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第5章 四平市《雙遼市》
在吉林省西南部,鬆遼平原與科爾沁草原的接壤地帶,有一座充滿魅力的城市——雙遼市。它地處吉林、遼寧、內蒙古三省區交界處,素有「雞鳴聞三省」的美譽。雙遼市幅員麵積31212平方公裡,下轄6個街道、8個鎮、4個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曆史文化,讓這座城市散發著彆樣的光彩。
千年變遷:曆史沿革與文化脈絡
雙遼的曆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早在「禹平水土置九州」時,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這裡是遊牧文化與農耕文化的交織地,不同民族在這裡留下了獨特的文化印記。
戰國、秦、漢時期,雙遼一帶屬遼東郡管轄;晉南北朝時,屬契丹,是河北道木公漠都督府轄區;唐朝時,歸屬渤海夫餘府;遼代建置五道,雙遼屬上京道管轄;金代,歸上京路管轄;元朝,隸屬於遼陽行省開元路;明朝,屬遼東指揮使司,遼東都司轄境;清朝前期,為奉天將軍管轄,是內蒙古哲裡木盟科爾沁部左翼中旗和碩達爾汗王、博多勒葛台親王的放牧之所,屬溫都爾郡王領地。
1796年(嘉慶元年),鄭姓之人在此開設旅店,供過往的蒙古族人歇息,得名「鄭家屯」。此後,住戶逐漸增多,形成屯落。1862年(同治元年),溫都爾郡王弟四喇嘛色楞那木吉勒複行放荒,到此居住的漢人越來越多,鄭家屯遂成為集鎮。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鄭家屯設遼源州,歸昌圖府直轄,鄭家屯為州治所在地。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營口至鄭家屯水路航運開發,商船往來頻繁,鄭家屯迎來了黃金發展時期。1916年,少帥張學良與於鳳至在鄭家屯締結良緣,傳為佳話。1917年,四鄭鐵路(四平—鄭家屯)通車,鄭家屯進一步成為奉(沈陽)北蒙漢各族的貿易中心。
1922年(民國11年),奉係軍閥吳俊升由洮遼鎮守使提任黑龍江省省長兼督軍,在鄭家屯大興土木,建起行轅,俗稱「大帥府」。「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者侵入遼源縣和雙山縣,於1932年3月建立偽滿政權。1940年(民國29年),遼源縣和雙山縣合並為雙遼縣。1946年2月,西滿分局北撤,遼西省委遷駐鄭家屯。1947年5月24日,雙遼全境解放。1949年1月,成立雙遼縣人民政府,同年5月,撤銷遼北省,雙遼縣劃歸遼西省管轄。1954年8月,撤銷遼西省,雙遼縣劃歸吉林省,隸屬吉林省白城專署管轄。1959年3月,雙遼縣劃歸吉林省四平專署管轄。1983年9月,地方行政體製改革,設四平市(省轄市),雙遼縣劃歸四平市管轄。199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雙遼撤縣設市,稱雙遼市(縣級)。
在漫長的曆史程序中,雙遼孕育出了許多傑出的曆史人物。奉係軍閥吳俊升,在鄭家屯建立行轅,對當地的政治、經濟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他的大帥府如今已成為鄭家屯博物館,見證著那段風雲變幻的曆史。還有在這片土地上生活過的普通百姓,他們用勤勞的雙手和智慧,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如雙遼太平鼓,曆史悠久,產生於唐代以前,盛於清代,如今已成為雙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每逢節日慶典,人們都會敲響太平鼓,祈求風調雨順、平安幸福。
鄉鎮風采:特色與發展
雙遼市下轄的6個街道、8個鎮、4個鄉,每個鄉鎮都有其獨特的風貌和發展特色。
-鄭家屯街:作為雙遼市的核心街道,鄭家屯街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這裡曆史底蘊深厚,擁有眾多曆史遺跡和文化景點,如鄭家屯博物館,遊客可以在這裡瞭解雙遼的曆史變遷和風土人情。街道上商業繁榮,各類店鋪琳琅滿目,滿足著居民和遊客的生活需求。
