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第18章 哈爾濱市《五常市》
五常市:北國糧倉的多元風情
五常市位於黑龍江省南部,哈爾濱市東南部,東經126°33′—128°14′,北緯44°04′—45°26′之間。東與尚誌市接壤,西與雙城區相連,南與吉林省舒蘭市、榆樹市隔江相望,北與阿城區、延壽縣毗鄰,總麵積7512平方千米。這片土地以肥沃的黑土、優質的稻米和豐富的自然人文資源聞名。
一、曆史沿革與文化脈絡
五常市的曆史可追溯至遠古時期,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商周時期,這裡是肅慎族的活動區域;兩漢至魏晉,屬挹婁;南北朝時為勿吉屬地;隋唐時期,歸入靺鞨;遼代屬女真族勢力範圍;金代屬上京會寧府;元代屬遼陽行省開元路;明代屬奴兒乾都司;清代初期,為寧古塔將軍轄地,後歸阿勒楚喀副都統管轄。
清乾隆年間,五常開始有大規模移民遷入,逐漸形成村落。光緒六年(1880年),清政府在五常堡設定五常廳,這是五常行政建製的開端。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五常廳升為五常府,隸屬吉林省。民國二年(1913年),五常府改為五常縣,先後隸屬濱江道、吉林省。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五常縣先後隸屬鬆江省、黑龍江省。1956年劃歸綏化專區,1958年劃歸哈爾濱市,1965年劃歸鬆花江專區,1993年撤銷五常縣,設立五常市(縣級),1996年鬆花江地區並入哈爾濱市,五常市自此隸屬哈爾濱市管轄。
在漫長的曆史程序中,五常形成了獨特的文化脈絡。這裡是滿族、漢族、朝鮮族等多民族聚居地,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豐富的民俗文化。近代以來,五常人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作出了重要貢獻,湧現出許多抗日英雄和革命誌士,他們的事跡為這片土地增添了厚重的紅色記憶。
二、鄉鎮簡介
五常鎮
五常鎮是五常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於市域中部。這裡交通便利,哈五公路、鐵五公路在此交彙,是連線周邊地區的重要樞紐。鎮內商業繁榮,各類商鋪、市場密集,是全市的物資集散地。同時,五常鎮也是教育、醫療資源的集中地,擁有多所學校和醫療機構,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周邊地勢平坦,稻田遍佈,是五常大米的主要產區之一。
拉林鎮
拉林鎮位於五常市西北部,曆史悠久,是滿族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清代曾是拉林副都統衙門所在地,現存多處滿族文化遺址。鎮內滿族人口較多,保留了許多傳統的滿族習俗和建築風格。拉林鎮農業發達,除水稻外,玉米、大豆種植也有一定規模,同時也是全市重要的畜牧業基地之一。
山河鎮
山河鎮地處五常市南部,與吉林省接壤,是兩省邊境貿易的重要節點。鎮內山河屯林業局是黑龍江省重要的林業生產基地,森林資源豐富,木材加工產業發達。山河鎮自然風光優美,周邊有鳳凰山等景區,旅遊業逐漸成為當地經濟的重要增長點。
小山子鎮
小山子鎮位於五常市東部,瀕臨牤牛河,水資源豐富。這裡是五常大米的核心產區之一,因土壤肥沃、水質優良,產出的大米品質上乘。鎮內農業基礎設施完善,規模化種植程度高,同時注重發展綠色農業和有機農業,農產品遠銷全國各地。
杜家鎮
杜家鎮位於五常市中部偏南,交通便利,哈五公路穿鎮而過。鎮內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玉米、蔬菜等作物。近年來,杜家鎮積極發展鄉村旅遊,利用周邊的田園風光和民俗文化,打造了多個休閒農業示範點,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體驗農家生活。
向陽鎮
