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 第14章 哈爾濱市《木蘭縣》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第14章 哈爾濱市《木蘭縣》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木蘭縣,地處黑龍江省中南部,鬆花江中遊北岸,位於哈爾濱市轄區的東北部。全縣幅員麵積3600平方公裡,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自然景觀與人文曆史相互交融,構成了一幅幅獨特的畫麵。

曆史沿革與文化脈絡

木蘭縣的曆史源遠流長,可追溯至舊石器時代,那時這片土地上就有人類居住。商周時期,這裡是肅慎族活動的區域。隨著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秦漢時期,穢貊族的一支夫餘在此建立夫餘國,木蘭縣境成為北夫餘屬地。漢末,挹婁族興起,此地歸屬挹婁西境。魏晉時期,北夫餘之裔建立寇漫汗國,木蘭縣又屬其轄地。南北朝時期,勿吉族建國,木蘭縣受勿吉黑水部管轄。

隋代,勿吉演變為靺鞨,木蘭縣屬靺鞨黑水部。唐代,黑龍江地區被納入唐朝版圖,設定黑水都督府,木蘭縣歸其管轄。五代十國時期,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建立遼王朝,原黑水靺鞨歸遼,木蘭縣境內歸東京道術甲部所轄。宋代,完顏阿骨打建金滅遼,木蘭縣屬金國上京會寧府(今阿城)管轄。後來金轄地被韃靼佔領,這裡成為成吉思汗幼弟帖木格斡赤斤的封地。

元代實行行省製,木蘭縣初屬遼陽行中書省開元路,後歸合蘭府水達達路管轄。明代,東北實行都司衛所製,木蘭縣屬奴兒乾都指揮使司所轄。永樂五年(公元1408年),設定木蘭河衛,亦稱哈夫衛。

清代初期,木蘭縣為盛京將軍管轄,順治十年(公元1653年)歸寧古塔昂邦章京管轄。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改為寧古塔將軍統領境內軍政事宜。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十月,設黑龍江將軍衙門,木蘭縣屬其轄。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歸呼蘭城守尉直轄。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呼蘭城守尉下設呼蘭廳(今巴彥縣),木蘭縣境成為其屬地。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改呼蘭城守尉為呼蘭副都統,木蘭縣仍歸其轄治。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建東興鎮。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將蒙古爾山(蒙古山)以東大、小木蘭達、白楊木河一帶從巴彥州劃出,置木蘭縣,與東興鎮均隸屬巴彥州。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巴彥蘇蘇旗營協領遷至東興鎮,置協領公署,歸呼蘭副都統管轄。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廢將軍,改行省製,木蘭縣為黑龍江轄境。

中華民國時期,1912年撤東興鎮協領公署,劃歸木蘭縣管轄。1913年成立木蘭縣公署,歸黑龍江省綏蘭道管轄。1927年置東興設治局,脫離木蘭縣,歸綏蘭道直轄。1929年,木蘭縣、東興設治局直屬黑龍江轄治。1932年9月,日軍佔領木蘭,建立偽縣公署,歸偽黑龍江省公署管轄。1933年8月,撤東興設治局,建東興縣(丁等縣),也歸偽黑龍江省公署管轄。1934年木蘭、東興兩縣均劃歸濱江省轄治。1945年「八·一五」東北光複,1946年2月,木蘭、東興兩縣相繼解放,分彆建立民主政府,歸鬆江省哈北專區管轄。1947年11月,東興縣並入木蘭縣,歸鬆江省哈北專區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縣民主政府改為縣人民政府,為鬆江省政府直轄。1954年8月,鬆江省並入黑龍江省,木蘭縣由黑龍江省直轄。1955年,縣人民政府改為木蘭縣人民委員會。1956年3月,木蘭縣劃歸綏化地區管轄。1958年8月,改屬黑龍江省鬆花江地區管轄。1960年5月,木蘭縣劃歸哈爾濱市管轄,1965年6月歸黑龍江省鬆花江地區管轄。1967年7月成立木蘭縣革命委員會,1978年11月改屬鬆花江地區行政公署管轄。1980年9月恢複木蘭縣人民政府。1996年,鬆花江地區行政公署與哈爾濱市合並,木蘭縣劃歸哈爾濱市管轄,一直延續至今。

在漫長的曆史程序中,木蘭縣形成了獨特的文化脈絡。這裡曾是多個少數民族聚居和活動的地方,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包容多元的文化氛圍。同時,木蘭縣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重要的交通和貿易節點,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傳播。

