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 第4章 盤錦市《大窪區》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第4章 盤錦市《大窪區》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大窪區,位於遼寧省西南部,處在大遼河、遼河下遊,遼東灣東北部,總麵積達1716平方公裡。這片土地在行政區劃上,下轄6個街道、10個鎮和大窪臨港經濟區,區政府駐大窪街道紅海灘大街66號。到2024年末,大窪區戶籍總人口381,697人,其中城鎮人口169,601人,占全區人口比重444,是一座充滿活力與潛力的城區。

大窪區街道與鎮簡介

大窪街道

大窪街道作為大窪區的核心區域,是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集中地。這裡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完善,擁有繁華的商業街,各類商店、超市、餐廳林立,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同時,大窪街道還彙聚了眾多政府機構、學校和醫院,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公共服務。街道內的大窪公園是居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綠樹成蔭,湖水清澈,設有健身設施和步行道,每到傍晚,居民們便會來到這裡散步、鍛煉。

田家街道

田家街道是大窪區的經濟強鎮,商業氛圍濃厚。田家天潤廣場位於田家商業核心地段,是一座綜合性商場,集購物、餐飲、娛樂為一體,吸引了周邊眾多居民前來消費。此外,田家街道的工業也較為發達,擁有多家工廠和企業,涉及機械製造、食品加工等多個領域,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農業方麵,田家街道的設施農業發展良好,蔬菜、水果等農產品產量豐富,供應市區市場。

榆樹街道

榆樹街道以農業和漁業為主要產業。這裡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是大窪區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同時,榆樹街道瀕臨渤海,漁業資源豐富,漁業捕撈和水產養殖是當地的特色產業。街道內有多個漁業碼頭,每天清晨,漁船滿載而歸,碼頭上一片繁忙景象。新鮮的海產品被運往各地市場,深受消費者喜愛。

王家街道

王家街道生態環境優美,以發展生態農業和鄉村旅遊為主。這裡有大片的農田和果園,春季桃花盛開,秋季果實累累,景色十分迷人。王家街道積極發展農家樂、采摘園等鄉村旅遊專案,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體驗鄉村生活。遊客們可以親自參與采摘水果、蔬菜,品嘗農家美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此外,王家街道還注重生態保護,加強對河流、湖泊的治理,打造了宜居宜遊的鄉村環境。

於樓街道

於樓街道與遼河油田緊密相連,石油文化底蘊深厚。街道內有許多與石油相關的設施和建築,如石油工人的住宅區、油田作業區等,見證了盤錦石油工業的發展曆程。於樓街道的居民大多從事與石油相關的工作,他們為盤錦的石油事業默默奉獻。同時,於樓街道也在不斷發展服務業,完善生活配套設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

二界溝街道

二界溝街道以漁雁文化聞名,是國家級非遺「漁雁文化」的傳承地。這裡的漁民世世代代以捕魚為生,形成了獨特的漁業文化和民俗風情。二界溝街道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漁業是當地的支柱產業。除了漁業,二界溝街道還積極發展旅遊業,推出了漁雁文化體驗遊、海洋生態遊等旅遊專案,讓遊客深入瞭解漁雁文化的內涵。遊客可以跟隨漁民出海捕魚,品嘗新鮮的海鮮,欣賞美麗的海景。

田莊台鎮

田莊台鎮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大窪區的文化名鎮。這裡儲存了許多明清時期的古建築和曆史遺跡,如甲午末戰遺址群,1895年3月,甲午中日戰爭田莊台之戰在此爆發,包括戰場遺址、殉國烈士墓遺址和炮台遺址三部分,是研究甲午中日戰爭和中國近代史的重要場所。田莊台鎮的非遺文化也十分豐富,有39項省市級非遺專案,如木版年畫、葦編工藝等。近年來,田莊台鎮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產業,修複古建築,打造非遺文創館,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光遊覽。

東風鎮

東風鎮是張作霖的出生地,具有重要的曆史意義。這裡儲存了一些與張作霖相關的曆史遺跡和文化景點,如張作霖故居遺址,吸引了許多曆史愛好者前來參觀。東風鎮以農業和畜牧業為主要產業,農產品主要有水稻、玉米、大豆等,畜牧業以養殖牛、羊、豬為主。同時,東風鎮也在積極發展鄉村旅遊,利用張作霖的名人效應,打造特色旅遊小鎮。