向陽鎮地處五常市東北部,地勢以丘陵為主,森林覆蓋率較高。除農業外,林業和山產品采集是當地的重要產業,盛產山野菜、蘑菇、木耳等特色產品。向陽鎮生態環境優良,空氣清新,是休閒度假的好去處,鎮內正在逐步開發森林旅遊和生態觀光專案。
衝河鎮
衝河鎮位於五常市東南部,與尚誌市相鄰。鎮內多山地和河流,水利資源豐富,建有多座小型水庫,為農業灌溉和水產養殖提供了便利。衝河鎮的水稻種植曆史悠久,采用傳統種植方式與現代技術相結合,產出的大米口感獨特。同時,這裡的朝鮮族人口較多,保留了濃鬱的朝鮮族風情。
背蔭河鎮
背蔭河鎮位於五常市北部,因地處山背陰處而得名。鎮內地形複雜,既有平原稻田,也有山地林地。農業以水稻種植為主,同時利用山地資源發展果樹種植,蘋果、梨等水果產量可觀。背蔭河鎮注重生態保護,周邊山林中野生動物種類繁多,是生態研究的良好區域。
安家鎮
安家鎮位於五常市西部,臨近雙城區。鎮內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是五常市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水稻、玉米產量均居全市前列。安家鎮的農產品加工產業發達,建有多個大米加工廠和糧食儲備庫,為農產品的儲存和銷售提供保障。
營城子滿族鄉
營城子滿族鄉是五常市滿族人口最集中的鄉鎮之一,位於市域北部。這裡保留了大量滿族傳統文化,如滿族婚俗、薩滿舞等,滿族民居「口袋房」「萬字炕」等建築特色鮮明。鄉內農業以水稻和玉米為主,同時發展了滿族特色旅遊,讓遊客可以深入瞭解滿族文化。
民樂朝鮮族鄉
民樂朝鮮族鄉位於五常市南部,瀕臨拉林河,與吉林省隔河相望。鄉內朝鮮族人口占多數,保留了完整的朝鮮族語言、文字和習俗。朝鮮族的傳統歌舞、飲食文化在這裡得到很好的傳承,每年還會舉辦朝鮮族民俗節,吸引大量遊客。民樂鄉的水稻種植采用朝鮮族傳統技藝,產出的大米品質優良,同時也是朝鮮族特色美食的重要產地。
八家子鄉
八家子鄉位於五常市中部,因早年有八戶人家在此定居而得名。鄉內以農業為主,種植結構多樣,除水稻外,還種植蔬菜、花卉等經濟作物。八家子鄉的蔬菜種植形成了規模化基地,產品供應哈爾濱等周邊城市,是全市重要的「菜籃子」基地之一。
龍鳳山鄉
龍鳳山鄉因境內的龍鳳山水庫而得名,位於五常市東南部。水庫周邊山清水秀,自然風光優美,是五常市重要的旅遊景區。鄉內農業與旅遊業並重,水稻種植結合生態觀光,遊客可以在欣賞湖光山色的同時,體驗稻田觀光、采摘等活動。龍鳳山鄉的淡水養殖業也很發達,水庫中的魚類肉質鮮美,深受消費者喜愛。
紅旗滿族鄉
紅旗滿族鄉位於五常市西部,滿族文化底蘊深厚。鄉內儲存有多處滿族曆史遺跡,如古城遺址、碑刻等,是研究滿族曆史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農業方麵,紅旗鄉以水稻和玉米種植為主,同時利用滿族文化資源發展鄉村旅遊,開發了滿族民俗體驗、傳統手工藝製作等專案。
雙橋子滿族鄉
雙橋子滿族鄉地處五常市東北部,因境內兩座古橋而得名。這裡的滿族人口占比較高,傳統習俗儲存完好,滿族的刺繡、剪紙等手工藝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鄉內農業以種植水稻、大豆為主,山產品資源豐富,野生藥材、山野菜采集是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
三、必遊景點
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
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五常市山河鎮東南,是國家級aaaa級景區,總麵積5萬公頃。景區內山峰林立,最高海拔1696米,是黑龍江省的最高峰。這裡森林覆蓋率高達90以上,有紅鬆、落葉鬆等多種珍貴樹種,還有東北虎、黑熊、馬鹿等野生動物。公園內的高山濕地、瀑布、石海等景觀獨具特色,尤其是夏季的高山花園,各色野花競相開放,場麵壯觀。冬季的鳳凰山則是冰雪旅遊的勝地,滑雪、賞雪凇等活動吸引眾多遊客。
龍鳳山水庫
龍鳳山水庫是黑龍江省大型水庫之一,位於五常市龍鳳山鄉,距市區50公裡。水庫建於1958年,庫容達27億立方米,庫區麵積45平方公裡。水庫周邊群山環繞,湖水清澈,是集防洪、灌溉、發電、旅遊於一體的綜合性水利工程。遊客可以在水庫邊垂釣、乘船遊覽,欣賞湖光山色;周邊的度假村和農家樂提供了便利的食宿條件,讓遊客可以儘情享受鄉村休閒時光。
