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狂瀾:祁同偉再勝天半子 第144章 尾聲前的暗湧
漢東的政局,在經曆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激烈交鋒後,終於迎來了一段表麵上的平靜期。沙瑞金的戰略收縮與高育良-祁同偉聯盟的強勢主導,共同塑造了一種微妙的平衡。省委大院的日常運轉按部就班,檔案的上傳下達順暢無阻,工作會議上的討論也顯得一團和氣。這種平靜,如同暴風雨過後的短暫喘息,又像是兩大高手對決後,各自退回本方陣地,一邊舔舐傷口,一邊警惕地注視著對方,重新評估著彼此的實力與意圖。
然而,真正的平靜,在這種權力場中從來都是一種奢望。表麵的波瀾不驚之下,往往是更深層次的暗流湧動。決定權力格局走向的,有時並非一時一地的得失,而是那看似遙遠、卻足以改變遊戲規則的宏觀風向。就在這短暫的均衡期,一份來自更高層級、關乎未來乾部選拔與評價根本導向的檔案,如同投入這潭看似沉寂湖水中的一顆石子,雖未激起滔天巨浪,卻讓水麵下所有潛藏的勢力,都清晰地感受到了那擴散開的、預示著變化的漣漪。
一、檔案下達:看似平常的漣漪
這份檔案,以常見的紅頭形式,通過機要渠道,送達了漢東省委每一位常委的案頭。標題是《關於進一步完善乾部考覈評價機製,激勵廣大乾部擔當作為的若乾意見》。內容主要是強調要樹立更加科學的政績觀,不能唯gdp論英雄,要加大民生改善、生態環境保護、科技創新、風險防控等指標的考覈權重,尤其要注重群眾滿意度在乾部評價中的重要作用,力圖使考覈結果更能全麵、客觀、準確地反映領導乾部的德才素質和實績貢獻。
從字麵上看,這隻是一份關於乾部管理製度改革的常規指導性檔案,是更高層級持續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個具體舉措,並非專門針對漢東。它在眾多需要傳達學習的檔案中,似乎並不格外起眼。省委辦公廳按慣例進行了傳閱,並籌備組織相關的學習討論會。
然而,這份看似平常的檔案,其核心所蘊含的潛在導向性,卻像一把無形的鑰匙,觸動了漢東幾位核心決策者心中最敏感的那根弦。因為它所倡導的方向,與漢東目前實際執行的、由高育良-祁同偉聯盟所主導的權力結構和利益分配模式,存在著某種程度上的、潛在的張力。
二、沙瑞金:蟄伏中的希望之光
當沙瑞金仔細閱讀完這份檔案後,他靠在椅背上,久久沒有說話,但那雙一度因挫敗而略顯黯淡的眼睛裡,卻重新閃爍起銳利的光芒。他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份檔案可能帶來的戰略機遇。
在過去幾個月,他被迫采取守勢,推行了一係列務實但相對溫和的政策,將主要精力放在積累基層聲望和悄然佈局上。這種戰略收縮是痛苦的,但也是必要的。而現在,這份來自上麵的檔案,似乎為他提供了一種新的、更加名正言順的“武器”。
高育良-祁同偉聯盟在漢東的統治,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一套精心構建的、以“穩定”和“忠誠”為表層口號、實則以人身依附和利益輸送為實質的內部評價體係。在這套體係下,能否進入核心圈子,是否“聽話懂事”,往往比真正的德才素質和為民實績更為重要。而這,恰恰與檔案所強調的“科學政績觀”、“群眾滿意度”存在著內在的邏輯衝突。
沙瑞金意識到,他或許可以藉助貫徹落實這份檔案精神的東風,不動聲色地開始撬動漢東固化的權力結構。他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樣,直接針對某個具體的人或事發起攻擊,那樣目標太大,容易引發強烈反彈。他現在可以高舉“落實上級精神”的旗幟,名正言順地推動乾部考覈方式的調整。
比如,他可以強調在乾部選拔中引入更廣泛的民主評議,增加基層群眾和服務物件的評價權重。這種做法符合檔案精神,冠冕堂皇,但客觀上會對那些隻唯上、不唯下,在群眾中口碑不佳但善於鑽營的乾部構成製約。他又可以強調對民生實績的考覈,這同樣符合檔案要求,但那些將主要精力用於維護關係網、經營“政績工程”的乾部,就可能在這種考覈下暴露原形。
“這是一個機會……一個從規則層麵入手,慢慢改變遊戲性質的機會。”沙瑞金在心中默唸。這比直接進行人事鬥爭要隱蔽得多,也更具長遠意義。他開始在心中構思,如何在不引起高育良和祁同偉過度警惕的前提下,將檔案的精神實質,巧妙地融入漢東的具體實施方案中,為那些他悄然“播種”下去的、有實績有口碑的乾部,創造更公平的晉升通道。這份檔案,對他而言,如同在漫長蟄伏的黑暗中,看到的一線希望之光。
三、高育良與祁同偉:警惕下的策略研判
