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第12章 臨汾市《永和縣》
永和縣位於山西省臨汾市西北邊緣,呂梁山脈南端,黃河中遊晉陝大峽穀東岸,全縣總麵積12122平方公裡。它東接隰縣,南連大寧,北與石樓縣接壤,西與陝西省延川縣一河之隔,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兼具黃土高原的雄渾與黃河文化的厚重,在歲月長河中沉澱出彆具一格的地域風貌。
一、鄉鎮簡介
永和縣轄2鎮5鄉,每個鄉鎮都以獨特的姿態展現著這片土地的生機與活力。
1芝河鎮:作為永和縣的城關鎮,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芝河鎮交通便利,多條公路在此交彙,為城鎮發展注入動力。鎮內基礎設施完備,商業街熱鬨繁華,超市、商場、飯店等一應俱全,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這裡既有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也保留著一些傳統街巷,新舊建築相互映襯,展現出城鎮發展的脈絡。芝河鎮農業與服務業協同發展,周邊鄉村以種植玉米、高粱等農作物為主,同時依托縣城優勢,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和商貿服務業,帶動經濟增長。每逢傳統節日,鎮上會舉辦豐富多樣的民俗活動,如舞龍、扭秧歌等,熱鬨非凡。
2桑壁鎮:地處永和縣南部,地勢相對平坦,昕水河貫穿全鎮,為農業生產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條件,是永和縣重要的農業產區。桑壁鎮主要種植小麥、玉米、蔬菜等農作物,其中蔬菜種植已形成一定規模,建有多個蔬菜種植基地,產品銷往周邊縣市。鎮內工業以農產品加工為主,通過對當地農作物進行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桑壁鎮曆史文化底蘊深厚,留存有一些古老的廟宇和傳統建築,見證了歲月的變遷,也吸引著不少對曆史文化感興趣的遊客前來探訪。
3閣底鄉:位於永和縣西部,瀕臨黃河,擁有獨特的黃河景觀和豐富的旅遊資源。黃河乾坤灣景區就坐落於此,憑借壯美的自然景觀成為永和縣旅遊的名片。閣底鄉圍繞旅遊業發展,大力建設民宿、農家樂等旅遊配套設施,為遊客提供住宿和餐飲服務。當地居民依托旅遊業,銷售黃河奇石、特色手工藝品等,增加收入。此外,閣底鄉還保留著濃鬱的黃河民俗文化,如黃河船工號子、傳統捕魚技藝等,讓遊客能深入體驗黃河文化的魅力。
4南莊鄉:以山地地形為主,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較高,是永和縣的重要林區。南莊鄉發展林業和林下經濟,種植各類樹木的同時,在林下養殖家禽、種植中藥材,實現生態與經濟的良性發展。當地空氣清新,自然風光秀麗,有許多適合徒步和觀景的地方,吸引了一些戶外運動愛好者。南莊鄉的村落依山而建,保持著古樸的鄉村風貌,村民們傳承著傳統的農耕習俗,生活寧靜祥和。
5打石腰鄉:地處永和縣東北部,地形多為丘陵溝壑。該鄉以農業和畜牧業為主要產業,種植玉米、穀子等耐旱作物,養殖牛、羊等家畜。打石腰鄉積極探索特色農業發展道路,推廣種植小雜糧和經濟林果,提高農民收入。這裡的鄉村文化氛圍濃厚,民間藝術豐富多彩,如剪紙、刺繡等手工藝品製作精美,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
6坡頭鄉:位於永和縣北部,土地資源豐富,適宜發展農業。坡頭鄉主要種植蘋果、核桃等經濟林木,所產水果和乾果品質優良,在市場上有一定的競爭力。近年來,坡頭鄉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灌溉條件,推廣科學種植技術,推動農業產業升級。同時,該鄉注重生態環境保護,開展植樹造林活動,改善鄉村生態環境,打造宜居鄉村。
