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第4章 遼陽市《文聖區》
在遼寧省中部,遼陽市城區東部,有一片充滿故事的土地——文聖區。它總麵積達3018平方千米,地處大沈陽經濟圈和沈遼鞍經濟腹帶的中心地帶,地理位置優越,如一條紐帶,串聯起周邊城市的經濟與文化交流。
一、行政區劃與鄉鎮風貌
文聖區下轄2個街道辦事處,即慶陽街道辦事處和東京陵街道辦事處;還有2個鎮,分彆是羅大台鎮和小屯鎮。這裡共有23個社羣、43個建製村和1個合作社,構成了豐富多樣的城鄉生活圖景。
(一)羅大台鎮
羅大台鎮曆史悠久,鎮名來源饒有趣味。清順治年間,羅大羅二哥倆移民到此定居,村西頭有個烽火台遺址,被俗稱為大土台子。羅二為人忠厚熱情,村民便把羅二家駐地命名為羅二大台,後因諧音簡化,先後叫羅爾大台、老大台、羅大台、羅台。鎮內的張書村,明代萬曆年間叫「張序班屯」。清順治十一年,一位闖關東到此的張姓說書先生很出名,後來人們稱村名為「張書板屯」,後改名為「張書村」,村內的張書酒廠最早可追溯到清朝末年的「永泰燒鍋」,是遼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酒香醇厚,承載著當地百年的釀酒工藝與文化記憶。
(二)小屯鎮
小屯鎮近年來在文旅產業上大放異彩。鎮內的穀裡露營基地成為露營愛好者的集聚地,每逢週末傍晚,這裡便熱鬨非凡,帳篷林立。遊客們圍著篝火歡歌起舞、觀看山穀崖壁電影、聆聽圍爐音樂會,還能品嘗特色美食,感受彆樣的休閒時光。小屯鎮還將農旅深度融合,大力開發鄉村文旅專案。太子島上的十裡畫廊景區就位於小屯鎮,這裡新建了天空之境、水霧棧道等景觀,並增加餐飲服務、古典遊船等專案,其二期工程也即將開工,未來將為遊客帶來更多新奇體驗。
(三)慶陽街道
慶陽街道有著獨特的生活氛圍,居民們生活節奏悠然,鄰裡關係和睦。街道上有各類生活設施,滿足居民的日常需求,街邊的小店各具特色,從傳統的手工藝品店到充滿煙火氣的小吃攤,應有儘有,展現著濃鬱的生活氣息。
(四)東京陵街道
東京陵街道因東京陵而聞名,這裡曆史遺跡眾多,文化底蘊深厚。東京陵的蒼鬆翠柏間藏著清王朝肇興的密碼,周邊居民世代守護著這片曆史文化之地,傳承著與之相關的故事與記憶。走在街道上,彷彿能穿越時空,感受到幾百年前的曆史風雲。
二、曆史沿革與文化脈絡
文聖區曆史源遠流長,可追溯至戰國時期。戰國燕在此置襄平縣,開啟了這片土地的建城史。東晉元興三年(404年)建遼東城,此後曆經朝代更迭,這裡一直是東北地區的重要城鎮。遼金時期置遼陽府,清康熙三年(1664年)改遼陽州,屬奉天府。
「文聖」之名也頗具淵源。據《遼陽縣誌》記載,在明代洪武年間,域內曾有一座文廟,規模宏大,氣象森嚴,是當時儒家文化傳載的聖地,文聖的名字就由此得來,也奠定了此地深厚的文化根基。1949年設文聖區,1960年改公社,1980年複改文聖區。1999年,撤銷太子河區太子河鄉,將其所轄的裕民村、國慶村、太子河村、興隆村劃入文聖區(東興街道)。2011年,文聖區經曆了較大規模的行政區劃調整,將武聖、文聖、襄平、南門、東興(不含河東創業隊)5個街道劃歸白塔區;將燈塔市的羅大台鎮,太子河區的東京陵鄉,遼陽縣的小屯鎮(耿家屯等6個行政村除外)劃入文聖區,麵積由46平方千米增至305平方千米,開啟了新的發展篇章。
