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狂瀾:祁同偉再勝天半子 第189章 高小琴的新生活
香港,半山區,一棟掩映在濃密綠蔭中的高層公寓。
這裡並非頂級豪宅,但位置絕佳,視野開闊,既能俯瞰維多利亞港的部分海景,又足夠隱蔽安靜,不易被注意。公寓內部的裝修是現代極簡風格,色調以灰、白、原木色為主,線條乾淨利落,沒有任何多餘的裝飾。傢俱電器都是頂級品牌,但款式低調。整個空間透出一種克製的奢華和一種近乎刻意的“無個性”感,彷彿一個精心佈置的酒店套房,缺少真正的生活氣息。
高小琴穿著一身質地柔軟的淺灰色居家服,赤腳走在溫潤的實木地板上。她剛剛結束一堂線上瑜伽課,額角帶著細微的汗珠。晨曦透過巨大的落地窗灑進來,在她身上鍍上一層柔和的光暈。她走到窗邊,眺望著遠處海平麵上穿梭的船隻,眼神平靜,卻深不見底。
這就是她的新生活。安全,舒適,物質極大豐富,但與世隔絕,如同一隻被精心飼養在金絲籠中的雀鳥。隻是,這隻雀鳥的羽翼之下,曾經曆過驚濤駭浪,她的心智也遠非尋常籠中鳥可比。
洗漱之後,她為自己準備了一份簡單的早餐:全麥麵包,牛油果,一杯手衝咖啡。餐桌旁放著一台經過特殊加密處理的膝上型電腦和幾份當天的財經報紙(香港本地和幾份國際知名的)。吃飯時,她會快速瀏覽報紙標題,重點關注與國際金融、內地經濟政策動向以及某些特定行業相關的新聞。
這幾乎是她在香港度日的標準模式。深居簡出,規律作息,極少參加社交活動,甚至連超市都很少去,日常生活所需大多通過可靠的專人配送。她非常清楚,自己能夠安然置身於此,代價就是這種近乎透明的存在感。任何不必要的曝光,都可能帶來無法預料的危險。
上午九點整,她開啟了那台加密電腦。登入過程複雜,需要動態密碼和生物識彆。桌麵很乾淨,隻有幾個必要的金融軟體和加密郵箱的圖示。她的“工作”,才剛剛開始。
她的名下,或者更準確地說,通過層層離岸公司架構最終由她實際控製的,有幾個規模不小的投資基金和信托。這些資產,是她在風雲突變之前,利用山水集團和這些年積累下的財富,通過隱秘渠道轉移出來的“乾淨”家底。所謂“乾淨”,是指它們已經經過了複雜的洗白程式,在法律檔案上,與漢東的山水集團、與趙家、甚至與祁同偉,都切斷了直接的可追溯聯係。它們現在的主要投資方向是海外房地產、穩健的藍籌股以及一些新興科技領域的風險投資。
高小琴熟練地檢視各個賬戶的資產淨值變動,分析持倉報告,審閱基金經理提交的投資建議。她在商業上有著天生的敏銳和後天在腥風血雨中鍛煉出的果決。即使如今身份尷尬,她依然將這些資產打理得井井有條,甚至在某些投資上獲得了相當不錯的回報。這不僅是維係她奢侈生活的保障,更是她保持頭腦清醒、不與時代脫節的一種方式,或許,也是她為自己保留的、誰也不知道有沒有機會用上的最後一張牌。
處理完日常的資產管理,她會花時間閱讀一些深度分析報告。這些報告來自付費的智庫、國際投行和研究機構,內容涵蓋宏觀經濟、地緣政治、行業趨勢。她尤其關注與內地政策調整相關的分析,會仔細揣摩字裡行間透露出的訊號。遠離權力中心,反而讓她能夠以一種更超脫、更冷靜的視角去觀察和思考。她不再侷限於漢東一隅,而是試圖將漢東發生的一切,放在一個更宏大的棋盤上去理解。
下午兩點,是她固定的“資訊接收與處理”時間。她會檢視一個特定的加密郵箱。這個郵箱,隻與極少數幾個信源聯係。資訊內容很雜,有時是幾段看似無關緊要的社會新聞剪輯,有時是某個論壇帖子的截圖,有時甚至隻是一張含義模糊的照片。這些,都是她通過高額報酬維持的幾個隱秘資訊渠道傳來的關於內地、特彆是漢東省的“民間動態”和“非公開資訊”。
她不像程度那樣擁有龐大的技術監控網路,但她有自己的優勢——她曾經是山水集團的老總,深耕漢東多年,對那裡的人情世故、盤根錯節的關係網瞭如指掌。她培養的這些“耳朵”,散佈在不同階層、不同領域,可能是某個喜歡爆料的小報記者,可能是某個訊息靈通的商會中層,也可能是某個喜歡混跡於酒桌飯局的掮客。他們傳遞的資訊往往碎片化、未經證實,甚至帶有個人偏見,但高小琴擅長從這些泥沙俱下的資訊中,淘洗出可能蘊含價值金砂。
比如,她可能會注意到某位不太起眼的處級乾部突然變得活躍,其親屬的生意出現了異常的資金流動;或者,某個曾經與趙立春兒子走得近的商人,近期頻繁往返於香港和內地某個非核心城市。這些資訊,單看可能毫無意義,但串聯起來,結合公開的政策動向和媒體報道,往往能拚湊出一些有趣的圖景。
她不會輕易下結論,而是像拚圖一樣,將這些碎片儲存起來。她知道,真正有價值的情報,往往就隱藏在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之中。
