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第1章 遼陽市《遼陽縣》
遼寧遼陽縣:千年古韻與山水風華交織之地
遼寧遼陽縣,地處遼東半島中部,總麵積達248541平方千米,是一座融合了悠久曆史與壯麗自然景觀的縣城。這片土地不僅擁有豐富的曆史遺跡、多彩的民俗風情,還具備獨特的地理風貌和誘人的特色美食。
曆史沿革:歲月雕琢的古城印記
遼陽縣的曆史最早可追溯至戰國時期,當時它屬於燕國的遼東郡,自此開啟了其在曆史長河中的漫長曆程。曆經秦、漢,一直到東晉十六國的後燕,此地都屬於遼東郡(國)的襄平縣(今遼陽市),在這片土地上,古老的文明開始生根發芽。北燕之後,經南北朝直至隋,這裡被高句麗割據,政權更迭,文化也在交融碰撞中不斷發展。
唐高宗收複遼東後,在今遼陽市設定遼城州都督府,這片土地再次回歸中原王朝的統治。五代之際,契丹族在此活動頻繁,耶律阿保機建立遼代政權後,遼太宗天顯十三年(實際為會同元年即938年)「改南京為東京,府曰遼陽」,遼陽縣的名字開始在曆史中嶄露頭角。遼代遼陽之名的由來,是因為唐人詩文中常將遼東稱為遼陽,故取其名。此後,遼陽縣曆經金、元、明、清等朝代,名稱和歸屬雖不斷變化,但始終在東北地區的曆史舞台上占據重要地位。金稱東京路遼陽府,元為遼陽路,明為遼東都司,清順治十年(1653年)設遼陽府,遼陽縣;康熙三年(1664年),遼陽縣升為遼陽州。
民國三年(1914年),改遼陽州為遼陽縣。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期間,這裡仍屬遼陽縣,百姓在侵略者的壓迫下頑強生活。1945年「九·三」勝利後,遼陽縣得以光複,依舊設定為縣。1949年新中國成立,實行市縣分治,遼陽縣屬遼東省管轄;1954年市縣並入遼寧省,遼陽市為省轄市;1956年屬遼陽專區;1959年遼陽縣並入遼陽市,劃歸鞍山市領導;1961年又恢複遼陽縣,實行市縣分治,同屬鞍山市管轄;1966年遼陽縣改屬遼南專區領導;1968年市縣合並,屬鞍山市;1980年4月15日,經國務院批準,再次恢複遼陽縣,成為如今遼陽市轄縣。
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誕生了許多曆史名人。其中,「關東第一才子」王爾烈就出生於此。王爾烈自幼聰慧好學,勤奮刻苦,他在乾隆年間考中進士,以其卓越的才華和高尚的品德聞名於世。他不僅在科舉考試中表現出色,而且在詩詞、書法等方麵都有很高的造詣。其書法作品筆力剛勁,結構嚴謹,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被後人稱讚「遼沈書家,能得王字之風韻者,舍先生莫屬」。他的詩詞作品也展現了深厚的文學功底和高雅的審美情趣,許多作品流傳至今。王爾烈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他的故事在民間廣泛流傳,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遼陽縣人努力奮進,追求知識和進步。
鄉鎮風采:各有千秋的地域特色
遼陽縣下轄12個鎮、1個鄉、2個民族鄉,每個鄉鎮都有著獨特的魅力和特色。
-首山鎮:作為遼陽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首山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這裡人口密集,商業繁榮,高樓大廈林立,街道上車水馬龍。鎮內擁有現代化的商場、超市、酒店等設施,滿足了居民和遊客的各種生活需求。同時,首山鎮也注重文化建設,有許多文化廣場和公園,為居民提供了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在曆史文化方麵,首山鎮儲存著一些古老的建築和遺址,見證了這座城市的變遷。
