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 (六)遼寧省《丹東市》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六)遼寧省《丹東市》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丹東在遼寧省東南部,地處遼東半島東南部,鴨綠江與黃海的彙合處,總麵積6平方千米,大陸海岸線總長125千米,海域麵積3435平方千米,是中國最大的邊境城市,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江相望,邊境線長達314公裡。丹東現轄3個市轄區,分彆是振興區、元寶區、振安區;1個自治縣,即寬甸滿族自治縣;代管2個縣級市,為東港市和鳳城市。截至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092萬人,這座融合了多元文化與豐富自然資源的城市,等待著人們去探索與發現。

各轄區特色

振興區

振興區是丹東市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交通中心,處於鴨綠江與黃海交彙處,占據著東北亞經濟圈的前沿陣地,擁有沿江、沿海、沿邊的「三沿」優勢。這裡森林覆蓋率超33,年均氣溫8-9°c,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鴨綠江的澄澈江水與太平洋暖濕氣流相互交融,造就了獨特的自然風貌。登上錦江山巔,中朝兩岸的景色儘收眼底;漫步在鴨綠江畔,鴨綠江斷橋的彈痕與對岸朝鮮新義州的城市輪廓相互映襯,讓人不禁憶起往昔歲月。作為丹東的「心臟」,振興區彙聚了全市70的高階餐飲、星級酒店及商貿設施。隨著新鴨綠江大橋的建成,這裡成為中朝黃金坪經濟區合作的核心樞紐,吸引著全球資本的目光。這裡既有「孔雀表業」等傳統輕工業的深厚底蘊,又在智慧燃氣表等新興產業領域不斷突破創新。在文化旅遊方麵,春可賞錦江山杜鵑似火,夏能在江風陪伴下觀看燈光秀,秋可踏上百年銀杏大道,冬能品嘗熱氣騰騰的炭火黃蜆子。安東老街的朝鮮族打糕與丹東燜子香氣四溢,鴨綠江美術館的當代藝術展又為這座城市增添了濃厚的藝術氛圍。作為抗美援朝的出征地,抗美援朝紀念館與鴨綠江斷橋承載著這座城市深沉的紅色基因。同時,丹東港、丹東機場、中朝友誼橋、新鴨綠江大橋構建起陸海空立體交通網路,1小時直達沈陽、大連的「金三角」城際圈已經形成。

元寶區

元寶區是丹東市的中心城區,東南緊臨鴨綠江,與朝鮮新義州市隔江相望,西北沿盤道嶺山麓與振安區相連,西南和振興區交界,東北沿愛河與振安區的九連城鎮相鄰。鴨綠江的壯麗風光和鳳凰山的雄偉山勢是這裡的兩大自然景觀名片,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領略山水之美,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曆史的長河中,這裡見證了無數的變遷,如今仍然保留著許多曆史遺跡和文化傳統,展現出獨特的城市韻味,充滿著濃鬱的生活氣息,老街巷中藏著許多特色小店,居民們的生活悠閒自在,讓人感受到一種彆樣的溫暖與寧靜。

振安區

振安區三麵環繞著丹東市市區,北與寬甸縣接壤,西與鳳城市相鄰,南鄰東港市,東隔鴨綠江與朝鮮相望。這裡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五龍山巍峨挺拔,在遼東半島的丘陵起伏中顯得尤為突出,登頂可感受天高地闊的豪邁;五龍背溫泉是著名的療養勝地,泉水富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能夠幫助人們放鬆身心、緩解疲勞;鴨綠江風景名勝區景色迷人,中朝友誼橋橫跨江麵,是兩國友好往來的象征。振安區還保留著許多原生態的自然風光和民俗文化,是體驗鄉村生活和民俗風情的好去處,當地的傳統手工藝品製作精美,民俗活動豐富多彩,充滿了濃鬱的地方特色。

