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 第4章 長春市《二道區》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第4章 長春市《二道區》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在東北大地的中心,吉林省省會長春市的東部,坐落著一座獨具特色的城區——二道區,擁有著豐富的曆史底蘊、獨特的文化脈絡。

一、區域概況

二道區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其位於東經125°21′24″至125°27′12″,北緯43°50′60″至43°57′36″之間。它東與長春蓮花山生態旅遊度假區接壤,西靠伊通河東岸,南與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南區、長春淨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接壤,北與寬城區、長春新區、長春經濟開發區北區、九台區東湖鎮接壤。目前,二道區直接管轄區域麵積為9087平方千米,在這片不算遼闊卻充滿活力的土地上,生活著許多居民,他們在此安居樂業,共同描繪著二道區的發展藍圖。

二、曆史沿革與文化脈絡

二道區的曆史可以追溯到200多年前,那時長春聚落初步形成,名為寬城子。在寬城子東邊有條伊通河,1825年(清道光五年),長春廳衙署從新立城遷至寬城子。1865年(清同治四年),寬城子開始築城,城牆四周共有9個城門,南門叫全安門,南門外便是伊通河,河東岸與全安門隔河遙遙相對的是荒涼的河灘地和水泡子。當時,人們習慣把伊通河稱為頭道河,而把二道區境內與伊通河平行的另一條小河稱為二道河子。這便是「二道河子」名稱的由來,也為後來二道區的得名埋下了伏筆。

二道區地域形成於淪陷時期。1934年偽新京特彆市在伊通河東岸設和順區、東站區、東榮區等。其中,和順區這個名字與二道河子息息相關,當年沿二道河子河岸邊有條街叫順河街,後來順河街慢慢叫成河順街,再後來又演變為和順街,和順區即因和順街而得名。國民黨統治時期,繼續沿用和順區這一稱呼。當時二道區形成初期的範圍是:南至嶺東路,北至長春東站,東至樂群街,西至伊通河畔。據說因這一區域呈半麵形,所以也叫「一麵街」(指今臨河街一帶),二道區街路名中「條」的由來,便是從一麵街開始的,如臨河街以東的第一個衚衕叫「臨河一條」,依此類推到臨河八條。

在淪陷時期,二道區是典型的中國人居住區,其最初規劃呈「井」字形,縱、橫各個單元相通,每個單元依靠一條街。但當時居民房屋低矮擁擠,城市基本設施極差,又地處伊通河東岸低地,城區長期受夏季洪水和地下水位過高的困擾。而且,日本在二道河子推行殖民統治,對每一條街路都冠以殖民主義名稱,如「和順」是順利推行大和民族奴役滿洲的簡稱;「東盛」是東亞興盛的簡稱;「民豐」中「民」指大和民族,「豐」是侵略奴役之豐;「信和」是信奉大和民族的簡稱(解放後改為福安街);「樂土」是王道樂土的簡稱(解放後改為樂群街);「圈道」(解放後改為環城路)是大東亞共榮圈的簡稱,還有類似東亞共榮的東榮大路、東榮大橋等,這些都深深烙印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和奴化東北的政治野心。

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解放長春,建立市民主政府,二道區在和順、東榮兩個區民主政府的管轄之下。1948年10月19日長春解放,和順、東榮兩區合並成立二道河子區。1950年,和順區改稱第五區。1955年,將寬城區的八裡堡辦事處並入和順區,同年,因「和順」兩個字帶有殖民統治的色彩,所以改稱二道河子區。1995年,長春市行政區劃調整,將原雙陽縣的四家鄉、勸農山鎮、泉眼鄉和郊區三道鎮劃歸二道區,全區總麵積增至5113平方公裡,同年,二道河子區略去「河子」二字,更名為二道區。2010年9月,蓮花山生態旅遊度假區成立,二道區四家子鄉、勸農山鎮、泉眼鎮78%麵積劃歸蓮花山生態旅遊度假區管理。2023年,調整八裡堡、遠達2個街道管轄範圍,增設東惠街道。

在這片土地的曆史長河中,雖難以列舉出如其他著名曆史文化名城那般廣為人知的曆史人物,但每一位在此生活、奮鬥過的居民,都用自己的方式為二道區的發展添磚加瓦,他們是這片土地曆史文化的創造者和傳承者。從早期闖關東來到此地定居的先民,到為城市建設揮灑汗水的工人,再到如今為二道區經濟發展貢獻力量的創業者,他們的故事共同構成了二道區豐富多彩的人文曆史。

