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第6章 撫順市《東洲區》
東洲區是撫順市的重要轄區之一,擁有獨特的自然景觀與深厚的人文底蘊。其區域麵積為597平方千米,下轄章黨街道、東洲街道、搭連街道、龍鳳街道、新屯街道、萬新街道、老虎台街道7個街道和碾盤鄉、蘭山鄉、哈達鎮、章黨鎮4個鄉鎮,共58個社羣、48個行政村,常住人口約236萬。
管轄鄉鎮簡介
-碾盤鄉:位於東洲區東南部,這裡地勢起伏,多山地丘陵。鄉內自然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較高,生態環境良好。當地以農業生產為主,種植有多種農作物,同時也發展了一些特色農產品種植產業,如各類果蔬等。此外,碾盤鄉還擁有一定的曆史文化遺跡,為其增添了獨特的人文魅力。
-蘭山鄉:地處東洲區南部,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蘭山鄉以其優美的自然風光著稱,紫花嶺風景區就坐落於此。鄉內農業特色明顯,有大片的果樹采摘園和蔬菜采摘園,每到收獲季節,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體驗采摘樂趣。這裡還積極發展鄉村旅遊,依托自然生態資源,打造了一係列休閒度假專案。
-哈達鎮:位於東洲區北部,與鐵嶺市相鄰。鎮內地形複雜,山脈縱橫。哈達鎮是東洲區的農業大鎮,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等糧食作物。同時,這裡還有豐富的曆史遺跡,如邊牆溝長城位於哈達鎮富爾村,是明長城的一部分,見證了曆史的滄桑變遷。
-章黨鎮:位於東洲區東北部,地理位置較為重要。章黨鎮工業基礎相對較好,有一些小型工業企業。此外,鎮內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兼具,周邊山水環繞,環境宜人,且擁有一些曆史悠久的村落,保留著獨特的民俗文化。
曆史沿革與文化脈絡
東洲區原名露天區,1999年更名為東洲區。其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這片土地見證了多個曆史時期的變遷。
在古代,東洲區所在區域是北方少數民族的活動地帶。隨著曆史的發展,這裡逐漸成為中原王朝與北方少數民族交流與融合的區域之一。明朝時期,為了抵禦外敵入侵,在此修建了邊牆溝長城等防禦工事。這些長城多依山勢而建,利用山地地形,構築了城牆、烽火台等設施,成為當時重要的軍事防線。
到了清朝,東洲區所在地區與滿族文化有著密切的聯係。相傳努爾哈赤在平定中原時曾路過蘭山鄉的紫花嶺,因見此處金達萊花為紫色且花香四溢,便賜名「紫花嶺」。這一傳說也為東洲區增添了濃厚的滿族文化色彩,反映了當時滿族的發展曆程以及與這片土地的淵源。
近代以來,東洲區逐漸成為重要的工業基地。這裡煤炭、電力資源豐富,撫順市唯一在產的民營煤礦坐落在東洲區,全市四個發電企業有二個在此。同時,東洲區還是國家重要的石油煉化基地,擁有國家大型央企撫順石化公司,「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專案就設在這裡。工業的發展,吸引了大量人口聚集,也形成了獨特的工業文化,塑造了東洲區堅韌、務實的地域性格。
曆史人物
雖然東洲區沒有特彆著名的在全國範圍內廣為人知的曆史人物,但在當地的曆史發展過程中,也湧現出了一些對區域發展有貢獻的人物。例如,在近代工業發展時期,許多礦工和產業工人憑借著勤勞和智慧,為東洲區的煤炭和石油化工產業發展付出了努力,他們是東洲區工業崛起的見證者和推動者。還有一些當地的鄉紳和賢達人士,在地方建設、文化傳承等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他們牽頭修建廟宇、橋梁,組織開展民俗活動,促進了當地社會的穩定和文化的延續。
必遊景點
-薩爾滸風景區:位於東洲區薩爾滸南路6號,地處大夥房水庫東南隅。這裡以大夥房水庫清澈的水麵為中心,四周群山、島嶼環繞,山青水碧,石奇洞古。景區因曆史上著名的「薩爾滸」戰役而聞名,山上保留著界藩古城的多處遺址,如烽火台、擂石堆、城牆、點將台等。景區內有白龍山、王杲山、德古灣等八個遊覽區,還有白樺林步道,秋季時一片金黃,是拍照的好去處。此外,杲山寺可登高俯瞰大夥房水庫,秋水長亭在日落時分光影絕美。景區免費開放,可乘坐公交103路到達。
-蘭山鄉紫花嶺景區: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位於蘭山鄉紫花村,距市中心28公裡。景區內森林茂密,有森林麵積5454畝,登山線路6公裡。主峰紫霞峰海拔460米,有3處觀景台,可欣賞蛟龍騰海、如意寶座等自然景觀。這裡還有260畝果樹采摘園和240畝蔬菜采摘園,遊客可以體驗采摘樂趣。相傳這裡因努爾哈赤賜名而得名,充滿了曆史文化韻味。
-元帥林: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元帥林是張學良為其父張作霖修建的陵園,建築風格融合了中西方元素,既有中國傳統建築的莊重典雅,又有西方建築的精美華麗。陵園內綠樹成蔭,環境清幽,碑刻、石雕等文物眾多,具有較高的曆史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是瞭解民國時期曆史和建築風格的好去處。
