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第10章 沈陽市《於洪區》
於洪區地處沈陽市西部,半環沈陽主城,轄區總麵積499平方公裡。這裡有城有鄉,兼具城市的繁華與鄉村的質樸,擁有豐富的曆史文化遺產、獨特的民俗風情和誘人的特色美食,是沈陽一個彆具韻味的區域。
鄉鎮簡介
-馬三家街道:位於於洪區北部,是一個具有濃厚曆史底蘊的區域。這裡有著名的永安橋,清崇德六年(1641年)建成,是遼寧省現存比較完整的古代磚拱石橋,2019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身全長37米,通身石雕,兩頭各有一對雌雄相望的大石獅,橋兩側分立19根石柱,欄板上雕刻著精美的柿蒂形花紋,橋下中孔外沿還有二龍戲珠等雕刻,工藝精湛。此外,沈陽靜安馬場也坐落於此,馬場養馬區占地麵積6000平方米,提供馬術教學、騎乘實踐等多種服務。
-造化街道:位於沈陽市北郊,因地理位置優越,曆史上逐漸發展成為鄉村物資交流的集聚地。這裡的造化大集聞名遐邇,其曆史可追溯到清朝末年。如今,造化大集占地麵積5萬平方米,擁有1000餘家商戶,是沈陽最大的大集,也被稱為「東北第一集」。集市主要經營東北農土特產品和農副產品,每逢農曆的三、六、九日開集,2023年營收11億,2024年營收12億,熱鬨非凡。
-胡台鎮:位於於洪區西部,前胡台村是其中心區域。胡台鎮最早名為胡家台,清光緒三年,有滿族人伊姓人家在此落戶,因當時此地殘留一座烽火台,故得此名。後來趙姓人家遷出後立新屯,為作區分,原屯改稱前胡家台,解放後簡稱前胡台。解放初期,胡台鎮隸屬新民縣第三區,1994年末撤鄉為鎮。
-邊台村:隸屬於馬三家街道,地處於洪區最西端,北接高家窩棚村,東接岔路村,南接皮台村,西臨新民市老什牛村和李範屯村。這裡是錫伯族西遷戍邊的起始點和集結點之一,村內的錫伯族民俗館(村史館),訴說著錫伯族的人文曆史與發展現狀。邊台村還坐擁8公裡蒲河生態景觀帶,發展了高效設施農業,采摘園內四季都有特色果蔬可供采摘。
曆史沿革與文化脈絡
於洪區有著悠久的曆史,早在7200多年前,這裡就有人類活動,新樂遺址便是沈陽市最早的人類活動遺跡,雖遺址主體不在於洪區,但周邊區域受其文化輻射。
清朝時期,於洪區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軍事戰略要地。蒲河禦路是清代京城至沈陽的陸上交通大通道,由努爾哈赤、皇太極時期為進兵遼西和關內鋪築,清王朝定都北京後成為清帝東巡和運送「禦物」所行之路,也稱京奉大禦路。當時,渾河沿岸設有七間房、石廟子等不少漕運碼頭,物資沿渾河等水係運往營口,再入海運往山東,回程時又將沿海及南方的貨物運回沈陽,「渾河晚渡」也成為清代「沈陽八景」之一。
此外,錫伯族文化在於洪區有著深厚的積澱。錫伯族是一個以沈陽地區為主要聚居地的古老少數民族,於洪區的邊台村等是錫伯族西遷戍邊的重要節點。錫伯族自古就有說書講古的傳統,於洪區平羅街道的何鈞佑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他講述的錫伯族民間故事,如喜力媽媽西征英雄傳奇等,詳細敘述了錫伯族先民鮮卑人騎射、行醫等生存狀態,具有重要的曆史文化價值,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非遺名錄。
曆史人物
除了何鈞佑這位傳承錫伯族文化的重要人物外,於洪區在曆史長河中也湧現出一些其他人物。雖然相關記載可能不如一些曆史名城那樣豐富,但當地的一些鄉紳、工匠等,也在各自的領域為地方發展做出了貢獻。例如,在造化大集的發展曆程中,有許多祖輩在此經營的商戶,他們傳承著傳統的經商技藝和手工藝,將本地的農產品和手工藝品推向更廣闊的市場,促進了區域經濟和文化的交流。
必遊景點
-丁香湖公園:位於於洪區的北陵街道,是沈陽最大的城中湖,也是沈陽轄區內最大的人工湖。公園總麵積41平方公裡,其中水域麵積達31平方公裡。這裡曾是渾河的古河道,經改造後,成為一座以水體景觀為主,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等功能於一體的大型生態公園。2015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公園內有4個休閒廣場、3處親水平台、4條休閒長廊,還有一座形似丁香花瓣的湖心島。環湖鋪有9公裡長的柏油路麵,綠化總麵積110萬平方米,是市民休閒散步、騎行鍛煉的好去處,也是觀賞日落的絕佳地點,被稱為「沈陽最美日落地」。