-興隆鎮:興隆鎮以農業和工業共同發展為特色。在農業方麵,這裡土地肥沃,灌溉便利,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是遼陽縣重要的糧食產區之一。同時,興隆鎮積極發展特色農業,如種植各類蔬菜、水果,養殖家禽家畜等,農產品豐富多樣,不僅供應本地市場,還銷往周邊地區。在工業方麵,興隆鎮形成了以機械製造、建材加工等為主的產業集群,眾多工廠為當地居民提供了豐富的就業機會,推動了經濟的快速發展。
-劉二堡鎮:劉二堡鎮是遼陽縣的工業強鎮,工業經濟發達。這裡的工業以化纖、紡織、印染等產業為主,擁有多家規模較大的企業,產品質量優良,遠銷國內外市場。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劉二堡鎮注重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不斷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同時,隨著工業的發展,劉二堡鎮的城鎮建設也日新月異,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小北河鎮:小北河鎮以農業和商貿為主要產業。農業上,這裡盛產優質水稻,所產大米顆粒飽滿,口感香甜,深受消費者喜愛。此外,小北河鎮還積極發展特色養殖,如養殖魚類、蝦類等水產品。在商貿方麵,小北河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形成了多個專業市場,如農產品批發市場、日用品批發市場等,商品種類豐富,吸引了周邊地區的眾多商家和消費者前來交易,商業氛圍十分濃厚。
-黃泥窪鎮:黃泥窪鎮的農業發展頗具特色,除了種植傳統的農作物外,還大力發展花卉、苗木種植產業。這裡的花卉苗木品種繁多,品質優良,暢銷省內外。黃泥窪鎮的花卉苗木種植不僅為當地農民帶來了豐厚的收入,還美化了環境,促進了生態旅遊業的發展。此外,黃泥窪鎮的農產品加工業也在不斷發展壯大,如大米加工、蔬菜加工等,進一步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
-唐馬寨鎮:唐馬寨鎮是一個以農業和漁業為主的鄉鎮。唐馬寨鎮地勢平坦,水資源豐富,是重要的水稻種植區,所產水稻品質優良。漁業也是唐馬寨鎮的重要產業,鎮內有多個魚塘和水庫,養殖著各種魚類,漁業產量可觀。在漁業發展過程中,唐馬寨鎮注重生態養殖,采用科學的養殖方法,保證了魚類的品質和產量。此外,唐馬寨鎮還積極發展漁業加工和銷售產業,形成了完整的漁業產業鏈。
-穆家鎮:穆家鎮的農業產業多元化發展,主要種植玉米、大豆等農作物,同時也發展了蔬菜種植、水果種植等特色農業。穆家鎮的蔬菜種植以綠色、有機蔬菜為主,采用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模式,確保蔬菜的品質和安全。在水果種植方麵,穆家鎮的蘋果、葡萄等水果口感鮮美,深受市場歡迎。此外,穆家鎮還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將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柳壕鎮:柳壕鎮以農業和生態旅遊為特色。這裡的農業以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為主,同時也發展了一些特色農業專案,如稻田養蟹、蓮藕種植等。柳壕鎮的生態旅遊資源豐富,擁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民俗文化。鎮內有一些自然景觀,如河流、湖泊、濕地等,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賞。此外,柳壕鎮還舉辦各種民俗文化活動,如民俗表演、傳統手工藝展示等,讓遊客在欣賞自然風光的同時,感受當地的民俗文化魅力。