三、鄉鎮簡介

目前,二道區下轄英俊鎮1個鎮。

-英俊鎮:地處長春市東部,是二道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地理位置優越,交通較為便利,與周邊區域聯係緊密。英俊鎮的發展兼具農業與工業特色,在農業方麵,以種植蔬菜、水果等經濟作物為主,為城市提供新鮮的農產品。鎮內有不少蔬菜種植基地,運用現代化的種植技術,保證蔬菜的產量和品質。在工業領域,英俊鎮積極承接產業轉移,發展了一些製造業和加工業,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產業集群,吸納了當地眾多勞動力就業,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同時,隨著城市化程序的推進,英俊鎮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教育、醫療、商業等配套設施逐漸齊全,居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此外,英俊鎮還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留了一些自然景觀和田園風光,成為城市居民週末休閒度假的好去處,如一些農家樂,遊客可以在此體驗采摘、品嘗農家菜等鄉村生活樂趣。

四、必遊景點

1勞動公園:這座公園有著獨特的曆史和迷人的景色。它在淪陷時期叫「蓮花泡」,因泡子裡生長著蓮花而得名。如今,已被改造成供群眾休憩的免費公園,成為了二道區居民休閒娛樂的重要場所。公園內湖水清澈,湖麵上荷葉田田,蓮花盛開時,滿湖的粉色花朵與翠綠荷葉相互映襯,美不勝收。公園內綠樹成蔭,有許多蜿蜒的小徑,人們可以漫步其中,享受清新的空氣和寧靜的氛圍。此外,公園還設有健身區域、兒童遊樂設施等,滿足不同年齡段遊客的需求,無論是清晨鍛煉的老人,還是週末遊玩的家庭,都能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

2長春國際物流經濟開發區:雖然它主要以經濟發展為導向,但也有著獨特的參觀價值。這裡彙聚了眾多物流企業和商貿公司,是東北地區重要的物流樞紐之一。來到這裡,可以看到現代化的物流設施和繁忙的貨物運輸場景,瞭解物流行業的運作流程。開發區內的建築風格現代簡約,規劃佈局合理,展現出了二道區在經濟發展方麵的活力與成就。對於對物流行業感興趣或者想要瞭解城市經濟發展的遊客來說,是一個不錯的去處。

3長春革命烈士紀念館:該紀念館的曆史最早可追溯至1952年建成的長春革命烈士陵園。曆經多年發展,1998年市區周邊散葬的烈士陵墓統一遷移至此。這裡集中安葬了早期民主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912位革命烈士,其中無名烈士524位,朝鮮人民軍烈士79位。走進紀念館,莊嚴肅穆的氛圍撲麵而來,館內陳列著眾多烈士的遺物、事跡介紹等,通過這些展品和資料,人們可以深入瞭解革命先烈們為了國家獨立、民族解放而英勇奮鬥的曆史,感受他們的崇高精神和偉大情懷,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緬懷先烈的重要場所。

五、古刹、寺廟與道觀

在二道區,雖沒有聲名遠揚的大型古刹、寺廟與道觀,但分佈著一些小型的宗教場所,它們默默承載著當地部分居民的宗教信仰和精神寄托。這些場所建築風格質樸,雖規模不大,卻也有其獨特的韻味。每逢宗教節日,周邊的信徒會前來祈福、誦經,香火雖不旺盛,但也為二道區增添了一份寧靜祥和的宗教文化氛圍,成為了二道區多元文化的一部分。

六、曆史遺址

二道區留存著一些見證其曆史變遷的遺址。比如,曾經的二道河子河道遺址,雖如今河水早已乾涸,但它承載著二道區的曆史記憶,見證了這片土地從昔日的鄉村田野逐漸發展成為城市區域的過程。還有日偽時期留下的一些建築遺址,這些建築風格帶有明顯的殖民時期特征,它們是日本侵略東北的曆史見證,時刻提醒著人們要銘記曆史,珍惜現在的和平生活。雖然這些遺址有的已破舊不堪,但它們對於研究二道區的曆史、日本殖民統治曆史等都具有重要的價值,是不可多得的曆史文化資源。

七、民俗風情

二道區的民俗風情充滿濃鬱的東北特色。在傳統節日方麵,春節是最重要的節日,一進入臘月,大街小巷就充滿了節日的氛圍。家家戶戶開始忙著采購年貨,做粘豆包、蒸年糕等傳統美食。到了除夕,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桌上擺滿了各種豐盛的菜肴,如小雞燉蘑菇、豬肉燉粉條等東北特色美食。飯後,孩子們會出去放鞭炮,大人們則聚在一起聊天、看春晚,共度溫馨的夜晚。元宵節時,人們會吃元宵,街頭還會有舞龍舞獅表演,熱鬨非凡。端午節,人們會包粽子、插艾草,以祈求平安健康。

在民間藝術方麵,二人轉是深受居民喜愛的藝術形式。演員們在舞台上載歌載舞,通過幽默詼諧的語言、誇張的表演動作和獨特的唱腔,講述著生活中的故事,常常逗得觀眾捧腹大笑。大秧歌也是二道區常見的民俗活動,無論是在公園還是廣場,都能看到人們身著鮮豔的服裝,手持彩扇或手帕,在歡快的鑼鼓聲中扭起大秧歌,展現出東北人民樂觀開朗的性格和對生活的熱愛。此外,二道區還有一些傳統的手工藝,如剪紙、刺繡等,民間藝人用他們靈巧的雙手,創作出精美的作品,這些手工藝品不僅具有藝術價值,還蘊含著豐富的民俗文化內涵。

