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 第7章 哈爾濱市《呼蘭區》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第7章 哈爾濱市《呼蘭區》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呼蘭區位於黑龍江省南部、哈爾濱市區北部、鬆花江北岸、呼蘭河下遊,總麵積2229平方千米。它是黑龍江省開發較早的區域,有著悠久的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也不乏迷人的自然景觀與獨特的民俗風情。

曆史沿革與文化脈絡

遠古時期,呼蘭境內已有人類活動。從城郊富強村考古發掘出的化石、石器、骨器和炭屑等標本,有被人工打擊和火燒過的痕跡,屬新石器早期遺存。團山子古城下發現的原始社會遺址中,紅衣陶、篦紋陶等文物,證明兩三千年前這裡就有人類繁衍生息。金代,呼蘭地域誕生了胡剌溫屯,這是最早見於史書的村落。

先秦時呼蘭是濊貊人的故地,此後曆經多個朝代變遷,歸屬不斷變化。清初屬寧古塔將軍,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屬黑龍江將軍,在呼蘭河口設卡倫(哨所)派兵駐防。雍正十二年(1734年)始建呼蘭城,設城守尉鎮守,自此開啟新的發展階段。

清朝時期,呼蘭的建設逐步推進。雍正十三年開設茂興至呼蘭城的驛站、驛道,方便交通與資訊傳遞。從齊齊哈爾、伯都訥移旗兵分駐呼蘭河兩岸,加強軍事防禦。乾隆元年在呼蘭河口設水師營,負責運糧,城內修建黑龍江最大糧倉恒積倉,保障軍防糧食供應。乾隆二年從奉天移莊丁始建官莊,呼蘭城和所屬五站出現商業活動並開征稅先河,但「封禁」政策限製了經濟發展。鹹豐末年「弛禁」「放荒」後,山東、河北等地百姓湧入,土地開墾擴大,糧食產量增多,手工作坊和商號當鋪興起。光緒中葉,呼蘭城工商業繁榮,成為南北經濟交流中心,教育也較為發達。中東鐵路通車後,農產品輸出和外來品輸入擴大,城內官商機構和通訊設施逐漸完善,呼蘭城成為黑龍江省。

下轄鄉鎮簡介

呼蘭區現轄10個街道、6個鎮、3個鄉。各街道和鄉鎮都有其獨特之處。

-二八鎮:農業基礎雄厚,主要種植玉米、大豆等農作物,同時畜牧業也較為發達,有規模化的養殖場。二八鎮曆史悠久,保留著一些傳統的東北民居建築,展現著質樸的鄉村風貌,每年舉辦的豐收節,吸引眾多村民參與,熱鬨非凡。

-方台鎮:依托呼蘭河豐富的水資源,漁業成為重要產業,同時發展了蔬菜種植,供應周邊市場。鎮內有古老的渡口,見證著過去的水運繁榮,如今依然保留著一些傳統的擺渡工具,成為當地獨特的文化符號。

-石人鎮:因鎮內有一座天然形成、貌似人形的巨石而得名,旅遊業逐漸興起。這裡有茂密的森林資源,周邊村民靠山吃山,發展了林下經濟,如養殖林蛙、種植木耳等。

-白奎鎮:工業發展迅速,形成了以農產品加工為主的產業集群,將本地豐富的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鎮裡有一處古老的廟宇遺址,雖曆經歲月滄桑,但仍能看出當年的建築風格,吸引著一些考古愛好者和曆史研究者前來探尋。

-大用鎮:土地肥沃,是重要的糧食產區,以生產優質水稻聞名。大用鎮注重農業科技的應用,推廣現代化種植技術,提高糧食產量和質量。鎮內有一條古老的商業街,雖規模不大,但保留了傳統的商業氛圍,售賣各種生活用品和特色小吃。

