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第9章 長治市《長子縣》
在山西省東南部,上黨盆地西側,有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長子縣。長子縣境域麵積達1029平方千米,其地形獨特,處於太嶽山脈向上黨盆地的過渡地帶,地勢呈現出西高東低的態勢。這裡平均海拔9298米,縣城海拔946米,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森林覆蓋率1674,為這片土地增添了無儘的生機與魅力。
鄉鎮風貌
長子縣下轄9鎮2鄉2個服務中心,每個鄉鎮都有著獨特的風情與韻味。
丹朱鎮作為縣政府駐地,是長子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這裡交通便利,商貿繁榮,高樓大廈林立,車水馬龍,一片繁華景象。大堡頭鎮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鎮內儲存著許多古老的建築和傳統的民俗文化,每逢傳統節日,這裡都會舉行熱鬨的慶祝活動,如舞龍舞獅、踩高蹺等,充滿了濃鬱的鄉土氣息。慈林鎮因境內的慈林山而得名,山林資源豐富,自然風光秀麗,山上植被茂盛,四季景色各異,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登山攬勝。色頭鎮位於長子縣南部,地理位置獨特,與多個地區接壤,這裡的農業發展獨具特色,農產品豐富多樣,尤其是當地的水果,口感鮮美,遠近聞名。石哲鎮是一個古老的集鎮,兩千零二年與晉義鄉、衡水鄉、嶽陽鄉、王玉鄉合並,仍稱石哲鎮,轄六十九個行政村,總麵積三百二十六平方公裡,總人口約三點一萬人。其名稱來源於舊時村西的一條河流,人們踩著石頭過河,故而得名。鮑店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是長子縣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這裡的集市貿易十分發達,每逢集日,周邊鄉鎮的人們都會彙聚於此,買賣商品,交流資訊,熱鬨非凡。南漳鎮自然環境優美,田園風光如畫,農作物產量豐富,是長子縣的重要糧食產區之一。宋村鎮行政區域、鎮政府駐地不變,這裡的鄉村建設成果顯著,村莊佈局整齊,道路寬敞平坦,村民生活富足,鄉風文明淳樸。南陳鎮同樣行政區域、鎮政府駐地不變,當地的特色產業發展迅速,為鄉村經濟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碾張鄉和常張鄉則保留著原始的鄉村風貌,山水相依,空氣清新,村民們以農業生產為主,過著寧靜而祥和的生活。橫水林區和王峪景區服務中心則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發展生態旅遊,讓遊客在這裡可以親近大自然,享受森林帶來的寧靜與美好。
曆史文化脈絡
長子縣曆史源遠流長,早在5000多年前,中華始祖炎帝神農氏就在這裡試驗種五穀,教民農耕,開啟了華夏農耕文明的先河。堯舜時代,堯之長子丹朱受封於此,由此引得縣名並簡稱「丹城」。
西周初年,這裡是周史辛甲的封地,至少在春秋時期,就有長子邑的存在。秦朝實行郡縣製,設長子縣,為上黨郡郡治所在,此後2000多年裡,基本沿用著這個名字(北齊時縣廢,隋複置縣,名為寄氏,開皇十八年(589年)仍複舊名)。在曆史的長河中,長子縣曆經了無數的朝代更迭和風雲變幻。
