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 第10章 運城市《芮城縣》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第10章 運城市《芮城縣》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芮城縣位於山西省西南端,地處黃河中遊東岸,北枕中條山,南瀕黃河,與陝西省大荔縣、潼關縣隔河相望。全縣總麵積117886平方公裡,轄9鎮2鄉,共160個行政村,總人口約39萬。這裡地勢北高南低,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是一座融合了黃河文明、道教文化與自然山水的曆史古城。

一、鄉鎮簡介

(一)古魏鎮

作為芮城縣政府所在地,古魏鎮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鎮名源於西周時期的古魏國,境內有古魏城遺址,現存城牆殘垣見證了西周至戰國時期的曆史變遷。鎮內交通便利,風陵渡黃河大橋、運風高速穿境而過,商業設施密集,教育醫療資源集中。此外,古魏鎮保留了傳統的商貿文化,縣城內的仿古街至今仍延續著集市貿易的傳統。

(二)風陵渡鎮

位於芮城縣西南端,地處黃河、渭河、洛河交彙處,是黃河上最大的渡口之一,素有「黃河金三角」之稱。這裡是連線晉、陝、豫三省的交通要衝,曆史上曾是商貿重鎮,如今仍保留著清程式碼頭遺址和民國時期的貨棧建築。風陵渡鎮以黃河灘塗農業為特色,盛產黃河鯉魚、蓮藕等農產品,近年來依托黃河濕地開發了生態旅遊專案。

(三)陌南鎮

瀕臨黃河,地勢平坦,是芮城縣的農業大鎮,主要種植小麥、棉花、蘋果等作物。鎮內的朱呂村是「芮城蘋果」主產區,蘋果種植曆史可追溯至20世紀50年代,果實個大色豔、口感脆甜。陌南鎮還保留了傳統的黃河船運文化,黃河岸邊的老船工至今仍在講述當年航運的繁華景象。

(四)西陌鎮

位於芮城縣北部中條山區,森林覆蓋率達65,是芮城重要的林業基地。鎮內礦產資源豐富,以鐵礦、銅礦為主,工業以礦石加工為主。西陌鎮自然風光優美,夏季氣候涼爽,是避暑勝地,境內的聖天湖景區是黃河中下遊最大的國家級濕地保護區,每年冬季有上萬隻白天鵝在此越冬。

(五)永樂鎮

因境內有元代道教宮觀永樂宮而得名,是芮城縣重要的文化名鎮。永樂鎮以文化旅遊和特色農業為支柱產業,鎮內的永樂宮壁畫是中國古代壁畫藝術的巔峰之作,每年吸引大量遊客和學者前來參觀。農業方麵,永樂鎮的花椒種植麵積廣泛,「芮城花椒」顆粒飽滿、香味濃鬱,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六)大王鎮

位於芮城縣中部,地勢平坦,農業產業化程度較高,形成了以糧食、水果、蔬菜為主的三大產業體係。鎮內的金盆村是芮城最大的蔬菜種植基地,蔬菜遠銷周邊省市。大王鎮曆史文化底蘊深厚,境內有新石器時代的古文化遺址,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等文物。

二、曆史沿革與文化脈絡

芮城縣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西侯度遺址出土的石器證明,180萬年前就有人類在此活動,是中國最早的人類用火證據之一。西周時為魏國封地,春秋屬晉,戰國屬魏,秦置河北縣,北魏始稱芮城縣,因芮伯國而得名,沿用至今。

這裡是黃河文明的重要發源地,孕育了古老的農耕文化和漁業文明。道教文化在此興盛,元代永樂宮的修建使芮城成為北方道教中心之一,壁畫藝術影響深遠。此外,芮城是革命老區,抗戰時期曾是中條山抗日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留下了諸多革命遺址。

三、曆史人物

(一)呂洞賓

唐代道士,道教全真派祖師,相傳為芮城永樂鎮人。他精通醫術,樂善好施,被後世尊為「呂祖」,其傳說在民間廣泛流傳。芮城永樂宮即為紀念呂洞賓而建,宮內儲存的《純陽殿壁畫》生動描繪了呂洞賓的生平故事。

(二)潘德衝

元代道教領袖,芮城人,曾任全真教掌教,主持修建永樂宮。他不僅是道教文化的傳播者,也是元代壁畫藝術的推動者,永樂宮壁畫的繪製與他的倡導密不可分,為中國古代藝術留下了寶貴遺產。

(三)關漢卿

元代雜劇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其祖籍為芮城。關漢卿一生創作雜劇60餘種,代表作《竇娥冤》《救風塵》等,以深刻的社會批判和鮮明的人物形象著稱,對中國戲曲發展影響深遠。

四、必遊景點與曆史遺址

(一)永樂宮

國家aaaa級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元代道教宮觀。永樂宮以精美的壁畫聞名於世,總麵積達960平方米,其中三清殿《朝元圖》描繪了286位道教神仙,人物神態各異,服飾華麗,是中國古代壁畫的巔峰之作。宮內建築采用宋代「營造法式」,木構技術精湛,是研究元代建築的重要例項。

(二)西侯度遺址

位於風陵渡鎮西侯度村,是中國最早的舊石器時代遺址之一,距今約180萬年。遺址出土了大量打製石器和燒骨,證明這裡是人類最早使用火的地方之一。如今,遺址建有博物館,展示了遠古人類的生活場景和考古發現,是研究人類起源的重要場所。