寬甸滿族自治縣

寬甸滿族自治縣地處丹東市北部,是滿族的聚居地之一,擁有豐富的滿族文化遺產和獨特的民俗風情。這裡的自然風光堪稱一絕,天橋溝是大清王朝龍興之地,曾屬皇家圍場之一,每年的楓葉節期間,漫山遍野的楓葉如火般絢爛,吸引著大量遊客和攝影愛好者前來捕捉這如詩如畫的美景;青山溝的飛瀑澗,森林繁茂、江水清澈、峽穀幽深,其瀑布氣勢磅礴,被譽為遼寧第一瀑;青山湖上下綿延近百裡,湖水碧綠清澈,乘船遊覽,沿岸景色美不勝收,彷彿置身於人間仙境;綠江村更是可以一覽中朝兩國風光,鴨綠江與渾江在此交彙,小天池被攝影愛好者讚譽為東北的香格裡拉。寬甸滿族自治縣不僅有迷人的自然景觀,還有豐富的物產資源,當地的農產品綠色天然,品質優良,深受市場歡迎。

東港市

東港市位於丹東市南部,南臨黃海,擁有綿長的海岸線和豐富的海洋資源。這裡的大孤山,分為上下廟,孤峰聳立,人文氣息濃鬱,山上保留著唐朝時期的百餘間寺廟,是東北現存最完整的古建築群之一,吸引著眾多信徒和遊客前來朝拜和參觀;獐島,又叫小鹿島,是我國萬裡海岸線東端第一島,島上特有的合歡樹構成了獨特的海島風光,令人陶醉;大鹿島與朝鮮半島隔海相望,是丹東趕海的絕佳去處,島上的觀海閣是遠眺海天一線、觀賞日出日落的最佳地點。東港市還是海鮮愛好者的天堂,大黃蜆子、梭子蟹、雜色蛤等各類海鮮琳琅滿目,其鮮美的口感讓人回味無窮,並且這些海鮮還成為了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聲名遠揚。

鳳城市

鳳城市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一座充滿曆史韻味的城市。鳳凰山是鳳城的標誌性景點,有「萬裡長城第一山」「奉天四大名山之一」的美譽,由東西兩山組成,行走在山巔的老牛背,驚險刺激,沿途景色美不勝收,吸引著眾多登山愛好者前來挑戰自我、欣賞美景。除了鳳凰山,鳳城還有許多曆史遺跡和人文景觀,見證了這座城市的興衰變遷,古老的建築、傳統的手工藝品等都體現了鳳城獨特的曆史文化魅力,當地的民俗文化也豐富多彩,民間藝術表演和傳統節日活動充滿了濃鬱的地方特色,讓人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

曆史沿革與文化脈絡

丹東曆史源遠流長,早在距今年以前,這裡就有人類的足跡。在六、七千年前,祖先們已從采集和狩獵的生活過渡到以農、漁業為主的定居生活,並掌握了相關生產和製陶等技術。唐堯時期,丹東為青州之域,虞舜時屬營州。戰國時,這裡是燕國的東部邊疆要塞。秦、漢直到三國時期,均屬於遼東郡。西漢時,設有西安平縣、武次縣。西晉時仍屬遼東郡,東晉十六國時期,先後為前燕、前秦、後燕的勢力範圍,依舊屬於遼東郡。

唐開元八年(720年),今丹東市區一半曾為渤海國鴨綠江府。遼滅渤海國後在今丹東市境內設宣州、開州和來遠城,駐有宣義軍。今寬甸滿族自治縣一帶屬遼鴨綠江女真國。遼天慶七年(1117),來遠城刺史常孝孫與都統耶律寧等為避金兵,丟下來遠城泛海西逃,遼國在這裡的統治宣告結束。金代屬婆速府路,境內設有許多「猛安」和「謀克」(即女真部落和軍事組織)。元朝,丹東先屬婆速府後改巡檢司;明朝屬遼東都指揮使司,先後建「六甸」「六堡」,隨著城堡的建立,人口逐漸增加。1618年,後金進入丹東地區,努爾哈赤采取「定邊」政策,致使區內人煙稀少,土地荒廢,與內地長期隔絕。