八、特色美食

1東北燉菜:這是二道區極具代表性的美食,以食材豐富、味道濃鬱著稱。常見的有豬肉燉粉條、小雞燉蘑菇、排骨燉豆角等。豬肉燉粉條選用肥瘦相間的豬肉和爽滑勁道的粉條,豬肉的油脂融入粉條中,粉條吸收了肉香,吃起來軟糯可口,令人回味無窮。小雞燉蘑菇則是將雞肉與榛蘑搭配,榛蘑獨特的香氣為這道菜增添了彆樣的風味,雞肉鮮嫩,湯汁濃鬱,十分下飯。

2鍋包肉:這道美食在二道區也備受歡迎。它以豬裡脊肉為主料,將肉切成薄片,裹上麵糊,放入油鍋中炸至金黃酥脆。再用白糖、醋、番茄醬等調製的糖醋汁進行翻炒,使肉片均勻地裹上醬汁。鍋包肉外酥裡嫩,酸甜可口,咬下去「嘎吱」作響,是一道男女老少都喜愛的菜肴,常常出現在家庭聚會和餐館的餐桌上。

3粘豆包:用黃米麵或糯米麵做皮,紅豆沙做餡,經過蒸製而成。粘豆包口感軟糯,豆餡香甜,具有濃厚的東北特色。在過去,它是東北人冬季儲存的主要食物之一,如今依然是二道區居民喜愛的美食,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在鍋中煎一下,外皮變得酥脆,彆有一番風味。

4雪衣豆沙:這是一道造型獨特、口感甜美的甜點。以豆沙為餡,外麵裹上一層打發的蛋清,放入油鍋中炸至表麵金黃。雪衣豆沙外形圓潤潔白,宛如雪團,入口即化,豆沙餡的香甜與蛋清的鬆軟完美結合,是餐桌上的一道亮點,尤其受到孩子們和女士的喜愛。

九、旅遊指南攻略

1最佳旅遊時間:二道區四季分明,每個季節都有獨特的魅力。春季(3-5月),萬物複蘇,勞動公園裡的花朵競相開放,是賞花踏青的好時節;夏季(6-8月),氣候相對涼爽,適合前往公園遊玩,還可以在伊通河畔散步,感受河水帶來的清涼;秋季(9-11月),天高氣爽,此時可以去英俊鎮體驗采摘水果的樂趣,欣賞鄉村的田園風光;冬季(12-2月),雖然天氣寒冷,但可以體驗東北特色的冰雪專案,如滑冰、滑雪等,感受冰雪世界的魅力,而且春節期間還能感受到濃鬱的節日氛圍。

2交通指南:二道區交通便利。如果是乘坐飛機抵達長春龍嘉國際機場,可以選擇乘坐機場大巴,有多條線路通往二道區;也可以乘坐計程車,直接到達目的地;還能先乘坐地鐵,再換乘公交或打車。若是乘坐火車,長春站和長春西站距離二道區都不算太遠,從火車站出來後,可通過地鐵、公交車或計程車前往二道區各個景點。在城區內,公共交通發達,有多條公交線路貫穿全區,方便遊客出行。此外,遊客還可以選擇租車自駕,這樣能更自由地遊覽各個景點。

3住宿推薦:二道區有各種檔次的住宿可供選擇。追求高品質住宿體驗的遊客,可以選擇位於吉林大路附近的酒店,這些酒店設施齊全,服務周到,周邊商業氛圍濃厚,出行和購物都很方便。若想體驗當地的生活氛圍,可選擇一些位於居民區附近的民宿,價格相對較為實惠,還能感受到二道區的風土人情。預算有限的遊客,可以選擇經濟型酒店或快捷酒店,如漢庭酒店、如家酒店等,這些酒店分佈在各個主要區域,價效比高,出行便利。

4遊玩路線規劃:如果時間充裕,可以安排3-5天的行程。第一天,可以前往勞動公園,欣賞自然風光,感受當地居民的休閒生活;第二天,去長春革命烈士紀念館,緬懷革命先烈,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第三天,到長春國際物流經濟開發區,瞭解物流行業的發展;第四天,前往英俊鎮,體驗鄉村生活,品嘗農家美食;第五天,在城區內逛逛,購買一些特色紀念品,如剪紙、刺繡等手工藝品。如果時間有限,也可以選擇1-2個景點重點遊覽,如勞動公園和長春革命烈士紀念館,這樣能更深入地感受二道區的曆史文化與自然風光。

長春市二道區,它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充滿著現代的活力。無論是探尋曆史遺跡,還是品嘗特色美食,亦或是感受民俗風情,這裡都能給遊客帶來獨特的體驗。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二道區將不斷發展,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吸引更多的人前來瞭解它、愛上它。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