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 第16章 哈爾濱市《延壽縣》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第16章 哈爾濱市《延壽縣》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延壽縣,地處黑龍江省東南部、哈爾濱市東部,幅員麵積3149平方千米。它南、東南和西南與尚誌市為鄰,北和東北與方正縣接壤,西北與賓縣毗連,地勢呈「五山四分田、半水半草原」的格局,獨特的地貌與優越的自然條件,孕育出豐富多樣的生態環境和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

一、曆史沿革與文化脈絡

延壽縣的曆史可追溯至原始社會,那時這片土地上便有人類活動的蹤跡。商、周時期為肅慎族屬地,秦、漢時臣屬扶餘,隸屬玄菟郡。三國及兩晉屬肅慎族,仍為扶餘屬地,晉時隸屬護都夷校尉。南北朝屬挹婁族,後為勿吉(挹婁改稱)屬境,臣服於魏,是勿吉七部中安車骨部的轄地。

隋朝時,此地為靺鞨(亦稱勿吉)屬境,靺鞨七部與勿吉相同,這裡仍由安車骨部管轄。唐及五代為靺鞨轄地,唐初屬高麗鄚頡府。唐開元元年(713年)以後,屬唐廷忽汗州都督府,唐末及五代時期,靺鞨故地被渤海占據,建5京15府62州,延壽縣境成為渤海之鄚頡府高州境(今賓縣)。

遼初此地仍屬渤海上京鄚頡府,遼滅渤海後,成為女真兀惹部,治所兀惹城(今通河縣治附近)。金時為上京會寧府曲江縣轄境,族屬女真烏濟赫部。元朝初屬遼陽行省開原路,皇慶元年(1312年)以後,屬女真水達達路吾者部。

明屬奴爾乾都司,明永樂七年(1409年)三月設木興河衛,改屬遼東都司。清朝屬窩集部西北境,清順治十年(1653年),為鎮守寧古塔之按班章京及副都轄境。康熙元年(1662年),歸鎮守寧古塔等處將軍管轄。康熙十五年(1676年),改屬吉林將軍。雍正三年(1725年),為吉林將軍阿勒楚喀副都統轄地。光緒五年(1879年),奏準開放螞蜒河荒地。光緒六年(1880年),十二月初八吉林將軍銘安奏請設定螞蜒河分房巡檢,駐燒鍋甸子(今延河鎮興安村周家屯一帶),後因風水不宜移至福山屯,即今延壽鎮址。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十月,螞蜒河分房巡檢改為縣治,定名長壽縣,仍屬賓州廳管轄。此後,隨著行政區劃的調整,曆經多個時期的歸屬變化。1914年6月,因與南方省份重名改稱同賓縣;1929年,又改稱延壽縣,寓意延年益壽。1996年11月,鬆花江地區與哈爾濱市合並,延壽縣隸屬哈爾濱市管轄。

在這片土地上,還誕生過許多英雄人物。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延壽縣曾是鬆江省委、省政府駐地,北滿根據地的政治中心。馮仲雲、李兆麟、趙尚誌等抗日將領都曾在這裡留下戰鬥和工作的足跡,他們的英勇事跡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延壽人。

二、鄉鎮簡介

延壽鎮

作為延壽縣的縣城所在地,延壽鎮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這裡人口密集,基礎設施完善,商業氛圍濃厚。街道上店鋪林立,各種商品琳琅滿目。同時,延壽鎮交通便利,是連線其他鄉鎮的重要樞紐。周邊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如山林、河流等,為居民的生活和休閒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中和鎮

中和鎮位於延壽縣東南部,這裡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鎮內有許多傳統的建築和民俗文化,體現了當地獨特的風情。中和鎮的農業發達,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因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農產品品質優良。此外,中和鎮還積極發展鄉村旅遊業,利用當地的自然風光和民俗文化,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加信鎮

加信鎮地處兩河衝積的三角平原,東有亮珠河,西有螞蜒河。這裡的耕地資源豐富,有171萬畝,其中15萬畝種植水稻。加信鎮位於北緯45度,東經128度,處於水稻黃金種植地帶,屬於黑龍江省第一、第二積溫帶,年積溫達到2700-2900度,年日照時長約為2544小時左右,非常適合水稻生長。種植的品種多以晚熟的長粒品種為主,還有優質的黑水稻和粘水稻等。城西的嘉信糧庫糧食儲量在9萬噸左右,是縣城糧食儲備的堅實後備力量。

延河鎮

延河鎮自然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較高,林業資源是當地的重要產業之一。這裡的自然風光優美,有許多山水景觀,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欣賞。延河鎮還注重生態農業的發展,一些農產品在市場上頗受歡迎。同時,延河鎮有著自己獨特的民俗文化,每逢傳統節日,都會舉辦各種民俗活動,熱鬨非凡。

六團鎮

六團鎮位於延壽縣東北部,這裡以農業和畜牧業為主。農民們主要種植大豆、玉米等農作物,同時養殖牛、羊等家畜。六團鎮的生態環境良好,空氣清新,是一個宜居的小鎮。鎮內有一些小型的加工廠,對當地的農產品進行初加工,增加了農產品的附加值。