-蓮花鎮:因鎮內有大片的蓮花池而得名,夏季蓮花盛開,景色迷人,吸引不少遊客前來觀賞,發展了鄉村旅遊。當地的手工藝品製作也很有特色,如用蘆葦編製的各種生活用品和裝飾品,美觀實用。

-楊林鄉:森林覆蓋率高,林業資源豐富,同時發展了特色養殖,如梅花鹿養殖。楊林鄉有獨特的民俗文化,每年舉辦的民俗文化節,展示傳統的歌舞、雜技等表演,傳承和弘揚當地文化。

-許堡鄉:以種植經濟作物為主,如向日葵、甜菜等,形成了特色農業產業。許堡鄉的鄉村建築具有典型的東北風格,家家戶戶都有寬敞的院子,冬季時,院子裡會堆滿積雪,形成獨特的雪景。

-孟家鄉:靠近呼蘭河濕地,生態環境優美,發展了生態農業和農家樂旅遊。孟家鄉還保留著一些傳統的捕魚方式,遊客可以在這裡體驗到最原始的捕魚樂趣。

曆史人物

呼蘭這片土地孕育了不少傑出人物,最著名的當屬20世紀30年代著名左翼女作家蕭紅。蕭紅出生於呼蘭,她的作品如《呼蘭河傳》《生死場》等,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東北農村的生活百態和底層人民的苦難,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蕭紅的一生充滿坎坷,但她始終堅持創作,她的作品不僅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也展現了她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人性的思考,激勵著無數後人追求文學夢想,關注社會底層人民的命運。

必遊景點

-蕭紅故居:位於呼蘭區南二道街204號,是蕭紅成長和生活過的地方。故居占地麵積較大,由五間正房、東西廂房和一個後花園組成。正房內陳列著蕭紅曾經使用過的生活用品,以及她的一些作品和照片,讓人們可以直觀地感受到她的生活環境。後花園則是蕭紅作品中經常描繪的場景,如今依然保留著當年的風貌,園內種植著各種花卉和果樹,充滿生機。在蕭紅故居的旁邊是蕭紅紀念館,館內展示了蕭紅的生平事跡、創作曆程以及她與同時代作家的交往,通過大量珍貴的文獻和文物,深入細致地展現了蕭紅的一生,是瞭解蕭紅和她的作品的重要場所。

-呼蘭河口濕地:是我國麵積最大的天然城市濕地,夏日天高雲淡,藍天映襯著碧波蕩漾的水麵,各種飛鳥穿梭於蘆葦間,景色十分迷人。遊客可以在這裡泛舟,感受水鄉的寧靜與美好;還能觀賞到豐富的濕地動植物資源,瞭解濕地生態係統的重要性。冬季,雪花飄落在結冰的江麵上,白茫茫一片,大地銀裝素裹,宛如一個童話世界,是親近大自然的好去處。

-呼蘭天主堂:始建於清光緒年間,是一座哥特式風格的天主教堂。其建築風格獨特,與法國的巴黎聖母院相似,經過一個世紀的洗禮,依然展現著曾經的風采。教堂內部裝飾精美,彩色玻璃在陽光的照射下折射出絢麗的光芒,營造出莊嚴肅穆的氛圍。對於喜歡打卡拍照的遊客來說,這裡是絕佳的取景地,可以留下充滿異域風情的照片。

-呼蘭文廟:建成於1938年,是黑龍江省三大文廟之一。院內古樹參天,綠意盎然,殿宇巍峨,飛簷鬥拱,儘顯中國傳統建築之美。朱紅色的院牆上鐫刻著聖跡和論語,激勵著後人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這裡也是眾多學子的祈福之地,每逢考試季,許多學生和家長都會前來祈福,希望能取得好成績。

-西崗公園:一進門就可以看到一座建於1927年的老亭——四望亭,現在是黑龍江不可移動文物。繼續往裡走,能看到一座近10米高的仙人掌,據說它已有超過百年的曆史,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西崗公園是當地居民休閒娛樂的重要場所,園內設有各種遊樂設施、健身器材,還有大片的綠地和花壇,每逢節假日,公園內人頭攢動,充滿歡聲笑語。

