;冬季,白雪覆蓋的長城銀裝素裹,更顯莊嚴神秘。這裡還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天氣,都能拍攝出令人震撼的絕美大片。
此外,三十二長城周邊還保留著一些傳統村落,村落中的民居建築風格獨特,具有濃厚的北方鄉土氣息。遊客可以走進這些村落,與當地村民交流,瞭解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傳統文化,品嘗農家飯菜,體驗鄉村生活的寧靜與愜意。同時,當地還開發了一些與長城文化相關的民俗活動和手工藝品,遊客可以參與其中,親手製作傳統手工藝品,感受長城文化的獨特魅力。
小南山森林公園
小南山森林公園位於右玉縣城南2公裡處,是一處集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和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園。公園內樹木蔥鬱,植被覆蓋率高達90以上,主要種植了樟子鬆、油鬆、落葉鬆等多種樹木,形成了一片茂密的森林景觀。漫步在林間小道上,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斑駁的光影讓人彷彿置身於童話世界。
公園內設有多個觀景台和休息區,遊客可以在此俯瞰右玉縣城的全貌,欣賞城市與自然交融的美景。公園還建有一座高聳的觀光塔,登上塔頂,方圓數十裡的景色儘收眼底,遠處的山脈、近處的農田和錯落有致的村莊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田園畫卷。此外,公園內還配備了完善的休閒娛樂設施,如健身廣場、兒童遊樂場、垂釣池等,適合不同年齡段的遊客前來遊玩。
小南山森林公園不僅是休閒娛樂的好去處,還承載著右玉人民艱苦奮鬥、綠化家園的曆史記憶。這裡曾經是一片荒山禿嶺,經過右玉人民多年的不懈努力,才變成如今綠樹成蔭的森林公園。公園內還設有展覽館,通過圖片、文字和實物展示了右玉人民植樹造林的艱辛曆程和輝煌成就,讓遊客深入瞭解右玉精神的內涵。
五、民俗風情
右玉的民俗風情獨具特色,充滿了濃鬱的地域文化氣息。在傳統節日方麵,春節是右玉最為隆重的節日。從臘月開始,家家戶戶就開始忙碌起來,打掃房屋、準備年貨、蒸花饃、炸油糕。花饃是右玉春節期間的特色麵食,心靈手巧的主婦們用麵粉製作出各種造型精美的花饃,有栩栩如生的動物、嬌豔欲滴的花朵等,寓意吉祥如意。除夕夜,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桌上擺滿了各種美味佳肴,其中必不可少的是右玉特色的燉羊肉、酸菜粉條等。飯後,全家人一起守歲,觀看春節聯歡晚會,等待新年的到來。大年初一,人們穿上新衣,走親訪友,互相拜年,祝福新的一年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元宵節也是右玉人民非常重視的節日,這一天,縣城和各鄉鎮都會舉行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街頭巷尾掛滿了各式各樣的花燈,有傳統的宮燈、走馬燈,還有造型新穎的現代花燈,五彩斑斕,美不勝收。同時,還會有精彩的社火表演,舞龍舞獅、踩高蹺、劃旱船等節目輪番上演,表演者們身著鮮豔的服裝,伴隨著歡快的鑼鼓聲,儘情展示著自己的技藝,現場熱鬨非凡,吸引了眾多群眾前來觀看。
右玉的婚俗也有著獨特的傳統。婚禮前,男方要向女方下聘禮,聘禮通常包括禮金、煙酒、肉類等。婚禮當天,新郎要帶領迎親隊伍前往新孃家迎娶新娘,迎親隊伍會帶上各種禮品和裝飾品,一路敲鑼打鼓,熱鬨非凡。新娘出嫁時,要穿上漂亮的婚紗或傳統的中式嫁衣,頭戴鳳冠,由兄長或父親背出家門,送上婚車。到達新郎家後,要舉行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對拜等傳統儀式,然後進入洞房。婚宴上,主人會準備豐盛的菜肴,款待親朋好友,大家舉杯歡慶,共同祝福新人幸福美滿。