-遼東街:位於市區東部,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近年來,遼東街積極發展工業和服務業,引進了多家企業,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同時,遼東街注重生態環境建設,打造了多個公園和休閒廣場,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
-遼南街:以農業和商貿業為主。這裡土地肥沃,農產品豐富,是雙遼市的重要糧食產區之一。遼南街還擁有多個農貿市場和商業街,商貿活動活躍,農產品和各類商品在這裡流通,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繁榮。
-遼西街:工業發展迅速,形成了以製造業、建材業等為主的產業格局。遼西街積極推進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加大對企業的扶持力度,鼓勵企業引進新技術、新裝置,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同時,遼西街注重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交通、水電等配套設施,為企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遼北街:是雙遼市的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這裡有多條公路和鐵路貫穿而過,交通十分便利。遼北街依托交通優勢,大力發展物流產業,建設了多個物流園區和配送中心,吸引了眾多物流企業入駐。同時,遼北街還積極發展商業和服務業,為居民和過往旅客提供了便捷的服務。
-紅旗街:以生態農業和鄉村旅遊為特色。紅旗街擁有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農業資源,近年來,紅旗街充分利用這些優勢,發展生態農業,種植了大量的綠色蔬菜、水果等農產品。同時,紅旗街還開發了多個鄉村旅遊景點,如農家樂、采摘園等,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體驗鄉村生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茂林鎮:地處雙遼市北部,是一個以農業和畜牧業為主的鄉鎮。茂林鎮擁有廣袤的草原和肥沃的土地,畜牧業發達,是雙遼市重要的肉牛、肉羊養殖基地。同時,茂林鎮的農業也取得了長足發展,主要種植玉米、大豆、水稻等農作物,通過推廣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實現了農業的增產增收。
-雙山鎮: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這裡有著名的八一湖,由五個連通庫區和一塊濕地組成,被網友譽為「五小連池」。八一湖景色優美,可垂釣賞荷,春季和秋季還能觀賞到三十餘種珍稀鳥類。雙山鎮以旅遊業為龍頭,帶動了餐飲、住宿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繁榮。
-臥虎鎮:是雙遼市的農業大鎮,土地資源豐富,農業生產條件優越。臥虎鎮主要種植玉米、花生、蔬菜等農作物,近年來,臥虎鎮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特色農業,引進了多個優質農產品品種,如綠色蔬菜、水果等,同時還發展了農產品加工業,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服先鎮:以工業和商貿業為主。服先鎮擁有多家工業企業,涉及機械製造、建材加工、食品加工等多個領域。同時,服先鎮的商貿業也十分活躍,鎮內有多個集市和商場,商品種類繁多,滿足了當地居民和周邊地區的消費需求。服先鎮注重加強與周邊地區的經濟合作,積極拓展市場,推動了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