在漫長的曆史程序中,文聖區融合了多民族文化。從戰國時期的燕文化,到遼金時期的契丹、女真文化,再到明清時期的滿漢文化,多種文化在這裡碰撞、交融,形成了獨特而包容的文化氛圍。例如東京城的建築風格,就體現了滿漢文化的融合,既有滿族帳篷的形製信仰,又融入漢族宮殿的鬥拱飛簷。
三、曆史人物
文聖區這片土地孕育了許多傑出人物,他們在不同領域發光發熱,為家鄉乃至國家做出了貢獻。
何經濤,1973年9月出生,是遼陽市文聖區人民法院的傑出代表。1995年5月,他踏上人民法院工作崗位,曆任書記員、助理審判員、審判員,後擔任審判管理辦公室主任。多年來,他堅持自費訂閱10多種雜誌,一有空就鑽進圖書館,讀書心得達上百萬字,還將報刊上剪下來的典型案例裝訂了10多本。他不僅業務能力超強,政治素養也過硬,在麵對外界誘惑時,始終牢記法律至上的理念。2008年,他被確診為尿毒症晚期,即便如此,仍堅持一邊透析,一邊鑽研法律、分析案例,還在病床上成功調解多起案件。2009年腎移植手術後半年,他又重回熱愛的審判崗位,全身心投入工作,26年來辦理的案件從未出現錯案及上訪案件,是守護公平正義的忠誠衛士。
夏衛明,1955年3月出生,曾曆任遼陽市文聖區市容監察中隊副隊長、土地局副局長等多個職位。2001年,遼陽大規模拆除城區違法建築,他帶頭拆掉自家在南郊街、價值22萬元的火鍋店,在他的帶動下,南郊街上的違章建築順利拆除。他不僅執法鐵麵無私,也有溫情的一麵。當他發現白趟房小區陳連軍一家生活困苦,便利用兩天時間為其找到合適住處,還幫著做起小賣店生意。他的工作作風和個人品質贏得認可,1999-2001年連續3年被評為遼陽市優秀公務員,2001年被評為「暢通工程」先進工作者,榮記三等功一次,2004年榮獲遼寧省「五一獎狀」和「五一獎章」。
四、必遊景點
(一)東京城遺址
東京城遺址距今已有400多年曆史,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建造的第一座都城,始建於1621年,被稱為大清「關外第一京」。城牆夯土摻入糯米漿和石灰,硬度堪比混凝土。這座城設有8個門,分彆是懷遠門、外攘門、地載門、福盛門、內治門、撫近門、德勝門和天佑門,城門的命名蘊含深意,南門「德勝」寓意以德服人,北門「福勝」暗指揮師北上,體現了古人在城池建設中的智慧。天佑門作為宮殿正門保留至今,其下有一處展室「關外第一京」,雖展館不大,但全麵介紹了努爾哈赤的奮鬥曆史,以及遼陽在那一時期的曆史和文化遺存。八角殿遺址是當年努爾哈赤議政之處,八旗子弟分列八方,其八角形大殿是滿漢文化交融的活化石,見證了滿漢文化的深度融合。
(二)太子島
太子島是戰國時期燕太子丹的隱居地,島上自然風光優美,擁有1143公頃濕地公園,是東北最大的「城市氧吧」。這裡四季景色各異,春天繁花似錦,夏天綠樹成蔭,秋天層林儘染,冬天銀裝素裹。島上還設有夏季荷花節、星空露營節等活動,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觀賞遊玩。在太子島,既能感受大自然的寧靜美好,又能參與豐富的文旅活動,享受愜意的休閒時光。
(三)十裡畫廊景區