各鄉鎮簡介

1木蘭鎮:作為木蘭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木蘭鎮位於縣境中部偏南。這裡交通便利,333國道穿鎮而過,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木蘭鎮曆史悠久,建築風格融合了現代與傳統元素,既有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也有保留著曆史韻味的老街巷。鎮內商業繁榮,各類商店、超市琳琅滿目,滿足了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同時,這裡還擁有豐富的教育、醫療資源,為居民提供了優質的公共服務。木蘭鎮的文化活動也十分豐富,經常舉辦各類文藝演出、民俗展覽等,讓居民在忙碌的生活中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2東興鎮:位於木蘭縣北部,坐落在大青山腳下,木蘭達河北岸,距離縣城66公裡。東興鎮曆史可追溯至光緒十九年,當時巴彥蘇蘇撥600戶民到這裡墾荒屯田。1933年設城區保護,改為「東興縣」,1980年改為「東興鎮」。這裡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慈航古寺建於山隱於林之間,嫋嫋煙嵐中,鐘聲悠悠,彷彿能驅散一切凡塵吵鬨。香磨山山泉水引流而過,周圍山巒疊嶂,雲霧茫茫,自然景觀十分秀麗。曾經,這裡的市集熙熙攘攘,充滿了人間煙火氣。如今,雖然街道不寬,行人和車流稀疏,但卻藏著最愜意的生活和最踏實的幸福。

3大貴鎮:地處木蘭縣西南部,地勢較為平坦,是木蘭縣重要的農業產區。這裡土壤肥沃,主要種植大豆、玉米、水稻等農作物,農產品產量高、品質好。大貴鎮的農業產業逐漸向現代化、規模化發展,許多農戶采用了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同時,鎮內也有一些農產品加工企業,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增加了農產品的附加值,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大貴鎮還注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鄉村麵貌煥然一新。

4利東鎮:位於木蘭縣東南部,以農業和畜牧業為主。這裡的農民除了種植傳統的農作物外,還積極發展特色農業,如種植草莓、葡萄等水果,養殖牛、羊、豬等家畜。利東鎮有一些養殖合作社和家庭農場,通過合作經營和規模化養殖,提高了畜牧業的經濟效益。鎮內的交通條件不斷改善,方便了農產品的運輸和銷售。此外,利東鎮還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加強了對農業麵源汙染的治理,努力打造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5柳河鎮:坐落在木蘭縣東部,自然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較高。柳河鎮以林業和特色農業為主要產業,這裡種植了大量的樹木,同時也發展了林下經濟,如養殖林蛙、種植木耳等。特色農業方麵,柳河鎮種植了一些中藥材和花卉,增加了農民的收入。鎮內有一些小型加工廠,主要加工木材和農產品。柳河鎮還擁有一些自然景觀,如山林、溪流等,吸引了一些遊客前來觀光旅遊,帶動了當地旅遊業的發展。

6新民鎮:位於木蘭縣北部,與東興鎮相鄰。新民鎮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大豆、玉米、小麥等農作物。這裡的農民勤勞樸實,有著豐富的種植經驗。近年來,新民鎮積極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了一些特色種植和養殖專案,如種植有機蔬菜、養殖蜜蜂等。同時,新民鎮還加強了農村文化建設,豐富了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舉辦了各類文化活動和技能培訓,提高了農民的綜合素質。

7建國鄉:地處木蘭縣中部,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鄉鎮。建國鄉主要種植大豆、玉米、水稻等農作物,同時也發展了一些畜牧業。這裡的農業生產條件較好,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建國鄉注重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加強了對農村汙水和垃圾的治理,改善了鄉村環境。鄉內還設有一些學校和衛生院,為居民提供了基本的教育和醫療服務。

8吉興鄉:位於木蘭縣南部,靠近鬆花江。吉興鄉以漁業和農業為主要產業,漁業資源豐富,主要養殖鯉魚、鯽魚、鰱魚等魚類。農業方麵,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吉興鄉依托鬆花江的自然資源,發展了一些水上旅遊專案,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遊玩。同時,鄉內也在積極發展特色農業,如種植草莓、葡萄等水果,打造采摘園,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來源。