西漢時期,沿襲秦製,置長子縣隸屬上黨郡,東南部還有一部分地方屬猗氏縣。東漢建安元年(196年),因董卓之亂,上黨郡治移至壺關(古壺關城即今潞州區馬廠鎮古驛村),長子縣受其管轄。三國時代,這裡成為魏國領土,是長子公國,曹琬於黃初二年(221年)受封於此,其子曹昂襲位後,於嘉平六年(254年)轉封豐王,遂成長子縣。晉代,置長子縣,隸屬上黨郡。晉太元十一年(386年),鮮卑族慕容永將國都置於長子,國號西燕,曆時九年後,西燕被慕容垂所滅,長子隨為後燕地。北魏時期,置長子縣,隸屬上黨郡,景明元年,改猗氏縣為寄氏縣,普泰元年(531年),劃長子一部與寄氏一部合並,置樂陽縣於樂陽村(今嶽陽村),長子縣和樂陽縣屬上黨郡,本縣還一度成為封國,建義年間,封劉靈助為長子縣伯,後改為公,永安二年(529年),封李業興為長子縣伯,太昌中,封其次子遵祖為長子縣伯。北齊時,長子、樂陽二縣均廢縣名,新的建置更替及隸屬不詳。隋代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將寄氏縣的縣治移至長子縣治,長子遂改為寄氏縣,開皇十八年將寄氏縣改為長子縣,隸屬於上黨郡。唐代,置長子縣,隸屬上潞州,歸河東道,五代皆依唐製。宋代先屬潞州,後在政和年間(1111-1118年),屬隆德府。金代隸屬於潞州,元代沿用金製。明代先屬潞州,後在嘉靖八年(1529年)二月,屬潞安府。清代屬潞安府,歸山西省。民國時期,初屬冀寧道,民國8年(1919年),屬冀寧道,歸山西省,民國16年廢道後,直屬山西省。抗日戰爭期間,初屬山西省第五專員公署(公署設在長治城),民國30年秋到民國38年9月,先後歸太嶽行署第一專員公署(公署設在沁縣鬆交村)和第二專員公署(公署設在晉城西周村)領導,1939年7月日寇侵占長子城,抗日縣政府轉移到本縣西部山區,現石哲鎮境內的張、李家莊,隸屬太嶽區,1945年8月15日全縣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建立長子縣人民委員會,屬山西省長治專員公署領導,1958年7月,長子、屯留兩縣合並為屯長縣,長子縣改為長子鎮,同年10月屯長撤銷並入長治市,長子為區聯社,1959年1月長治市實行分治,屯長複為縣,1961年5月屯、長分治,恢複長子縣建置,仍屬晉東南專區,1967年4月4日,成立長子縣革命委員會,受山西省晉東南地區革命委員會領導,1981年8月成立長子縣人民政府,屬山西省晉東南地區行政公署領導,1985年7月,實行市管縣體製,晉東南地區分為長治、晉城兩市,長子縣隸屬長治市。
在這漫長的曆史程序中,長子縣孕育出了眾多傑出的曆史人物。西周太史辛甲,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正直的品格,為後世所敬仰;西漢忠臣鮑宣,祖籍河北,後喜上黨,在漢哀帝時先做諫大夫,後生私立校尉,他剛正不阿,多次上書執諫,痛斥腐敗朝政,雖得罪權貴,仍堅守正義,其事跡至今仍被人們傳頌;北魏曆算家李業興,在天文曆法領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為古代科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唐貞觀縣令崔玨,為官清廉,斷案如神,深受百姓愛戴;宋朝名相王曙,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治國方略,輔佐朝廷,為國家的穩定和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元代名相宋子貞,同樣在政治舞台上展現出非凡的智慧和才能;清代書法家馮士翹,其書法作品獨具風格,為書法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增添了光彩。
必遊景點
法興寺
