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歡樂宋 > 第375章 結束與反戰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歡樂宋 第375章 結束與反戰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吐蕃,沒了嗎?好像還在。

如果誌願四軍上了山,抓住個當地人,問他是哪國人,那他,大概還是會回答自己是吐蕃人。

可吐蕃又好像早就沒了。這麼多年,啥事兒也沒發生,就隻有唃廝囉算是鬨出了一點兒動靜。但他也自稱青唐,不叫吐蕃,地盤也始終隻有咱們占下的這一小片。

雖然,唃廝囉是吐蕃人。

這就很奇怪,很不合常理。

吐蕃當年可是闊過的。最好成績,曾兩次攻破長安。隻不過都沒站住腳,被迫改行,做了兩把強盜,搶完就跑。

這麼大一個帝國,悄無聲息地就沒了動靜。怎麼解釋?

咱們漢人有記錄曆史、研究曆史的好習慣,尤其是對帝國覆滅這個課題,研究得最深。曆朝曆代是怎麼垮掉的,那都能從各種角度給後人分析得明明白白。

而且,不僅對咱們自己的曆史有研究,周邊的,也統統不放過。

你怎麼興起的,我可能說不清楚,但你是怎麼沒的,那我一定得弄明白。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比人家自己都明白。

唯獨對吐蕃,是空白。您老聽過嗎?反正我沒聽過。

按常理,一個帝國覆滅,基本就兩種可能:內,或者外。

內,要麼百姓起義,要麼權臣篡位。但不論哪種,也不論成功與否,帝國本身都應該還在。頂多是換個姓氏,改個國號。

外,也就是外敵入侵。這種方式,至少要打到攻破都城、擒殺國主的程度。以吐蕃的體量計算,這場戰爭的規模肯定小不了。

可,這種事兒似乎並未發生過。就吐蕃呆的那破地方,連咱們漢人眼下都打不上去,更彆說其他人了。

即便真有,吐蕃垂死之際,難道還跑不出來幾個王子、公主啥的?木征還知道跑呢!

結果,全都沒有。

內、外,都對不上,那就隻能用氣候變化來解釋了。排除一切不可能的情況,剩下的,不管多難以置信,那都是事實嘛!

吐蕃,因氣候變暖而起,終因氣候回落而亡,也算圓滿。

說起來,還是他們的戰略格局不夠大。往西、往南,都是好去處,可他們偏偏看不見。也可能看見了,卻覺得那些地方窮,遠不如大唐富庶,於是就一門心思地跟大唐死磕。白白浪費了老天賞下的幾百年好時光。

大唐雖然有錢,但她也很猛啊!哪有那麼容易磕下來?

好不容易熬到大唐衰敗,氣溫卻也回落了。吐蕃,衰敗得更快,又回到了當年的老樣子。縱然風光的時代搶回去不少金銀財寶,那玩意也變成糧食,都是礦石,屁用沒有。」

王大衛用一句粗鄙的短語結束了他的長篇大論。

嚴格來說,這是推理,不能算作「證據」。然而,卻是最令王韶為之信服的。至此,他總算可以確認,木征已不足為慮,王大衛的做法是正確的。與其勞師遠征,莫如留之,作個看門狗。

這場西征,結束了。自己也該回去,坦然麵對「命運」的安排。

王韶:「也罷!老夫便信了你。隨我一起回返吧!」

王大衛點頭,沒有絲毫遲疑:「好。嗯突然就完事兒了。哈哈!我還真有點兒適應不過來。什麼時候走?」

王韶:「三日之後。」

王大衛:「那正好,我逛逛。下次,就不知道啥時候纔能有機會再來嘍!」

王韶:「你也不要隻是閒逛。」

王大衛:「嗯?那我乾啥?」

王韶:「寫幾首詩,或是填上幾首詞。」

王大衛:「哦?對,對,是得好好吹一吹。要不然都對不起這一年多的辛苦。」

「胡鬨。」王韶手拍桌案,氣得胡須亂顫。

這種事兒,哪有自己吹的?得彆人吹,呸!是誇讚,那纔算數。你們這幫混賬小子,臉皮是真厚。老夫一把年紀,真心賠不起啊!

王大衛:「嗯?叔,您啥意思?」

王韶撥出一口濁氣:「戰事已了,雖然還算順利,卻也對河湟造成了不小的傷害。該馬放南山,鑄劍為犁,春種秋收,恢複民力啦!」

哦!原來是「反戰」主題啊!還是我王叔考慮得周全,確實該這麼做。

打仗前,自然得高喊「打、打、打」,「打」就是唯一的政治正確;現在,仗打完了,那肯定得換個口號。

民眾都是盲從的,需要高屋建瓴的引導。思想陣地要抓牢,你若不佔領,那就會被敵人占了去。

敵人,在哪兒?都有誰?管他呢!先占了再說。

可,這不是宣傳口的工作嗎?我一後營總管,連這也要管?是這麼分工的?瞧老爺子的眼神,必須是,不是也是。

「可憐無定河邊骨,尤是春閨夢裡人?」王大衛用疑問的語氣念出一句唐詩,意思是問:要這種的?

王韶搖頭:「不妥。」

嗯!確實不妥。弄不好,死的人都得算到誌願軍頭上,那可就適得其反啦!繼續想,一首一首過

這幫文人,怎麼都這麼愛走極端呢?要捧就捧上天,要踩,恨不能一腳踩進十八層地獄。就不能整一首中庸點兒的嗎?

可能,也有,但我不知道。因為,這種的流傳不起來。

都一樣,另一個時空的主播要想火,那也得時不時大放幾句厥詞,不然誰看你?

這就難嘍!宣傳工作還真不好乾。

猛然間,王大衛想到一個主意,忙道:「叔,詩詞沒有,歌也行吧?」

王韶:「歌?」

王大衛:「對。您可以把它當作我們川越國的新詞牌,連詞帶曲,一套的。」

王韶:「唱來聽聽。」

王大衛:「我需要二胡。」

王韶:「去找你年叔。」

很快,王大衛回來,手持二胡,還帶著年叔。既然都聊到唱曲兒了,那年叔也不用迴避,於是便一起來了。

王大衛端坐,拉動琴弓,唱了一首《放馬川》。

平心而論,唱得一般。這是一首女生歌,調門還高,有幾處都破音了。不過並不影響王韶欣賞。他知道,隻要換了歌姬,這首歌會很好聽,也會很快流傳開來的。

歌詞雖略顯直白,卻正是他想要的意思,也與當下的環境契合。真要引經據典、高山流水,河湟百姓都未必能聽懂,更不用說翻譯成吐蕃話了。

王韶很滿意。尤其是,王大衛肯乾活兒的態度,讓他老懷大慰。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