-新屯公園:是東洲區的一處城市公園,公園內綠樹成蔭,花草繁茂,設有多個休閒娛樂區域,有湖泊、亭台樓閣等景觀。這裡是當地居民休閒散步、健身娛樂的常用場所,也是遊客感受東洲區城市風貌和居民生活氛圍的好地方。
-河灘公園:位於東洲區,公園沿河岸而建,擁有開闊的河灘地和美麗的河景。園內種植了大量的花草樹木,設定了步行道、休閒廣場等設施。每到夜晚,公園內燈光璀璨,景色宜人。此外,公園還會舉辦一些特色活動,如元宵燈會等,吸引了眾多市民和遊客前往。
古刹寺廟
-三慧寺:位於薩爾滸風景區內,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至今已有400多年曆史。2002年遷至薩爾滸風景區,2003年正式開光。寺院麵積25萬平方米,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法堂、天王殿、藏經樓等,還有一座建於2014年的舍利塔。寺內有一口鑄於光緒五年的古鐘,重180斤,為碾盤溝村民募集資金所鑄,增添了寺院的曆史滄桑感,現為東北地區重要的佛教朝拜場所之一。
曆史遺址
除了上述提到的薩爾滸風景區內的界藩古城遺址和哈達鎮的邊牆溝長城遺址外,東洲區還有一些其他的曆史遺址。例如,區記憶體在一些清末民初時期的民居遺址,這些民居建築風格獨特,反映了當時當地的建築工藝和居民生活風貌。還有一些與近代工業發展相關的遺址,如舊煤礦礦井口等,雖然部分設施已經廢棄,但它們見證了東洲區工業發展的輝煌曆史,是研究當地工業史的重要實物資料。
民俗風情
東洲區的民俗風情豐富多樣,具有濃厚的東北特色和滿族文化元素。
每年農曆二月初二,雖然主要的「二月二·民俗節·逛皇城·趕大集」活動在新賓滿族自治縣的赫圖阿拉城舉辦,但東洲區也會有類似的民俗慶祝活動。人們會進行食龍頭、食龍膽、吃龍衣、爆龍花、剃龍頭等習俗活動,寓意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驅邪避災。
此外,東北傳統的秧歌在東洲區也很受歡迎。每逢節日或慶典,街頭巷尾常常能看到秧歌表演。舞者們身著鮮豔的服裝,伴隨著歡快的鑼鼓聲,扭出各種活潑的舞姿,展現出東北人民的熱情和豪爽。
滿族文化在東洲區也有一定的傳承,一些滿族傳統的手工藝,如滿族刺繡、剪紙等,在當地仍有藝人傳承和製作。這些手工藝品造型精美,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體現了滿族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特色美食
-撫順燉魚:這是東洲區的一道特色菜肴,選用新鮮的魚,搭配當地特有的調料燉煮而成。魚肉鮮嫩,湯汁濃鬱,味道十分鮮美,是當地餐館裡的常見菜品,深受食客喜愛。
-東北燒烤:東洲區有許多燒烤攤和燒烤店,提供各種大串的肉類、海鮮以及時令蔬菜。燒烤采用獨特的醬料和烤製方法,味道醇厚,香氣撲鼻,是朋友聚會、家庭聚餐的熱門選擇。
-手工水餃:東北人對餃子情有獨鐘,東洲區的手工水餃種類豐富,有肉餡、素餡等多種口味。餃子皮勁道,餡料飽滿,無論是煮餃還是煎餃,都彆有一番風味。
-米酒:當地有自製米酒的傳統,米酒口感甜美,酒精含量較低,適合作為飯後飲品。喝上一口米酒,能感受到濃濃的東北鄉土氣息。
-土豆燉肉:經典的東北家常菜,將土豆和肉一起燉煮,土豆吸收了肉的香味,變得軟嫩可口,肉質也鮮香入味,是一道非常下飯的菜品。
-酸菜:酸菜是東北特色食材,東洲區的酸菜酸脆爽口,可以搭配各種菜肴,如酸菜燉粉條、酸菜白肉血腸等,能增加菜品的開胃感。
-東北風味包子:包子皮薄餡多,有豬肉大蔥、韭菜雞蛋等多種餡料,一口咬下去,滿滿的餡料汁水四溢,讓人回味無窮。
旅遊指南攻略
-交通:前往東洲區,可先到達撫順市。撫順有撫順北站(高鐵經停)和撫順站(普速),從沈陽乘坐高鐵至撫順僅需20分鐘左右。到達撫順後,可乘坐市內公交車前往東洲區,區內的主要景點也有公交線路覆蓋。如果前往一些較遠的景點,如薩爾滸風景區,可乘坐公交103路;前往紫花嶺景區,可選擇自駕或乘坐當地的鄉村客運班車。
-住宿:如果想體驗城市生活,可選擇在東洲區的城區內住宿,有一些快捷酒店和賓館可供選擇,交通便利,周邊餐飲、購物設施齊全。如果想要親近自然,感受鄉村氛圍,可在蘭山鄉紫花嶺景區附近選擇農家樂住宿,體驗農家生活,品嘗新鮮的農家美食。
-遊玩路線推薦:一日遊可選擇上午前往薩爾滸風景區,欣賞湖光山色,參觀曆史遺址,體驗徒步的樂趣;下午前往三慧寺,感受佛教文化的莊嚴與寧靜,之後可在景區附近品嘗當地美食。如果是兩日遊,第一天可前往紫花嶺景區,上午登山欣賞自然景觀,體驗采摘,下午在景區內休閒度假;第二天前往元帥林,瞭解曆史文化,下午返回城區,在河灘公園散步,感受東洲區的城市風光。
-注意事項:前往薩爾滸風景區時,景區麵積較大,建議乘坐電瓶車到核心區域後再徒步遊覽,可結合遊船遊覽大夥房水庫,但要注意安全。到紫花嶺景區采摘時,要遵守景區規定,愛護農作物。品嘗當地美食時,可根據個人口味選擇合適的餐館,東北菜分量較大,點菜時注意適量,避免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