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第7章 白山市《長白朝鮮族自治縣》
在吉林省東南部,長白山南麓,鴨綠江上遊右岸,有一座彆具風情的縣城——長白朝鮮族自治縣。總麵積達24976平方千米,邊境線長2605千米,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兩江道的一市五郡隔江相望。這裡不僅有絕美的自然風光,還蘊含著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獨特的民俗風情和誘人的特色美食,吸引著無數遊客前來探尋。
一、鄉鎮風采
長白朝鮮族自治縣下轄7鎮1鄉,每個鄉鎮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發展脈絡與人文風情。
-長白鎮:作為縣政府駐地,長白鎮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它位於鴨綠江上遊,東北、西與馬鹿溝鎮接壤,南臨鴨綠江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惠山市隔江相望。這裡曆史悠久,中華民國和東北淪陷時期稱縣街、長白街,1946年縣民主政府成立後,改長白街為長白鎮。如今,全鎮轄3個行政村、4個社羣委員會,總戶數眾多,人口密集。走在長白鎮的街頭,能看到現代化的建築與具有朝鮮族特色的房屋相互交錯,街邊的商店琳琅滿目,售賣著各種朝鮮族特色商品和日常用品。夜晚,燈火輝煌,熱鬨非凡,充滿了生活氣息。
-馬鹿溝鎮:是全縣人口較多、麵積較大的鄉鎮。1955年8月為馬鹿溝朝鮮族自治鄉,此後曆經發展變革。這裡自然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高,林業在經濟中占據一定比重。鎮內有許多林場,生產的木材質量上乘。同時,馬鹿溝鎮的農業也較為發達,種植著各類農作物。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為連線周邊鄉鎮的重要樞紐,交通便利。鎮裡還保留著一些傳統的朝鮮族村落,村民們依然保持著傳統的生活方式,傳承著朝鮮族的文化習俗。
-十四道溝鎮:擁有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農業資源。這裡的土地肥沃,適合種植各種農作物,如玉米、大豆、水稻等,是長白朝鮮族自治縣的重要糧食產區之一。鎮內的十四道溝河為農業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河水清澈,河邊景色宜人,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觀光。此外,十四道溝鎮還積極發展鄉村旅遊,一些農家樂為遊客提供了體驗鄉村生活的機會,讓遊客品嘗到地道的農家菜,感受鄉村的寧靜與淳樸。
-十二道溝鎮:以其獨特的邊境風光而聞名。它位於鴨綠江畔,與朝鮮隔江相望,在這裡可以近距離觀賞到對岸朝鮮的風土人情。十二道溝鎮的漁業資源較為豐富,鴨綠江中的魚類品種繁多,當地漁民以捕魚為生,捕撈上來的新鮮江魚成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同時,鎮裡也在積極發展邊境貿易,與朝鮮進行一些物資的交流往來,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寶泉山鎮:森林資源和礦產資源豐富。鎮內的森林中生長著各種珍稀的樹木,是一座天然的綠色寶庫。礦產方麵,有多種金屬礦產和非金屬礦產,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原料。寶泉山鎮還注重生態保護,在開發資源的同時,努力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近年來,隨著旅遊業的興起,寶泉山鎮依托其獨特的自然景觀,開發了一些旅遊專案,如森林探險、登山等,吸引了眾多戶外運動愛好者前來挑戰。