(三)聖天湖景區

位於西陌鎮,是黃河中下遊最大的國家級濕地保護區,麵積約135萬畝。這裡集黃土高原、黃河濕地、湖泊景觀於一體,每年冬季有上萬隻白天鵝、灰鶴等候鳥在此越冬,形成「萬鳥翔集」的生態奇觀。景區內可開展濕地觀光、鳥類觀測、蘆葦蕩漂流等活動。

(四)大禹渡黃河景區

位於陌南鎮,因大禹治水在此駐足而得名。景區內有大禹像、望河亭、黃河遊船等設施,遊客可乘坐纜車俯瞰黃河峽穀,也可乘船感受黃河的壯闊。景區還保留了明代建造的「抽黃工程」遺址,展現了古代水利工程的智慧。

五、民俗風情

(一)芮城抬閣

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集戲曲、雜技、美術於一體的民間表演藝術。抬閣以鐵架為骨架,將兒童裝扮成戲曲人物,固定在鐵架上,由成人抬著巡遊。表演時,兒童在高空做出各種驚險動作,配合鑼鼓音樂,極具觀賞性,相傳源於唐代道教祭祀活動。

(二)黃河船工號子

芮城曾是黃河航運的重要節點,船工號子隨航運而生,已有千年曆史。號子分為「上水號」「下水號」「灘號」等,節奏鏗鏘,旋律粗獷,歌詞多為即興創作,反映了船工們的生活艱辛與樂觀精神。2008年,芮城黃河船工號子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三)永樂宮廟會

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永樂鎮舉辦盛大的廟會,紀念呂洞賓誕辰。廟會期間,有戲曲表演、民間社火、道教法事等活動,周邊百姓紛紛前來燒香祈福,集市貿易熱鬨非凡,是芮城最具影響力的民俗活動之一。

六、特色美食

(一)芮城麻片

芮城傳統名吃,已有300多年曆史。麻片以優質芝麻、白糖為原料,經浸泡、蒸煮、切片、油炸等多道工序製成,色澤金黃,酥脆香甜,營養豐富,曾作為宮廷貢品,是饋贈親友的佳品。

(二)風陵渡黃河鯉魚

芮城特產,因生長在黃河中,肉質鮮嫩,營養豐富。當地傳統做法以糖醋、紅燒為主,魚肉入味,湯汁濃鬱,是芮城餐桌上的經典菜品,也是招待外地遊客的特色美食。

(三)永樂花椒芽菜

以永樂鎮特產的花椒嫩芽為原料,經清洗、醃製、調味等工藝製成,口感脆嫩,麻香可口,既可佐餐,也可作為冷盤,是芮城獨特的風味小吃,具有開胃消食的功效。

(四)芮城泡油糕

又稱「泡泡糕」,是芮城傳統糕點。以麵粉、豬油、白糖為原料,經燙麵、包餡、油炸等工序製成,外皮蓬鬆如泡,內餡香甜軟糯,是芮城人逢年過節、紅白喜事必備的食品。

七、旅遊指南攻略

(一)最佳旅遊時間

芮城屬溫帶大陸性氣候,春秋兩季氣候宜人,是最佳旅遊時間。春季(4-5月)可觀賞聖天湖的候鳥和中條山的山花;秋季(9-10月)可品嘗芮城蘋果、花椒等特產,同時參觀永樂宮等文化景點。

(二)交通方式

-外部交通:芮城距運城市區約80公裡,可從運城張孝機場或運城北站乘車前往;風陵渡黃河大橋連線陝西潼關,從西安方向可乘車直達芮城。

-內部交通:縣城有公交車通往各主要鄉鎮,建議自駕或包車遊覽,方便前往永樂宮、聖天湖等偏遠景點。

(三)住宿推薦

-縣城酒店:芮城賓館(位於古魏鎮,設施齊全)、黃河大酒店(臨近商業街,出行便利)。

-特色住宿:永樂鎮永樂宮周邊民宿(體驗道教文化氛圍)、聖天湖景區內的濕地客棧(親近自然,觀賞候鳥)。

(四)行程建議

-一日遊:上午參觀永樂宮,欣賞元代壁畫和古建築;下午前往聖天湖景區,觀賞濕地風光和候鳥;傍晚返回縣城,品嘗芮城麻片、泡油糕等特色美食。

-二日遊:第一天同上,第二天前往風陵渡鎮,參觀西侯度遺址,瞭解人類起源,之後到大禹渡黃河景區,乘船感受黃河魅力。

-三日遊:在二日遊基礎上,第三天前往陌南鎮,參觀黃河岸邊的古村落,體驗傳統農耕文化,下午返回縣城,選購芮城花椒、蘋果等特產。

(五)注意事項

1參觀永樂宮時,禁止拍照,以免損壞壁畫;

2聖天湖景區冬季寒冷,需注意保暖,夏季蚊蟲較多,建議攜帶防蟲用品;

3品嘗麻片、泡油糕等油炸食品時,建議適量,以免腸胃不適。

芮城縣以其悠久的曆史、燦爛的文化和秀美的風光,成為黃河金三角地區的一顆璀璨明珠。在這裡,既能探尋人類文明的起源,也能感受道教文化的深邃,更能體驗黃河濕地的生態之美,是一場融合曆史、文化與自然的深度之旅。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