7交口鄉: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鄉鎮,主要種植玉米、豆類等農作物。交口鄉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特色種植和養殖專案,如種植香菇、養殖蜜蜂等。當地政府鼓勵農民成立專業合作社,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和市場競爭力。交口鄉自然景觀優美,有一些未被完全開發的山川和溪流,景色原始自然,適合喜歡探索自然的遊客前往。
二、曆史沿革與文化脈絡及曆史人物
永和縣曆史久遠,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春秋時期,永和縣屬晉地;戰國時期,先屬魏,後屬趙。秦統一六國後,實行郡縣製,永和縣屬河東郡。西漢時,此地為狐讘縣地,屬西河郡。東漢末年,因戰亂人口流失,縣廢。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始置永和縣,屬龍泉郡,縣名取「永遠和平、人民安樂」之意,此名一直沿用至今。唐武德二年(619年),分置東和州,轄永和、樓山、臨河、至汾四縣;貞觀元年(627年),廢東和州,樓山、臨河、至汾三縣並入永和縣,屬隰州。宋熙寧五年(1072年),廢蒲縣入隰州,元佑元年(1086年)複置蒲縣,永和縣仍屬隰州。金代,永和縣屬隰州。元代,屬晉寧路隰州。明清時期,均屬平陽府隰州。民國元年(1912年),廢州改道,永和縣屬河東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道直屬山西省;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屬山西省第六行政督察區。1949年,屬臨汾專區;1958年,與隰縣合並為隰寧縣;1961年,恢複永和縣建製,屬晉南專區;1970年,屬臨汾地區;2000年,屬地級臨汾市。
在漫長的曆史程序中,永和縣湧現出一些傑出人物。清代的藥學家嶽和聲,一生鑽研醫學藥理,足跡遍佈永和周邊山川,采集各類草藥標本,詳細記錄其特性與功效。他所著的《永和本草考》,對當地及周邊地區的草藥資源進行了係統整理,不僅為當時的醫學實踐提供了重要參考,還對後世研究晉南地區草藥文化和中醫發展有著深遠意義。
抗日戰爭時期,永和作為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湧現出眾多革命誌士。八路軍戰士趙鐵牛,在多次與日軍的戰鬥中表現英勇。在一次掩護群眾轉移的任務中,他帶領小隊與數倍於己的日軍展開激烈戰鬥,憑借出色的戰鬥技巧和頑強的意誌,成功擊退敵人,保護了群眾的生命安全,其英勇事跡在永和縣代代相傳。
三、必遊景點
1黃河乾坤灣景區:黃河流經永和縣閣底鄉境內68公裡,形成了7個s型大灣,統稱為乾坤灣。乾坤灣是一幅天然的太極圖,是黃河古道秦晉峽穀上一大天然景觀。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永和乾坤灣,彎道弧度達320度以上,站在觀景台上俯瞰,黃河水宛如一條巨龍,在黃土高原的峽穀間蜿蜒盤旋,氣勢磅礴。景區內設有多個觀景平台,遊客可以從不同角度欣賞乾坤灣的壯美景色。此外,還有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通過豐富的展品和多媒體展示,向遊客介紹黃河蛇曲地貌的形成過程和地質特點,讓遊客在欣賞美景的同時增長知識。
