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第4章 運城市《稷山縣》
稷山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運城市北端,北依呂梁山,南接峨嵋嶺,汾河自東向西穿境而過,境內流長414千米。其國土麵積68648平方公裡,耕地麵積57萬畝,人口約316萬。截至2023年10月,稷山縣下轄5個鎮、2個鄉,分彆是稷峰鎮、西社鎮、翟店鎮、清河鎮、化峪鎮、蔡村鄉、太陽鄉。以下是對稷山縣的詳細介紹:
鄉鎮簡介
-稷峰鎮:全鎮東西長28公裡,南北寬52公裡,總麵積151平方公裡,擁有44個行政村,108萬人口,是運城市麵積最大、人口最多的鄉鎮。這裡交通便利,侯西鐵路和108國道等多條交通乾線縱橫貫穿。稷峰鎮曆史悠久,3000多年前就已設村建鎮,自隋開皇十八年在此設定稷山縣治,至今1400多年縣名未改。鎮內盛產稷山板棗和優質葡萄,是全省最大的板棗生產基地、全縣最大的禽蛋生產基地。境內名勝古跡眾多,有稷王廟、青龍寺、宋金墓等多處文物保護單位。
-西社鎮:西社鎮東莊村是羲和故裡,是稷山古八景之一「羲陵晚照」所在地,現存有原羲和廟遺存的石碑、石獅子等文物。鎮內礦產資源較為豐富,工業基礎相對較好,以焦化、冶金等產業為主導,是稷山縣重要的工業鎮。
-翟店鎮:翟店鎮是稷山縣的經濟強鎮,以造紙和包裝產業聞名。鎮內擁有多個工業園區,吸引了眾多相關企業入駐,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同時,翟店鎮也是農業重鎮,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等農作物,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特色水果種植等產業也逐漸興起。
-清河鎮:清河鎮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鄉鎮,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適合多種農作物生長。這裡的小麥、玉米產量較高,同時畜牧業也有一定規模,是稷山縣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之一。鎮內民風淳樸,鄉村文化活動豐富,保留了許多傳統的民俗風情。
-化峪鎮:全鎮共有29個行政村,8700戶,餘口人,是個半山區農業大鎮,棗糧間作麵積餘畝,養雞存欄80萬隻。化峪鎮礦產資源豐富,有石英、鉀長石等多種礦產。人文曆史悠久,是中華「華族」的發祥地,有朱元璋幼時習文演武的「八寶金禪寺」,還有列入稷山八景的「文洞飛雲」「仙掌擎月」等旅遊勝景。
-蔡村鄉:位於稷山縣,是一個以農業生產為主的鄉鎮,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棉花等農作物。近年來,蔡村鄉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特色農業,蔬菜種植、水果采摘等產業逐漸興起,同時畜牧業也有了一定發展,為當地農民增加了收入。
-太陽鄉:由原太陽、修善兩個鄉合並而成,麵積112平方公裡,轄29個行政村,餘口人,是全縣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之一。太陽鄉交通便利,西靠省道台運線,環鄉公路十字交叉。南有稷王山,是後稷教民稼穡之地,北有玉壁古城遺址,鄉駐地太陽村是五、六十年代全國衛生模範村,塢堆村是稷山縣最大的自然村,還是清末探花王文在故裡。
曆史沿革與文化脈絡
稷山春秋屬晉、戰國屬魏,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置高涼縣,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為稷山縣,已有1500多年的曆史。它是華夏農耕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中華農耕始祖後稷曾在此樹藝五穀、教民稼穡,開啟了華夏農耕文明的先河。這種農耕文化深深植根於稷山的土地,影響著當地的生產生活方式,也孕育了豐富的民俗文化和傳統技藝。
曆史人物
稷山鐘靈毓秀,人才輩出。中唐名將裴耀卿,為唐朝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元初名臣姚天福,以剛正不阿、鐵麵無私著稱,是曆史上著名的諫官。清代欽點「探花」王文在,學識淵博,文采斐然。近代國學大師姚奠中,在學術領域造詣深厚,為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付出了畢生精力。此外,還有金末著名諫官陳規、明代書法家「神筆」梁綱等,他們都在不同曆史時期閃耀光芒,為中華民族的發展貢獻了力量。