-河欄鎮:河欄鎮是一個山區小鎮,自然風光秀麗,旅遊資源豐富。這裡山清水秀,森林覆蓋率高,有許多自然景觀,如山峰、峽穀、瀑布等,是旅遊愛好者的天堂。河欄鎮的曆史文化底蘊也十分深厚,有一些古老的村落和建築,儲存著傳統的民俗文化。在經濟發展方麵,河欄鎮以林業、旅遊業和特色農業為主。林業資源豐富,木材加工產業發達;旅遊業發展迅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觀光旅遊;特色農業以種植中藥材、山野菜等為主,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隆昌鎮:隆昌鎮以工業和特色農業為主要產業。工業方麵,隆昌鎮形成了以礦產加工、機械製造等為主的產業格局,擁有多家規模較大的企業,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特色農業方麵,隆昌鎮注重發展綠色、有機農業,種植了許多特色農產品,如草莓、藍莓等水果,以及各種蔬菜。這些農產品品質優良,口感鮮美,深受市場歡迎。同時,隆昌鎮還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將特色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
-八會鎮:八會鎮的礦產資源豐富,礦業是其重要的經濟支柱。這裡主要開采鐵礦石、石灰石等礦產資源,礦業的發展帶動了相關產業的興起,如礦石加工、運輸等。在農業方麵,八會鎮以種植玉米、大豆等農作物為主,同時也發展了一些特色農業專案,如養殖蜜蜂、種植食用菌等。此外,八會鎮還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努力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
-寒嶺鎮:寒嶺鎮的旅遊資源和林業資源豐富。這裡有許多自然景觀,如水庫、山林等,景色宜人,是休閒度假的好去處。寒嶺鎮的林業資源豐富,木材加工產業發達。同時,寒嶺鎮還積極發展生態旅遊產業,開發了一些旅遊專案,如森林探險、農家樂等,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體驗。在農業方麵,寒嶺鎮以種植水果、蔬菜等農作物為主,特色農產品有寒富蘋果、草莓等。
-下達河鄉:下達河鄉以農業和旅遊業為主要產業。農業上,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等農作物,同時也發展了一些特色農業專案,如養殖家禽家畜、種植中藥材等。下達河鄉的旅遊資源豐富,有一些自然景觀和曆史文化遺跡,如溶洞、古寺廟等,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光旅遊。在旅遊業發展過程中,下達河鄉注重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旅遊服務質量,為遊客提供更好的旅遊體驗。
-甜水滿族鄉:作為民族鄉,甜水滿族鄉具有濃鬱的滿族文化特色。這裡的滿族傳統建築儲存完好,滿族民俗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如滿族剪紙、滿族刺繡、滿族歌舞等,讓人們感受到了滿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在經濟發展方麵,甜水滿族鄉以農業和旅遊業為主。農業上,主要種植玉米、大豆等農作物,同時也發展了一些特色農業專案,如養殖梅花鹿、種植山野菜等。旅遊業方麵,甜水滿族鄉依托豐富的自然景觀和滿族文化資源,開發了一些旅遊專案,如滿族民俗村、自然風景區等,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體驗滿族文化和自然風光。
-吉洞峪滿族鄉:吉洞峪滿族鄉位於遼陽縣東南部,東與河欄鎮相鄰,西與海城市以老光山、盤嶺、大頂山為界,北與八會鎮、隆昌鎮接壤。因深山中有七個山洞,最初得名為七洞峪,清朝末年,山東移民遷至此地居住,為求吉祥,依據諧音將地名改為吉洞峪。境內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玉石、菱鎂等20餘種,尤以盛產首山石而遠近聞名。目前吉洞峪滿族鄉下轄12個行政村,擁有人口191萬人,其中滿族人口占總人口的70,滿族文化氛圍濃厚,傳統的滿族民俗活動在這裡代代相傳。