十裡畫廊景區位於太子島北岸,全長約25千米,被譽為「東北小江南」。核心景觀包括太子河步道、人工瀑布、徽派建築群及唐代羅祖洞遺址。景區內自然景觀獨特,太子河侵蝕形成的地貌彆具一格,人工瀑布氣勢磅礴,四季分明的植被帶來不同的觀賞體驗,春可賞花、夏能避暑、秋可觀葉、冬可賞雪。人文曆史底蘊深厚,唐代羅祖洞石窟遺址現存殘佛四尊,還有未完工的太和寺,以及燕太子丹傳說、清代移民故事等。景區內休閒設施豐富,有木棧道、竹筏遊船、高空吊威亞、徽派建築群等網紅打卡點,遊客可以在這裡儘情享受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帶來的樂趣。
五、古刹寺廟道觀
(一)太和寺(未完工)
太和寺位於十裡畫廊景區內,雖尚未完工,但已頗具規模。其建築風格莊嚴肅穆,在周圍自然風光的映襯下,更顯古樸寧靜。寺廟內規劃有序,大雄寶殿、偏殿等建築佈局合理,雖未完全建成,但已能讓人感受到其未來的宏偉氣勢,建成後將成為文聖區重要的宗教文化場所。
六、曆史遺址
(一)江官屯遺址
江官屯遺址是遼金民窯遺址,見證了遼金時期的陶瓷燒製工藝與經濟發展。在這裡,考古人員發現了大量的陶瓷殘片、窯具等文物,這些文物為研究遼金時期的陶瓷生產技術、社會經濟、文化交流等方麵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漫步在遺址上,彷彿能看到當年窯火熊熊、工匠忙碌的場景,感受到那段被歲月塵封的曆史。
七、民俗風情
(一)傳統節日
文聖區的居民十分重視傳統節日,春節時,大街小巷張燈結彩,貼春聯、掛燈籠,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充滿溫馨。元宵節期間,人們會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熱鬨非凡。端午節有包粽子、掛艾草的習俗,人們以此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中秋節時,闔家團圓,賞月、吃月餅,共享天倫之樂。除了這些常見節日,當地還會舉辦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節,如太子島荷花節,節日期間,遊客們可以欣賞到大片的荷花,參與民俗表演、美食展銷等活動,感受濃鬱的地方文化氛圍。
(二)民間藝術
文聖區的民間藝術豐富多彩,二人轉是其中的代表。演員們通過幽默風趣的表演、獨特的唱腔和舞蹈動作,將生活百態展現得淋漓儘致,深受當地百姓喜愛。此外,還有剪紙、刺繡、麵塑等民間手工藝。剪紙藝人用一把剪刀、一張紅紙,就能創作出精美的花鳥魚蟲、人物故事等圖案;刺繡藝人以細膩的針法在綢緞上繡出絢麗的花紋;麵塑藝人用麵粉、糯米粉等原料,經過揉、捏、搓、刻等工序,製作出形態逼真的人物、動物、花卉等麵塑作品,這些民間藝術都是文聖區傳統文化的瑰寶。
八、特色美食
(一)張書酒廠酒品
張書酒廠的酒品是文聖區的特色之一,其釀酒曆史可追溯至清朝末年的「永泰燒鍋」。酒廠傳承百年釀酒工藝,選用優質的糧食為原料,采用傳統的釀造方法,經過發酵、蒸餾、陳釀等多道工序,釀出的酒香氣濃鬱、口感醇厚。無論是白酒還是黃酒,都具有獨特的風味,深受當地人和遊客的喜愛,是品嘗當地風味和饋贈親友的佳品。
(二)羅祖甜瓜
羅祖甜瓜是文聖區的地理標誌產品,主要種植於太子河生態經濟帶。這裡的土壤肥沃,氣候適宜,為甜瓜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羅祖甜瓜果實飽滿,色澤鮮豔,口感脆甜多汁,香氣撲鼻。咬上一口,香甜的汁水在口中散開,讓人回味無窮。無論是直接食用,還是製作成甜品,都十分美味,是夏日消暑解渴的佳品。