清順治十年(1653)曾頒布《遼東招民開墾例》,鼓勵墾殖。康熙七年(1668),宣佈有限製的區域性開放結束。乾隆末年,清政府采取嚴厲的「封禁政策」。嘉慶年間,丹東地區流民人口大量增加。同治十三年(1874),東邊地帶全部開禁。光緒元年(1875)開始升科納稅。光緒二年(1876),設定安東縣,治所沙河子。光緒三年(1877),又設定寬甸縣,兩縣同屬奉天府,由鳳凰直隸廳代管。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黃海北部大東溝海域是海戰重要戰場。8月28日,日軍佔領安東縣街區,設定民政廳。光緒三十年(1904年)5月1日,日、俄為重新分割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在安東設立軍政署(1906年廢黜),並以安東九連城和虎山為重要戰場,開始「日俄戰爭」。1903年8月,清政府與美國政府訂立《通商行船續約》,安東自行開埠通商。1905年,日本將安東鎮江山至鴨綠江、壩崗至小火車道區域劃為日本民團居留地(即租界地),英國在安東設立「領事館」,多個國家把持安東海關、稅務司,安東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06年9月,安東開埠局成立,安東縣治所沙河鎮成為東北地區東南部的木材、糧食、山貨、柞蠶繭集散地。1907年,安東縣隸屬奉天省。

1914年6月,安東縣劃屬奉天省東邊道。1929年,安東直屬遼寧省,為一等縣。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榨油業、木材加工業和絲綢業是安東縣三大支柱產業,出現多個專業市場,建起電廠,創辦多種通訊設施,興修土路,設立民營長途汽車行和輪船公司,文化教育事業也得到發展。1927年,安東縣鎮內人口增長到10萬餘人,還有大量流動人口,經濟繁榮,有「國際都市」之稱。1932年3月,偽滿洲國改遼寧省為偽奉天省,安東隸屬偽奉天省,為甲類縣。1934年12月,安東縣劃屬偽安東省,並為偽省公署所在地。1937年12月1日,安東正式建市,與並存的安東縣均隸屬偽安東省。

安東先後經曆兩次解放。1945年9月3日,安東首次解放,成立安東市民主政府,隸屬安東省。1946年10月,安東省大部分地區被國民黨軍隊佔領。1947年6月,安東市第二次解放。1949年4月21日,撤銷安東省建製,其所轄地區與遼寧省合並,成立遼東省,省會設在安東市。1949年,安東屬遼東省。1954年,安東市為遼寧省轄市。1965年,安東市改稱丹東市,安東縣改稱東溝縣,鎮興區改稱振興區。此後,丹東市的行政區劃又經曆了多次調整,逐漸形成瞭如今的格局。

在漫長的曆史發展過程中,丹東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這裡是滿族發祥地之一,47個少數民族和諧共處。滿族的民俗文化在這裡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如滿族的傳統服飾、飲食文化、民間藝術等,像滿族的旗袍,以其獨特的剪裁和精美的刺繡展現出民族特色;滿族的美食如薩其馬、粘豆包等也深受人們喜愛。朝鮮族的文化也在這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朝鮮族的歌舞、傳統節日等豐富了丹東的文化內涵。每年的朝鮮族傳統節日,如春節、上元節等,人們會身著盛裝,載歌載舞,舉行各種傳統活動,展現出獨特的民族風情。

丹東曆史上也湧現出許多傑出人物。在甲午海戰中,民族英雄鄧世昌與日本聯合艦隊展開殊死搏鬥,最終壯烈殉國,他的英勇事跡和愛國精神激勵著無數人。鄧世昌墓位於大鹿島東山北坡,他的故事在這裡被代代傳頌,成為丹東人民心中的驕傲。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丹東作為中國人民誌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出發地和後方最前沿基地,湧現出了許多英雄人物,他們為了保家衛國,英勇奮戰,為國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

