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娛:從98年開始 第三十三章 :想挖人
-
“喂,你好,票房多少?好,我知道了!”次日,李漁火在片場接連接了兩個電話,都是給李漁火打電話前來報喜的。
“李導《調音師》昨日上映票房有多少呢?”俞飛紅前兩日就進劇組了,她也是《調音師》女主角,自然很關心電影票房多少了。
俞飛紅在圈內雖然不爭不搶,隨性而為,但是對於自己的演的作品,自然是票房越高越好。
“內地票房三百八十五萬,香港那邊一百九十三萬、灣灣有八百八十萬新台幣。”李漁火笑著大聲宣佈道。
“首日的票房就有這麼高嗎?”
“太好了。”
“恭喜李導拍攝的電影票房大賣。”
“今日我請客,大家好好慶祝一下。等電影下映了之後,另外給劇組每人發個大紅包。”現在拍攝《愛》的幕後劇組人員,正是拍攝《調音師》那一批人。
這群幕後人員聽到《調音師》首日票房高達三百八十五萬,知道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這部電影票房至少能夠突破兩千萬。
自己參與的電影票房能夠大賣,無疑是對他們辛勤工作最大的肯定與回報。
眾人一個個臉上露出榮焉與共的神色。
隨著朱寧的帖子擴散開來,《調音師》的口碑發酵之後,禮拜六拿下了六百一十五萬票房、禮拜日拿下了五百五十萬萬。
香港禮拜六拿下兩百二十萬、禮拜日拿下三百三十萬。
彎彎那邊兩日分彆拿下一千一百萬新台幣、一千二百三十萬新台幣
上映三日,內地票房已經突破了一千五百萬票房。
等週一工作日,票房回落到三百萬零五萬,比週六、週日跌幅百分之四十五左右。
上映三天的時間,就拿下一千五百萬的票房,震驚了不少人,媒體又大肆報道。
《李導說,他會超過張一謀導演,就看看《調音師》的票房能不能夠超過《一個都不能夠少》,讓我們拭目以待!》----新浪。
《電影《調音師》上映三日,電影票房超過一千五百萬,預測《調音師》票房有望拿下今年票房冠軍!》----網易。
《預測,電影《調音師》到底會拿下多少票房呢?》----搜狐。
隨著《調音師》的票房持續攀升,各大娛樂媒體爭相報道,讓星瀚影業進入了更多人的視線當中了。
“老闆!最近這段時間可累死我了,不僅僅有不少劇組來我們公司來拉投資,還有不少劇本遞到公司,想邀請小明出演電影、電視劇。
老闆!咱公司資源有不少,但是藝人隻有兩位,浪費資源可恥,是不是可以再簽約一些藝人。
這邊這些是來其他劇組和公司來拉投資的。”這日,李小萍來劇組和李漁火彙報最近的工作情況,她一臉疲憊中又帶著幾分興奮。
《調音師》票房持續走高,她作為星瀚總經理,這段時間忙得不可開交。
“藝人可以簽約,你先過濾一遍上戲、中戲、北電在校還冇有簽約的學生名單,我看眼緣簽約。
另外,這個劇本是來拉投資?京台也參與了他們還缺少投資?”李漁火一邊看李小萍遞來的劇本來公司拉投資的資料,一邊問道。
“是的,京台確實參與了,主導的公司是廣州東方明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一家剛成立的公司,應該是想降低風險,所以通過京台拉上了星瀚。
不過我看過這個劇本,這個劇本質量相當不錯,導演也是業內有名的新銳,應該會爆。”李小萍眼光依舊是一如既往的好,這部電視劇在2000年拿下了收視率冠軍,讓一眾演員在圈內嶄露頭角,火了起來。
這部電視劇正是《少年包青天》。
“這部電視劇我們公司投了,女主不管定冇定下來,安排彬彬出演女主角。
另外你和東方明珠溝通一下,接下來他們公司拍攝的作品,我們公司有優先投資權,要占據不低於百分之四十的投資份額,僅限於五部電視劇,就算多讓點利益也行。”李漁火拍了拍桌子上的劇本道。
在後世東方明珠出品了多部爆紅的影視作品,除了《少年包青天123》之外,另外還有《少年黃飛鴻》《少年順治》《少年康熙》等影視作品。
接下來五部電視劇投資份額,剛好吃下這幾部電視劇,至於後續東方明珠拍攝的電視劇,就冇有前五部這麼爆火,能夠繼續合作當然最好,不能夠繼續合作,李漁火也不覺得遺憾。
畢竟大頭他已經吃下了。
“老闆這麼看好東方明珠,看好這個劇本?”李小萍聽到李漁火如此篤定的安排,她嘀咕了幾句。
“劇本質量上乘,有大爆的潛力。自然值得投資。其餘的你去談了。
簽約藝人的事情,你儘快整理在冊交給我。
還有,你問問曾佳,她是想跟著彬彬還是想跟著小明,以後讓她專門負責一個藝人就行了,另外加緊再找一個經紀人。
你要是能夠把常季紅挖來公司更好,待遇一切和你一樣,職位經紀總監。”李漁火隨口說了這麼幾句。
旁邊的李小萍聽到這話後,雙目微微一閃,顯然是把李漁火這些話給聽進去了。
他倒是冇有抱期望李小萍真的能把常季紅挖到星瀚來。
現在的常季紅還冇和海潤簽約,但是現在已經和海潤聯絡上了,手裡更是握一個**oss----蔣文麗。
其實,李漁火很喜歡常季紅的為人處世以及經營理念,對待藝人雖然不像是和王晶花那般,保姆式服務。
常季紅強調了經紀人與藝人服務與信任,主張“經紀人要甘於幕後”,通過感情投資和全方位服務建立長期合作關係。
說的通俗點,就是對待藝人要真誠,真誠纔是永遠的必殺技。
不熱衷於炒作,更注重作品。
在這個浮躁的娛樂圈裡,像常季紅這樣堅持本心、注重長遠發展的經紀人實屬難得。
大多數經紀人往往急於求成,利用各種手段炒作藝人,以求快速獲得名利,卻忽略了藝人本身的成長與作品的積累。
這種藝人很難長紅,年紀到了還冇有讓人記住的作品,娛樂圈算白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