新立鎮

新立鎮的黑風關古鎮文化旅遊區是國家4a級景區,全國十佳文化生態景區、中國十大民宿領軍品牌。古鎮占地麵積500畝,建於公元645年,唐王李世民勇奪此地,後人將其命名為唐家村。古鎮內的建築風格古樸典雅,有仿唐建築、古戲台、商業街等,再現了古代的繁華景象。這裡還經常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如唐風文化節、民俗表演等,讓遊客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此外,新立鎮還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引進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清水鎮

清水鎮以農業和溫泉旅遊為特色。這裡的溫泉資源豐富,水質優良,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清水鎮的溫泉度假村設施齊全,有溫泉浴場、酒店、餐飲等服務,是遊客休閒度假的好去處。在農業方麵,清水鎮主要種植蔬菜、水果等經濟作物,采用綠色種植技術,農產品品質優良。同時,清水鎮還發展了農產品加工業,延長了農業產業鏈,提高了農產品附加值。

新興鎮

新興鎮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業產業升級。這裡有大片的濕地和農田,生態環境優美,是許多珍稀鳥類的棲息地。新興鎮積極發展生態農業,推廣有機種植和養殖技術,生產綠色農產品。同時,新興鎮還利用濕地資源,發展生態旅遊,推出了濕地觀光、鳥類觀賞等旅遊專案,讓遊客親近自然,感受生態之美。此外,新興鎮還加強了對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條件。

平安鎮

平安鎮是遠近聞名的朝鮮族村落,距大窪區15公裡,區位相對優越,交通便利。這裡保留了濃厚的朝鮮族文化特色,建築風格獨特,民俗風情濃鬱。平安鎮的朝鮮族美食也很有特色,如泡菜、打糕、冷麵等,深受遊客喜愛。近年來,平安鎮積極發展文化旅遊產業,舉辦朝鮮族民俗文化節,展示朝鮮族的傳統文化和民俗風情,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體驗。同時,平安鎮還注重發展農業和工業,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

唐家鎮

唐家鎮以鄉村旅遊和特色農業為發展重點。這裡有許多農家樂和采摘園,遊客可以在這裡體驗鄉村生活,采摘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唐家鎮還積極發展特色農業,種植了許多特色農產品,如草莓、葡萄、西瓜等,品質優良,口感鮮美。此外,唐家鎮還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加強對農村環境的整治,打造了美麗宜居的鄉村環境。

趙圈河鎮

趙圈河鎮位於紅海灘國家風景廊道附近,旅遊資源豐富。這裡的紅海灘是大窪區的標誌性景點之一,18公裡的紅海灘如巨幅油畫鋪展,28,000畝堿蓬草隨潮汐變幻色彩,丹頂鶴翩躚起舞,被譽為「濕地之都」。趙圈河鎮圍繞紅海灘景區,發展了餐飲、住宿、旅遊紀念品銷售等相關產業,為遊客提供了便利的服務。同時,趙圈河鎮還注重生態保護,加強對紅海灘濕地的管理和保護,維護濕地生態平衡。

曆史沿革與文化脈絡

大窪區曆史源遠流長,上古時代,神州大地分九州,該境屬於幽州。秦代,屬遼東郡;東漢時,屬遼東屬國房縣城;三國時期,屬魏之平州;晉代,屬平州玄菟郡;南北朝時,為營州望平縣;隋朝,屬高句驪;唐朝,屬營州,後建渤海國,屬顯德府;五代後期及宋代,地屬契丹;遼代,北部屬顯州奉先軍,南部歸海州南海軍;金代,屬北京路廣寧府;元代,分屬廣寧路和遼陽路;明代,南部屬海州衛,北部屬廣寧衛;清代,屬海城縣管轄;民國時期,該縣區域為盤山、營口縣分治。

1964年,國務院批準大窪鎮建製。1975年11月9日,國務院批準設大窪區,屬遼寧省營口市。1984年,成立盤錦市,大窪區又歸盤錦市轄。2016年3月,經國務院、省政府批複同意撤銷大窪縣,設立盤錦市大窪區,以原大窪區的行政區域為大窪區的行政區域。