-玫瑰小鎮:集玫瑰觀賞、玫瑰文化、互動活動、休閒元素於一體。這裡有玫瑰愛園,可進行露營燒烤、玫瑰賞花、菊花采摘等活動。小鎮地處天然溫泉帶,溫泉酒店設有戶外溫泉池、室內溫泉區等設施,溫泉水從2800米深的地下每天噴出127萬立升泉水,溫度常年保持在56度,遊客可以在此享受溫泉帶來的放鬆與舒適。
-鄭家窪子青銅短劍墓:省級文物,位於於洪區城東湖街道鄭家三委青銅東巷23號。1965年發掘青銅短劍墓14座,出土銅、陶、石、骨等隨葬品共42種797件,主要是青銅器。1987年建成文物管理所並對外開放,2003年公佈為省級文物。展館占地麵積為餘平方米,以青銅短劍大墓(6512號墓)為核心,展示鄭家窪子地區的墓葬、文物等文化遺存,是研究古代曆史文化的重要場所。
-渾河晚渡公園:位於渾河沿岸於洪新城南端,是依據「渾河晚渡」這一曆史景觀打造的公園。這裡是市民休閒娛樂的熱門地點,傍晚時分,漫步河邊,可感受微風拂麵,欣賞渾河景色,還能看到許多人在此散步、跳舞,享受愜意的時光。
民俗風情
於洪區的民俗風情豐富多樣,造化大集是民俗文化展示的重要平台。每逢年節,大集都會舉辦民俗文化活動,高蹺、秧歌、皮影戲等民間藝術表演輪番登場,吸引了眾多周邊居民和遊客。此外,大集上還能看到精美的剪紙、栩栩如生的泥塑、色彩斑斕的布藝等非遺手工藝品,體現了當地民間藝人的精湛技藝。
錫伯族的民俗文化在於洪區也有鮮明體現。錫伯族的傳統節日如西遷節等,邊台村等地會有相應的慶祝活動,人們身著民族服飾,舉行祭祀、歌舞等活動,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錫伯族的射箭等傳統技藝,在當地也有一定的傳承和發展,部分村落會組織相關的活動和比賽,展現民族特色。
特色美食
-蒸豬血:造化大集上的特色美食。將蔥花、薑末、花椒粉撒進碗底,再把雞蛋和新鮮的豬血混合,倒入大半碗,現蒸現做。這裡的豬血鮮嫩,沒有氣泡和怪味,口感極佳,是大集上深受歡迎的小吃。
-烤羊腿:采用草原羔羊後腿為食材,用鹽、辣椒粉、黑胡椒、醬油和孜然粉等調料醃製後,放入炭火烤爐烤製。店家推薦四種吃法,可蘸乾調,讓酥脆外皮蘸上焙過的辛香料,越嚼越香;也可把肉蘸上烤肉醬用蘇子葉包著吃,還能蘸甜辣醬或蘸上新鮮的韭菜花,每種吃法都能帶來不同的味覺體驗。
-醬肘子:東北人餐桌上的經典美食。前肘皮薄肉厚,先將表麵大火炙烤起泡後刷洗表皮,再用醬油、料酒、冰糖、大料等調料燉煮。燉好的肘子醬香濃鬱,肥肉顫顫巍巍,瘦肉肉絲分明,搭配米飯食用,每粒米飯都能裹上濃鬱的肉香。
-蟲草雞:於洪區的特色菜品,利用當地特產的蛹蟲草製作。雞食用含有蛹蟲草培養基和蟲草邊角料的飼料,肉質帶有特彆的香味,可通過多種烹飪方式製作,如燉煮、紅燒等,營養豐富,味道鮮美。
-大鍋羊湯:位於於洪區沈遼路的何記大鍋羊湯是當地的寶藏小店。羊湯用新鮮羊骨慢熬數小時,湯汁乳白如奶,鮮香無比,價格親民,還可免費續湯。店內的牛肉燒麥和羊肉餡燒麥也值得一試,外皮筋道,肉餡飽滿,肉香四溢。
旅遊指南攻略
-最佳旅遊時間:於洪區四季皆有特色,春季可到玫瑰小鎮觀賞玫瑰盛開,夏季適合在丁香湖公園漫步納涼、在渾河晚渡公園享受河邊微風,秋季能去造化大集品嘗新鮮的農副產品,冬季則可體驗東北的冰雪特色,還能到溫泉小鎮泡溫泉取暖。
-交通方式:前往於洪區可先到達沈陽,沈陽桃仙國際機場有航班通往全國各地,沈陽站、沈陽北站等火車站交通便利。進入於洪區後,區內有多條公交線路,可到達主要景點。自駕也是不錯的選擇,各景點大多設有停車場。
-住宿推薦:若想體驗城市氛圍,可選擇在丁香湖附近的酒店住宿,出行方便,周邊餐飲配套齊全。如果想感受鄉村風情,玫瑰小鎮、依雲溫泉小鎮等地的民宿和溫泉酒店是不錯的選擇,能享受寧靜的環境和溫泉服務。
-行程規劃:建議安排3-4天的行程。第一天可前往丁香湖公園,漫步湖邊,欣賞湖光山色,之後到附近品嘗特色美食;第二天前往造化大集,感受熱鬨的集市氛圍,購買特色農產品和手工藝品,下午參觀鄭家窪子青銅短劍墓,瞭解曆史文化;第三天前往玫瑰小鎮,賞花、采摘、泡溫泉,享受休閒時光;第四天可去邊台村,參觀錫伯族民俗館,感受錫伯族文化,下午到渾河晚渡公園散步,結束旅程。
於洪區,這片充滿活力與故事的土地,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深厚的曆史文化、濃鬱的民俗風情和誘人的美食,吸引著各地遊客前來探尋,無論你是曆史文化愛好者,還是美食追尋者,亦或是想要享受休閒時光的旅行者,都能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