曆史人物

木蘭縣曆史上湧現出了許多傑出人物,其中馬旭最為人們所熟知。馬旭出生於木蘭縣建國鄉建國村,是新中國空降兵部隊的第一批女空降兵之一。她14歲入伍,參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在空降兵部隊,她為了更好地為戰士們提供保障,堅持練習跳傘,成為我國首批女空降兵之一,此後20多年間,執行空降任務的足跡遍佈高原、山川、大江、森林。離休後,馬旭依然情係部隊,關心戰士們的情況。她和老伴顏學庸還積極投身科研,先後設計6套方案,研發出「充氣護踝」和「單兵高原供氧背心」,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不僅如此,馬旭和老伴生活極為節儉,卻在2018年為家鄉木蘭縣教育局捐款1000萬元,用於發展教育事業。這筆钜款是他們一輩子積攢的工資、理財和專利收入。為紀念馬旭的事跡和精神,木蘭縣修建了馬旭文博藝術中心,展示了她的生平事跡、東北抗日聯軍在木蘭縣的戰鬥經曆、木蘭縣金源文化以及馬旭第二家鄉武漢市黃陂區的風土人情。馬旭的奉獻精神和愛國情懷,激勵著木蘭縣的人們不斷奮進。

必遊景點

1雞冠山景區:國家4a級景區和省級地質公園,景區內山峰峻峭,景色壯美。省內唯一一條懸崖棧道橫貫山巔,遊客漫步其上,一邊是陡峭的懸崖,一邊是青山翠穀、峰巒疊嶂的美景,既驚險又刺激。在這裡,你可以俯瞰到整個景區的壯麗景色,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山上植被豐富,四季景色各異,春天山花爛漫,夏天綠樹成蔭,秋天紅葉滿山,冬天銀裝素裹,每個季節都有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觀賞。

2香磨山莊:依托香磨山水庫而建,湖水清澈如鏡,周圍群山環繞,綠樹成蔭,是休閒度假的好去處。在這裡,你可以儘情享受大自然的寧靜與美好,放鬆身心。山莊內設有各種娛樂設施,如遊船、垂釣等,讓你在欣賞美景的同時,還能體驗到水上娛樂的樂趣。此外,香磨山莊的魚宴非常有名,選用水庫裡新鮮的魚,經過當地廚師的精心烹製,味道鮮美,令人回味無窮。

3馬旭文博藝術中心:展示了「軍中嫦娥」馬旭的生平事跡和她的眾多藝術作品,以及木蘭縣的曆史文化、民俗風情等。通過參觀這個中心,你可以深入瞭解木蘭縣的人文底蘊,感受馬旭的奉獻精神和愛國情懷。中心的建築風格獨特,內部陳列豐富,采用了多種展示手段,如文字、圖片、實物、多媒體等,生動地展現了木蘭縣的曆史變遷和馬旭的傳奇人生。這裡不僅是一個文化展示的場所,也是一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地。

4木蘭縣鬆花江濕地公園:公園以中俄式建築風格為主,充滿了異域風情。內有楊樹、柳樹、白樺樹等多種植物,綠樹成蔭,空氣清新。公園內還建有門球場、臨江觀景台、體育健身區等設施,為遊客提供了休閒娛樂的好去處。站在臨江觀景台上,可以俯瞰鬆花江的壯麗景色,江麵上船隻往來,風景如畫。在體育健身區,你可以鍛煉身體,享受運動的快樂。木蘭縣鬆花江濕地公園是一個集休閒、觀光、健身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園,深受當地居民和遊客的喜愛。

曆史遺址

1蒙古爾山城址:建於遼金時期,位於木蘭縣境內。這座山城儲存相對較好,對於研究遼金時期的軍事防禦、城市建設以及當時的社會生活具有重要價值。城址的建築結構獨特,城牆高大厚實,設有城門、瞭望塔等防禦設施,從這些遺跡中可以推測出當時的軍事戰略和建築技術水平。城內還發現了一些生活遺跡和文物,如陶器、瓷器、鐵器等,這些文物反映了當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經濟狀況。

2木蘭達河山城址:同樣是遼金時期的重要遺址,它見證了那個時期木蘭縣地區的曆史變遷。山城的佈局和建築風格與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密切相關,研究它有助於瞭解遼金時期的政治格局和民族關係。通過對山城址的考古發掘和研究,發現了許多與當時軍事、生產、生活相關的遺跡和遺物,為我們還原了一段真實的曆史。

3雞冠山密營遺址群:是全國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的抗聯密營遺址群。這裡曾是東北抗聯戰士們戰鬥和生活的地方,記錄了他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英勇事跡。整個密營保護區麵積11平方公裡,目前列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37處。遺址群內有營房、倉庫、醫院、練兵場等設施遺跡,展示了抗聯戰士們在艱苦環境下頑強鬥爭的精神。近年來,木蘭縣采取了周圍打樁、焊圍欄、設護欄、立石碑等保護措施,加大了對遺址群革命文物的保護與綜合利用工作。這裡已成為黑龍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級國防教育基地和省級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吸引著眾多遊客和學生前來參觀學習,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