石刀山景區
石刀山景區位於五常市背蔭河鎮南部,拉林河中遊。景區內的主峰上有一塊天然巨石,形似一把石刀,因此得名。石刀山海拔400餘米,山勢平緩,適合登山遊覽。山上植被茂密,有鬆、柏、樺等多種樹木,林間棲息著多種鳥類。山腳下的拉林河水流平緩,是夏季漂流的好去處,遊客可以乘筏順流而下,感受清涼與刺激。
五常京旗文化博物館
五常京旗文化博物館位於拉林鎮,是展示滿族京旗文化的重要場館。館內收藏了大量滿族文物,包括服飾、器皿、農具、書畫等,係統展示了清代京旗移民在五常的生產生活、文化習俗等曆史。通過實物、圖片和多媒體展示,遊客可以深入瞭解滿族文化的發展曆程和京旗移民對五常地區開發的貢獻。
磨盤山景區
磨盤山景區位於五常市東南部,與尚誌市交界,因山形酷似磨盤而得名。景區內森林茂密,溪流潺潺,空氣清新,是天然的氧吧。這裡的主要景點有磨盤峰、一線天、瀑布群等,登山步道貫穿其中,適合徒步愛好者。磨盤山的水資源豐富,是哈爾濱市的重要水源地之一,景區內注重生態保護,保持了原始的自然風貌。
拉林古城遺址
拉林古城遺址位於拉林鎮內,是清代拉林副都統衙門所在地,現存部分城牆和建築遺址。古城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曾是東北地區重要的軍政重鎮,對研究清代東北邊疆治理和滿族曆史具有重要價值。遺址周邊的滿族民居和傳統街道保留了部分曆史風貌,遊客可以在此感受古代城鎮的佈局和滿族建築特色。
普照寺
普照寺位於五常市五常鎮東郊,是一座佛教寺廟,始建於民國時期,後經多次修繕。寺廟占地麵積約1萬平方米,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天王殿、觀音殿等,殿內供奉著釋迦牟尼、觀音菩薩等佛像。寺內古樹參天,環境清幽,是信徒禮佛和遊客參觀的場所。每年的佛教節日,寺內會舉辦法會,吸引眾多信眾前來。
四、民俗風情
五常市的民俗風情因多民族聚居而呈現出多樣性,滿族、朝鮮族、漢族等民族的文化在這裡相互融合,形成了獨特的地方特色。
滿族民俗是五常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滿族有著豐富的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頒金節(滿族成立紀念日)等。春節時,滿族人家會貼春聯、掛燈籠,吃餃子和手扒肉;元宵節有賞燈、猜燈謎的習俗;頒金節則會舉行祭祖、歌舞表演等活動。滿族的傳統服飾「旗袍」「馬褂」樣式獨特,如今已成為中國傳統服飾的代表之一。滿族的歌舞如薩滿舞、八角鼓等,動作豪放,節奏明快,具有濃鬱的民族特色。
朝鮮族民俗在五常市南部的民樂朝鮮族鄉等地保留完好。朝鮮族人民喜愛歌舞,伽倻琴、長鼓是常用的樂器,農樂舞、長鼓舞等舞蹈歡快活潑。朝鮮族的飲食文化獨具特色,泡菜、打糕、冷麵是餐桌上的常見美食,製作工藝精湛。朝鮮族的傳統節日如春節、秋夕(中秋節)等,有祭祖、家人團聚的習俗,秋夕時還會舉行蕩鞦韆、跳板等傳統體育活動。
漢族民俗在五常市占據主導地位,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過得十分隆重。春節貼春聯、吃年夜飯、拜年;清明節掃墓祭祖;端午節包粽子、掛艾草;中秋節賞月、吃月餅等習俗代代相傳。此外,五常的東北大秧歌是漢族民間藝術的代表,每逢節日或慶典,秧歌隊會身著彩裝,敲鑼打鼓,舞姿歡快,場麵熱鬨。
五、特色美食
五常大米
五常大米是五常市最著名的特色美食,因產於這片黑土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區而品質上乘。五常大米顆粒飽滿,色澤清白,蒸煮後米飯油亮,口感軟糯香甜,香氣濃鬱,是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五常大米的種植曆史悠久,采用傳統種植與現代技術相結合的方式,確保了大米的品質,深受消費者喜愛,遠銷國內外。
東北一鍋出