-八道溝鎮:位於縣境最西部的鴨綠江畔,東距縣城149公裡,西距臨江市100公裡。它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913年,此後稱謂幾經變化,至1959年稱八道溝人民公社,1984年12月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準,改為鎮建製。2001年9月,撤銷十一道溝鄉並入八道溝鎮。全鎮幅員麵積廣闊,轄16個行政村、28個自然屯。八道溝鎮是一個以農業和邊境貿易為主的鄉鎮,農業方麵主要種植蔬菜、水果等經濟作物,產品不僅供應本地市場,還遠銷外地。邊境貿易的發展也為八道溝鎮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朝鮮的貿易往來日益頻繁,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繁榮。
-新房子鎮: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新興鄉鎮。這裡交通便利,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新房子鎮積極發展特色農業,引進了一些新的農作物品種和種植技術,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和農產品質量。同時,鎮裡還注重工業的發展,建設了一些工業園區,吸引了一些企業入駐,為當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此外,新房子鎮的文化建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舉辦了各種文化活動,豐富了居民的精神生活。
-金華鄉:以其秀美的田園風光和濃鬱的朝鮮族民俗文化而備受遊客青睞。全鄉地勢平坦,農田一望無際,每到農作物成熟的季節,金黃的麥浪和翠綠的稻田相互交織,構成一幅美麗的田園畫卷。金華鄉的朝鮮族民俗文化儲存完好,遊客可以在這裡體驗到朝鮮族的傳統生活方式,如穿著朝鮮族傳統服飾,參與朝鮮族的傳統節日活動,品嘗朝鮮族的特色美食等。此外,金華鄉還積極發展生態旅遊,打造了一些生態旅遊景點,讓遊客在欣賞自然風光的同時,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二、曆史的長河
長白朝鮮族自治縣曆史源遠流長,早在秦朝時屬「遼東外徼」。西漢初屬蒼海郡,後為樂浪郡。東漢至唐朝初年屬高句麗,後屬渤海國西京鴨綠府豐州。遼代先屬東丹國,後屬定安國東京道淥州長白山部,鴨綠江女真大王府;金代屬上京路會寧府易懶路;元朝屬遼陽中書行省開元路;明朝屬奴爾乾都司建州衛地。因縣內長白山為女真發祥地,1677年(清康熙十六年)後200年時間裡,這裡被劃為封禁區,屬興京府。1877年(清光緒三年),設通化縣,領屬該境;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設臨江縣,該境轉屬臨江縣。
1908年10月6日(清光緒三十四年九月十二日),設長白府,治十八道溝、十九道溝之間的塔甸地方(今長白鎮),無領屬,隸於奉天府。1909年(清宣統元年),宣佈正式辦公。此後,安圖、撫鬆兩縣也先後設治,歸長白府治公所管轄。1911年(清宣統三年),長白府由試辦改為署理。1913年(民國二年),民國政府改長白府為長白縣,直接隸屬奉天省。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長白縣淪為日本的殖民地。1945年12月25日,長白縣解放,改屬安東省。1954年8月劃歸吉林省通化專員公署。1958年9月15日,經國務院批準,設長白朝鮮族自治縣,仍屬吉林省通化專員公署。1985年4月1日,劃歸渾江市(現白山市)管轄。
在漫長的曆史發展過程中,長白朝鮮族自治縣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它是多文化共生之地,唐渤海文化、長白山文化、鴨綠江文化、關東文化、朝鮮族文化在這裡傳承彙聚。古老的文化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在當地的民俗活動、傳統建築、民間藝術中得以體現。例如,朝鮮族的傳統舞蹈、音樂、服飾等,都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成為長白朝鮮族自治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曆史人物