必遊景點

鴨綠江斷橋

鴨綠江斷橋是丹東的標誌性景點之一,它是鴨綠江上的第一座橋,原鴨綠江大橋被炸毀後的殘餘部分。站在斷橋上,看著那些布滿彈痕的鋼鐵橋梁,彷彿能看到當年抗美援朝戰爭的硝煙彌漫,深刻感受到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如今,鴨綠江斷橋不僅是一處曆史遺跡,更是一座愛國主義教育的豐碑,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參觀,銘記曆史,緬懷先烈。在斷橋上,遊客可以欣賞到鴨綠江的美麗風光,對岸朝鮮新義州的城市風貌也儘收眼底,這種獨特的邊境景觀讓人印象深刻。

抗美援朝紀念館

抗美援朝紀念館是全國唯一全麵反映中國人民抗美援朝戰爭和抗美援朝運動曆史的專題紀念館。館內收藏了大量與抗美援朝戰爭相關的文物、圖片和資料,通過豐富多樣的展覽形式,生動地展現了中國人民誌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英勇事跡和偉大精神。走進紀念館,彷彿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人們可以看到誌願軍戰士們使用過的武器、生活用品,瞭解到他們在戰場上的艱苦戰鬥和無私奉獻。這裡不僅是一個紀念曆史的場所,更是一個傳承和弘揚抗美援朝精神的重要基地,讓後人永遠銘記這段曆史,珍惜和平。

鳳凰山

鳳凰山以其險峻的山勢和秀麗的景色而聞名,有「萬裡長城第一山」「奉天四大名山之一」的美譽。由東西兩山組成,山上的老牛背是鳳凰山的著名景點之一,狹窄的山脊兩側是陡峭的懸崖,行走在上麵,既驚險又刺激,讓人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挑戰自我的樂趣。鳳凰山還有許多奇峰異石、清泉飛瀑,景色美不勝收。在登山過程中,遊客可以欣賞到不同角度的自然風光,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每到秋季,鳳凰山的楓葉逐漸變紅,漫山遍野的紅葉如同一幅絢麗的畫卷,吸引著眾多遊客和攝影愛好者前來觀賞和拍攝。

天橋溝

天橋溝是一處自然生態絕佳的旅遊勝地,這裡曾是大清王朝龍興之地,屬皇家圍場之一。每年的楓葉節期間,天橋溝便成為了一片紅色的海洋,楓葉的顏色從淺紅到深紅,層次分明,與周圍的山巒、溪流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山水畫卷。除了賞楓,天橋溝還有許多自然景觀值得一看,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流、奇特的岩石等,讓人彷彿置身於世外桃源。在這裡,遊客可以進行徒步旅行,深入大自然的懷抱,感受大自然的寧靜與美好。同時,天橋溝還配備了完善的旅遊設施,為遊客提供舒適的旅遊體驗。

古刹與寺廟

大孤山古建築群

大孤山古建築群位於東港市大孤山,分上下廟,孤而不群,人文薈萃。山上儲存著唐朝時期的百餘間寺廟,是東北現存最完整的古建築群之一。這些寺廟建築風格獨特,融合了佛教、道教等多種宗教文化元素,具有極高的曆史文化價值。走進古建築群,彷彿穿越回了古代,古老的建築、精美的佛像、悠揚的鐘聲,讓人感受到濃厚的宗教氛圍。這裡不僅是信徒們朝拜的聖地,也是遊客們瞭解曆史文化、欣賞古代建築藝術的好去處。每年的廟會期間,大孤山熱鬨非凡,來自各地的人們彙聚於此,參加各種傳統活動,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曆史遺址

大鹿島甲午海戰遺址

大鹿島地處黃海,位於鴨綠江入海口,素有「黃海明珠」的美譽,是中國海岸線北端最大的海島。1894年9月17日,大清國北洋艦隊與日本聯合艦隊在鴨綠江口大東溝附近的黃海海麵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海戰,這就是著名的甲午海戰。如今,海戰的硝煙早已散去,但大鹿島上依然保留著許多與甲午海戰相關的曆史遺跡,如鄧世昌墓、「甲午海戰無名將士墓」等。鄧世昌墓位於大鹿島東山北坡,他在海戰中壯烈殉國,其愛國精神激勵著無數人。「甲午海戰無名將士墓」則是為紀念那些在海戰中犧牲的無名將士而建,據記載,大海戰後,大鹿島的漁民將四周漂浮的百餘具北洋將士的屍體掩埋在島上,並四時祭拜。這些曆史遺跡見證了那段悲壯的曆史,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