民俗風情

呼蘭的民俗風情豐富多彩。春節期間,家家戶戶都會貼春聯、掛燈籠,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充滿溫馨。大秧歌是呼蘭人喜愛的傳統娛樂活動,每逢重大節日,人們便會身著鮮豔的服裝,手持彩扇,在歡快的鑼鼓聲中扭起大秧歌,熱鬨非凡。

呼蘭還有獨特的冰雪文化。冬季,人們利用豐富的冰雪資源,製作各種精美的冰雕和雪雕,舉辦冰雪節。冰雕晶瑩剔透,雪雕栩栩如生,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賞。此外,滑冰、滑雪等冰雪運動也在呼蘭廣泛開展,無論是專業運動員還是普通市民,都能在冰雪世界中享受運動的樂趣。

特色美食

-黏豆包:是呼蘭的傳統美食之一,主要由黃米麵和紅豆沙製成。黃米麵經過發酵後,口感軟糯香甜,包裹著細膩的紅豆沙餡,蒸熟後香氣撲鼻。黏豆包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煎著吃,煎過的黏豆包外皮酥脆,內餡軟糯,彆有一番風味。

-殺豬菜:在東北飲食文化中占據重要地位,呼蘭的殺豬菜更是彆具特色。這道菜以新鮮的豬肉、豬血腸和酸菜為主要原料,經過慢火燉煮,豬肉肥而不膩,酸菜酸爽可口,豬血腸嫩滑鮮美,湯汁濃鬱醇厚,是一道讓人回味無窮的美食。

-得莫利燉魚:「得莫利」一詞是滿語,意為「渡口」。這道菜以鮮活的鯉魚為主料,搭配豆腐、粉條等食材,用大鐵鍋燉煮。魚肉質鮮嫩,吸收了豆腐和粉條的香味,而豆腐和粉條也充滿了魚的鮮味,湯汁濃鬱,味道鮮美,是一道極具地方特色的燉菜。

旅遊指南攻略

-交通:呼蘭區內交通便利,有濱北、濱洲兩條鐵路通過,哈黑、哈大、哈綏等5條國省級公路貫穿全區,城市內環直接連通太平國際機場,形成了鐵路、公路、航空、水運「四位一體」的交通網路。如果從哈爾濱市區前往呼蘭,可以選擇乘坐公交車、計程車或自駕。

-住宿:呼蘭有各種檔次的酒店和旅館可供選擇。如果想要體驗當地的民俗風情,可以選擇住在具有東北特色的民宿,感受淳樸的鄉村生活;追求舒適和便利的遊客,可以選擇市區內的連鎖酒店。

-遊玩路線規劃:

-一日遊:上午參觀蕭紅故居和蕭紅紀念館,瞭解蕭紅的生平與創作;下午前往呼蘭河口濕地,欣賞自然風光,放鬆身心。

-兩日遊:第一天遊覽呼蘭天主堂和呼蘭文廟,感受中西文化的交融;晚上品嘗當地特色美食。第二天前往西崗公園,參觀四望亭和百年仙人掌,之後去二八鎮或蓮花鎮體驗鄉村生活,參與一些農事活動或觀賞蓮花。

-最佳旅遊時間:呼蘭四季分明,每個季節都有獨特的景色。春季可以欣賞到萬物複蘇的景象,夏季適合前往呼蘭河口濕地避暑納涼,秋季是豐收的季節,可以體驗鄉村采摘的樂趣,冬季則可以感受冰雪文化,觀賞冰雕雪雕,參與冰雪運動。

呼蘭區以其獨特的曆史文化、迷人的自然風光、豐富的民俗風情和美味的特色美食,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探索。無論是追尋曆史的足跡,還是享受大自然的饋贈,亦或是品嘗地道的美食,呼蘭都能滿足你的需求,給你留下難忘的旅行記憶。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