在民間藝術方麵,右玉的剪紙藝術源遠流長,風格粗獷豪放、質樸誇張。剪紙藝人用一把剪刀、一張紅紙,就能創作出各種精美的作品,內容涵蓋人物、動物、花鳥、吉祥圖案等,這些剪紙作品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還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祝福。此外,右玉的道情戲也是當地獨具特色的民間戲曲藝術形式,其唱腔優美動聽,表演形式生動活潑,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深受當地群眾喜愛。
六、特色美食
右玉的特色美食以其獨特的風味和豐富的口感而聞名。右玉羊肉是右玉美食的代表,因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養殖方式,右玉羊肉肉質鮮嫩、肥而不膩、無膻味,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等營養成分,具有極高的食用價值和滋補功效。右玉羊肉的烹飪方式多種多樣,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燉羊肉。將新鮮的羊肉切成大塊,放入鍋中,加入蔥薑蒜、花椒、八角等調料,用小火慢燉數小時,燉出的羊肉湯汁濃鬱,肉質軟爛,入口即化,讓人回味無窮。此外,還有烤羊肉、手抓羊肉、羊肉臊子麵等美食,每一種都各具特色,讓人讚不絕口。
右玉的小雜糧也是當地的一大特色。燕麥、蕎麥、豌豆、黑豆等小雜糧種植曆史悠久,品質優良。這些小雜糧可以製作成各種美味的食品,如燕麥片、蕎麥麵、豌豆黃等。蕎麥麵可以做成餄餎麵,麵條筋道爽滑,搭配上鮮香的鹵汁和爽口的配菜,味道十分鮮美;豌豆黃口感細膩,香甜可口,是老少皆宜的傳統糕點。
右玉的油炸糕也是一道不可錯過的美食。它以黃米麵為主要原料,經過泡、磨、蒸、炸等多道工序製作而成。油炸糕外皮金黃酥脆,內餡軟糯香甜,有豆沙餡、棗泥餡等多種口味可供選擇。在右玉,無論是逢年過節,還是招待客人,油炸糕都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
此外,右玉還有酸菜、酸粥等特色美食。酸菜是右玉人冬季餐桌上的常客,它以白菜為主要原料,經過醃製發酵而成,口感酸爽開胃,可用來燉粉條、炒菜等。酸粥則是用小米和酸白菜汁熬製而成,味道獨特,具有助消化、降血脂等功效,深受當地人喜愛。
七、旅遊指南攻略
交通指南
1外部交通
-航空:右玉縣周邊沒有機場,距離較近的是大同雲岡機場,距離右玉縣約130公裡。遊客到達大同雲岡機場後,可以在機場乘坐前往右玉的專線大巴,也可先打車到大同市區汽車站,再轉乘前往右玉的長途客車,車程約2-3小時。
-鐵路:右玉縣沒有火車站,距離最近的是朔州站,約80公裡;其次是大同站,約120公裡。從朔州站或大同站下車後,可到當地汽車站乘坐前往右玉的客車,朔州到右玉車程約15-2小時,大同到右玉車程約2-3小時。
-公路:右玉縣公路交通較為便利,有多條公路連線周邊城市。太原、朔州、大同等地均有長途客車直達右玉。太原到右玉的長途客車在太原東客站發車,每天有多個班次,全程約5-6小時;朔州到右玉的客車在朔州汽車站發車,車次頻繁;大同到右玉的客車在大同長途汽車站發車,方便快捷。
2內部交通
-公交車:右玉縣城內有公交線路覆蓋主要街道和區域,票價便宜,適合在縣城內出行。但縣城到各景點的公交線路較少,部分景點無法直達。
-計程車:縣城內計程車數量較多,打車方便,起步價合理。如果要前往距離縣城較遠的景點,如殺虎口風景名勝區、三十二長城等,可選擇包車,包車價格根據距離和車型而定,一般一天在300-500元左右。
