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 第1章 鞍山市《海城市》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第1章 鞍山市《海城市》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海城市是遼寧省鞍山市代管的縣級市,位於遼東半島北端。其全境麵積2732平方公裡,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東部為山地丘陵,西部為平原,渾河、太子河流貫境內,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行政區劃與鄉鎮簡介

截至2022年10月,海城市轄5個街道、21個鎮。以下是部分鎮的簡介:

-西柳鎮:是東北交通樞紐與商埠重鎮,沈大、京丹等高速和哈大高鐵、溝海鐵路縱橫交錯,交通極為便利。這裡有聞名遐邇的西柳服裝市場,建成區占地45平方公裡,攤位25萬個,經營20餘類2萬多種商品,每天成交額可達4000餘萬元,電商企業也有6000多戶,憑借服裝產業和物流優勢,經濟發展迅速。

-騰鼇鎮:為省級經濟開發區,也是沈陽經濟區重點新城。地處遼東半島腹地,沈大高速、長大鐵路穿境而過,是對外開放的重要視窗,吸引了美、英、日等8國44家客商投資建廠,工業、旅遊、農業齊頭並進,經濟動力強勁。

-牌樓鎮:位於海城東南部,雖位置相對偏一些,但工業企業眾多,規模以上企業就有40個。這裡是世界靈美化石探明儲量最大的地區之一,依靠豐富的礦產資源,在海城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

曆史沿革

海城市曆史悠久,境內在3萬年前已有人類繁衍生息。戰國時期,海城地區隸屬燕國遼東郡,秦統一後,仍屬遼東郡。漢朝時期,境內建新昌、遼隊、安市三縣。

遼朝時期,境內建海州、銅州、耀州,同設臨溟、仙鄉、析木、岩淵4縣,並在海州置南海州,兼置臨溟縣為州治,隸屬遼東道,海城之名源於海州至此始。金代,改海州為澄州,轄臨溟、析木2縣。元代,屬遼陽路,境內建海州巡檢司,元元貞三年,境內州縣俱廢,「置巡檢司鎮」,受遼陽路管轄。

明代,明太祖洪武九年,在舊海州臨溟縣置海州衛,隸屬遼東都指揮使司。清世祖順治十年,改海州為海城,隸屬遼陽府管轄,順治十四年遼陽撤府,改屬奉天府。

民國時期,民國十八年改奉天省為遼寧省,海城縣隸屬遼寧省為一等縣。民國二十年日本侵占東北後,海城縣改屬奉天省。民國三十四年日本投降後,成立海城縣民主政府,隸屬於遼寧省遼南行政公署。民國三十七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海城縣。1948年11月東北全境解放後,海城縣劃屬遼東省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4年,遼東、遼西兩省合並為遼寧省,海城縣歸遼寧省遼陽專署領導。1959年改屬鞍山市,1965年又轉屬遼南專屬,1967年3月成立海城縣革命委員會,隸屬於營口市,1973年又轉屬鞍山市。1985年1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海城縣,成立海城市,隸屬於遼寧省鞍山市至今。

文化脈絡

海城市文化藝術活動豐富多彩,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清順治年間,民間就有高蹺、皮影、旱船、獅子舞、龍舞等文藝活動。其中,海城高蹺尤為著名,是城鄉廣大群眾最為喜聞樂見的一種傳統民間藝術形式。

海城高蹺又稱海城秧歌,迄今已有300多年的曆史,屬於大鼓高蹺,是遼南高蹺的一支。清康熙十二年,牛莊古鎮三義廟就有高蹺、旱船沿街跳舞表演。隨著「闖關東」移民的湧入和遼南經濟貿易的發展,南北方藝術在海城廣泛交流,民間藝人不斷改進,逐步形成了火暴、歡快、潑辣、粗獷的表演風格。其主要角色以「四梁四柱」為中心,表演形式從「起鼓」到「過街樓」「騎象」「大場」「小場」,最後是「下武場」,音樂以嗩呐和鑼鼓樂為主,具有濃鬱的鄉土氣息。2006年5月20日,海城高蹺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此外,海城皮影也是當地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生動的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節和獨特的表演方式,深受百姓喜愛,傳承至今,展現著海城獨特的文化魅力。

曆史人物

海城市人才輩出,湧現出了許多知名人物。例如尚可喜,是清朝時期的重要人物,深受朝廷恩寵。還有張作霖,他是民國時期的風雲人物,被稱為「東北王」,在近代曆史上有著較大影響力。張學良作為張作霖之子,人稱「東北少帥」,也在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筆。另外,中國內地男歌手徐明浩、中國內地節目主持人李佳念等也是海城走出的名人。

必遊景點

-白雲山:位於海城孤山子滿族自治鎮,是國家aaa級旅遊區。這裡奇峰怪石林立,森林茂密,自然風光優美,還擁有眾多古跡,是親近自然、感受曆史文化的好去處。

-三岔河濕地自然保護區:地處海城西邊,是三條大河交彙處。這裡水草豐茂,是動植物的樂園,有563種植物和578種動物,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5種,二級保護動物30種,在此可欣賞到原生態的濕地風光,觀看各種珍稀動植物。

-九龍山自然保護區:是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接文鎮,森林覆蓋率高,是海城河發源地之一。這裡生態環境極佳,還有李世民東征的傳說,為景區增添了神秘色彩。