2紅軍東征永和紀念館:1936年,毛澤東率領紅軍東征,永和是東征的主要活動區域之一。紅軍東征永和紀念館位於永和縣閣底鄉奇奇裡村,是為紀念紅軍東征這一重大曆史事件而建。紀念館通過大量的曆史圖片、文物和場景複原,生動展現了紅軍東征的曆史背景、過程和重要意義。館內陳列著當年紅軍使用過的武器、生活用品等,讓遊客彷彿能看到當年紅軍戰士在此戰鬥和生活的場景。這裡不僅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是瞭解革命曆史、傳承紅色文化的重要場所。
3永和梯田:永和縣地處黃土高原,境內溝壑縱橫,當地人民因地製宜,在山坡上開墾出層層梯田。永和梯田規模宏大,從山腳一直延伸到山頂,形狀各異,線條優美。每到春季,梯田裡播下種子,綠意盎然;夏季,農作物茁壯成長,一片生機勃勃;秋季,金黃的玉米、火紅的高粱,色彩斑斕,宛如一幅絢麗的畫卷;冬季,梯田被白雪覆蓋,銀裝素裹,靜謐而壯美。永和梯田不僅是當地人民辛勤勞作的成果,也成為了一道獨特的自然景觀,吸引著眾多攝影愛好者和遊客前來觀賞。
4望海寺:位於永和縣南莊鄉,始建於明代,是一座曆史悠久的佛教寺廟。望海寺依山而建,建築風格古樸典雅,寺內殿堂錯落有致,佛像莊嚴肅穆。寺廟周圍群山環繞,樹木蔥鬱,環境清幽。傳說古代在此處可以望見黃河如大海般遼闊,故而得名望海寺。如今,雖因地理變遷無法再「望海」,但寺內濃厚的宗教氛圍和秀麗的自然風光,依然吸引著眾多信徒和遊客前來朝拜、遊覽。
四、古刹、寺廟、道觀、曆史遺址
1樓山遺址:位於永和縣桑壁鎮樓山村,是新石器時代至夏商時期的古遺址。遺址內發現了大量的陶器殘片、石器和骨器等文物,這些文物為研究新石器時代至夏商時期的人類生活、生產方式和文化發展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通過對遺址的考古發掘和研究,考古學家們可以瞭解到當時的人類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製陶技術和石器加工技術,並且有了較為穩定的農業生產和生活方式。樓山遺址的發現,填補了永和縣在這一曆史時期考古研究的空白。
2上退乾遺址:屬於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永和縣芝河鎮上退乾村。遺址內出土了豐富的文化遺存,包括房址、灰坑、墓葬等遺跡,以及大量的陶器、石器等遺物。這些遺跡和遺物反映了當時人類的居住環境、社會組織和生產生活狀況。上退乾遺址的文化內涵豐富,對於研究黃河中遊地區新石器時代的文化交流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黑龍關龍王廟:位於永和縣桑壁鎮黑龍關村,始建於清代,是為祭祀龍王而建。黑龍關龍王廟建築風格具有典型的清代特色,廟內主要建築有正殿、戲台、廂房等。正殿內供奉著龍王神像,每逢乾旱時節,當地百姓會來到這裡舉行祭祀活動,祈求龍王降雨,保佑莊稼豐收。龍王廟的戲台儲存完好,過去經常有戲曲演出,是當地百姓文化娛樂活動的重要場所。黑龍關龍王廟不僅是宗教活動的場所,也是研究清代建築和民俗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
五、民俗風情
永和縣的民俗風情豐富多彩,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每逢春節、元宵節等傳統節日,全縣各地都會舉行熱鬨的社火表演。社火隊伍由舞龍、舞獅、踩高蹺、跑旱船等表演形式組成,表演者們身著鮮豔的服裝,伴隨著歡快的鑼鼓聲,走街串巷,為節日增添喜慶氣氛。其中,永和的舞龍表演獨具特色,龍身用彩布製成,長達數十米,舞動起來氣勢磅礴,栩栩如生。
永和縣的剪紙藝術曆史悠久,風格粗獷豪放,質樸誇張。剪紙藝人用一把剪刀和一張紙,就能創作出各種精美的作品,題材廣泛,包括人物、動物、花卉、吉祥圖案等。這些剪紙作品不僅用於裝飾家居,還在各種節日和慶典中扮演重要角色。例如,春節時,人們會將剪紙貼在門窗上,寓意吉祥如意;結婚時,會剪出「囍」字和各種喜慶圖案,增添婚禮的喜慶氛圍。