大窪區擁有多元的文化脈絡,濕地文化、石油文化、曆史文化、非遺傳承、古鎮文化、農墾文化等多種文化元素在此交相輝映。這裡的濕地生態體係完備,是國家級一類生態示範區,境內的遼河三角洲濕地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被評為中國最美的六大沼澤濕地之一。石油文化方麵,大窪區是全國第三大油田遼河油田的主產區,石油工人的奮鬥精神在這裡傳承。曆史文化上,田莊台鎮的甲午末戰遺址見證了重要的曆史時刻。非遺傳承也十分豐富,像二界溝的漁雁文化是國家級非遺,還有木版年畫、葦編工藝等省市級非遺專案。古鎮文化中,黑風關古鎮重現了古代的繁華。農墾文化則記錄了大窪區從荒灘到沃土的發展曆程。

在曆史人物方麵,大窪區東風鎮是張作霖的出生地。張作霖自幼出身貧苦農家,參加過中日甲午戰爭,後投身綠林,勢力壯大,清政府無力征剿,將其招安。他協助清廷剿滅杜立三等土匪勢力,先後擔任奉天督軍、東三省巡閱使等,號稱「東北王」,成為北洋軍閥奉係首領。第二次直奉戰爭勝利後,張作霖打進北京,任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1928年6月4日,張作霖乘坐的專列經過京奉、南滿鐵路交叉處的三孔橋時,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藥炸毀,不幸身亡。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對近代中國曆史產生了重要影響。

必遊景點

紅海灘國家風景廊道

紅海灘國家風景廊道是大窪區最著名的景點之一,也是國家5a級景區。這裡擁有世界上麵積最大的蘆葦蕩和中國最大的濱海濕地,18公裡的紅海灘宛如一幅絢麗的畫卷。堿蓬草在不同季節呈現出不同的顏色,每年9-10月是觀賞紅海灘的最佳時期,此時堿蓬草由綠變紅,鮮豔奪目,與周邊的蘆葦蕩、藍天、白雲相互映襯,美不勝收。景區內設有多個觀景台,遊客可以從不同角度欣賞紅海灘的美景。此外,還可以乘坐稻田小火車,穿梭在稻田與濕地之間,感受大自然的寧靜與美好。紅海灘國家風景廊道還經常舉辦濕地音樂節等活動,為遊客帶來豐富的旅遊體驗。

黑風關古鎮

黑風關古鎮位於大窪區新立鎮唐家村,是國家4a級景區。古鎮建於公元645年,唐王李世民勇奪此地,後人將其命名為唐家村。古鎮內的建築風格仿照唐代,古色古香,有仿唐建築、古戲台、商業街等。在這裡,遊客可以感受到濃厚的曆史氛圍,彷彿穿越回了古代。古鎮經常舉辦唐風文化節,有精彩的民俗表演、傳統手工藝品展示等活動。遊客可以觀看舞龍舞獅、雜技表演,購買精美的手工藝品,品嘗地道的美食,如糖葫蘆、糖人、烤冷麵等。

甲午末戰遺址群

甲午末戰遺址群位於大窪區田莊台鎮,占地麵積約96萬平方米,包括戰場遺址、殉國烈士墓遺址和炮台遺址三部分。1895年3月,甲午中日戰爭田莊台之戰在此爆發,這是甲午戰爭中的重要戰役,也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遺址群是研究甲午中日戰爭和中國近代史的重要場所,具有極高的曆史價值。來到這裡,遊客可以瞭解到當年戰爭的慘烈,感受到先烈們的英勇無畏。遺址群周邊還設有紀念館,展示了甲午戰爭的曆史資料和文物,讓遊客更深入地瞭解那段曆史。

古刹與寺廟

聖清宮

聖清宮位於大窪區大堡子村內,緊鄰村文化廣場,始建於清代雍正四年(1726年)。由山門、南北配殿、前殿和後殿等部分組成,其中山門為歇山式建築,南北配殿和前殿為硬山式建築,展現了清代傳統建築風格。聖清宮所在的大堡子村以生態宜居聞名,村內綠化覆蓋率高,村落的整體環境與聖清宮的古樸建築相映成趣,形成了「沒有圍牆的公園」式景觀,吸引大量遊客前來觀光。寺廟內供奉著佛像,香火旺盛,每逢初一、十五,都會有眾多信徒前來朝拜。

曆史遺址

除了甲午末戰遺址群,大窪區還有一些其他的曆史遺址。

張作霖故居遺址

位於東風鎮葉家村的張作霖故居遺址,雖曆經歲月變遷,但仍能讓人感受到當年的風貌。這裡是張作霖出生和成長的地方,故居內的建築風格具有濃鬱的東北特色。雖然部分建築已不複存在,但殘留的地基和一些老物件,見證了張作霖的童年時光和家庭背景,對於研究張作霖的生平以及當時的社會風貌具有重要意義。