民俗風情

木蘭縣的民俗風情豐富多彩,充滿了濃鬱的地方特色。在傳統節日方麵,春節期間,人們會貼春聯、放鞭炮、吃年夜飯,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共度歡樂時光。大年初一,晚輩要向長輩拜年,長輩會給晚輩發壓歲錢,寓意著祝福晚輩在新的一年裡健康成長、平安幸福。元宵節時,有賞花燈、猜燈謎、吃元宵的習俗,大街小巷張燈結彩,熱鬨非凡。端午節,人們會在門口掛艾草、插菖蒲,清晨到江邊或河邊「踏青」,用露水擦拭臉龐,寓意祛病消災。孩子們則會佩戴五彩絲線編織的香囊,裡麵裝著艾草、蒼術等草藥,散發著清香,既有驅蟲的功效,也承載著長輩對晚輩的祝福。

木蘭縣還有獨特的民間藝術,如爆花鞭兒。爆花鞭兒是一種傳統的手工製作的鞭炮,製作工藝獨特,響聲清脆。在過去,每逢喜慶節日,人們都會燃放爆花鞭兒,增添節日氣氛。現在,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煙花爆竹的種類越來越多,但爆花鞭兒作為木蘭縣的傳統民間藝術,依然受到人們的喜愛和關注。

此外,木蘭縣的滾冰民俗也彆具特色。每年正月十五晚上,人們會來到冰麵上打滾,傳說這樣可以去除身上的晦氣,保佑新的一年平安順利。滾冰時,人們歡聲笑語,熱鬨非凡,形成了一道獨特的民俗風景線。這一民俗體現了木蘭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也成為了木蘭縣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特色美食

1醬骨頭:木蘭縣的醬骨頭選用優質的豬骨頭,經過長時間的燉煮和醬製,骨頭上麵的肉軟爛入味,醬香濃鬱。每一口咬下去,都能感受到肉的鮮嫩和醬汁的醇厚,讓人回味無窮。這道菜是木蘭縣餐桌上的常客,無論是家庭聚餐還是宴請賓客,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2粘豆包:用黃米麵做皮,包裹著豆沙或蘇子餡蒸製而成。黃米麵的軟糯與餡料的香甜完美結合,口感獨特。粘豆包是木蘭縣冬季的傳統美食,每年臘月,家家戶戶都會製作粘豆包,蒸熟後放在室外冷凍儲存,吃的時候拿出來加熱即可。它不僅是一種美食,更是木蘭縣人民對家鄉味道的深深眷戀。

3鯰魚燉茄子:這是一道具有東北特色的燉菜,木蘭縣的鯰魚燉茄子尤為鮮美。選用當地新鮮的鯰魚和茄子,鯰魚肉質鮮嫩,茄子吸飽了鯰魚的湯汁,味道濃鬱。這道菜以其鮮美的口感和豐富的營養受到人們的喜愛,體現了木蘭縣人民對食材的巧妙搭配和獨特烹飪技巧。

4凍梨:將普通白梨冰凍成烏黑色,洗淨之後,就能吃了。凍梨的口感獨特,咬上一口,冰爽的果汁瞬間在口中散開,清甜可口。在寒冷的冬天,吃一個凍梨,既能解渴又能降溫,是木蘭縣人民喜愛的冬季水果。凍梨的製作方法簡單,卻承載著木蘭縣人民的生活智慧和獨特的飲食文化。

5鐵鍋燉:木蘭縣的鐵鍋燉以其獨特的烹飪方式和豐富的食材而聞名。將各種肉類、蔬菜放入大鐵鍋中,加入特製的醬料和湯汁,用柴火慢慢燉煮。在燉煮過程中,鐵鍋受熱均勻,食材的香味與醬料的醇厚充分融合,形成獨特的風味。常見的鐵鍋燉有鐵鍋燉大鵝、鐵鍋燉排骨、鐵鍋燉魚等,搭配玉米餅、土豆、粉條等食材,一鍋燉煮,熱氣騰騰。尤其是在寒冷的冬日,圍坐在鐵鍋旁,看著食材在鍋中咕嘟作響,聞著四溢的香氣,待到出鍋時,用筷子夾起一塊肉,軟爛脫骨,湯汁濃鬱,再配上貼在鍋邊的玉米餅,蘸著湯汁吃,滿口鮮香,暖心又暖胃。這種烹飪方式不僅保留了食材的原汁原味,更體現了東北人豪爽實在的飲食風格,是木蘭縣人待客或家庭聚餐的首選。