文化脈絡:多元交融的獨特風情
遼陽縣的文化是多元融合的結晶,在漫長的曆史程序中,中原文化、少數民族文化在這裡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形成了獨特的地域文化。
宗教文化在遼陽縣有著深厚的根基。佛教、道教等宗教在這裡廣泛傳播,留下了眾多的寺廟、道觀等宗教建築。其中,首山清風寺曆史悠久,建築風格古樸典雅。寺內的建築佈局嚴謹,大雄寶殿、天王殿等建築氣勢恢宏,殿內的佛像莊嚴肅穆。寺內還有許多碑刻和楹聯,具有很高的曆史文化價值。每年都有眾多信徒和遊客前來朝拜和參觀,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位於河欄鎮玉石村的聖水寺,因在古時有雪山洞,雪山老母在此得道顯聖而遠近聞名,雖在特殊時期被毀,但在2014年在各界的努力下重新修建完成。新建的聖水寺保留了傳統的建築風格,同時融入了現代元素,成為了當地宗教文化的重要場所。
民俗文化豐富多彩,地秧歌是遼陽縣民間慶祝節日、表達喜悅的重要方式。每到春節、元宵節等傳統節日,人們便會走上街頭,跳起歡快的地秧歌。舞者們身著鮮豔的服裝,手持彩扇、手帕等道具,步伐矯健,動作誇張,節奏明快的鼓點和嗩呐聲中,洋溢著濃鬱的節日氛圍。廟會也是遼陽縣的傳統民俗活動之一,集商貿、娛樂、宗教活動於一體。廟會上,各種商品琳琅滿目,民間藝人的表演精彩紛呈,如雜技、魔術、戲曲等,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賞和購物。此外,遼陽縣還有許多傳統手工藝,如剪紙、刺繡、木雕等,這些手工藝品造型精美,工藝精湛,體現了遼陽縣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文學藝術領域,遼陽縣人才輩出。「關東第一才子」王爾烈不僅在詩詞、書法方麵造詣頗高,他的故事還在民間廣泛流傳,成為了文學創作的重要素材。這些故事以王爾烈的生平事跡為藍本,通過口口相傳和文學作品的形式,展現了他的聰明才智、正直品格和愛國情懷,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人民的生活狀態。此外,遼陽縣的民間文學也十分豐富,有許多傳說、故事、歌謠等,這些作品生動形象地描繪了遼陽縣的自然風光、民俗風情和人民的生活,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必遊景點:自然與人文的雙重盛宴
-燕州城遺址:燕州城遺址是遼寧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遼陽縣燈塔市西大窯鎮城門口村東的石城山上。它建於公元5世紀,是高句麗時期的山城。山城依山而建,地勢險要,城牆用石塊砌築,蜿蜒曲折,氣勢恢宏。城內有宮殿遺址、瞭望台、蓄水池等建築遺跡,見證了高句麗時期的政治、軍事和文化。登上燕州城,俯瞰四周,山川美景儘收眼底,讓人不禁感歎古人的智慧和勇氣。在這裡,遊客可以感受到曆史的滄桑變遷,領略到古代建築的魅力。
-首山:首山是千山山脈的餘脈,海拔198米,位於遼陽縣首山鎮。它以其秀麗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曆史文化而聞名。首山植被茂盛,樹木鬱鬱蔥蔥,四季景色各異。春天,山上百花盛開,五彩斑斕;夏天,綠樹成蔭,涼爽宜人;秋天,紅葉滿山,層林儘染;冬天,銀裝素裹,宛如仙境。首山還有許多曆史文化遺跡,如清風寺、首山烽火台等。清風寺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寺廟,建築風格獨特,寺內儲存著許多珍貴的文物和碑刻。首山烽火台是古代的軍事設施,用於傳遞軍情,如今雖曆經風雨,但依然屹立不倒,見證了曆史的風雲變幻。登上首山,不僅可以欣賞到美麗的自然風光,還可以瞭解到豐富的曆史文化知識。
