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歡樂宋 > 第247章 蠕動和叛變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歡樂宋 第247章 蠕動和叛變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安排好之後,李玄輔縱馬向前,親自指揮作戰。

李玄輔的統帥能力還是相當不錯的。實際上,河州政權建立初期的軍事行動都是以李玄輔為主。隻不過後來木征的實力逐漸加強,李玄輔才被排擠出決策層。

此刻,李玄輔麾下比李憲多出五千步兵,加上主帥親赴一線,士氣高漲。這些士卒可不知道他們的後路已經發生了天大的變故。

很快,李憲部的活動空間就被壓縮到了河邊百步之內。

李玄輔停止進攻。儘管手下人的請戰**非常強烈,他也不為所動。

這場仗的關鍵已經不在此地,而在於李玄驥能否突破封鎖,能帶著多少人回到隴朱黑城。李玄輔和所有留在這裡的士卒的任務隻是斷後,不讓李憲騷擾李玄驥的後方。

而且,他料定對岸的誌願軍還有後手。

果然,對岸敲響戰鼓,大量步卒湧過石橋,在西岸列陣。

粗略估算一番,人數兩千上下,沒自己這邊人多。但李玄輔卻覺得勝算不大。

自己這邊的最後一頓飯還是今天早上吃的,出城後又衝殺了二十多裡,此時全憑一口氣撐著。而對麵卻以逸待勞,且武備精良、訓練有素。

誌願軍步卒列陣完畢,並未發起進攻。

石橋上又駛過一隊馬車,每輛車上是一架床弩。

床弩是由三張巨弓組合而成的大型弩,又名八牛弩,因為它的拉力有八頭牛那麼大。發射的弩箭跟長槍一樣,有效射程超過一裡。

這種武器威力極大。再強壯的勇士,身披數重寶甲也扛不住它的一擊。隊形緊密的情況下,一弩槍射過去能把好幾個人穿成一串兒。

之前衝上石橋的李家軍重甲騎兵就是被這種武器絞殺的。

它還有另一種用法——攻城。將弩槍直接釘在城牆上,攻城的士兵攀著弩槍的槍杆往上爬。

床弩就位,一字排開,指向李家軍。床弩兵轉動絞盤,開始上弦。

李玄輔下令後撤,硬剛床弩顯然是不明智的。

不過床弩也有不少弱點。

一是沉重,移動時要靠馬車拉著走,發射前先將馬撤下,還必須將馬車支撐牢靠,否則巨大的反作用力會讓床弩和馬車後移數丈之遠,很可能會傷到自己人。

二是一旦上弦就不能空放。空放傷弓,床弩的威力全在那三張特製的巨弓上。

李家軍迅速撤到一裡開外,重新列陣。

誌願軍床弩兵隻能乾瞪眼,但也沒立即卸掉上好的弩弦。他們的後方又駛來一隊馬車,這次馬車上拉的是炮車。

炮車隊在床弩的掩護下繼續向前挺進一百餘步,停下。

誌願軍步騎兵上前,護在周圍。

炮車停穩後,也開始從移動模式切換到射擊模式。這個過程更加繁瑣,因為它比床弩還多了一個裝填配重箱的步驟。

李家軍再次後撤。

誌願軍床弩隊繼續前壓;李家軍則繼續後撤。

兩軍就這麼相隔一裡多的距離,交替向西「蠕動」,誰也沒有主動發起進攻。

誌願軍人少,沒有床弩和炮車相助,打起來太吃虧。而李家軍的士氣則隨著一次次的後撤漸漸消散了。

誰都不是傻子。跟著李玄輔的五千步卒和一千騎兵已經發現主力提前撤走的事實,他們就是留下斷後的。

這活兒可不好乾,很危險。尤其是憑啥倒黴的是我?

隻有身經百戰的老兵才能克服這種負麵情緒。而李家軍其實都是新兵,今天是他們第一次正式作戰。

要不是李玄輔親自壓陣,他們很可能已經崩潰了。

李玄輔也清楚眼下的情況。想擊敗對麵的誌願軍基本沒什麼希望。但,他的目標原本就是拖住敵軍,給李玄驥爭取時間。如果能一直這麼緩緩後退,其實也不錯。

惟願佛祖保佑,彆再出什麼意外就好。

當真是怕什麼,來什麼。噩耗傳來:河州兵叛變了。

叛變的時機非常巧妙,恰在他們過橋的時候。李玄輔在湟水南岸,李玄驥在北岸,那座木橋是兩者僅有的聯係。

河州兵叛變的方式不是殺人,而是拆橋。

起初李家軍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隻以為河州兵沒素質,鬨情緒,借機把橋堵上,想要回甲冑,順便再鬨一鬨餉。

等發現的時候橋都已經拆了一大半了。

雙方一通廝殺。

河州兵雖人少,又沒有盔甲,但他們都是從河州逃過來的老兵,作戰經驗豐富。加上橋頭地方狹小,李家軍南、北分隔,難以溝通。

相持到最後,橋被徹底拆毀。兩岸的河州兵各自突圍,逃進了山裡。

李玄輔隻覺天旋地轉,眼中景物反複扭曲變形,雙手握緊馬鞍,厲聲發問:「過河的有多少?」

信使果斷回答:「一半兒。河州兵走中間。」

李玄輔眼前一黑。

「河州兵走中間」正是他的軍令,因為他怕出事兒。河州兵是不穩定因素,走前麵或者走後麵都不牢靠。負責後撤的將領嚴格地執行了他的軍令,然後,就出了更大的事兒。

北岸纔是回城的正路。

這一段湟水靠南。北岸寬闊,可以用兵。南岸狹窄,很多地方僅容兩馬並行。任你兵力再多也殺不過去,後麵的士兵想上前你得先把前麵的屍體搬開,那還打個屁啊!

誌願軍會忘記在南岸佈置伏兵嗎?顯然不可能。李玄輔清楚地記得,景思立就是「逃」到南岸的。

李玄驥隻有一半兵力,另一半則留在了南岸這片死地。

怎麼辦?沒橋了,遊過去?青唐的漢子會水的可不多。天這麼冷,水這麼涼,又餓了一天,遊到對岸的能有幾成?

況且,上岸之後還能作戰嗎?隻怕反倒要變成李玄驥的累贅。

難道,這也是圈套的一環?

李玄輔栽落馬下。李家軍軍陣中掀起一陣驚呼。

驚呼聲中,他們北邊的湟水水麵上淩亂地漂過一大片木料,都是製作木橋的好材料。其中有一段又粗又長的圓木,上麵趴著一具「屍體」。

圓木浮浮沉沉,時不時跟其他木料或者河堤相撞,改變方向。但那具「屍體」卻始終沒有掉下去。

驚呼聲傳來,「屍體」抬起頭,露出一張凶惡的臉孔。四下張望,河麵低,河床高,什麼也沒看到。不由得罵了一句:「孃的!死人啦?」

又向下遊看了一眼,嘟囔道:「真他孃的遠,凍死爺爺了。」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