九、旅遊指南攻略
(一)最佳旅遊時間
文聖區屬大陸性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3-5月)氣溫回暖,萬物複蘇,適合觀賞太子島的花海和十裡畫廊景區的花卉;夏季(6-8月)氣候炎熱,但可以到太子島的濕地公園避暑,還能參加荷花節、星空露營節等活動;秋季(9-11月)天高氣爽,太子島和十裡畫廊景區的樹葉變色,層林儘染,是觀賞秋景的好時機;冬季(12-2月)氣溫較低,可感受北方的冰雪氛圍,不過部分戶外景點可能會因天氣原因影響遊玩體驗。總體來說,春秋兩季氣候宜人,是遊覽文聖區的最佳時期。
(二)交通指南
1外部交通:文聖區周邊交通便利,距離沈陽桃仙國際機場較近,約1小時車程,可乘坐機場大巴、計程車或轉乘高鐵前往遼陽,再到達文聖區。遼陽站有多趟列車往返全國各地,從遼陽站到文聖區可乘坐公交車、計程車或共享單車。
2內部交通:文聖區內部有完善的公交係統,可到達主要景點和鄉鎮。計程車數量充足,出行方便。此外,還可以選擇共享單車或電動車,方便在城區和景區周邊遊玩。
(三)住宿推薦
1星級酒店:追求高品質住宿體驗的遊客,可以選擇位於城區的星級酒店,這些酒店設施齊全,服務周到,能提供舒適的住宿環境。
2快捷酒店:預算有限的遊客可以選擇快捷酒店,如漢庭酒店、如家酒店等,價格親民,分佈在城區各處,出行便利。
3民宿:想體驗當地生活氛圍的遊客,可以選擇太子島或其他鄉村地區的民宿,這些民宿各具特色,有的還能欣賞到美麗的自然風光,讓遊客感受鄉村的寧靜與美好。
(四)遊玩路線規劃
1一日遊路線:
-上午:前往東京城遺址,參觀天佑門、八角殿遺址等,瞭解努爾哈赤的曆史和滿漢融合的建築文化,可在遺址展館內深入瞭解那段曆史。
-中午:在附近的餐館品嘗當地美食,如品嘗農家菜,感受鄉村風味。
-下午:前往太子島,漫步濕地公園,欣賞自然風光,有興趣的話還能參與島上的休閒活動。
2兩日遊路線:
-第一天:上午遊覽十裡畫廊景區,欣賞人工瀑布、徽派建築群,探尋唐代羅祖洞遺址;中午在景區附近就餐,品嘗特色美食;下午前往江官屯遺址,感受遼金時期的陶瓷文化;晚上返回城區住宿,體驗城區的夜生活。
-第二天:上午前往羅大台鎮張書村,參觀張書酒廠,瞭解釀酒工藝,品嘗美酒;中午在鎮上用餐;下午前往小屯鎮穀裡露營基地,享受露營的樂趣,參與篝火晚會等活動。
(五)注意事項
1參觀曆史遺址和宗教場所時,要遵守相關規定,愛護文物,尊重宗教信仰和習俗。
2夏季出遊注意做好防曬、防蚊蟲措施,攜帶防曬霜、防蚊液等物品;冬季出遊注意保暖,穿戴厚實的衣物、帽子、手套等。
3品嘗特色美食時,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不潔食物導致腸胃不適。
4參加戶外活動時,聽從工作人員安排,注意安全,特彆是在露營、乘坐遊船等活動中。
文聖區,這片融合了曆史文化與現代活力的土地,無論是追尋曆史的足跡,還是享受自然風光與民俗文化,亦或是品嘗特色美食,都能給遊客帶來難忘的體驗,期待更多人來揭開它的神秘麵紗,感受它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