民俗風情

丹東的民俗風情豐富多彩,各民族在這裡和諧共處,共同創造了獨特的文化氛圍。在傳統節日方麵,春節是丹東最重要的節日,家家戶戶都會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共度歡樂時光。大年初一,人們會穿上新衣服,走親訪友,互相拜年,表達對彼此的祝福。元宵節時,丹東會舉辦盛大的花燈會,各式各樣的花燈掛滿大街小巷,有動物造型的花燈、人物造型的花燈,還有各種寓意吉祥的花燈,讓人目不暇接。人們在花燈下猜燈謎、吃元宵,熱鬨非凡。

在滿族聚居地,還保留著許多滿族的傳統習俗。例如,滿族的婚禮儀式十分隆重,有著獨特的流程和講究。新人要經過放定、迎親、拜堂等環節,每個環節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放定即訂婚,男方家會向女方家贈送如意、首飾等彩禮;迎親當天,新郎要親自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新娘需頭戴紅蓋頭,身著傳統滿族嫁衣,坐上花轎前往男方家;拜堂時,新人要行三拜九叩之禮,隨後進入洞房舉行「坐帳」「開臉」等儀式,寓意開啟新生活。

滿族的飲食習俗同樣彆具一格。除了前文提到的薩其馬、粘豆包,滿族餑餑也是一大特色。它以麵粉、黃米等為原料,通過蒸、烤等方式製成,造型多樣,口感豐富,既有甜味也有鹹味,常作為祭祀、節慶時的供品和美食。此外,滿族還喜愛食用「白肉血腸」,將新鮮的豬肉白水煮製後切片,搭配用豬血、腸衣等製成的血腸,蘸上韭菜花醬、蒜泥等佐料,肥而不膩,鮮嫩可口。在一些滿族家庭的餐桌上,至今仍保留著「滿漢全席」中小規模的宴席傳統,各種特色菜肴擺滿一桌,體現出滿族熱情好客的性格。

在居住方麵,滿族傳統民居多為「口袋房,萬字炕,煙囪出在地麵上」的樣式。房屋一般坐北朝南,三至五間相連,最西一間稱「上屋」,供奉祖先牌位,長輩居住;中間為堂屋,是做飯和出入的地方;東間為晚輩居住。屋內的萬字炕圍繞三麵牆壁而設,既節省空間又便於取暖。煙囪建在屋外,通過煙道與炕相連,這種獨特的建築形式適應了東北地區寒冷的氣候條件。如今,在一些滿族聚居的村落,仍能看到儲存完好的傳統民居,這些民居不僅是居住場所,更是滿族文化的重要載體。

丹東的朝鮮族聚居區也有著鮮明的民族風情。每年的「流頭節」,朝鮮族婦女會到向東流的河裡洗頭沐浴,用菖蒲水梳頭,以祈求健康、消災辟邪。節日期間,人們還會製作打糕、冷麵等傳統美食。打糕製作時,需將蒸熟的糯米放在木槽或石臼裡,用木槌反複捶打,直至米粒融合成軟糯的糕團,再蘸上豆麵、白糖食用,口感筋道香甜。冷麵則以蕎麥麵為主要原料,搭配牛肉湯、泡菜、雞蛋、黃瓜絲等佐料,清涼爽口,是朝鮮族夏季的特色美食。

朝鮮族的傳統舞蹈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長鼓舞、扇子舞、象帽舞等極具觀賞性。長鼓舞舞者身挎長鼓,邊敲擊邊舞蹈,鼓點節奏明快,動作優美矯健;象帽舞舞者頭戴係有長短不一飄帶的特製象帽,在舞蹈過程中通過頭部的甩動,使飄帶在空中飛舞,形成絢麗的圖案,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每逢節慶,朝鮮族居民便會身著民族服飾,載歌載舞,熱鬨非凡,吸引著眾多遊客駐足觀賞,參與其中。

