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歡樂宋 > 第22章 西江月和無益集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歡樂宋 第22章 西江月和無益集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夕陽殘照,王大衛一行人返回樊樓。隨即被人圍觀。

圍觀的重點是王厚,王大衛和曹七隻是陪襯。王厚擼了一下午的鐵,精神狀態奇佳,應答從容,舉止儒雅。讓王大衛想起了另一個時空的粉絲見麵會。

粉絲們抱怨:「二郎昨日為何沒有填詞?」

王厚:「前天我可是寫了兩首的。」

粉絲們:「那二郎今日一定要再寫一首。」

王厚要來紙筆,當即寫下一首《西江月》:

「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鬆邊醉倒,問鬆我醉何如。隻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鬆曰去。」

眾粉絲如獲至寶,漂亮話不要錢一般地丟擲來,填滿樊樓。

王大衛看過去,雖然知道王厚又「抄」了一首,但是不抄彆的,專挑這一首,足以說明這一下午的鐵沒白擼,很有成效。

既然如此,西王莊的房子倒是可以加快些進度。等董家的工人熟悉了施工流程,再跟你正式較量一場。

三人進了雅間,酒席已經備好,直接坐下開吃。

正吃著,門口現出一人,對著屋內喊道:「王二、曹七,正要找你們。哎?這位想必就是川越王公子了吧!」

「是我。」

「在下劉五,見過王兄。」

「幸會,幸會。請坐。」

劉五拉過一把椅子坐下,麵帶笑意:「小弟今日來此特為獻寶。」說著從懷中掏出一本薄薄的冊子,遞向王厚,「這是樣本,還請王二哥指正。」

欻!冊子到了曹七手中。

你這丫頭手也太快了!男女有彆,不好湊近去看,王大衛隻能遠遠的掃上一眼。

曹七翻動書頁:「都是王二寫的?」

劉五:「對。」

曹七:「看著還不錯,你們家挺用心啊!」

劉五:「那是當然。最好的師傅,最好的紙張,不然我也不敢拿來給王二哥看啊!」

頁數不多,曹七很快翻完。王大衛剛要伸手,冊子到了王厚手中。我嚴重懷疑大宋武林有一門提高手速的功夫。

王厚看得很慢,每一頁都很仔細,臉上的表情讓王大衛氣不打一處來。

為了消氣,王大衛主動跟劉五攀談:「劉兄家裡有印書坊?」

「有,百年老店了。」

「據我所知,書坊印書一般都會多印幾套,劉兄家的書坊也是如此嗎?」

劉五心中一動,江湖傳言,川越人回中原有一項任務是促進兩岸文化交流,當即說道:「確實如此,我家專門留了三間房子存放這些書。

不知王兄喜歡哪一類?有些書可能沒有留下,不過雕版都在,隨時可以印。」

「我全都感興趣!」發財了,原裝宋版書。「辛苦劉兄,價錢好商量。」

「王兄客氣了,相見即是緣分,送與王兄又如何?我家留著還嫌占地方呢。」

王厚搭茬:「劉五你不用跟他客氣。這人錢多得花不完,而且馬上又要有錢入賬。

咱們做朋友的辛苦一下,幫他花點兒,也不用他感謝咱們。是吧,大衛。」

眾人笑過。

劉五問王厚:「王二,書可還滿意?」

王厚笑答:「滿意,滿意。」王大衛能隱約看見他的後槽牙。

劉五:「那就請定個名字吧!」

王厚猶豫了一下,轉頭看向王大衛。

王大衛立刻就看懂了他的意思:這猴子大概是想要一個非常裝b的名字,但是自己又不好意思說出口,想讓我替他說。你休想!我還想要點兒臉呢。

「我有個想法。聽說你們大宋剛剛改了科舉,是王相公提議的,廢詩賦而取經義。

蘇子瞻上書反對,其中有一句,『自文章而言之,則策論為有用,詩賦為無益;自政事言之,則詩賦、策論均為無用矣。』有這事兒吧?」

見眾人點頭,王大衛繼續道:「所以我提議,名字叫《無益集》。」

曹七一拍桌案:「好,就用這個。」

劉五看向王厚,王厚轉了下眼珠,點頭。

劉五於是說道:「那就請二哥把存稿拿出來吧。」

「存稿?我都是有感而發,即興之作。沒存稿。」王厚說得斬釘截鐵,心裡想著:真拿出來會嚇死你的。

「二哥你這麼說可就不夠朋友了。」

「我隱藏得這麼明顯嗎?」

「哪有人能每天一首的?詩仙都做不到。」