與沙瑞金的暗自振奮相反,高育良和祁同偉在研讀這份檔案時,則帶著一種審慎的、甚至是高度警惕的態度。政治上的成熟,使他們絕不會簡單地將其視為一紙尋常公文。
在高育良的辦公室,師生二人進行了一場深入的交談。
“老師,這份檔案……來得有些微妙啊。”祁同偉指著桌上的檔案,眉頭微蹙,“強調群眾滿意度,強調綠色發展和民生實績,這導向……似乎與我們現在的一些做法,並不完全合拍。”
高育良微微頷首,目光深邃:“同偉,你的感覺很敏銳。這絕非一份簡單的例行公文。上麵推行此項改革,其深意在於打破過去可能存在的某些評價窠臼,激勵乾部真正麵向基層、解決問題,其出發點無疑是好的。但是……”他話鋒一轉,“任何一項新政策的落實,都離不開具體的社會環境和政治生態。在漢東,這份檔案會被如何解讀,又如何具體操作,其帶來的影響,需要我們仔細研判。”
高育良的擔憂在於,沙瑞金很可能會利用這個機會。如果沙瑞金真的高舉“落實檔案”的大旗,強力推行一套強調群眾口碑和民生實績的考覈辦法,那麼,他們長期以來依靠組織程式和人脈關係來維持的乾部隊伍“穩定性”,可能會受到衝擊。一些他們陣營中那些善於經營關係但缺乏紮實群眾基礎的乾部,可能會在新的評價標準下失分。而一些原本被邊緣化、但確實在基層乾出了成績的乾部,則可能獲得上升的通道。這無疑會潛移默化地削弱他們的影響力。
“沙瑞金絕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祁同偉肯定地說,“他一定會想辦法,把這份檔案的精神用到極致,試圖從考覈這個指揮棒入手,來撬動現有的格局。”
“這是陽謀。”高育良沉聲道,“我們無法公開反對落實上級精神,那在政治上是不正確的。我們必須表現出積極擁護、堅決落實的態度。關鍵在於,如何主導這個落實的過程,確保檔案的解釋權和具體實施細則的製定權,掌握在我們手中。”
祁同偉眼中閃過一抹冷光:“老師的意思是,我們要主動接過這麵旗?由我們來主導製定漢東的實施細則?把那些對我們有利的因素,比如維護穩定的大局觀、完成重大任務的執行力、對組織的忠誠度等,也作為核心考覈指標,巧妙地融入進去,從而對衝掉檔案中那些可能對我們不利的導向?”
“不錯!”高育良讚賞地點點頭,“與其被動應付,不如主動出擊。我們要爭取由省委牽頭,成立一個專門的領導小組來負責此事。這個小組,必須由我們來主導。在製定細則時,要做到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既要符合檔案的大方向,又要充分體現漢東的特殊性和實際情況。最重要的是,考覈的具體操作、資訊的收集整理、評議的組織,這些環節,必須牢牢掌控。這樣,我們就能最大限度地消解掉檔案可能帶來的衝擊,甚至將其轉化為鞏固我們管理力度的工具。”
祁同偉心領神會。這又是一場關於“定義權”和“解釋權”的博弈。誰能主導新規則的製定和解釋,誰就能在未來占據主動。
四、未雨綢繆:新一輪博弈的
這次關於檔案的研判,讓高育良和祁同偉達成了新的共識:短暫的平靜期可能即將結束,一場在新的規則和議題下的博弈,已然拉開了序幕。這場博弈,不再像之前那樣充滿火藥味和直接對抗,而是將更加隱蔽,更加註重策略和技巧,其核心將圍繞著“乾部考覈評價”這個指揮棒如何具體揮舞而展開。
祁同偉離開高育良辦公室後,立刻進行了部署。他指示程度,要更加密切地關注沙瑞金及其身邊人的動向,特彆是他們在乾部工作方麵的任何細微言論和動作。同時,他也開始在自己掌控的係統內,著手研究和準備一套應對新的考覈要求的“標準動作”,比如如何更好地包裝工作成績,如何引導和管控“群眾評議”的輿論導向等。他要確保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內,無論規則如何變化,主動權始終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沙瑞金這邊,也開始悄悄動作。他指示省委研究室,圍繞檔案精神,結合漢東實際,預先開展深入的調研,準備多種實施方案的預案,以備在未來的討論中爭取主動。他特彆強調,調研要深入基層,廣泛聽取真實意見,方案要突出可操作性和實效性。
就這樣,一份來自上麵的、旨在激勵乾部擔當作為的檔案,在漢東這片特殊的政治土壤上,尚未正式進入落實程式,就已經悄然改變了力量的對比和心理的預期。它像一麵鏡子,照出了各方勢力未來的擔憂與企圖;它又像一顆投入靜水的石子,激起了層層擴散的、預示著新一輪角逐的暗湧。
這暗湧之下,是沙瑞金試圖破局的希望,是高育良和祁同偉鞏固權力的謀劃,是所有身處局中之人對未來的重新審視與佈局。漢東的故事,即將翻開新的一頁,而這一頁的主題,將是圍繞“規則”與“定義權”的、更加深層次的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