法興寺坐落於長子縣東南17公裡的翠雲山上,始建於十六國時期的後涼神鼎元年(公元401年),宋、元、明、清曆代屢有修葺。這座千年古寺坐北朝南,占地麵積平方米,現存平麵佈局為唐代特征,經樓、佛塔在殿的前部,中軸線依次佈列山門、舍利塔、圓覺殿和菩薩殿。法興寺宛如一座藝術的寶庫,珍藏著眾多的文化瑰寶。唐石舍利塔是我國現存唐代古塔中的孤例,它通體用砂石板構建,整個外形似塔非塔,似殿非殿,當地人稱它為石殿,裡外共兩層,四麵的牆壁圍合成了一個回字,具有極高的曆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唐燃燈古塔是國內現存的三座唐代燃燈塔之一,儲存最為完整,做工最為精細,結構最為精巧,相傳在塔內點燈,即使開著窗戶,不管風多大,燈都不會熄滅,其獨特的構造和神秘的傳說,吸引著無數遊客前來探尋。宋代彩塑十二圓覺塑像皆以女性形象出現,眉清目秀,服裝淡雅,衣帶飄逸,或雙手合十立在胸前,或兩眼微睜,若有所思,彷彿在專注地聽經,又彷彿在瞭解人間疾苦,這些彩塑被美術界譽為「宋塑菩薩之冠」,展現了宋代雕塑藝術的高超水平。登上法興寺,沿著99級台階拾級而上,眼前展現的是一組獨特的建築,它融合了閣樓式與四門塔式的元素,造型彆致,結構奇異,在其他地方非常罕見。站在寺內,俯瞰四周,翠雲山的美景儘收眼底,山巒起伏,綠樹成蔭,彷彿置身於仙境之中。在這裡,曆史的沉澱隨處可見,內心的安寧也觸手可及,法興寺不僅是文化的瑰寶,更是心靈的淨土。
發鳩山
發鳩山位於長子縣城西25公裡,是曆史上最早有文字記載的山巒之一,因《山海經》記載的「精衛填海」的美麗傳說而聞名遐邇。《山海經》載:「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這座山海拔較高,山上植被茂密,四季景色各異。春天,山花爛漫,五彩斑斕;夏天,綠樹成蔭,涼爽宜人;秋天,紅葉滿山,層林儘染;冬天,銀裝素裹,如童話世界般。登上發鳩山的山頂,極目遠眺,連綿的山巒、廣袤的田野儘收眼底,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雄偉和壯觀。在這裡,你彷彿能聽到精衛鳥那執著的啼鳴聲,感受到它堅韌不拔的精神。發鳩山不僅是一座自然之山,更是一座承載著文化和精神的聖山,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探尋傳說的足跡,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仙翁山
仙翁山位於長子縣西南部,這裡有迄今25億年的木化石群落,無論曆史的久遠還是群落的規模,在亞洲乃至世界都較為罕見。這些木化石是遠古時代的樹木經過漫長的地質變遷形成的,它們形態各異,有的像參天大樹,有的像蜿蜒的巨龍,有的像栩栩如生的動物,彷彿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藝術品。漫步在仙翁山的木化石群中,彷彿穿越時空,回到了遠古時代,讓人不禁感歎大自然的神奇和偉大。除了木化石群落,仙翁山還有著優美的自然風光,山上的森林覆蓋率極高,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含量豐富,是一個天然的大氧吧。在這裡,你可以遠離城市的喧囂,享受大自然的寧靜與美好,放鬆身心,感受大自然的恩賜。
古刹寺廟道觀
除了法興寺,長子縣還有許多其他著名的古刹、寺廟和道觀。
崇慶寺位於色頭鎮紫雲山,始建於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儲存著許多珍貴的文物和精美的建築,其建築風格獨特,融合了宋代建築的特點,鬥拱結構複雜精巧,梁架結構穩固合理,充分展示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藝。寺內的佛像雕塑栩栩如生,神態各異,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天王寺位於縣城南大街,始建於唐永徽年間(650年—655年),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座寺廟曆史悠久,曆經多次修繕和擴建,現存建築保留了唐代的建築風格,氣勢恢宏,莊嚴肅穆。寺內的壁畫色彩鮮豔,內容豐富,生動地描繪了佛教故事和古代的社會生活場景,讓人不禁感歎古人的高超技藝和豐富想象力。