丹東的漢族也保留著不少傳統民俗活動。在正月十五元宵節,部分地區會舉行「跑黃河陣」活動。人們用秸稈或木棍紮成陣門,在場地內佈置成九曲黃河陣的形狀,陣內懸掛彩燈。參與者沿著特定路線穿梭於陣中,寓意驅邪避災、祈福納祥。此外,丹東地區的漢族還盛行「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這一天人們會理發,寓意「剃龍頭」,希望在新的一年裡能夠鴻運當頭;家家戶戶還會炒黃豆,象征著「金豆開花」,期盼五穀豐登、生活富足。

這些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共同構成了這座城市獨特的文化魅力,讓每一位來到這裡的遊客都能深入感受多元文化交融的獨特韻味。

特色味道

丹東的美食文化獨具特色,豐富多樣的食材和獨特的烹飪方式,造就了一係列令人垂涎欲滴的特色味道。海鮮是丹東美食的一大亮點,由於丹東擁有綿長的海岸線和豐富的海洋資源,當地的海鮮不僅種類繁多,而且品質上乘。

大黃蜆子堪稱丹東海鮮的代表之一。其肉質飽滿,味道鮮美,無論是蒸煮還是炭烤,都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其原汁原味。蒸煮後的大黃蜆子,蜆肉鮮嫩多汁,蘸上用醬油、醋、蒜末等調製的料汁,清爽可口;炭烤時,蜆子在炭火的烘烤下,殼內逐漸滲出鮮美的汁水,散發出誘人的香氣,讓人慾罷不能。雜色蛤也是丹東海鮮中的常見品種,它可以用來製作辣炒雜色蛤,以辣椒、花椒等調料爆炒,香辣味十足;還能做成蛤湯,湯汁鮮美,營養豐富。

梭子蟹同樣備受食客喜愛。在丹東,梭子蟹的吃法多樣,清蒸梭子蟹是最常見的做法,保留了蟹肉的鮮嫩和原汁原味,蟹肉潔白緊實,蟹黃飽滿鮮香;醬燜梭子蟹則彆有一番風味,濃鬱的醬汁包裹著蟹肉,醬香與蟹鮮相互交融,味道醇厚。

除了海鮮,丹東燜子也是當地極具特色的傳統小吃。燜子以紅薯澱粉為原料,經過熬製、冷卻成型後,切成小塊,放入鍋中煎至兩麵金黃,外表酥脆,內裡軟糯。食用時,澆上芝麻醬、蒜泥、蝦油、辣椒油等調料,香氣四溢,口感豐富,是丹東街頭巷尾常見的美食,深受當地人和遊客的喜愛。

丹東炒叉子也是不可錯過的特色美食。叉子由玉米麵製成,形狀類似麵條,口感筋道。炒叉子時,先將叉子放入沸水中焯燙,撈出瀝乾水分,然後與肉絲、蔬菜等食材一起炒製,加入醬油、醋、蔥花等調料調味,味道鮮美,具有濃鬱的東北風味。

在朝鮮族聚居區,朝鮮族美食為丹東的飲食文化增添了彆樣的色彩。冷麵是朝鮮族的代表性美食之一,麵條筋道爽滑,湯汁酸甜可口,通常由牛肉湯或雞湯加入白醋、白糖、梨汁等調製而成,搭配上辣白菜、雞蛋、黃瓜絲、牛肉片等食材,清涼解暑,是夏季的消暑佳品。石鍋拌飯也深受人們喜愛,將米飯、蔬菜、肉類、雞蛋等食材放入石鍋中,經過高溫加熱,鍋底的米飯形成一層金黃酥脆的鍋巴,食用時拌上辣椒醬,各種食材的味道相互融合,口感豐富,營養均衡。

打糕也是朝鮮族傳統美食,製作過程充滿樂趣。將蒸熟的糯米放在木槽或石臼中,用木槌反複捶打,直至糯米變得細膩柔軟,再將其切成小塊,蘸上豆麵、白糖或蜂蜜食用,口感軟糯香甜,具有濃鬱的米香。