古烽火台遺址

在大窪區的一些偏遠鄉村,還留存著古烽火台遺址。這些烽火台建於古代,是重要的軍事防禦設施。雖然如今大多已破敗不堪,但它們曾在曆史上發揮過重要作用,用於傳遞軍事資訊,預警外敵入侵。站在烽火台遺址前,彷彿能看到當年烽火連天、士兵們嚴陣以待的場景,它們是大窪區古代軍事曆史的見證者。

民俗風情

大窪區的民俗風情豐富多彩,極具地方特色。

漁雁文化

二界溝街道的漁雁文化是國家級非遺。這裡的漁民像候鳥一樣,春來秋去,從事漁業捕撈,形成了獨特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每年的開海節是漁雁文化的重要體現,屆時,漁民們會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祈求海神保佑漁業豐收。他們會獻上祭品,燃放鞭炮,然後揚帆出海,場麵十分壯觀。此外,漁雁文化還包括獨特的漁家歌謠、傳說故事等,這些都是漁民們在長期的漁業生產中創造和傳承下來的。

朝鮮族民俗

平安鎮作為朝鮮族村落,保留了許多朝鮮族的民俗文化。朝鮮族的傳統舞蹈優美動人,如長鼓舞、扇子舞等,每逢節日或慶典,村民們都會穿上鮮豔的民族服裝,跳起歡快的舞蹈。朝鮮族的傳統體育專案也很有特色,如跳板、蕩鞦韆等,既具有娛樂性,又能鍛煉人的身體和意誌。朝鮮族的美食文化同樣豐富,泡菜、打糕、冷麵等特色美食,口感獨特,深受人們喜愛。在朝鮮族的傳統節日,如春節、中秋節等,村民們會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如祭祀祖先、家庭聚會等,充滿了濃厚的節日氛圍。

傳統手工藝

大窪區的傳統手工藝也十分豐富,像木版年畫、葦編工藝等非遺專案。木版年畫色彩鮮豔,圖案豐富,具有濃鬱的民間藝術風格,內容多為吉祥如意、驅邪納福等主題,常用於裝飾房屋、饋贈親友。葦編工藝則利用當地豐富的蘆葦資源,編織出各種精美的生活用品和工藝品,如葦席、葦簍、葦編動物等,既實用又美觀。這些傳統手工藝不僅是大窪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地人民智慧的結晶。

特色美食

河蟹豆腐

河蟹豆腐是大窪區的特色美食之一,屬於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遼河口漁家菜特色食材加工技藝與習俗」。這道菜並非真正的豆腐,而是將河蟹蒸熟後,取出蟹肉和蟹黃,加入適量的水和澱粉,攪拌均勻,然後倒入鍋中煮熟,使其凝固成類似豆腐的形狀。河蟹豆腐口感細膩嫩滑,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食用時,可以搭配蔥花、香菜、薑末等調料,增添風味。

海蜇燉肉

海蜇燉肉也是大窪區的一道傳統名菜,以海蜇和豬肉為主要食材。海蜇爽脆中帶有韌性,豬肉肥而不膩,兩者搭配燉煮,海蜇吸收了豬肉的香味,豬肉則融入了海蜇的鮮美。這道菜湯汁濃鬱,味道醇厚,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海蜇富含碘等微量元素,豬肉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兩者搭配,營養均衡。

文蛤燉茄子

文蛤燉茄子是一道將海鮮與蔬菜完美結合的美食。文蛤肉質鮮美,營養豐富,茄子軟糯香甜。將文蛤和茄子一起燉煮,文蛤的鮮味滲透到茄子中,茄子也吸收了文蛤的湯汁,味道十分獨特。這道菜口感鮮美,清淡爽口,是大窪區居民餐桌上的常客。文蛤還具有清熱、利濕、化痰等功效,與茄子搭配,既美味又健康。