玉河鄉

玉河鄉以其秀美的田園風光著稱,這裡的農業以種植蔬菜、水果等經濟作物為主。到了收獲季節,田野裡一片豐收的景象。玉河鄉還積極發展農家樂等鄉村旅遊專案,讓遊客可以體驗到鄉村生活的樂趣,品嘗到新鮮的農產品。

安山鄉

安山鄉地勢較為平坦,土地肥沃,是重要的糧食產區。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小麥等。安山鄉注重農業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此外,安山鄉還有一些特色的手工藝品,如編織品等,體現了當地的傳統文化。

壽山鄉

壽山鄉因靠近長壽山而得名,這裡的旅遊資源豐富,有長壽山國家森林公園等景點。壽山鄉以發展旅遊業為重點,帶動了當地餐飲、住宿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壽山鄉也在積極發展特色農業,種植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如中藥材等。

三、必遊景點

螞蜒河國家濕地公園

螞蜒河國家濕地公園位於延壽縣城南部的螞蜒河沿岸,以河流濕地為核心,濕地資源豐富,型別多樣。升級後的濕地公園景色迷人,有絕美的彩虹跑道,豐富的景觀小品。環湖花木繁茂,青碧黛綠叢中點綴著樓閣和拱橋,湖光山色,美不勝收。在這裡,遊客可以欣賞到珍禽翩翩、落日餘暉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寧靜與美好。無論是漫步在彩虹跑道上,還是坐在湖邊的長椅上,都能讓人放鬆身心,享受悠閒時光。

玉山生態園

玉山生態園位於延壽縣延壽鎮玉山村,園區內生態資源豐富,鄉村景觀如畫。這裡建有休閒娛樂的垂釣區,遊客可以在這裡享受釣魚的樂趣;物種豐富的動物觀賞區,能讓遊客近距離觀察各種動物;適合朋友聚會的露營區,提供了親近自然的機會;品嘗美食的蒙古包餐飲區,讓遊客可以品嘗到特色美食。玉山生態園是一個融合自然景觀、生態農業、休閒娛樂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生態園區,非常適閤家庭出遊和朋友聚會。

德強生態園

德強生態園位於延壽縣加信鎮西南3公裡處,總麵積85公頃,其中垂釣水域總麵積7公頃,2013年被評為市鄉村旅遊示範點。置身園內,遊客可以漫步賞景,欣賞自然風光;可以品茗對弈,享受悠閒時光;可以把竿垂釣,體驗釣魚的樂趣;可以親手采摘綠色水果蔬菜,感受豐收的喜悅;還可以品嘗山野美味,享受美食的誘惑。德強生態園將農業活動、自然風光、休閒娛樂、環境保護融為一體,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和諧統一。

長壽山國家森林公園

長壽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延壽縣城東南16千米處,是國家森林公園、國家3a級景區。景區由長壽湖、石林、石海、長壽村和長壽山莊等數十個景點組成,總麵積101平方千米,規劃麵積7402公頃,包括長壽山景區和石城山景區。長壽山景區奇峰險峻,怪石嶙峋,林密穀幽,是踏青、探險的好去處。長壽湖位於長壽山腳下,與長壽山遙相呼應,麵積約為600萬平方米,湖水清澈,青山環抱,碧水如藍。電視連續劇《趙尚誌》主題曲《嫂子頌》的tv曾在這裡拍攝取景。長壽湖景區的核心賀壽峰,山峰正麵摩崖石刻為乾隆禦筆所書的「壽」字,字高38米,寬18米,自首直指雲霄,字腳直踏壁底,字型雄渾灑脫,氣勢磅礴,是國內最大的石刻「壽」字。

鬆江省史跡陳列館

鬆江省史跡陳列館為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確定的鬆江省委、省政府遷到延壽期間的舊址。館內共分為序廳、東北政事、龍江記憶、紅色鬆江等九個展廳,共有808塊展板和474件展品。通過這些展品和展板,生動地展現了東北的曆史變遷、龍江的記憶以及紅色鬆江的革命曆程,成為一個讓參觀者觸控曆史、感悟曆史、接受教育、寄托精神、抒發情感的立體空間,也是延壽縣對外宣傳的一張亮麗名片。

延壽縣烈士紀念館

延壽縣烈士紀念館位於延壽縣烈士陵園院內,麵積380平方米。展館分為序廳、抗日戰爭、解放延壽、支援解放戰爭和支援抗美援朝五個部分。該館是為了紀念在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抗美援朝戰爭時期以及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英勇獻身的293名烈士而建。館內陳列了革命先輩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率領延壽人民進行抗日戰爭、解放延壽、支援抗美援朝的光輝曆程,先後被評為「哈爾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全省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

國防教育主題廣場

延壽縣國防教育主題廣場是軍地聯手打造的國防教育基礎設施。廣場建有張思德、董存瑞等「十大英模」塑像,是延壽縣紅色教育「一條街」宣傳、「一站式」服務延伸拓展的重要教育基地。市民可以在這裡體驗國防教育課堂,感受國防建設和軍事文化的魅力,增強國防意識和愛國情懷。