-王奔鎮:是一個充滿活力的鄉鎮,近年來,王奔鎮在農業、工業和旅遊業等方麵都取得了顯著成就。王奔鎮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推廣農業機械化和智慧化,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同時,王奔鎮還加大了對工業的扶持力度,引進了多家企業,促進了工業的發展。此外,王奔鎮還依托當地的自然景觀和民俗文化,發展旅遊業,打造了多個旅遊景點,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興隆鎮:以農業和林業為主。興隆鎮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高,是雙遼市的重要生態屏障。興隆鎮積極發展林業產業,種植了大量的楊樹、鬆樹等樹木,同時還發展了林下經濟,如養殖家禽、種植中藥材等,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此外,興隆鎮的農業也以綠色、生態為特色,主要種植有機蔬菜、水果等農作物,深受市場歡迎。
-東明鎮:是雙遼市的新興鄉鎮,近年來,東明鎮在經濟發展、社會建設等方麵都取得了長足進步。東明鎮積極發展工業和服務業,引進了多個專案,促進了當地經濟的增長。同時,東明鎮注重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條件。此外,東明鎮還大力發展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質量。
-玻璃山鎮:以玻璃建材產業而聞名。玻璃山鎮擁有豐富的矽砂資源,是東北地區重要的玻璃建材生產基地。這裡有多家玻璃生產企業,生產的玻璃產品質量優良,暢銷國內外市場。玻璃山鎮依托玻璃建材產業,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繁榮。
-柳條鄉:以農業和漁業為主。柳條鄉水資源豐富,有多個湖泊和河流,漁業發達。柳條鄉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同時還發展了漁業養殖,養殖了鯉魚、鯽魚、草魚等多種魚類。近年來,柳條鄉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新立鄉: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鄉鎮,主要種植玉米、大豆、花生等農作物。新立鄉注重農業科技創新,推廣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同時,新立鄉還積極發展農村電商,拓寬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
-永嘉鄉:以畜牧業和林果業為特色。永嘉鄉草原資源豐富,適宜發展畜牧業,主要養殖牛、羊、豬等家畜。同時,永嘉鄉還種植了大量的果樹,如蘋果、梨、葡萄等,形成了林果業產業。永嘉鄉通過發展畜牧業和林果業,實現了農業產業的多元化發展,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那木斯蒙古族鄉:是雙遼市唯一的蒙古族鄉,具有濃鬱的蒙古族文化特色。那木斯蒙古族鄉的蒙古族同胞保留了傳統的蒙古族風俗習慣,如蒙古族歌舞、摔跤、射箭等。遊客來到這裡,可以體驗到獨特的蒙古族文化,品嘗到蒙古族特色美食,如烤全羊、手把肉等。同時,那木斯蒙古族鄉還積極發展旅遊業,打造了多個蒙古族文化旅遊景點,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民俗風情:傳統與傳承
雙遼市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滿、蒙、回、漢等各民族在這裡和諧共處,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蒙古族的民俗文化在雙遼市占有重要地位。蒙古族的傳統節日,如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節日。在那達慕大會上,人們舉行摔跤、射箭、賽馬等傳統體育比賽,展示自己的力量和技巧。同時,還會舉行蒙古族歌舞表演,如馬頭琴演奏、蒙古長調演唱等,讓人們感受到蒙古族文化的獨特魅力。蒙古族的服飾也彆具特色,男子身著長袍、腰帶、靴子,頭戴帽子;女子則身著長袍、坎肩,頭戴頭飾,色彩鮮豔,圖案精美。
