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歡樂宋 > 第171章 合理與不合禮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歡樂宋 第171章 合理與不合禮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中軍大帳內,王大衛正在給王韶和曹七講故事,也就是他這趟河州之行的見聞。

王大衛口才遠遠比不上沈九台,語氣平淡,毫無抑揚頓挫,就像個旁觀者一般。他是故意這樣做的,因為他不希望自己的情緒過多地影響到王韶的判斷。

不過王大衛講得很細致,就連同青宜結鬼章打賭坑王厚的事情也直言不諱。當然,諸如沙漠之鷹、玻璃茶壺以及將殺手遊正電得半死的那套裝置則隻是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

雖然兩名聽眾明顯對他略過的部分更感興趣,卻也沒有開口詢問,王大衛則故作不知,繼續講述。

絮絮叨叨講了一個多時辰,王韶滿意地點了點頭,請他稍候,飲茶,王都總管要好好消化一番他帶回來的訊息。

口乾舌燥的王大衛欣然領命,灌了個水飽。

王韶沉思了一陣,忽然開口道:「賢侄,那個數列究竟有多長?」

「七十七。」王大衛順口回答,隨後,壓下一口上湧的老血,勸諫道:「叔啊!正打仗呢!咱們是不是尊重一下河州?等打完仗再研究這些唄!」

王韶:「也好,也好。那一百道題目」

王大衛:「打完我就寫給您。」

王韶:「一言為定。賢侄,此番回來便不走了吧?」

王大衛:「不走了。我都做後營總管了,肯定得在您帳下聽令。」

王韶:「好。老夫正有個要緊的任務要交托於你。明日起,前營諸軍依次開拔西進,攻取河州,這後路的安危便依仗賢侄了。」

後路?後營守後路,這很合理。讓我去前麵打仗我也不會啊!

後路有什麼安危呢?眼下誌願軍駐紮在狄道古城,東邊是渭源,南邊是南川堡,誌願軍往西打,那危險自然就是指北邊的蘭州。

前幾天,誌願軍大戰河州軍之際,蘭州沒出兵,可能是木征和禹藏花麻沒談攏,也可能是禹藏花麻想坐收漁翁之利。但若誌願軍西進,禹藏花麻想必不會再看下去。

這活兒還真不好乾。後營誰會領兵呢?數來數去,好像就一個潘孝全,還是個改行做大夫的。而且,王韶能留下他嗎?前營更需要醫院吧!

王大衛問道:「叔,要是我沒回來,您打算讓誰守後路?」

王韶:「你不是已經回來了嘛!沒人比你更合適。」

您老是不是對我有什麼誤解?還是直說吧!可不能死要麵子活受罪。

王大衛苦著臉:「叔啊!我需要幫手。起碼得是個會領兵的。」

王韶:「哦?你覺得誰合適?」

王大衛:「我認為王處道王將軍就非常合適。」

猴子,你還是留下陪我吧!

王韶手捋胡須一笑,搖頭道:「不妥。老夫不能驅使彆人家的兒郎在前,卻讓自家二子安居於後。」

王大衛:「叔您這麼想可不對,後路還是很重要的。更何況,上一次處道的所作所為大家都有目共睹,連我都知道了,沒人會說閒話的。」

王韶還是搖頭:「賢侄莫非擔心二郎死於青宜結鬼章之手?」

王大衛訕笑一聲,點頭:「多少有那麼一丟丟。」

王韶:「無須如此。二郎既為戰將,沙場詭譎莫測,難道賢侄沒有與那青宜結鬼章作賭,他便可肆意妄為不成?賢侄不必掛懷。況且,老夫還要繼續用他來吸引青宜結鬼章,不能留下。」

嘖!猴子你真是太可憐了。

王韶轉頭看向曹七:「曹將軍,賢昆仲可願留下輔佐王總管?」

曹七乾脆利落地起身,抱拳施禮:「末將遵令。」

王大衛一愣。猴子換曹七,也行。

曹七、曹六和汴梁來的那些紈絝子弟都屬於「學院派」軍事人才,基本功很紮實,就是經驗稍遜,應變不足。由他們領軍,出奇兵、用奇謀,打一場名標青史的大勝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莫名其妙、稀裡糊塗的慘敗卻也同樣不太可能。

除非禹藏花麻傾巢出動,再引來西夏主力,雙方兵力懸殊,那也是非戰之罪。

就是王韶好像早就想好要留下曹七、曹六。那我似乎有點兒多餘啊!

不管了,曹七總歸是跟猴子不同的,我得多出點兒力。

王大衛略加思索,建議道:「我們修個棱堡吧!都總管,借紙筆一用,我畫個圖。」

棱堡是人類曆史上城防建築的終極版本。

10版本的城牆基本上是平直的,將要保護的區域圍成一個凸多邊形。這一時期的城防能力主要取決於城牆的高度,牆越高,越難打。

孔夫子做過一件非常有名的事情,叫:墮三都。就是因為魯國三桓私邑的城牆比魯國國都曲阜的城牆還要高,這很不合「禮」。孔夫子做了大司寇之後,一聲令下——拆。

拆遷款是沒有的。都是違章建築,彆做夢了。可想而知,拆遷工作很不順利。

孔大司寇親自掛帥,拚死拚活,總算拆了其中的兩座城。

鄰居齊國人都看傻了。這年月居然還有這麼乾的?聖人的思路還真讓咱們普通人琢磨不透啊!立即陳兵於兩國邊界,打算等第三座一拆完就發起進攻。

結果,沒等到拆城,等來的是孔夫子灰溜溜地帶著門下弟子周遊列國的訊息。其實孔夫子也沒走多遠,一直就在山東、河南兩省的地界裡轉悠。

此後的城牆逐漸增加了一些輔助設施,諸如:甕城、護城河、羊馬牆等等。但這些仍舊隻能算是第一代城牆,頂多是1x版。因為進攻這些城牆的士兵隻需要防禦來自正前方的武器。

起到本質提升作用的是馬麵牆。所謂馬麵牆,就是垂直於城牆,向外延申,與城牆等高的一段長方形斷頭牆。

可彆小看這個簡單的設計,它可以和主城牆形成「交叉火力」。如果防守方財大氣粗,修了許多馬麵牆,那兩個相鄰馬麵牆之間的地帶將同時承受來自三個方向的攻擊,簡直就是絕地。

有了馬麵牆的城牆可以算是20版本。

不過馬麵牆也有弱點,它的正麵還是隻有一個防禦方向。雖然這個正麵一般來說都不寬,進攻方無法一次性投入大量兵力,但是,站在上麵的防守方同樣也安排不了太多人。

繼續改進馬麵牆,將薄弱的正麵收窄成一線,同時加寬其與主城牆連線的部分,保持麵積不變,長方形的馬麵牆就變成三角形的「棱」。

用「棱」圍成一圈,「棱」的繁體距離適中,在己方遠端武器的相互保護之下,就成了棱堡。

冷兵器時代,想攻下一座完善的棱堡,猶如癡人說夢。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