在永和的鄉村,至今還保留著傳統的農耕習俗。每到播種和收獲季節,農民們會舉行簡單而隆重的祭祀儀式,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此外,當地還有一些獨特的民間傳說和故事,如關於黃河的傳說、古代英雄人物的故事等,這些傳說和故事通過口口相傳,代代延續,成為永和縣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六、特色美食
1永和紅棗:永和縣是紅棗的重要產地,這裡的紅棗個大、肉厚、核小、味甜,營養豐富,富含維生素c、蛋白質、鈣、鐵等多種營養成分,具有極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永和紅棗的種植曆史悠久,當地農民采用傳統的種植和管理方法,保證了紅棗的品質。紅棗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加工成紅棗乾、紅棗糕、紅棗酒等多種產品。其中,紅棗糕口感軟糯香甜,是永和的傳統美食之一,深受當地人喜愛。
2永和抿尖:是永和縣的傳統麵食,以其獨特的口感和製作方法而聞名。抿尖的製作原料主要是豆麵和白麵,將兩種麵按一定比例混合後,和成麵團,放入特製的抿尖床中,通過擠壓,麵團被壓成細長的麵條,直接落入鍋中煮熟。抿尖口感爽滑,易於消化,通常搭配各種臊子食用,如西紅柿雞蛋臊子、肉臊子等。吃的時候,再加上辣椒油、醋、蒜泥等調料,味道更加鮮美。
3油糕:永和縣的油糕是用黃米麵製成的傳統美食。製作時,先將黃米麵用溫水和成麵團,放置一段時間使其發酵,然後將麵團分成小塊,包入豆沙、棗泥等餡料,製成圓形或橢圓形的糕坯,最後放入油鍋中炸至金黃。炸好的油糕外皮酥脆,內餡軟糯香甜,是永和人在節日和招待客人時必不可少的美食。
4蕎麵餄餎:以蕎麥麵為主要原料,通過餄餎床壓製而成。蕎麵餄餎口感筋道,具有降血脂、降血糖等保健功效。食用時,通常會搭配羊肉臊子湯,湯鮮味美,蕎麵餄餎吸收了湯汁的香味,味道十分獨特。在永和縣的大街小巷,隨處都可以找到賣蕎麵餄餎的店鋪,是當地人喜愛的美食之一。
七、旅遊指南攻略
1最佳旅遊時間:永和縣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最佳旅遊時間為春季(3-5月)、夏季(6-8月)和秋季(9-11月)。春季,大地複蘇,永和梯田開始播種,呈現出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此時適合觀賞田園風光;夏季,氣候涼爽,是避暑的好時節,遊客可以前往黃河乾坤灣景區,欣賞黃河的壯美景色,感受黃河文化;秋季,是豐收的季節,永和梯田色彩斑斕,紅棗等果實成熟,遊客不僅可以觀賞美景,還能體驗采摘的樂趣。
2交通指南:
-外部交通:永和縣目前沒有機場和鐵路,遊客可以先到達臨汾市。臨汾喬李機場開通了多條國內航線,從各地可乘飛機抵達臨汾;臨汾也有火車站,可通過火車到達。從臨汾前往永和縣,可在臨汾汽車站乘坐長途汽車,每天有多趟班車往返,車程約3-4小時,票價約50-70元。此外,也可以選擇自駕前往,沿高速公路行駛,路況良好,沿途可欣賞到晉南地區的自然風光。
-內部交通:永和縣內交通以公路為主,縣鄉公路連線各個鄉鎮和主要景點。縣城內有少量公交車運營,主要覆蓋城區主要街道;計程車數量有限,出行時可提前預約。若前往黃河乾坤灣景區、紅軍東征永和紀念館等景點,建議選擇包車或自駕,包車價格根據距離和車型不同而有所差異,一般在200-500元/天;自駕遊客可通過導航軟體準確到達目的地,景區周邊設有停車場,方便停車。
3住宿推薦:
-縣城酒店:永和縣縣城有不同檔次的酒店可供選擇。中高階酒店如永和賓館,位於縣城中心位置,交通便利,酒店設施齊全,房間舒適整潔,標間價格約200-350元/晚;經濟型酒店如快捷酒店,價格相對親民,每晚100-200元,提供基本的住宿設施,適合預算有限的遊客。
-景區民宿:在黃河乾坤灣景區周邊,有許多特色民宿,這些民宿大多由當地民居改造而成,具有濃鬱的鄉土氣息。民宿價格在100-300元/晚不等,部分民宿還提供餐飲服務,遊客可以品嘗到地道的農家美食,同時近距離欣賞黃河美景,體驗鄉村生活的寧靜與愜意。