今天,加密郵箱裡收到了一段短視訊,拍攝於漢東省某市的一家高檔酒樓門口。畫麵有些晃動,但能清晰看到呂梁和省裡另一位實權部門的負責人(並非祁同偉核心圈成員)先後從不同的車上下來,看似巧合地相遇,然後寒暄著一起走進了酒樓。傳送資訊的人附了一句簡短的說明:“呂局與發改委馬主任‘偶遇’暢春園,包廂密談近兩小時,未見他人。”
高小琴盯著這段短視訊,反複看了幾遍。呂梁是祁同偉提拔起來的人,現在掌管反貪局,位置關鍵。而那位馬主任,據她瞭解,與李達康的工作交集更多一些,平時似乎與呂梁並無深交。一次看似正常的公務應酬?但在目前漢東微妙的局勢下,任何超出常規的互動,都值得玩味。
她將這條資訊歸檔,標注了關鍵詞“呂梁”、“非核心圈互動”、“李達康關聯”,但沒有立即做出任何判斷。她知道,還需要更多的交叉驗證。
傍晚,夕陽將維多利亞港染成一片金黃。高小琴站在窗前,沒有開燈,任由暮色將自己吞沒。這是一天中最容易感到孤獨的時刻。往日的喧囂、爭鬥、算計,此刻都化為遙遠的背景音。她想起了妹妹高小鳳,不知道她在美國是否安好,姐妹倆已經很久沒有直接聯係了,一切交流都通過預設的安全渠道間接進行,這是為了保護彼此。她想起了京州,想起了山水莊園,那些過往如同夢幻泡影。
但最常浮現她腦海的,還是那個男人——祁同偉。
她與祁同偉的聯係,是她新生活中唯一的不穩定因素,也是她與過去那個波詭雲譎的世界最深刻的羈絆。他們之間的通訊,嚴格遵循著預設的規則:絕對被動,由祁同偉發起;頻率極低,有時一個月甚至更久纔有一次;不使用任何常規通訊工具,而是通過一個極其複雜的、一次一密的加密通訊協議,資訊在特定時間視窗內傳送到一台獨立的、不聯網的專用裝置上,閱讀後即刻自動銷毀。
“叮——”
一聲極其輕微、幾乎難以察覺的提示音,在寂靜的房間裡響起。聲音來自臥室保險櫃裡那個巴掌大的特殊裝置。
高小琴的心跳陡然漏了一拍。她快步走進臥室,開啟保險櫃,取出那台沒有任何標識的黑色裝置。螢幕亮起,顯示著一串經過加密編碼的資訊。她需要憑借記憶中的金鑰本進行手動譯解。這個過程花了將近十分鐘,每一個字元都需確認無誤。
最終,譯解出的資訊隻有短短兩行:
“風平浪靜,仍需警惕暗礁。近日可留意東南方向民間資本動向,尤與舊城改造相關者。一切安好,勿念。”
資訊沒有署名,但高小琴知道是誰。祁同偉的措辭總是這樣含蓄而精準。“風平浪靜”指漢東表麵局勢穩定;“警惕暗礁”是提醒她不要放鬆,可能暗示著他感知到了某種潛在風險;“東南方向”可能是一個代號,也可能確指某個地理區域;“民間資本動向”與“舊城改造”結合,則指向了一個具體的、可能蘊含經濟利益或矛盾焦點的領域。
這不是情話,不是問候,而是一條工作指令,或者說,是一次資訊共享與請求。祁同偉在利用她超脫的地位和依然敏銳的商業觸覺,從另一個視角為他提供補充資訊。他信任她的判斷力,正如她將自己的安危完全寄托於他的庇護之下。這是一種建立在巨大風險和政治同盟基礎上的、扭曲卻又異常牢固的信任關係。
高小琴反複看著這條資訊,陷入沉思。“東南方向…舊城改造…”她聯想到最近看到的一些分析報告,提到內地某些三四線城市在棚戶區改造和基礎設施升級中,出現了民間資本過度湧入、可能引發債務風險的問題。也聯想到漢東省似乎有幾個類似的規劃專案正在醞釀。
她立刻回到書房,開啟電腦,開始搜尋與“東南方向”(她初步判斷可能指漢東省內的林城或更南邊的幾個市)、“舊城改造”、“民間資本”相關的所有公開資訊、政策檔案、招標公告、企業新聞。同時,她給自己那個加密郵箱的某個特定地址傳送了一條資訊請求,要求收集該區域近期與城市開發相關的、非公開的商場傳聞和利益分配情況。
她知道自己能做的有限,但哪怕隻能提供一絲線索,一個不同的視角,對祁同偉而言,可能都至關重要。她是他延伸出去的、一雙藏在暗處的眼睛。這讓她在孤寂的囚徒般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絲存在的價值,一絲依舊身處棋局之內的參與感。
處理完這些,夜色已深。維多利亞港兩岸霓虹閃爍,璀璨奪目。高小琴關掉電腦,房間陷入一片黑暗。她依舊站在窗前,身影在玻璃上形成一個淡淡的輪廓。
新生活?或許吧。但這是一種走在刀尖上的新生活。安逸的表象之下,是時刻不敢鬆懈的警惕,是對遠方局勢的揣測分析,是與那個權力頂峰的男人之間危險而隱秘的羈絆。她不再是那個在漢東翻雲覆雨的高總,但她也沒有真正離開那個漩渦。她隻是換了一個位置,以一種更隱蔽的方式,繼續著她的生存之道。
她輕輕撫摸著手腕上那隻價值不菲的翡翠鐲子,這是她僅存的幾件從過去帶出來的舊物。冰涼的觸感讓她保持清醒。她知道,平靜的日子能持續多久,並不取決於她多麼小心謹慎,而是取決於漢東那盤大棋的走勢,取決於祁同偉能否一直贏下去。
而在這場無儘的博弈中,沒有人是真正的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