-核夥溝森林公園:核夥溝森林公園被譽為「東北小黃山」,位於遼陽縣寒嶺鎮境內。這裡峰陡坡急,穀壑縱橫,水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高達95以上。公園內有許多奇特的山峰和岩石,如駱駝峰、鷹嘴岩等,形態逼真,讓人不禁感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核夥溝的溪水清澈見底,沿著山穀潺潺流淌,形成了許多美麗的瀑布和深潭。每年六月,公園裡的珍稀植物天女木蘭盛開,潔白的花朵散發著淡淡的清香,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賞。此外,核夥溝還有許多野生動物,如鬆鼠、野兔、野雞等,是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自然生態係統。在這裡,遊客可以遠離城市的喧囂,親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湯河水庫:湯河水庫位於遼陽縣柳河子鎮,是遼寧省大型水庫之一。水庫四周群山環抱,綠樹成蔭,湖水清澈碧綠,景色十分秀麗。湯河水庫不僅是一個重要的水利工程,還是一個著名的旅遊勝地。遊客可以在水庫邊垂釣、劃船、遊泳,享受悠閒的水上時光。水庫周圍還有許多農家樂,遊客可以品嘗到當地的特色美食,如水庫魚、農家菜等。在湯河水庫,遊客可以放鬆身心,享受大自然的恩賜。
特色美食:舌尖上的遼陽縣
遼陽縣的美食獨具特色,讓人回味無窮。
-酸菜燉血腸:這是一道具有濃鬱東北特色的美食。選用當地優質的酸菜,經過醃製後,酸菜酸香可口,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血腸則是用新鮮的豬血灌入腸衣中製成,口感鮮嫩。將酸菜和血腸一起燉煮,酸菜的酸味與血腸的鮮美相互融合,湯汁濃鬱,味道醇厚。這道菜不僅味道好,而且營養豐富,是遼陽縣人餐桌上的常客。
-羊湯:遼陽縣的羊湯以其鮮美的味道和獨特的製作工藝而聞名。選用當地的優質羊肉和羊骨,經過長時間的燉煮,湯汁變得濃稠乳白,香氣四溢。羊湯的調料也很簡單,隻加入一些鹽、胡椒粉等,以突出羊肉的原汁原味。喝羊湯時,配上酥脆的燒餅,一口羊湯,一口燒餅,讓人倍感滿足。羊湯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具有滋補身體的功效,深受當地人和遊客的喜愛。
-粘火勺:粘火勺在遼陽縣的飲食文化中占據特殊地位,尤其在冬季,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製作。剛出鍋的粘火勺冒著熱氣,咬一口,外皮的酥脆與內裡的軟糯形成奇妙反差,豆沙的綿甜在舌尖化開,帶著穀物的清香,是寒冬裡最暖身的慰藉。過去物資匱乏時,粘火勺是節慶時的珍貴吃食,如今雖不再稀有,卻仍是承載著鄉愁的味道,無論是自家食用還是招待客人,都透著濃濃的煙火氣。
-蘇子葉餑餑:這是遼陽縣滿族飲食文化的代表之一,尤其在甜水滿族鄉、吉洞峪滿族鄉一帶流傳甚廣。製作時,先將糯米蒸熟後搗成細膩的米團,內餡多為紅豆沙或棗泥,包裹時外層裹上新鮮的蘇子葉。蘇子葉自帶獨特的清香,既能中和糯米的黏膩,又為餑餑增添了草木的芬芳。蒸熟後,蘇子葉的綠色滲透到米團邊緣,剝開葉片,米團油亮軟糯,餡料甜而不膩,葉香與米香、豆沙香交織,一口下去層次豐富,是滿族先民結合當地食材創造的美味,如今也成了遼陽縣多元飲食文化的鮮活見證。
-遼陽大果榛子:雖名為「遼陽」,實則遼陽縣是主產區之一。這裡的榛子生長在山區,晝夜溫差大,土壤肥沃,結出的果實個大飽滿,果仁飽滿油亮,富含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秋季采摘後,經過晾曬、炒製,外殼酥脆易剝,果仁香甜可口,無論是作為日常零食,還是饋贈親友的伴手禮,都很受歡迎。當地農戶還開發出榛子粉、榛子醬等深加工產品,讓這一山間珍品有了更多吃法。