四、民俗風情

延壽縣的民俗風情豐富多彩,充滿了濃鬱的地方特色。在傳統節日方麵,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節日都過得十分熱鬨。春節期間,家家戶戶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共度歡樂時光。元宵節時,人們會舉辦舞龍舞獅、扭秧歌等活動,熱鬨非凡。端午節,人們會包粽子、掛艾草,祈求平安健康。中秋節則是一家人團聚賞月,品嘗月餅。

延壽縣還有一些獨特的民俗活動,如傳統插花技藝、哈爾濱羽毛畫、鋁箔畫、中國結等民間藝術。這些藝術形式體現了當地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此外,延壽縣的婚嫁習俗也彆具一格,有著獨特的儀式和流程,展現了當地的傳統文化。

五、特色美食

延壽大米

延壽大米是延壽縣的特色農產品,因其獨特的生長環境,品質優良。這裡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氣候適宜,種植的水稻顆粒飽滿,色澤光亮。煮出的米飯口感軟糯,香甜可口,營養豐富。延壽大米獲得了國家地理標誌認證,在市場上備受青睞。

鯰魚燉茄子

「鯰魚燉茄子,撐死老爺子」,這道東北名菜在延壽也深受歡迎。選用新鮮的鯰魚和茄子,鯰魚打花刀燙洗後燉煮,茄子過油後入鍋,二者味道相互交融,鯰魚肥而不膩,茄子鮮香味濃,是一道讓人回味無窮的美食。

刺老芽炒雞蛋

刺老芽是一種生長在山林中的野菜,富含多種維生素與礦物質。將刺老芽焯水後與本地散養雞蛋同炒,雞蛋鈣質豐富,刺老芽清香可口,這道菜營養美味,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

凍豆角燉土豆

本地新鮮豆角冷凍後與土豆、紅燜肉同燉,色澤鮮亮,口感鮮香。這道菜是延壽人冬季餐桌上的常見美食,豆角的軟糯、土豆的綿密和紅燜肉的香味完美結合,讓人食慾大增。

祝福祝壽魚乾飯

地處北緯45度黃金水稻種植帶,用延壽大米搭配枸杞、大棗、蓮子、桂圓,冷水下柳根魚,柴火灶燜煮,煮出來的飯米香、魚香四溢。這道美食不僅味道鮮美,還蘊含著美好的寓意,是延壽縣獨特的飲食文化代表之一。

六、旅遊指南攻略

最佳旅遊時間

延壽縣四季分明,每個季節都有獨特的景色。春季(3-5月),萬物複蘇,大地回暖,延壽縣的山野間鮮花盛開,適合踏青賞花。夏季(6-8月),氣候涼爽,是避暑的好時節。可以前往螞蜒河國家濕地公園、玉山生態園等地,欣賞自然風光,享受清涼的夏日。秋季(9-11月),山林色彩斑斕,是觀賞紅葉的最佳時期。長壽山國家森林公園的楓葉紅遍山野,美不勝收。冬季(12-次年2月),銀裝素裹,是體驗冰雪樂趣的好時候。可以去一些滑雪場,感受滑雪的刺激。

交通指南

1外部交通:延壽縣交通較為便利,雖然沒有機場,但距離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約150公裡。可以先到達哈爾濱,然後在哈爾濱的汽車站乘坐長途客車前往延壽縣,車程約3小時。也可以乘坐火車到附近的城市,再轉乘汽車前往。哈佳鐵路經過延壽縣,為遊客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2內部交通:延壽縣內有公交車和計程車,公交車線路覆蓋了主要鄉鎮和部分景區,但車次相對較少。如果想要更自由地遊覽各個景點,建議選擇租車或包車,這樣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和行程安排靈活出行。

住宿推薦

1縣城住宿:延壽鎮有各種檔次的酒店和賓館可供選擇。位於縣城中心,交通便利,周邊餐飲、購物設施齊全。

2景區住宿:在一些景區內或周邊也有住宿的地方,如長壽山國家森林公園附近有農家樂和民宿。住在景區附近可以更方便地欣賞景區的美景,體驗鄉村生活的寧靜與美好。這些農家樂和民宿一般提供餐飲服務,遊客可以品嘗到當地的特色美食。

注意事項

1季節差異:不同季節前往延壽縣旅遊,需要注意攜帶相應的衣物和裝備。夏季注意防曬和防蚊蟲叮咬,攜帶防曬霜、防蚊液等物品;冬季氣溫較低,要注意保暖,攜帶足夠厚的衣物、帽子、手套等防寒用品。

2尊重當地習俗:延壽縣有一些獨特的民俗文化和傳統習俗,在旅遊過程中要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避免因文化差異而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3安全問題:在登山、遊玩等活動時,要聽從景區工作人員的指揮,遵守相關規定,確保自身安全。同時,要注意保護環境,不亂扔垃圾,愛護自然景觀和文物古跡。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