雙遼市的滿族文化也十分豐富。滿族的傳統民居具有獨特的建築風格,一般為四合院形式,房屋的牆壁較厚,屋頂坡度較大,有利於保暖和排水。滿族的傳統美食也深受人們喜愛,如薩其馬、粘豆包等,口感香甜,製作工藝獨特。此外,滿族還有許多傳統的禮儀和習俗,如請安、拜年等,體現了滿族人民的文明素養和傳統美德。
漢族的民俗文化在雙遼市也有著廣泛的影響。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春節期間,人們貼春聯、放鞭炮、吃年夜飯、拜年等,充滿了喜慶和歡樂的氛圍。此外,漢族還有許多傳統的民間藝術形式,如剪紙、刺繡、舞龍舞獅等,這些藝術形式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還反映了漢族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舌尖雙遼:特色美食之旅
雙遼的美食文化融合了東北菜的豪爽與蒙古族、滿族等民族美食的特色,形成了獨特的風味。
-手把肉:蒙古族傳統美食,選用新鮮的羊肉,切成大塊,放入鍋中煮熟,食用時用手拿著肉,蘸上韭菜花醬、蒜泥等調料,口感鮮嫩,味道鮮美。手把肉體現了蒙古族人民豪爽的性格和對美食的獨特理解。
-粘豆包:滿族傳統美食,以糯米麵為皮,紅豆沙為餡,經過蒸製而成。粘豆包口感軟糯,香甜可口,是滿族人民喜愛的傳統美食之一。在春節等傳統節日,滿族家庭都會製作粘豆包,作為節日美食,增添節日氛圍。
-雙遼煎餅:以玉米、小米等為原料,經過發酵、攤製等多道工序製作而成。雙遼煎餅口感酥脆,香氣撲鼻,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捲上各種菜肴,如蔥絲、香菜、雞蛋等,味道更加豐富。雙遼煎餅是雙遼市的特色小吃之一,深受當地居民和遊客的喜愛。
-烤全羊:蒙古族招待貴賓的傳統佳肴。選用膘肥體壯的綿羊,經過宰殺、燙毛、煺毛、醃漬、調味後,在特製的烤爐中用果木炭火烤製而成。烤全羊外皮金黃酥脆,肉質鮮嫩多汁,香氣四溢,是一道極具視覺和味覺衝擊力的美食。在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等重要場合,烤全羊是必不可少的美食。
打卡勝地:必遊景點推薦
雙遼市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鄭家屯博物館:位於雙遼市遼河路1799號,是在奉係軍閥吳俊升的行轅舊址上建立起來的,為中國清代官式建築風格。館內展示了雙遼地區的曆史文物、民俗風情等,通過實物、圖片、文字等形式,生動地展現了雙遼的曆史變遷和文化底蘊,是瞭解雙遼曆史文化的重要視窗。遊客在這裡可以領略到民國時期的建築風格,感受那段風雲變幻的曆史。
-一馬樹森林公園:是以豐富針葉林資源為依托的城市近郊型省級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達957。公園內針闊喬灌植物遍佈,還有30餘種野生動物。春天,萬物複蘇,遊客可以在這裡踏青賞綠,感受大自然的生機與活力;夏天,森林茂密,是避暑納涼的好去處;秋天,樹葉變得五彩斑斕,層林儘染,是觀賞紅葉的絕佳時機;冬天,白雪皚皚,銀裝素裹,可賞雪、玩雪,體驗冬日的樂趣。公園內還設有多個娛樂專案,如騎馬、射箭、滑草等,讓遊客在欣賞自然風光的同時,還能儘情享受娛樂的快樂。
-架樹台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雙遼市種羊場境內,幅員麵積6603公頃,是四平地區唯一的濕地公園。園內有210種野生植物和190種野生脊椎動物,還有21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春秋季節,有170種候鳥到此遷徙繁衍,萬鳥翔集的場麵十分壯觀。遊客在這裡可以欣賞到優美的濕地風光,觀察到各種珍稀動植物,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同時,公園內還設有科普教育基地,為遊客提供了瞭解濕地生態係統的機會。