中漳伏羲廟位於南漳鎮中漳村,現存正殿為元代建築,結構簡約古樸,端莊舒朗。伏羲廟是為祭祀人文始祖伏羲而建,每年都有眾多信徒前來朝拜,香火十分旺盛。這裡不僅是祭祀的場所,更是傳承和弘揚伏羲文化的重要基地,對於研究中國古代文化和曆史具有重要的價值。
曆史遺址
長子縣的曆史遺址眾多,它們見證了這片土地上曾經發生的故事,承載著厚重的曆史文化。
慕容永墓遺址位於長子縣城以西75公裡以北的丘寺陵腳下。中國曆史上兩晉南北朝時期,西燕小王朝建都長子,慕容永稱帝九年後被同族慕容垂殺害,死後安葬於此,並有專人看護陵墓。木林人長年累月居住此地,繁衍生息,形成村落,稱為木穴村,後又演變為木下村、木穴村,1998年更名為晉榮村,晉榮居兩晉時期慕容永之意,以存記曆史,2008年在長子縣召開山西省古都研究會時,將晉榮村改為慕容村。慕容永墓遺址對於研究西燕曆史和古代墓葬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吸引著眾多曆史愛好者和考古學家前來考察研究。
鮑宣墓位於南鮑村,鮑宣在漢哀帝時先做諫大夫,後生私立校尉,他秉公執法,多次上書執諫,痛斥腐敗朝政,因而得罪了皇帝和顯貴。一次因公事駁了皇帝的麵子,反對者便以亡人臣禮、大不敬不到為由,使鮑宣入獄,雖免去死罪,但被遣回上黨,鮑宣在位六年而亡,後王莽篡權,將他關入瀘州監獄,鮑宣自殺於獄中,葬於長子。今長子縣南鮑,正是當年在長子縣東十餘裡處的鮑宣墳地,金鮑莊、東鮑、西鮑、鮑店以及長治縣的鮑村,都是鮑宣及其後人居住過的地方。鮑宣墓是研究西漢曆史和人物的重要實物資料,也讓人們銘記這位忠臣的正直與勇敢。
民俗風情
長子縣的民俗風情豐富多彩,獨具特色。長子響銅樂器製作技藝源遠流長,所製作的樂器音質純正,音色優美,廣泛應用於各種音樂演奏和慶典活動中,其製作工藝複雜,需要經過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凝聚著工匠們的智慧和心血。長子八音會是一種傳統的民間音樂表演形式,以吹奏、打擊樂器為主,演奏曲目豐富多樣,包括民間小調、戲曲曲牌等,演奏風格熱烈奔放,氣勢磅礴,常常在節日慶典、婚喪嫁娶等場合表演,深受百姓喜愛。長子鼓書是當地的一種傳統說唱藝術,表演者手持鼓板,邊說邊唱,講述著曆史故事、民間傳說等,其唱腔獨特,表演生動,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是百姓們茶餘飯後的重要娛樂方式。
長子縣的傳統節日也充滿了濃厚的氛圍。春節期間,家家戶戶張燈結彩,貼春聯、掛燈籠,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共享天倫之樂。元宵節時,縣城會舉辦盛大的花燈會和社火表演,各式各樣的花燈爭奇鬥豔,舞龍舞獅、踩高蹺、劃旱船等節目精彩紛呈,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觀賞。此外,長子縣還有獨特的民間習俗,如二月二龍抬頭時,人們會理發,寓意著新的一年從頭開始,鴻運當頭;端午節時,會包粽子、掛艾草、佩香囊,以驅邪祈福。
特色美食
長子炒餅
長子炒餅堪稱舊飯再造的典範。清光緒三年,晉東南大旱,長子災民將乾硬的剩餅切絲,混入野菜翻炒充饑,意外創造了炒餅的雛形,如今已成為名揚三晉的特色美食。製作長子炒餅時,先將餅切成細絲,再搭配上豆芽、白菜、肉絲等食材,放入鍋中翻炒,加入適量的調料,炒至餅絲金黃酥脆,蔬菜鮮嫩可口,香味四溢。吃起來口感豐富,既有餅絲的筋道,又有蔬菜的清爽和肉絲的鮮美,讓人回味無窮。無論是作為主食還是小吃,長子炒餅都深受人們的喜愛,是長子縣的一張美食名片。
長子豬頭肉