-租車自駕:租車自駕是遊覽右玉各景點的不錯選擇,遊客可以根據自己的行程自由安排時間和路線。縣城內有多家租車公司,提供不同型別的車輛,租車時需攜帶身份證、駕駛證等證件,提前瞭解租車費用和相關規定。
住宿推薦
1縣城酒店:右玉縣城內有多種檔次的酒店可供選擇。高檔型酒店如四星級酒店,設施齊全,配備健身房、餐廳、會議室等,房間寬敞舒適,服務周到,標間價格在400-800元/晚;經濟型酒店價格親民,每晚100-300元,房間乾淨整潔,基本設施完備,適合預算有限的遊客,縣城內的連鎖酒店和快捷酒店是不錯的選擇。
2特色民宿:在右衛鎮、殺虎口風景名勝區等地分佈著許多特色民宿。這些民宿大多由當地居民的老房子改造而成,保留了傳統的建築風格和裝飾元素,充滿了濃鬱的鄉土氣息。民宿價格實惠,一晚住宿費用大概在80-200元,遊客不僅可以在這裡體驗到原汁原味的鄉村生活,還能品嘗到房東親手製作的地道農家飯菜,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部分民宿還提供騎馬、采摘等體驗專案,增加旅行的趣味性。
遊玩路線規劃
1一日遊
-經典曆史文化線:上午前往殺虎口風景名勝區,遊覽古長城、殺虎堡、古道等曆史遺跡,感受「走西口」的曆史文化,遊覽時間約3-4小時;中午在景區附近品嘗右玉特色美食;下午前往右衛古城,參觀古城牆、右衛藝術糧倉等景點,瞭解右玉的曆史變遷和藝術文化,遊覽時間約3-4小時,傍晚返回縣城。
-生態休閒線:早上前往蒼頭河濕地公園,沿著步道漫步或騎行,欣賞濕地風光,觀賞鳥類,遊玩時間約3-4小時;中午在公園附近就餐;下午前往小南山森林公園,登高望遠,體驗休閒娛樂專案,感受右玉的生態之美,遊覽時間約3-4小時,結束後返回縣城。
2兩日遊
-第一天:上午遊覽殺虎口風景名勝區,深入探索曆史遺跡;中午用餐後稍作休息,下午前往三十二長城,徒步欣賞長城風光,拍攝美景,傍晚前往右衛鎮住宿,體驗古鎮風情,品嘗當地農家美食。
-第二天:早上參觀右衛古城,感受曆史韻味;中午前往蒼頭河濕地公園,享受生態休閒時光;下午前往小南山森林公園,瞭解右玉精神,遊覽結束後返回縣城或返程。
3三日深度遊
-第一天:行程同兩日遊第一天。
-第二天:上午在右衛鎮周邊村落遊覽,體驗民俗文化;中午用餐後前往寶寧寺,感受佛教文化氛圍;下午前往元堡子鎮或威遠鎮,參觀特色農業產業,瞭解當地農業發展情況,晚上可選擇在鄉鎮住宿或返回縣城。
-第三天:上午前往高家堡鄉或李達窯鄉,欣賞自然風光,體驗鄉村生活;中午用餐後,根據返程時間合理安排行程,準備返程。
注意事項
1參觀古刹寺廟、曆史遺跡等景點時,要遵守景區規定,愛護文物古跡,不隨意觸控、刻畫。尊重當地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習俗,不打擾正常的宗教活動。
2在徒步長城、遊覽森林公園等戶外景點時,要提前瞭解天氣情況,根據天氣準備合適的衣物和裝備。夏季注意防曬、防蚊蟲叮咬,攜帶防曬霜、遮陽帽、驅蚊液等;冬季注意保暖,穿戴厚棉衣、棉鞋、手套等防寒物品。徒步時要選擇合適的鞋子,注意安全,不要前往未開發或危險區域。
3品嘗右玉特色美食時,要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生冷食物,以防腸胃不適。如果對羊肉等食物過敏,要提前告知商家。購買特產時,建議到正規的店鋪或市場,注意檢視產品的保質期和質量。
4右玉縣地處北方,晝夜溫差較大,出行時最好攜帶一件外套,以便隨時增減衣物。同時,由於當地氣候較為乾燥,要注意多喝水,補充水分,可攜帶一些保濕護膚品。
5若選擇租車自駕,出行前要檢查車輛狀況,熟悉當地的交通規則和路況。右玉部分地區道路蜿蜒,駕駛時要集中注意力,減速慢行,確保行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