古刹、寺廟與道觀

-海城大悲寺:位於海城毛祁鎮,是一座古寺。原寺在唐王山南坡,1993年遷到曹家堡村重建。寺廟環境清幽,建築古樸,吸引著眾多信徒和遊客前來朝拜、參觀。

-海城保安寺:位於海城市厝石山上,建於明萬曆二十四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曆史。寺廟坐落在山上,風景優美,建築風格獨特,具有較高的曆史和文化價值。

-海城玉皇廟:位於海城市玉皇山,相傳始建於唐代,殘碑有「唐太宗征東」字樣。當時唐朝大將尉遲恭曾於貞觀年間來此督修。明清時期得到重修,山上古碑林立。解放後曾遭毀壞,2011年開始恢複重建,如今是海城地區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道教場所,每年會舉行各種廟會和祈福活動。

曆史遺址

析木石棚是海城市重要的曆史遺址,位於析木鎮姑嫂石村南,是省級重點文物。其造型似屋,承載著當地的傳說,對於研究古代建築和文化具有重要價值,展現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藝。

民俗風情

除了前文提到的海城高蹺這一民俗活動外,海城市還有其他豐富的民俗。例如,在傳統節日期間,當地會有各種廟會活動,如玉皇廟的廟會,屆時會有眾多善男信女前來朝拜,還有各類民間小吃、手工藝品售賣,以及戲曲表演等,熱鬨非凡。

此外,皮影戲表演也是海城常見的民俗活動,每逢喜慶日子或重要節日,民間往往會邀請皮影戲班演出,一盞明燈、幾張皮影,就能演繹出精彩絕倫的故事,深受老少喜愛。

特色美食

-牛莊餡餅:是海城的特色美食之一,其創始人是高曉山。牛莊餡餅皮薄餡大,餡料豐富,味道鮮美,而且皮很均勻,餡能成團,深受當地人及遊客的喜愛。無論是素餡還是肉餡,都彆有一番風味,可在牛莊當地的餐館或海城其他地方的特色餡餅店品嘗到。

-三裡橋燒烤:海城的三裡橋燒烤頗具名氣,這裡的燒烤種類豐富,有各種肉類、蔬菜和海鮮等。燒烤師傅技藝嫻熟,烤出的食物色香味俱佳,調料搭配恰到好處,孜然、辣椒等調料的香味與食材本身的鮮味相互交融,是當地夜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夜晚的三裡橋燒烤攤熱鬨非凡。

-南果梨:海城被評為全國「南果梨之鄉」,南果梨被譽為「梨中皇後」。這種梨果實色澤鮮豔,果肉細膩,酸甜可口,香氣濃鬱,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是來海城必嘗的水果之一。

-耿莊大蒜:曾為古代貢品,享譽華夏。耿莊大蒜蒜味濃鬱,辛辣適中,營養豐富,可用於調味,也可製成糖蒜等醃製食品,味道十分獨特。

旅遊指南攻略

-交通:海城市交通便利,扼守遼南交通要衝。境內沈大高速、哈大高鐵、中長鐵路等縱貫南北,京丹高速、盤海高鐵等橫亙東西。哈大高鐵海城西站是遼南進京的門戶,境內擁有9個高速公路出口。距沈陽桃仙機場100公裡,境內的騰鼇機場可直飛北京、上海等城市,距營口港、鮁魚圈港僅1小時車程,無論是自駕還是乘坐公共交通都很方便。

-住宿:如果想入住高檔酒店,可選擇鞍山海城希爾頓花園酒店,位於海州區北順城路12號,能通過明亮落地窗儘享城市景觀;海城瑞庭鳳凰酒店也不錯,在鐵西經濟技術開發區安村委濱河北路435棟,有獨立觀景露台。經濟實惠型酒店有海城格林精品酒店,位於興海管理區站前街站前委;漢庭酒店海城西柳義烏國際服裝城店也值得推薦,位於西柳義烏二期天山街88-36號,早餐豐富多樣。

-遊玩路線推薦:如果喜歡自然風光,可第一天前往白雲山,欣賞奇峰怪石和茂密森林;第二天去三岔河濕地自然保護區,感受濕地生態。若對曆史文化感興趣,可第一天參觀析木石棚,瞭解古代建築文化;第二天前往海城大悲寺、保安寺等古刹,感受宗教文化氛圍,還可順道遊覽厝石山公園,欣賞公園內的玻璃影壁、魁星樓等古跡。喜歡民俗體驗的遊客,可在傳統節日期間前往有廟會的寺廟,如玉皇廟,感受熱鬨的民俗氛圍,還可觀看海城高蹺表演,體驗獨特的民間藝術。

-購物推薦:西柳鎮的西柳服裝市場是購物的好去處,這裡能買到各種款式的服裝,價格實惠,無論是批發還是零售都很合適。此外,還可以購買一些海城的特色農產品,如南果梨、耿莊大蒜等,作為伴手禮送給親朋好友。

海城市憑借其豐富的自然資源、悠久的曆史文化、獨特的民俗風情和美味的特色美食,成為了一個值得深入探索的城市,無論你是喜歡自然風光、曆史古跡,還是民俗美食,都能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