東北一鍋出是五常地區的傳統農家菜,將玉米、土豆、豆角、排骨等食材放入一口大鐵鍋中,一起燜煮。食材的香味相互融合,排骨鮮嫩,玉米香甜,土豆綿軟,豆角入味,一鍋菜葷素搭配,營養豐富,體現了東北菜的粗獷與實惠。
滿族八大碗
滿族八大碗是滿族傳統宴席上的菜肴,在五常的滿族聚居區較為常見。八大碗包括燉豬肉、燉雞塊、燉魚、炒肉拉皮等八道菜品,多采用燉、煮、蒸等烹飪方式,味道醇厚,體現了滿族飲食的特色。這些菜肴製作講究,食材多取自當地,具有濃鬱的鄉土氣息。
朝鮮族冷麵
朝鮮族冷麵是民樂朝鮮族鄉等地的特色美食,麵條用蕎麥麵或小麥麵製作,細而筋道,搭配牛肉湯、辣白菜、雞蛋、黃瓜等配料,湯汁冰涼酸甜,口感清爽。夏季食用冷麵,既能解暑又能飽腹,是深受大眾喜愛的美食。
山野菜宴
五常市森林資源豐富,盛產各種山野菜,如蕨菜、刺老芽、柳蒿芽、婆婆丁等。山野菜宴就是以這些天然野菜為原料製作的一係列菜肴,有涼拌蕨菜、刺老芽炒雞蛋、柳蒿芽燉土豆等。山野菜營養豐富,口感獨特,具有原生態的鮮香,是五常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粘豆包
粘豆包是東北傳統美食,在五常也很常見。用黃米麵或糯米麵做皮,以紅豆沙為餡,蒸熟後蘸白糖食用,口感軟糯香甜。粘豆包通常在冬季製作,是春節期間的應景食品,寓意團團圓圓、甜甜蜜蜜。
六、旅遊指南攻略
最佳旅遊時間
五常市四季分明,各季節景色各異,適合不同的旅遊活動。
-春季(4-5月):萬物複蘇,鳳凰山、磨盤山等景區的山林開始泛綠,野花逐漸開放,適合登山、踏青、觀賞春景。此時也是五常大米插秧的季節,稻田裡的忙碌景象構成獨特的田園風光。
-夏季(6-8月):氣候涼爽,是避暑的好時節。龍鳳山水庫、石刀山等地適合玩水、漂流、垂釣;鳳凰山的高山花園進入盛花期,景色迷人;鄉村旅遊也進入旺季,可體驗農家采摘、民俗活動。
-秋季(9-10月):山林被染成五彩斑斕的顏色,楓葉紅、樺樹黃,是觀賞秋景的最佳時期。此時五常大米豐收,稻田金黃,遊客可以參與收割體驗,感受豐收的喜悅。
-冬季(11-次年3月):鳳凰山等景區銀裝素裹,成為滑雪、賞雪凇的樂園;滿族、朝鮮族的冬季民俗活動豐富,如滿族的冰嬉、朝鮮族的打糕製作等,充滿節日氛圍。
交通指南
1外部交通:五常市交通便利,公路、鐵路均可到達。
-公路:哈五公路(哈爾濱至五常)是主要通道,從哈爾濱自駕前往五常市約15小時;也可在哈爾濱南崗客運站乘坐長途客車,每30分鐘一班,車程約2小時。
-鐵路:拉濱鐵路(拉林至哈爾濱)經過五常市,五常站有往返哈爾濱、牡丹江等地的列車,車程約2-3小時。
2內部交通:市內交通以計程車和公交車為主,計程車起步價較低,方便快捷;公交車覆蓋市區及主要鄉鎮,票價便宜。前往鳳凰山、龍鳳山水庫等景區,可乘坐旅遊專線車或包車,部分景區也有直達班車。
住宿推薦
1市區住宿:五常鎮內有多種檔次的酒店和賓館,從經濟型到中高檔一應俱全,地理位置優越,周邊餐飲、購物便利。部分酒店靠近市中心,方便遊客遊覽市區景點和購買五常大米等特產。
2景區住宿: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龍鳳山水庫等景區周邊有度假村、農家樂和民宿。度假村設施完善,適合休閒度假;農家樂則提供農家飯菜,可體驗鄉村生活,價格實惠。
注意事項
1季節裝備:夏季前往山區景區需攜帶防曬用品、驅蚊液和雨具;秋季早晚溫差大,需備外套;冬季寒冷,需穿戴羽絨服、雪地靴、帽子、手套等保暖衣物,滑雪時需佩戴頭盔等護具。
2尊重民俗:在滿族、朝鮮族聚居區旅遊時,要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遵守禮儀規範,如進入朝鮮族家庭需脫鞋,避免隨意觸碰滿族的祭祀物品等。
3食品安全:品嘗山野菜和農家菜時,要選擇正規餐飲場所,確保食材新鮮;購買五常大米等特產時,要選擇正規店鋪,避免買到假冒產品。
4環境保護:遊覽景區時,要愛護自然環境,不隨地亂扔垃圾,不破壞植被和文物古跡,遵守景區規定,保護生態平衡。
五常市以其肥沃的土地、豐富的物產、多樣的民俗和秀美的風光,成為哈爾濱周邊極具吸引力的旅遊目的地。無論是探尋曆史文化、體驗民俗風情,還是欣賞自然景觀、品嘗特色美食,都能在這裡找到滿意的答案,讓遊客感受北國糧倉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