4購物推薦:
-特色農產品:永和縣的紅棗是必買的特產,在縣城的農貿市場、特產店以及景區購物點都能買到。除了新鮮紅棗,還有各種紅棗加工產品,如紅棗乾、紅棗糕、紅棗酒等,包裝精美,適合作為禮品贈送親友。此外,當地的小雜糧,如小米、綠豆等,品質優良,營養豐富,也是不錯的選擇。
-手工藝品:永和剪紙是當地極具特色的手工藝品,在縣城的手工藝品店和景區紀念品商店均有出售。剪紙作品題材多樣,價格從幾元到幾十元不等,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意義。另外,黃河奇石也是永和縣的特色商品之一,這些奇石造型獨特,紋理精美,喜歡收藏奇石的遊客可以選購。
5遊玩路線規劃:
-一日遊路線:
-黃河風光之旅:早上從縣城出發,前往黃河乾坤灣景區,參觀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瞭解黃河地貌知識;然後登上觀景台,欣賞乾坤灣的壯美景色;中午在景區附近的農家樂用餐,品嘗永和特色美食;下午繼續遊覽景區內其他觀景平台,感受黃河的雄渾氣勢,傍晚返回縣城。
-紅色文化之旅:上午前往紅軍東征永和紀念館,通過參觀展覽和文物,瞭解紅軍東征的曆史;中午在紀念館附近就餐;下午返回縣城,參觀縣城內的一些紅色文化遺跡或紀念場所,加深對革命曆史的認識。
兩日遊路線
-第一天:抵達永和縣後,先前往黃河乾坤灣景區,辦理入住景區周邊民宿。稍作休息後,下午前往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通過豐富的展品和多媒體展示,瞭解黃河蛇曲地貌的形成過程與地質特點。隨後登上乾坤灣觀景台,在夕陽西下時分,俯瞰黃河如巨龍般蜿蜒盤旋的壯闊景象,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傍晚返回民宿,品嘗當地農家特色菜肴,如紅棗燉土雞、黃河魚等,飯後在民宿周邊散步,欣賞黃河夜景。
-第二天:早餐後,再次深入遊覽乾坤灣景區其他觀景平台,從不同角度領略乾坤灣的絕美風光,還可參與景區組織的黃河竹筏漂流體驗專案(若有開放),近距離接觸黃河水。中午退房後,驅車前往紅軍東征永和紀念館,通過大量曆史圖片、文物和場景複原,詳細瞭解1936年紅軍東征的曆史背景、過程和重要意義,感受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歲月。參觀結束後,返程途中可在縣城稍作停留,於當地農貿市場選購永和紅棗、小雜糧等特色農產品,隨後結束充實的永和縣兩日遊行程。
三日遊路線
-第一天:到達永和縣後,前往芝河鎮,參觀縣城內的古建築和曆史遺跡,感受這座縣城的曆史底蘊。中午在縣城品嘗永和抿尖、油糕等特色美食。下午出發前往南莊鄉,漫步於山林之間,欣賞當地秀麗的自然風光,參觀望海寺,感受古寺的寧靜與莊嚴。傍晚時分,在南莊鄉找一家農家小院入住,體驗鄉村生活的質樸與寧靜,品嘗農家自製的飯菜。
-第二天:早餐後,從南莊鄉出發前往閣底鄉的黃河乾坤灣景區。全天深度遊覽景區,除了參觀地質公園博物館、登上各個觀景台觀賞乾坤灣,還可以沿著黃河岸邊的步道行走,近距離感受黃河的氣息。中午在景區內的餐館用餐,下午可選擇乘坐景區的觀光車,前往景區內其他未涉足的景點。晚上繼續入住景區周邊民宿,參加民宿組織的篝火晚會(若有舉辦),與其他遊客一起載歌載舞,享受歡樂時光。
-第三天:早上在民宿用過早餐後,前往紅軍東征永和紀念館,認真聆聽講解員的解說,深入瞭解紅軍東征的曆史故事。參觀結束後,前往桑壁鎮,參觀當地的古老廟宇和傳統建築,瞭解桑壁鎮的曆史文化。中午在桑壁鎮用餐,品嘗當地農家菜肴。下午返程途中,可順路前往永和梯田(根據季節選擇合適的觀賞點),欣賞梯田美景。如果正值農作物收獲季節,還可以與當地農民交流,體驗簡單的農事活動。最後,帶著在永和縣的美好回憶踏上返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