-雙遼白鶴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雙遼市北部茂林鎮境內,總麵積6603公頃,是白鶴、東方白鶴、黑鶴、丹頂鶴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的曆史繁殖地和現存遷徙停歇地。每年春秋兩季,大量的白鶴等珍稀鳥類在此停歇、覓食,形成了一道獨特的自然景觀。遊客來到這裡,可以觀賞到這些美麗的鳥類,瞭解它們的生活習性和保護現狀,增強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七星湖公園:位於雙遼市福耀路,總占地40公頃,分綠化區、景觀區、親水區和休閒娛樂區。公園以「七星落地」傳說為文化背景設計建設,主要景觀有七星塔、七星山、七星島、七星湖。這裡環境優美,景色宜人,是居民休閒散步、拍照打卡的好去處。在夜晚,燈光亮起,七星湖公園更加美麗動人,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遊玩。
旅遊指南:暢玩雙遼攻略
-最佳旅遊時間:雙遼市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3-5月)氣溫逐漸回升,萬物複蘇,適合踏青賞花;夏季(6-8月)氣候涼爽,是避暑納涼的好時節,適合進行戶外活動,如遊覽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秋季(9-10月)天高氣爽,樹葉變色,是觀賞紅葉的最佳時期,同時也是品嘗各種農產品的好時候;冬季(12-2月)雖然寒冷,但可以體驗冰雪旅遊專案,如滑雪、滑冰等,感受冬日的樂趣。
-交通方式:雙遼市交通十分便利,是東北地區西部交通樞紐和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境內有雙遼至大虎山、四平至齊齊哈爾兩條鐵路通過;大慶至廣州、長春至深圳、集安至錫林浩特、嫩江至丹東、雙遼至白城等多條高速公路在雙遼交彙,是吉林省唯一一個擁有多條高速公路節點、9個高速公路出口的城市;沈陽至明水、集安至錫林浩恃兩條國家級乾線公路,g231嫩雙線貫穿南北;長春至雙遼省級乾線公路橫跨東西。如果您選擇坐飛機,雙遼距離通遼機場50分鐘車程,距離長春龍嘉國際機場、沈陽桃仙國際機場均150分鐘車程。
-住宿推薦:雙遼市區住宿選擇多樣,能滿足不同遊客的需求。如雙遼市賓館,地處市中心,交通便利,周邊商業發達,客房整潔舒適,服務周到,適合注重便捷性的遊客。還有一些連鎖酒店,如如家、漢庭等,價效比高,設施完善,為遊客提供標準化的住宿服務。若想體驗鄉村風情,可選擇茂林鎮、雙山鎮等地的農家樂,這些農家樂大多依托當地的自然風光,提供農家飯菜,讓遊客在住宿的同時感受鄉村生活的寧靜與愜意。
-美食推薦:除了前文提到的手把肉、粘豆包、雙遼煎餅、烤全羊,雙遼還有不少值得一試的特色美食。
-東北亂燉:這道經典的東北菜肴在雙遼也頗受歡迎,將豆角、土豆、茄子、西紅柿、青椒等多種蔬菜與排骨或五花肉一起燉煮,食材豐富,味道濃鬱,湯汁醇厚,充分體現了東北菜的粗獷與實在。
-鍋包肉:外酥裡嫩,酸甜可口。選用豬裡脊肉切片,裹上澱粉炸至金黃,再澆上糖醋汁,色澤金黃誘人,口感層次豐富,是許多遊客喜愛的東北菜之一。
-酸菜白肉鍋:寒冬時節的暖心美食,用酸菜和五花肉一起煮,酸菜的酸脆與五花肉的肥而不膩相互融合,再搭配上粉絲、凍豆腐等食材,湯鮮味美,讓人回味無窮。
-行程建議:
-一日遊:上午可前往鄭家屯博物館,瞭解雙遼的曆史變遷和文化底蘊;中午在市區品嘗雙遼煎餅、鍋包肉等特色美食;下午前往七星湖公園,漫步湖邊,欣賞公園景色,感受城市的休閒氛圍。
-兩日遊:第一天上午遊覽一馬樹森林公園,在森林中漫步,體驗騎馬、射箭等娛樂專案;中午在公園附近的農家樂品嘗手把肉、東北亂燉;下午前往雙遼白鶴省級自然保護區,觀賞珍稀鳥類;晚上入住市區酒店。第二天上午前往架樹台湖國家濕地公園,欣賞濕地風光和各類動植物;中午品嘗烤全羊等美食;下午結束行程返程。
-三日遊:在前兩日行程的基礎上,增加茂林鎮或雙山鎮的遊覽。在茂林鎮可以體驗草原風情,瞭解當地畜牧業發展;在雙山鎮遊覽八一湖,欣賞湖光山色,垂釣賞荷,感受鄉村的寧靜與美好。
雙遼市,這座位於三省交界的城市,既有悠久的曆史沉澱,又有現代發展的活力;既有廣袤草原的豪邁,又有濕地湖泊的靈秀;既有各民族交融的獨特民俗,又有讓人垂涎的特色美食。每一個鄉鎮都有其獨特的故事,每一處景點都有其彆樣的風情,等待著人們去探索、去發現,去感受這座城市獨有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