長子豬頭肉選用優質的豬頭肉為原料,經過精心處理和烹製而成。其肉質鮮嫩,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口感醇厚。製作過程中,加入了多種香料,使得豬頭肉香氣撲鼻,味道濃鬱。吃的時候,可以切成薄片,搭配上黃瓜絲、蔥絲等,再淋上特製的醬汁,清爽可口,彆有一番風味。長子豬頭肉不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也是當地人饋贈親朋好友的佳品,深受大眾的歡迎。
旅遊指南攻略
最佳旅遊時間
長子縣四季分明,每個季節都有獨特的景緻與體驗。春季(3-5月),氣溫回暖,萬物複蘇,發鳩山、仙翁山等山區的山花次第綻放,法興寺周邊草木抽芽,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此時適合踏青訪古,漫步山間小道,感受春的氣息;夏季(6-8月),平均氣溫在22c-26c,是避暑的好去處,山林間綠樹成蔭,微風拂麵,可在仙翁山的天然氧吧中避暑納涼,或欣賞崇慶寺、天王寺等古建築在綠樹映襯下的彆樣風采;秋季(9-11月),天高雲淡,發鳩山紅葉漫山,長子縣的田園也進入豐收時節,金黃的玉米、飽滿的穀物構成獨特的鄉村美景,適合登高望遠,體驗豐收的喜悅;冬季(12-2月),雖然天氣寒冷,但縣城及鄉鎮的年味濃厚,春節前後還能看到熱鬨的民俗表演,如八音會、鼓書等,同時法興寺、中漳伏羲廟等古建築在白雪覆蓋下更顯古樸莊重,彆有一番韻味。
交通指南
1外部交通
-飛機:遊客可選擇就近抵達長治王村機場,機場距離長子縣城約25公裡。出機場後,可乘坐計程車前往長子縣,車程約30-40分鐘;也可先乘坐機場大巴到長治市區客運中心,再換乘前往長子縣的城鄉客運班車,班車每20-30分鐘一班,票價約8-10元,車程約40分鐘。
-火車:長子縣目前無客運火車站,可先抵達長治站或長治東站。長治站位於市區,有多趟普通列車停靠;長治東站為高鐵站,主要承擔高鐵運輸任務。從長治站或長治東站出站後,可前往長治客運中心,乘坐發往長子縣的班車;若選擇打車,費用約50-80元,車程約30分鐘。
-長途汽車:周邊城市均有直達長子縣的長途客車。太原長途汽車站每天有多趟班車發往長子,全程約230公裡,車程約35-4小時,票價約60-80元;鄭州長途汽車中心站也有班車直達長子,全程約260公裡,車程約4-45小時,票價約70-90元。此外,晉城、臨汾等城市也開通了至長子縣的客運線路,出行前可通過線上票務平台查詢具體班次和票價。
2內部交通
-公交車:縣城內有多條公交線路覆蓋主要街道、鄉鎮及部分景區。如1路、2路公交車串聯起縣城核心區域;前往法興寺可乘坐旅遊專線公交,每日發車時間為8:00、10:00、14:00、16:00,票價5元;發鳩山目前無直達公交,可先乘車至慈林鎮,再打車前往景區,打車費用約20-30元。但公交線路整體覆蓋有限,部分偏遠景點仍需其他交通方式輔助。
-計程車:縣城計程車起步價6元(2公裡內),超出後每公裡15元。前往周邊鄉鎮或景區,需與司機協商價格,如從縣城到法興寺約30-40元,到發鳩山約60-80元。此外,縣城內還有電動三輪車,適合短距離出行,價格一般在3-5元。
-自駕:自駕是遊覽長子縣的便捷方式。縣城周邊道路路況良好,導航可準確引導至各景點。從長治市區出發,經長陵線、長臨高速等道路可快速抵達長子;若從太原方向自駕,經二廣高速、太長高速,在長子收費站下高速即可。需注意山區道路(如前往發鳩山路段)彎道較多,駕駛時需謹慎慢行。景區周邊均設有停車場,法興寺停車場收費10元/天,仙翁山停車場收費5-10元/天。
住宿推薦
1縣城區域
-高階酒店:長子賓館是縣城內設施較為完善的老牌酒店,位於縣城中心繁華地段,交通便利,房間配備空調、獨立衛浴、免費wifi等設施,部分房型還可俯瞰縣城全景,價格約300-500元/晚;鴻禧國際酒店則是近年新開的高階酒店,裝修現代時尚,提供健身房、會議室等配套服務,房價約400-600元/晚。