丹東的特色美食不僅滿足了人們的味蕾,更承載著這座城市的曆史文化和風土人情,成為吸引遊客前來品嘗和探索的重要元素。無論是在熱鬨的海鮮市場,還是在街頭巷尾的小吃攤,亦或是具有民族特色的餐館,都能讓人們品嘗到地道的丹東味道,感受這座城市獨特的飲食魅力。

旅遊指南攻略

交通指南

丹東交通十分便利,多種交通方式可供選擇,方便遊客抵達和在市內遊覽。

航空:丹東浪頭國際機場距離市中心約7公裡,目前已開通至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杭州、哈爾濱等國內主要城市的航線。從機場前往市區,可以選擇乘坐機場大巴,票價實惠,線路覆蓋市內主要區域;也可以選擇乘坐計程車或網約車,出行便捷高效。

鐵路:丹東擁有丹東火車站和丹東站兩個主要鐵路站點。丹東火車站是沈丹鐵路的終點站,有眾多普通列車在此停靠,可直達沈陽、大連、北京等城市;丹東站則是丹大快速鐵路的重要站點,高鐵和動車的開通,大大縮短了丹東與周邊城市的時空距離,乘坐高鐵從丹東到沈陽僅需1個多小時,到大連也隻需2個多小時左右。遊客可以通過官方網站、手機app或火車站售票視窗購票。

公路:丹東的公路交通網路發達,沈丹高速公路、鶴大高速公路等多條高速公路貫穿全境。長途客運方麵,丹東長途客運總站有發往省內及周邊城市的班車,班次密集,可滿足不同遊客的出行需求。此外,市內還有多個客運站,方便遊客前往周邊縣區。如果選擇自駕遊,丹東周邊的高速公路路況良好,導航係統完善,能夠輕鬆抵達各個景點。

市內交通:在丹東市內,公共交通出行方便。公交車線路覆蓋市區及主要景區,票價通常為1-2元,部分線路支援手機掃碼支付,方便快捷。計程車起步價合理,計價規範,是遊客出行的另一種選擇。此外,共享單車也在市內投放,遊客可以通過手機app掃碼騎行,自由穿梭在城市街道和景點之間,近距離感受丹東的城市風貌。

住宿推薦

丹東的住宿選擇豐富多樣,能夠滿足不同遊客的需求和預算。

市區高階酒店:如果追求舒適豪華的住宿體驗,振興區和元寶區的一些高階酒店是不錯的選擇。例如丹東中聯大酒店,位於市中心繁華地段,周邊商業設施齊全,交通便利。酒店擁有各類豪華客房,房間裝修精美,設施完備,提供高品質的床品和貼心的服務。酒店內還設有餐廳、健身房、遊泳池等配套設施,讓遊客在享受舒適住宿的同時,還能滿足餐飲、健身等多種需求。丹東皇冠假日酒店也是高階酒店的代表,以其優雅的環境、優質的服務和完善的設施,為遊客提供奢華的住宿體驗,酒店距離鴨綠江斷橋等景點較近,方便遊客遊覽。

經濟型酒店和快捷酒店:對於預算有限的遊客,丹東市區分佈著眾多經濟型酒店和快捷酒店。像漢庭酒店、如家酒店等連鎖品牌,在丹東的主要街道和商圈均有分店。這些酒店價格實惠,房間乾淨整潔,基本的住宿設施一應俱全,並且位置優越,周邊交通便利,生活設施完善,方便遊客出行和購物。

特色民宿:想要深入體驗當地生活的遊客,可以選擇入住特色民宿。在振安區的五龍背鎮,有許多溫泉民宿,遊客可以在享受舒適住宿的同時,泡溫泉放鬆身心。例如一些民宿提供獨立的溫泉泡池,讓遊客在私密的空間中儘情享受溫泉的滋養。在寬甸滿族自治縣的青山溝、天橋溝等景區周邊,也有不少具有滿族特色的民宿,民宿的建築風格和內部裝飾充滿了滿族文化元素,遊客可以品嘗到地道的滿族美食,參與滿族傳統民俗活動,感受濃鬱的民族風情。在東港市的大孤山、獐島、大鹿島等海島,還有許多海島民宿,遊客可以體驗海島生活,欣賞美麗的海景,清晨看日出,傍晚觀日落,享受悠閒愜意的度假時光。