6木蘭大白板南瓜子:作為木蘭縣的特色農產品,其籽粒飽滿、色澤潔白,口感香脆。選用當地優質南瓜種植,成熟後手工采摘、晾曬、篩選,再經過傳統工藝炒製,不新增過多調料,保留了南瓜子本身的清香。無論是日常休閒還是節日待客,都是不可或缺的零食,不僅美味,還富含多種營養成分,深受當地人和遊客的喜愛。

7山野菜宴:木蘭縣山林資源豐富,盛產多種山野菜,如婆婆丁、薺菜、柳蒿芽、刺老芽等。每到春季,當地人會到山林中采摘新鮮的山野菜,經過簡單的處理後,或涼拌、或清炒、或做餡,製成一桌豐盛的山野菜宴。這些山野菜天然無汙染,口感清爽,帶著大自然的清香,既能品嘗到春天的味道,又富含膳食纖維,是健康養生的佳品。

旅遊指南攻略

1最佳旅遊時間:

-春季(4-5月):氣溫回升,山林漸綠,山花陸續綻放,適合到雞冠山景區、香磨山莊踏青賞花,感受萬物複蘇的生機。此時也是采摘山野菜的好時節,可體驗鄉村采摘的樂趣。

-夏季(6-8月):氣候涼爽,是避暑的理想選擇。可前往鬆花江濕地公園散步觀景,到香磨山水庫遊船、垂釣,或在雞冠山景區的懸崖棧道上感受山間清風,欣賞鬱鬱蔥蔥的林海。

-秋季(9-10月):山林被染成金黃、火紅等色彩,層林儘染,雞冠山、柳河鎮的山林風光尤為壯麗,是攝影、登山的最佳時期。同時,秋季也是豐收季,可品嘗新鮮的農產品。

-冬季(11月-次年3月):大地銀裝素裹,適合體驗東北的冰雪樂趣。可到結冰的江麵上滑冰,或參與滾冰等民俗活動,感受冬日的獨特風情。

2交通方式:

-外部交通:木蘭縣距哈爾濱市約120公裡,交通便利。從哈爾濱出發,可乘坐長途客車前往木蘭縣,車程約25小時,客車班次較多,發車時間集中在上午和下午。自駕可通過哈肇高速、京撫線等路線到達,沿途路況良好,適合自由行。

-內部交通:縣內各鄉鎮之間有公路相連,可乘坐鄉村班車往返,班次根據客流量而定,較為便捷。縣城內有計程車和小型公交車,方便遊客在縣城內出行。若想靈活遊覽各景點,可在當地租車自駕,車型選擇多樣,價格合理。

3住宿推薦:

-木蘭鎮:作為縣城中心,住宿選擇豐富,有經濟型酒店、商務賓館和民宿。這些住宿點周邊餐飲、購物設施齊全,靠近主要交通站點,適合大多數遊客。部分酒店還提供當地特色早餐,可品嘗到粘豆包、玉米碴子粥等美食。

-景區周邊:香磨山莊內設有度假村和農家樂,可直接入住景區附近,方便遊覽香磨山水庫,體驗漁家生活,品嘗新鮮的水庫魚宴。雞冠山景區周邊也有少量民宿,適合喜歡親近自然的遊客,夜晚可欣賞山間星空。

4行程規劃:

-兩日遊:

-第一天:上午抵達木蘭縣,前往馬旭文博藝術中心,瞭解馬旭的事跡和木蘭縣的曆史文化;下午前往鬆花江濕地公園散步觀景,感受江風與綠意,傍晚返回木蘭鎮品嘗鐵鍋燉等特色美食。

-第二天:全天遊覽雞冠山景區,徒步懸崖棧道,欣賞山間風光,參觀雞冠山密營遺址群,緬懷革命先烈;下午返程前可到附近的農家店購買木蘭大白板南瓜子等特產。

-三日遊:

-第一天:同兩日遊第一天行程。

-第二天:上午前往香磨山莊,遊船、垂釣,體驗水庫風光;下午到東興鎮參觀慈航古寺,感受古刹的寧靜氛圍,傍晚在香磨山莊品嘗魚宴。

-第三天:上午到柳河鎮或大貴鎮體驗鄉村生活,參與農事活動或采摘(根據季節而定);下午返回木蘭鎮,購買當地特色農產品後結束行程。

木蘭縣,這片融合了山水風光、曆史文化與民俗風情的土地,既有壯麗的自然景觀,也有深厚的人文底蘊。無論是追尋紅色記憶、探索曆史遺跡,還是體驗鄉村生活、品嘗特色美食,都能在這裡找到獨特的樂趣。它以樸實而豐富的內涵,等待著每一位遊客前來探尋,感受屬於木蘭縣的獨特魅力。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