在長白朝鮮族自治縣的曆史程序中,湧現出了許多傑出人物,他們在不同領域為家鄉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有一位朝鮮族民俗文化傳承人,出生在長白縣,自幼深受家鄉文化熏陶,對家鄉的民族文化底蘊有著深刻的認識和瞭解。他先後擔任縣文化館館長、縣大型文化活動辦公室主任和縣朝鮮族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等職務。在擔任文化館館長期間,策劃和組織了多屆全縣朝鮮族民俗文化旅遊節開幕式,為推廣朝鮮族文化做出了積極努力。在擔任朝鮮族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期間,創作了多部小說,並在相關征文比賽中獲獎。他還參與策劃和創作長白縣大型原創舞台劇,推動了當地文化藝術的發展。同時,他創作了多首宣傳家鄉的朝鮮族歌曲,促進了長白縣文化館和藝術團的藝術交流,使文化館與韓國東北亞文化研究院結成姊妹館,提升了長白朝鮮族文化藝術的影響力。此外,他和家人還積極培養朝鮮族民族民俗文化傳承人,培養了眾多愛好藝術的學生,其中不少學生考入專業院校,為傳承和發展朝鮮族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必遊景點
-望天鵝風景區:景區內有獨特的火山地質遺跡和豐富的生態資源。望天鵝火山峽穀中,奇峰怪石林立,形態各異,有的如利劍直插雲霄,有的似仙女亭亭玉立。瀑布飛瀉而下,氣勢磅礴,如銀河落九天。秋日裡,漫山遍野的彩林彷彿打翻了調色盤,紅的、黃的、橙的樹葉相互交織,構成一幅絕美的畫卷。沿著山間步道徒步探秘,彷彿置身於「東北小張家界」,讓人陶醉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中。
-靈光塔:東北地區現存最完整、曆史最悠久的古磚塔,是唐朝渤海國時期的佛塔。它見證了曆史的滄桑變遷,具有極高的曆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塔身古樸典雅,曆經歲月的洗禮依然屹立不倒。站在靈光塔前,彷彿能穿越時空,感受到渤海國時期的繁榮與昌盛。
-朝鮮族果園民俗村:一個充滿濃鬱朝鮮族風情的村落。這裡保留著許多百年木屋,建築風格獨特,具有鮮明的朝鮮族特色。遊客可以穿著朝鮮族傳統服飾,體驗打糕、跳農樂舞等傳統民俗活動,沉浸式感受朝鮮族「阿媽妮」的煙火日常。村裡的居民熱情好客,會向遊客講述朝鮮族的曆史和文化,讓遊客深入瞭解這個民族的風俗習慣。
-鴨綠江大峽穀:峽穀兩岸懸崖峭壁,怪石嶙峋,穀底江水奔騰咆哮。站在峽穀邊緣,俯瞰幽深的峽穀,感受大自然的雄渾與壯闊。峽穀內的生態環境原始而優美,生長著各種珍稀的植物和動物,是一個天然的生態寶庫。在這裡,還可以欣賞到中朝邊境的獨特風光,體驗到異國他鄉的風土人情。
五、宗教場所
長白朝鮮族自治縣雖然沒有眾多知名的古刹、寺廟、道觀,但在一些地方仍能看到具有朝鮮族特色的宗教建築。這些建築融合了朝鮮族的文化元素和宗教信仰,雖然規模不大,但卻充滿了寧靜祥和的氛圍。每逢宗教節日,當地的信徒們會聚集在這裡,舉行莊重的宗教儀式,祈求平安和幸福。這些宗教場所不僅是信徒們精神寄托的地方,也是研究朝鮮族宗教文化的重要載體。
六、曆史遺址
-乾溝子古墓群:戰國時期的古墓群,迄今儲存完好。古墓群的建築風格和墓葬形式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文化和喪葬習俗,對於研究戰國時期的曆史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古墓群的考古發掘和研究,出土了許多珍貴的文物,如陶器、青銅器、玉器等,這些文物為我們瞭解那個時代的生產生活、藝術水平和社會製度提供了實物證據。
-孤山子遺址:見證了古代人類的活動軌跡,遺址中出土的文物和遺跡,為研究長白朝鮮族自治縣古代社會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線索。從遺址中可以推測出當時人類的居住環境、生產方式和社會組織結構等情況,讓我們對這片土地上的古代文明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七、民俗風情
長白朝鮮族自治縣是除延邊州以外最大的朝鮮族聚居區,朝鮮族文化特色鮮明。在日常生活中,朝鮮族人民非常重視家庭禮儀,小孩一週歲、結婚、60大壽都會舉行隆重的慶祝儀式。傳統婚俗彆具一格,從提親、訂婚到結婚,都有一套嚴格的程式和儀式。花甲宴是朝鮮族為老人慶祝60大壽的盛大宴會,宴會上,子女們會為老人獻上豐盛的美食,表演精彩的節目,表達對老人的敬愛和祝福。