-經濟連鎖:如家、漢庭等連鎖酒店在縣城設有分店,房間乾淨整潔,價效比高,價格約150-250元/晚;此外,當地還有眾多小型商務賓館,如長子快捷賓館、丹朱商務酒店等,價格在100-180元/晚,適合預算有限的遊客。
2景區周邊
-法興寺周邊:寺外5公裡範圍內有多家農家客棧,如翠雲山莊,提供特色農家菜和住宿服務,房間佈置溫馨,價格約120-180元/晚,還可體驗采摘等鄉村活動;若追求品質,可選擇法興寺度假村,距離景區僅2公裡,設有觀景房,可欣賞山林景色,房價約200-350元/晚。
-發鳩山周邊:山腳下的精衛民宿以「精衛填海」傳說為主題打造,房間內裝飾融入神話元素,價格約150-220元/晚;發鳩山生態酒店配套設施更齊全,設有餐廳、棋牌室等,適閤家庭出遊,房價約250-400元/晚。
門票資訊
1法興寺:門票價格40元/人,學生、60-69周歲老人憑有效證件半價,12米以下兒童、70周歲以上老人免票。景區內無其他額外收費專案,若需講解服務,可聘請景區講解員,費用80-100元/次。
2發鳩山:門票30元/人,持長治市本地身份證可享20元/人的優惠票價。景區內觀光車單程10元/人,遊客可根據需求選擇乘坐;山頂的精衛紀念館免費開放,展示與「精衛填海」傳說相關的文物和史料。
3仙翁山:門票50元/人,包含木化石群落參觀區域;景區內設有科普展館,展示地質演變知識,無需額外購票。團隊(20人以上)可享受8折優惠,需提前預約。
4崇慶寺、天王寺、中漳伏羲廟:目前均免費開放,但部分割槽域因文物保護需要,限製參觀人數,建議提前電話諮詢開放情況。
遊玩路線規劃
1一日遊路線
-文化古跡線:上午前往法興寺,參觀唐石舍利塔、燃燈古塔及宋代彩塑,感受千年古寺的藝術魅力;午餐後前往天王寺,欣賞唐代建築和精美壁畫;下午最後遊覽崇慶寺,領略宋代佛像雕塑的精妙。全程可乘坐縣城至景區的旅遊專線公交,時間較為充裕,傍晚返回縣城用餐休息。
-自然風光線:早上乘車前往發鳩山,徒步登山,沿途欣賞山林風光,探尋「精衛填海」傳說遺跡;中午在山腳下農家樂用餐;下午前往仙翁山,參觀木化石群落,瞭解地質變遷知識。此路線建議包車或自駕,方便靈活安排時間。
2兩日遊路線
-第一天:上午遊覽法興寺,深入品味古建築與文物之美;下午前往長子縣城,參觀慕容永墓遺址、鮑宣墓,瞭解當地曆史人物故事;晚上在縣城品嘗長子炒餅、豬頭肉等特色美食,入住縣城酒店。
-第二天:全天遊覽發鳩山和仙翁山,上午攀登發鳩山,感受傳說文化與自然風光的融合;下午前往仙翁山,探索木化石奇觀;傍晚返程,可順路購買長子響銅樂器、土特產等紀念品。
3三日遊路線
-第一天:抵達長子縣後,先參觀中漳伏羲廟,感受遠古文化;下午前往崇慶寺,欣賞宋代雕塑藝術;晚上入住縣城,體驗長子八音會等民俗表演。
-第二天:全天遊覽法興寺和天王寺,細致領略兩大古刹的建築與文化特色;傍晚前往發鳩山周邊住宿,感受山區寧靜氛圍。
-第三天:上午攀登發鳩山,追尋「精衛填海」傳說;下午前往仙翁山,觀賞木化石群落;結束行程後返程,途中可選購長子特色農產品作為伴手禮。
注意事項
1文物保護:參觀法興寺、崇慶寺等古刹時,切勿觸控文物、壁畫,不使用閃光燈拍照,避免對文物造成損害;遵循景區指示,不進入未開放區域。
2登山安全:發鳩山、仙翁山部分山路坡度較陡,建議穿著防滑運動鞋;登山過程中注意安全,勿前往危險區域,隨身攜帶飲用水和簡易藥品;若遇惡劣天氣,如暴雨、大風等,暫停登山活動。
3民俗尊重:觀看八音會、鼓書等民俗表演時,保持安靜,尊重表演者和當地習俗;參與傳統節日活動時,遵循當地規矩,避免因文化差異產生誤解。
4飲食衛生:品嘗長子炒餅、豬頭肉等特色美食時,選擇正規餐廳或店鋪,注意食品新鮮度;嘗試路邊小吃時,優先選擇衛生條件良好的攤位,避免腸胃不適。
5出行準備:提前查詢景區開放時間、門票政策及交通訊息;自駕遊客出發前檢查車輛狀況,備好防滑鏈等山區行駛必備物品;冬季前往景區注意保暖,攜帶厚棉衣、圍巾、手套等防寒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