遊玩路線規劃

一日遊路線

-經典曆史文化之旅:上午前往抗美援朝紀念館,參觀豐富的文物和展覽,瞭解抗美援朝戰爭的曆史和英雄事跡,感受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中午在紀念館附近的餐廳品嘗丹東特色美食,如丹東燜子、炒叉子等。下午前往鴨綠江斷橋,漫步在斷橋上,欣賞鴨綠江風光,遙想當年的戰火歲月,對岸朝鮮新義州的城市風貌也儘收眼底。

-海島風情體驗之旅:如果選擇前往海島,可以前往東港市的大鹿島或獐島。早上從丹東市區出發,乘車前往港口,然後乘船前往海島。到達海島後,遊覽島上的自然風光,如海灘、礁石等,還可以參觀甲午海戰遺址,瞭解那段悲壯的曆史。中午在島上的漁家品嘗新鮮的海鮮大餐。下午可以在海灘上玩耍,進行趕海、遊泳等活動,感受海島的悠閒與愜意,傍晚乘船返回。

二日遊路線

-曆史文化與自然風光結合之旅:第一天,按照一日遊的經典曆史文化之旅路線,參觀抗美援朝紀念館和鴨綠江斷橋。晚上可以在鴨綠江邊欣賞夜景,品嘗江邊夜市的特色小吃。第二天,前往鳳城市的鳳凰山,攀登鳳凰山,挑戰險峻的老牛背等景點,欣賞沿途的奇峰異石和秀麗風光。中午在山上的餐廳用餐,補充體力。下午繼續遊覽鳳凰山,下山後乘車返回丹東市區。

-民俗風情與自然景觀之旅:第一天前往寬甸滿族自治縣,上午參觀青山溝景區,欣賞飛瀑澗的壯觀瀑布、青山湖的秀麗湖景,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午在景區附近的農家樂品嘗滿族特色美食。下午前往天橋溝景區,此時若恰逢楓葉節,可儘情欣賞漫山遍野的紅葉美景。晚上入住景區周邊的滿族特色民宿,體驗滿族傳統民俗文化。第二天,返回丹東市區,途中可以前往振安區的五龍背鎮,泡溫泉放鬆身心,緩解旅途疲勞,下午結束行程。

三日遊路線

-深度體驗之旅:第一天,參觀抗美援朝紀念館和鴨綠江斷橋,感受曆史的厚重。晚上在安東老街品嘗特色美食,欣賞老街的複古建築和民俗表演。第二天,前往東港市,上午遊覽大孤山古建築群,感受古代建築藝術和宗教文化的魅力。中午在大孤山附近用餐,下午前往獐島或大鹿島,入住海島民宿,享受海島的寧靜與美麗,欣賞海上日落。第三天,早起觀看海上日出,然後在海島進行趕海、沙灘漫步等活動,中午用過午餐後,乘船返回丹東市區,結束愉快的旅程。

-邊境風光與民族風情之旅:第一天前往寬甸滿族自治縣,遊覽天橋溝景區,領略大自然的美麗風光,晚上入住當地民宿。第二天前往綠江村,這裡可以一覽中朝兩國風光,欣賞鴨綠江與渾江交彙的壯麗景色,感受鄉村的寧靜與美好。晚上可以在村裡的農家住宿,品嘗農家美食。第三天返回丹東市區,途中可以參觀一些朝鮮族聚居村落,瞭解朝鮮族的民俗文化,品嘗朝鮮族美食,如冷麵、石鍋拌飯等,最後結束行程。

丹東這座城市,無論是追尋曆史的足跡、感受民俗的魅力,還是品嘗特色的美食、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都能給遊客帶來難忘的體驗。希望這份旅遊指南攻略,能幫助你更好地探索和發現丹東的獨特之處,開啟一段美好的丹東之旅。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