必遊景點
-稷王廟:位於稷峰鎮步行西街,是全國祭祀後稷最大的廟宇,也是我國曆代儲存較完整、規模較大、檔次較高的一處專祀農耕始祖後稷的廟宇。廟宇坐北朝南,始建於元朝,現存的過亭、薑嫄殿及東西垛殿仍保留著元代建築風格。其「三絕」——精湛的石雕、奇妙的木刻、華麗的琉璃,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大佛寺:位於縣城東北1公裡的高崖之上,始建於金代皇統二年,原名清涼院,因寺內依崖而雕的巨型土佛聞名,被譽為天下第一土雕大佛。曆經元明清三代修繕,雖經曆了18次地震與戰火的摧殘,大佛仍巍然屹立,2013年晉升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
-青龍寺:唐代古刹,坐西向東,占地約3000餘平方米,現存殿宇十八間。寺內儲存有元代壁畫,內容屬水陸畫範疇,藝術價值極高,可與永樂宮壁畫相媲美,部分壁畫已在北京故宮太和殿西廡展出多年。
-馬村磚雕墓:位於稷山縣城西四公裡之馬村西南隅,是十四座仿木構建築且為四合院式的磚質雕花墓。各墓室磚質類同結構各異,有窯洞式、樓閣式等,雕刻的門窗隔扇、禽獸花草等裝飾精美,是研究古代墓葬藝術的重要實物資料。
-稷山國家板棗公園:山西省唯一的國家林木專類公園,園內儲存著千年古棗樹群。春日棗花飄香,秋季碩果累累,遊客可以在這裡體驗采摘樂趣,感受獨特的田園風光,同時瞭解板棗的種植曆史和文化。
曆史遺址
-玉壁城遺址:位於太陽鄉,是既有文獻可參又有確切遺址存在的著名古戰場。南北朝時期,東魏和西魏在此多次交戰,發生了著名的玉壁之戰,留下了豐富的曆史遺跡,對於研究南北朝曆史具有重要意義。
-稷山漢墓群:位於邵莊鎮冷家莊村東一公裡的稷山之上。1983年被發現,出土了大量銅器、石磐等文物,其中鎏金竹節狀銅薰、錯金微型編鐘等均為精品。經考古證實為西漢晚期墓葬群,1992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佈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民俗風情
稷山縣擁有5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高台花鼓節奏明快,舞姿矯健,曾亮相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表演時演員在高台上展現各種高難度動作,極具觀賞性。高蹺走獸則是將高蹺與獸形道具相結合,表演者裝扮成各種神獸,造型奇特,表演過程中動作誇張,充滿了神秘的原始宗教色彩。金銀細工製作技藝和螺鈿漆器髹飾技藝,工藝精湛,製作出的工藝品精美絕倫,體現了當地工匠的高超技藝和獨特審美。
特色美食
-稷山麻花:中華傳統風味特色名吃,金黃酥脆,香酥可口,有甜、鹹等多種口味,是饋贈親友的佳品。其製作工藝獨特,經過多道工序製成,口感獨特,久放不軟。
-稷山板棗:中國十大名棗之首,皮薄肉厚,核小汁甜,富含多種營養成分,是滋補養生的佳品。板棗種植曆史悠久,稷山也因此被譽為「中國板棗之鄉」。
-稷山餅子:傳統風味麵食小吃,色澤誘人,層次鮮明,香酥適口。可以夾菜食用,也可直接品嘗,是當地居民日常喜愛的美食之一。
-釀菜:稷山縣的傳統菜肴,將蔬菜等食材切碎後釀入豆腐皮等中,蒸熟後食用,味醇香可口,是設宴待客的必備佳品。
旅遊指南攻略
-最佳旅遊時間:稷山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春秋兩季氣候宜人,是最佳旅遊時間。春季可以欣賞稷山國家板棗公園的棗花,秋季則可體驗板棗采摘的樂趣,還能品嘗到新鮮的板棗和各種特色美食。
-交通方式:稷山區位優勢明顯,距離太原、西安、鄭州均不超過350公裡。境內侯西鐵路、京昆高速、荷寶高速、呼北高速穿境而過,108國道、233省道縱橫交錯。可先乘坐飛機或高鐵到太原、西安、鄭州等城市,再轉乘汽車前往稷山。也可直接乘坐火車到稷山附近站點,或自駕前往,縣城與各鄉鎮之間形成了15分鐘交通圈,出行較為便利。
-住宿推薦:縣城內有多家酒店和賓館可供選擇,從經濟型到豪華型,能滿足不同遊客的需求。如果想體驗鄉村生活,也可以選擇在一些鄉村民宿居住,如稷山國家板棗公園附近的民宿,可感受田園風光,品嘗農家美食。
-行程規劃:建議安排3-4天的行程。第一天可前往稷王廟,感受古代祭祀文化,參觀「古建三絕」;下午遊覽青龍寺,欣賞元代壁畫。第二天前往大佛寺,瞻仰天下第一土雕大佛;之後去馬村磚雕墓,研究古代墓葬藝術。第三天前往稷山國家板棗公園,體驗采摘樂趣;下午可去太陽鄉,參觀玉壁城遺址。第四天可以在縣城品嘗特色美食,購買一些稷山板棗、麻花等特產,然後返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