-湯河魚:產自湯河水庫的淡水魚,因水質清澈,魚肉格外細嫩緊實,腥味極淡。最常見的做法是清燉,隻需簡單加入薑片、蔥段,慢火燉至湯汁乳白,魚肉輕輕一抿就化在口中,鮮得人舌尖發麻。此外,醬燜、油炸也是當地特色做法,醬燜的魚帶著豆瓣醬的鹹香,油炸的魚外皮酥脆,內裡依舊鮮嫩,不同做法各有風味,是來遼陽縣不可錯過的河鮮美味。
旅遊指南攻略:暢遊遼陽縣實用貼士
最佳旅遊時間
遼陽縣四季分明,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景緻。春季(4-5月),首山的山花次第綻放,核夥溝的樹木抽出新綠,山間彌漫著草木清香,適合踏青賞花;夏季(6-8月),湯河水庫碧波蕩漾,核夥溝涼爽宜人,是避暑納涼、玩水嬉戲的好時候,此時天女木蘭盛開,是觀賞這一珍稀花卉的最佳時段;秋季(9-10月),山林被染成紅、黃、橙等多種顏色,八會鎮、寒嶺鎮的果園掛滿果實,適合登山賞秋、采摘體驗;冬季(11-次年3月),大地銀裝素裹,首山、核夥溝的雪景彆有韻味,還能品嘗到熱乎乎的酸菜燉血腸、羊湯等暖胃美食,感受東北冬日的厚重。
交通方式
-外部交通:遼陽縣緊鄰遼陽市區,從遼陽火車站出發,可乘坐公交(如8路、13路)直達首山鎮,車程約30分鐘;若從沈陽出發,可搭乘高鐵至遼陽站,再轉乘公交或計程車前往縣內各鄉鎮,也可選擇自駕,走沈營線、遼中環線高速,約15小時即可到達。從鞍山、本溪等周邊城市出發,均有省道、高速相連,自駕或乘坐長途汽車都很便利。
-內部交通:縣內各鄉鎮之間有班車往返,首山鎮是交通樞紐,前往興隆鎮、劉二堡鎮等較近鄉鎮,班車約20-30分鐘一班;前往河欄鎮、甜水滿族鄉等偏遠山區鄉鎮,班車班次較少,建議提前查詢時間,或選擇包車、自駕,山路較多,需注意慢行。
住宿選擇
-首山鎮:作為縣城中心,住宿選擇最多,有連鎖酒店(如如家、漢庭),價格適中,設施齊全,交通便利,適合首次到訪、想便捷出行的遊客;也有經濟型旅館,價效比高,能滿足基本住宿需求。
-湯河水庫周邊:有不少農家樂和度假村,環境清幽,推窗可見湖光山色,部分店家還提供釣魚工具、農家飯菜,適合想親近自然、體驗鄉村生活的遊客,夏季入住還可享受湖邊晚風,十分愜意。
-核夥溝附近:有少量民宿和山莊,多為當地村民經營,裝修帶有鄉土氣息,可品嘗到地道農家菜,適合登山、攝影愛好者,清晨能看到山間雲霧繚繞的美景。
遊玩路線推薦
-曆史文化一日遊:上午前往燕州城遺址,徒步登山,探訪高句麗山城遺跡,俯瞰太子河風光;中午在附近農家樂品嘗湯河魚;下午前往首山,遊覽清風寺,參觀寺內碑刻、古建築,傍晚返回首山鎮,晚餐體驗酸菜燉血腸。
-自然生態二日遊:第一天上午自駕至核夥溝森林公園,徒步觀賞駱駝峰、瀑布、天女木蘭(夏季),中午在園內山莊用餐;下午繼續深入山林,感受原始森林氣息,傍晚入住核夥溝民宿;第二天上午前往湯河水庫,乘船遊湖或岸邊垂釣,中午吃水庫魚宴;下午返程前可去附近果園采摘(秋季),帶些新鮮水果回家。
-滿族風情體驗遊:上午前往甜水滿族鄉,參觀滿族民俗村,看滿族剪紙、刺繡展示,觀看滿族歌舞表演;中午品嘗蘇子葉餑餑、滿族八大碗;下午前往吉洞峪滿族鄉,探訪首山石開采遺址,瞭解當地礦產文化,傍晚體驗農家火炕,感受滿族民居特色。
注意事項
-山區景點(如核夥溝、首山)山路較陡,建議穿舒適的運動鞋,備好防曬用品、驅蚊液,夏季多雨,可隨身攜帶雨具;
-品嘗特色美食時,若腸胃敏感,建議適量食用酸菜、血腸等醃製、生冷食物,搭配當地小米粥等溫和食物;
-尊重當地民俗,尤其是在滿族鄉鎮,進入民居前可先詢問主人禁忌,觀看民俗表演時保持安靜,不隨意觸碰展品;
-保護生態環境,不隨意丟棄垃圾,在景區內遵守規定,不采摘珍稀植物(如天女木蘭為保護植物,禁止采摘),不打擾野生動物。
遼陽縣,這片承載著千年曆史、融合了多元文化、孕育了獨特風味的土地,既有古刹遺址的滄桑厚重,又有山川湖泊的靈秀清新,更有市井煙火的溫暖實在。無論是追尋曆史足跡,還是擁抱自然之美,抑或單純想嘗一口地道農家菜,這裡都能給你恰到好處的回應,等待著每一個願意走近它的人,慢慢發現,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