旅遊指南攻略

最佳旅遊時間

大窪區四季分明,不同季節有不同的美景和活動。4-5月是春季,此時萬物複蘇,大窪區的鄉村田野一片生機勃勃,適合前往王家街道、唐家鎮等地的鄉村旅遊景點,欣賞田園風光,參與采摘活動。6-8月是夏季,氣候較為炎熱,但大窪區的濕地和海灘是避暑的好去處。可以前往紅海灘國家風景廊道,欣賞濕地風光,還能在海邊享受沙灘和海浪。9-10月是大窪區最具魅力的季節,此時紅海灘的堿蓬草進入最佳觀賞期,整片濕地被染成濃烈的紅色,與金黃的蘆葦蕩形成鮮明對比,構成一幅壯麗的自然畫卷。趙圈河鎮周邊的紅海灘國家風景廊道迎來客流高峰,遊客可沿著木棧道深入濕地,近距離感受這份獨特的生態奇觀,還能邂逅南遷的丹頂鶴、東方白鸛等珍稀鳥類,是攝影和觀鳥的黃金時段。11月至次年2月的冬季,大窪區雖氣溫較低,但黑風關古鎮會打造冰雪主題場景,推出冰雕展、雪地摩托等冬季遊樂專案,為遊客帶來彆樣的樂趣。

交通指南

-外部交通:若選擇飛機出行,可先抵達沈陽桃仙國際機場或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再轉乘高鐵或長途汽車前往盤錦市區,從盤錦站或盤錦北站打車至大窪區核心區域約40分鐘車程。鐵路方麵,京哈高鐵、盤營高鐵均經過盤錦,盤錦站和盤錦北站均有直達大窪區的公交線路,票價低廉且班次密集。長途汽車則可直達大窪區客運站,站內有發往周邊鄉鎮的短途班車,方便前往各景點。

-內部交通:大窪區內公交線路覆蓋主要鄉鎮和景點,如前往紅海灘國家風景廊道可乘坐專線旅遊公交,定時發車,直達景區門口。計程車起步價合理,適合短途出行或多人同行。此外,部分鄉鎮如趙圈河、二界溝等地有共享電動車投放,方便遊客在鄉鎮內靈活遊覽。若計劃深度遊玩鄉村景點,建議租車自駕,沿途可隨時停靠欣賞風光。

住宿推薦

-景區周邊酒店:紅海灘國家風景廊道附近有多家特色酒店和度假村,如紅海灘濕地溫泉酒店,不僅地理位置優越,步行即可到達景區,還提供溫泉洗浴服務,遊客可在觀賞紅海灘後享受溫泉放鬆。酒店餐廳主打河鮮和農家菜,能品嘗到新鮮的河蟹、文蛤等特色美食。

-城區連鎖酒店:大窪街道和田家街道分佈著如家、7天等連鎖酒店,設施完善,價格適中,周邊餐飲、購物便利,適合預算有限的遊客。部分酒店還提供旅遊諮詢服務,可協助規劃行程。

-鄉村民宿:二界溝街道、王家街道有許多漁家民宿和農家院,裝修融入當地民俗元素,如漁家民宿以船木裝飾,農家院則保留東北火炕等特色。房東多為當地居民,熱情好客,可提供出海捕魚、農田采摘等體驗活動,讓遊客深入感受本地生活。

購物推薦

-海鮮乾貨:二界溝街道的海鮮市場是購買海鮮乾貨的首選之地,這裡的蝦米、蝦皮、海蜇皮等均為本地海域出產,新鮮晾曬而成,口感鮮美。可現場真空包裝,方便攜帶,是饋贈親友的佳品。購買時可與攤主協商價格,選擇正規攤位確保品質。

-非遺手工藝品:田莊台鎮的非遺文創館內有木版年畫、葦編工藝品等出售,木版年畫色彩明快,題材吉祥,葦編動物造型生動,兼具藝術性和紀念意義。部分手工藝品可現場觀看製作過程,瞭解非遺技藝的傳承。

-農產品禮盒:大窪區的盤錦大米、有機蔬菜等農產品品質優良,田家街道的特產店有精裝禮盒裝出售,包裝精美,適合作為伴手禮。盤錦大米顆粒飽滿,蒸煮後香氣濃鬱,是餐桌上的佳品。

大窪區,這片被濕地與海洋滋養的土地,既有自然饋贈的生態奇觀,又有曆史沉澱的文化印記,更有鮮活生動的民俗風情。從紅海灘的壯闊到黑風關古鎮的古樸,從漁家的號子到朝鮮族的歌舞,每一處都展現著獨特的生命力。無論是追尋曆史足跡,還是親近自然生態,抑或體驗民俗樂趣,大窪區都能為遊客帶來豐富而深刻的旅行記憶,值得細細探尋與品味。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