朝鮮族的服飾也極具特色,色彩鮮豔,款式多樣。男子的傳統服飾通常是白色的上衣和黑色的褲子,搭配一頂黑色的帽子,顯得簡潔大方;女子的傳統服飾則是短上衣和長裙,上衣的顏色鮮豔,領口和袖口有精緻的花紋,長裙則飄逸靈動,展現出女性的柔美。在重要的節日和慶典上,朝鮮族人民都會穿上傳統服飾,載歌載舞,慶祝節日。
此外,朝鮮族還有許多獨特的傳統節日,如春節、上元節、秋夕節等。在春節期間,朝鮮族家庭會貼春聯、吃年夜飯、守歲等,與漢族的春節習俗有一些相似之處,但也融入了朝鮮族的特色。上元節時,人們會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如吃五穀飯、玩傳統遊戲等,祈求新的一年五穀豐登、平安幸福。秋夕節是朝鮮族的傳統中秋節,人們會團聚在一起,品嘗美食,賞月聊天,表達對親人的思念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八、特色美食
-朝鮮族大冷麵:以蕎麥麵為主要原料,麵條q彈爽滑,搭配上冰鎮的牛肉湯、辣白菜、蘋果片、溏心蛋等食材,口感酸辣過癮,是夏季消暑的佳品。吃冷麵時,先喝一口冰涼的湯,再吸一口勁道的麵條,各種食材的味道在口中交融,讓人回味無窮。
-江畔炭烤明太魚:選用鴨綠江中的活魚,經過炭火慢烤,外皮變得焦脆,魚肉鮮嫩多汁。蘸上朝鮮辣醬,鮮甜的味道瞬間在口中散開,令人陶醉。這種獨特的烹飪方式保留了明太魚的原汁原味,成為長白朝鮮族自治縣的特色美食之一。
-長白山鬆茸燉雞:將野生鬆茸與土雞、礦泉水一同燉煮,燉出來的湯鮮美無比,營養豐富。野生鬆茸具有濃鬱的香氣和獨特的口感,與土雞的鮮美相互融合,每一口湯都鮮到讓人「靈魂出竅」,是養生人士的最愛。
-打糕:朝鮮族的傳統美食,用蒸熟的糯米或黃米經過反複捶打製成。打糕口感軟糯,香氣撲鼻,可以蘸上白糖、豆沙等食用,味道香甜可口。製作打糕的過程也是一項有趣的體驗,人們通常會一起動手,用木槌將米糕捶打至細膩有彈性,充滿了生活的樂趣。
-辣白菜:朝鮮族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小菜,以白菜為主要原料,加入辣椒、大蒜、生薑、魚露等調料醃製而成。辣白菜酸辣可口,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還可以促進消化。它不僅可以直接食用,還可以用來製作各種菜肴,如辣白菜炒飯、辣白菜湯等,深受人們的喜愛。
九、旅遊指南攻略
-交通:長白朝鮮族自治縣交通較為便利,可以選擇多種方式前往。如果選擇飛機,可以先抵達附近的機場,如長白山機場,然後再轉乘汽車前往長白朝鮮族自治縣。如果選擇火車,可以先到達臨近的城市,再轉乘長途客車。自駕也是不錯的選擇,沿途可以欣賞到美麗的風景。縣內的交通主要以公路為主,有國道、省道和縣道連線各個鄉鎮,方便遊客出行。
-住宿:在長白朝鮮族自治縣,住宿選擇豐富多樣。在縣城,有各種檔次的酒店和賓館可供選擇,設施齊全,服務周到。如果想體驗朝鮮族的民俗文化,可以選擇住在朝鮮族民俗村的民宿,感受獨特的鄉村氛圍和熱情的民族風情。在旅遊景區,也有一些度假村和農家樂,為遊客提供舒適的住宿環境和便捷的服務。
-遊玩路線:如果時間充裕,可以安排3-5天的行程。第一天可以前往望天鵝風景區,欣賞火山峽穀的壯麗景色,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第二天參觀靈光塔,瞭解唐朝渤海國時期的曆史文化,然後去朝鮮族果園民俗村,體驗朝鮮族的傳統生活方式;第三天到鴨綠江大峽穀,欣賞峽穀風光,感受中朝邊境的獨特魅力;第四天可以在縣城逛逛,品嘗當地的特色美食,購買一些朝鮮族特色商品;第五天前往金華鄉,欣賞田園風光,參與民俗活動,度過一個悠閒的假期。
-注意事項:在長白朝鮮族自治縣旅遊時,要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尤其是朝鮮族的禮儀和禁忌。例如,在朝鮮族家庭中,要注意坐姿和用餐禮儀,不要隨意觸控朝鮮族的傳統物品。同時,要注意保護環境,不亂扔垃圾,愛護景區的自然景觀和文物古跡。在品嘗特色美食時,要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不潔食物。此外,由於長白朝鮮族自治縣地處邊境地區,要遵守邊境管理規定,不要擅自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