王大衛拿起酒杯喝了一口,心想:劉五你格局小了。還真就有人八十九年寫了四萬多首,平均一天一首多。而且,這人的母語還不是漢語。

王厚仍然拒絕:「劉五,我這次回來是要辦事兒的。我得根據事情的進展往外放,明天寫啥我今天都不知道。」

「哥哥放心。你不寫,我不印。小弟的人品你可以打聽打聽,有口皆碑。」

「那你何苦先要呢?」

「雕版啊!很費時間的。」

王大衛加入討論:「為什麼不用活字?」

劉五看向王大衛:「王兄,活字是什麼?」

「叫我大衛就行。活字是這樣的:預先雕刻好一個一個的字模,一字一模。常用字,像之、乎、者、也這樣的要多準備一些。

印刷前,隻需把字模排好,固定在木板上,一塊印版就做完了。印完以後,字模拆下來存好,下一版接著用。比雕版可快多了。」

「這樣啊!我見過這樣的書,我還納悶為什麼一排字裡有一個要故意倒著刻,原來是這麼回事兒。不過那些書的品質可不怎麼好,用這法子印的書配不上王二的詞。」

「發明這個東西的人是個工匠,財力有限,人家能做到這一步已經相當了不起了。劉五你要有興趣可以去把這手藝買回來,咱們繼續完善。」

劉五眼珠子亂轉,轉了一會兒,開口問道:「好。這人在哪兒?」

「這人姓畢,叫畢昇。淮南路蘄州人,也有可能在杭州。

人可能已經不在了,可以去找找他的後人。我先說好,他們家就是工匠,你是個權貴,但你找到人以後不能用權勢去欺負人家。」

「大衛你放心。有你這句話,我知道該怎麼做。」

「那就好。要是價錢沒談攏,或者老畢家根本就不打算賣,你回頭找我,咱們一起想辦法。」

「好,一言為定。可是遠水難救近火」劉五轉頭看向王厚,「二哥,存稿。」

王厚連連搖頭:「不行,不行。真不行。」

王大衛心情舒暢,剛剛推動了一把活字印刷術,成就感滿滿,靈感正線上。

當即開口:「我看不如這樣,劉五你印書的時候多加幾張空白的,放後麵。

賣的時候跟顧客說:等王二後續的詞寫出來,你們做好雕版之後,客人可以拿著書回來,你們免費幫他把新寫的印上。」

劉五目瞪口呆。

王厚對著王大衛豎起拇指:「牛」

曹七不滿道:「怎麼回事兒?這不是更麻煩。說清楚。」

劉五趕緊解釋:「那些買了半本書的人,肯定得三天兩頭往我們家書坊跑一趟。大衛哥哥,你給寫個《序》吧!」

「寫啥?不寫。《無益集》,多說無益。」

正事兒聊完,接下來自然是開懷暢飲、暢所欲言。王大衛又瞭解到不少東西。

大宋的勳貴不隻一撥。劉五名宣,字維愚,祖上是「義社十兄弟」中的劉慶義。

老劉先是積極參與「陳橋兵變」,隨後在「杯酒釋兵權」中把兵權一扔,勳貴帽子一戴,退出曆史舞台,安心做起富家翁。

接下來,大宋統一戰爭開始。老軍頭們都回家做勳貴去了,新一批將領登場。其中就包括曹七的曾祖父曹彬。

是不是很奇怪?明明有征戰多年的老兄弟卻不用,偏偏要啟用新人,造就前後兩批勳貴。

可統一的程序卻又非常順利,勢如破竹,摧枯拉朽。前麵五朝都搞不定的事兒,大宋朝輕輕鬆鬆十來年就完事了。

兵還是那些兵,難道新將領都是韓信轉世?

在劉五的話語中,王大衛找到了答案:杯酒釋兵權的本質是一場立憲會議,確立了大宋朝軍事方麵的憲法。

這條憲法給之前和之後的武將們在造反之外找到了一條新出路——做勳貴。

有了這條出路,武將們就可以放開手腳,摧城拔寨,滅國擒王。不必擔心功高震主,兔死狗烹。功勞攢夠了,兵權一扔,到勳貴圈裡快活去。

老趙家得到的好處是可以給更多地方的更多人做皇帝。

雖然完整的統一現在還沒實現,但這不是憲法和勳貴的問題。哪次失敗不是你們老趙家的人自己掉鏈子?

不論哪一撥勳貴,都對趙頊和王安石強烈不滿。這倆人折騰出了不少花樣,本質上都是把勳貴的財路收到他們手中,說白了就是搶錢。

搶點兒錢其實也無所謂,誰家沒有幾個窮親戚?勳貴們不滿的真正原因是:你倆這麼乾,是違憲啊!

你要是真覺得憲法有問題,可以,學學你家老祖宗,弄頓酒,咱們坐下來一起商量商量怎麼改。

你弄個王安石出來蹦躂算怎麼回事?他一個江西佬算哪根蔥?說句不客氣的,要不是我們,王安石現在沒準兒正在給南唐老李家打工呢。

你趙頊有你家老祖宗一半的本事嗎?當年你還叫趙仲铖的時候,你們家都被人熊成啥樣了。要不是你爹會娶媳婦,能輪到你坐龍椅?

王大衛略有所思。

另一個時空,靖康年間,金軍兵臨汴梁城下,勳貴武將世家一個露頭的都沒有。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