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歡樂宋 > 第409章 魏文正和立交橋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歡樂宋 第409章 魏文正和立交橋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有道是:來都來了。不爬一趟實在說不過去。

雙臂用力,推開大門,王大衛邁步跨入塔中。頭頂,一股威壓猛然降臨。抬頭看,是一隻巨大的龍頭,雙目炯炯,巨口獠牙

一分鐘後,王大衛緩過神來,心中暗道:還真有點兒嚇人啊!這般設計,算怎麼個名頭?哦!對了。這是水塔,放條龍在這兒鎮著,倒是蠻合理的。

心態放平後,王大衛開始認真觀察。

龍身蜿蜒向上,盤繞著一根立柱。立柱太高,看不見龍尾。但想來這根立柱就是水塔了。龍爪四下張開,撐在外塔的內壁之上,威武霸氣。從結構力學角度分析,這四條龍腿其實是連線內外兩層塔身的。至於是誰支撐誰,那就不得而知了。

除了一條巨龍,塔內還有數不清的小龍。有的飛跨於立柱和外塔之間;有的則貼著外塔內壁盤旋向上,當作樓梯;還有的,似乎隻是裝飾。

這麼多,就不怕鬨水災?

王大衛撓了撓頭,踏上一條龍尾,拾級而上。

爬了好一陣,來到一處平台。右手邊有一扇門,王大衛拉開門,來到塔外。扶著欄杆探身向下觀望,想看看自己已經爬了幾層,結果,一目瞭然——二樓。

忍不住一陣氣惱,狠狠地捶了兩下欄杆。又翻身向上望去,卻看不到塔頂。看不見灑家也知道,還得再爬十一層,灑家的數學為何如此優秀?

環顧四周,發現了不少磨損的痕跡。如此說來,有很多人跟我一樣嘛!嘿嘿!那我就舒服多了。

回到塔中,繼續向上攀爬。

一個人爬樓,單調、枯燥,免不了要胡思亂想一番:這座塔的造型實在新奇。兩個時空都算上,我也沒見過這樣的。

當然,另一個時空裡基本都不讓爬了,越老的就越不讓爬。除了西湖邊兒上的雷峰塔,可以坐電梯。

這座塔是誰設計的?喻喜?董群?還是那仨姑娘?不管是誰吧!他們根據什麼設計的呢?不是說人類想象不出從來沒見過的東西嗎?那這座塔的靈感來自於

莫非,是李靖手上托著的那一座?好家夥,還真有可能。那可就厲害啦!連哪吒都怕怕的。呃,我現在是不是就在塔裡?

「轟」,一聲巨響,在塔身上下來回激蕩。

王大衛腳下一滑,左腿迎麵骨重重地磕到樓梯上,但他卻並未覺得疼痛,腎上腺素飆升,背靠塔壁,全身戒備

十幾秒鐘之後,王大衛撥出一口濁氣。他已經分辨出巨響的來源——抽水機啟動了。機器的轟鳴被塔身的形狀放大,因此格外嚇人。

緊張褪去,疼痛感便上來了。王大衛一屁股坐在樓梯上,「嘶嘶哈哈」地揉著小腿,心頭暗罵:整改,必須整改。張長生你是怎麼做的工作?最起碼,在門口立個告示牌啊!太特麼坑人了。

掀起褲腳,果然青了一大片。

還爬嗎?嗯,還得爬。半途而廢不是灑家的性格。再說了,要是就這麼回去,那我不白挨磕了?

放下褲腳,艱難起身,王大衛悶著頭向上爬去。隻不過自此以後,他心如止水,再也不敢胡思亂想。

這樣反倒爬得更快。等到抽水機停止工作,轟鳴聲戛然而止,他終於爬到了第十三層。

頂層有樓板,套內麵積大約五十平米左右。正對樓梯口的地方有一座塑像,道骨仙風、神態冷峻。

這誰啊?三清之一?不對,三清總是組團兒出場,單飛的,實屬少見。

王大衛湊過去,隨即便看見了一個牌位,上麵寫著:唐太子太師贈司空鄭國文正公魏征之神位。

哦!敢情是您啊!這簡直,太妙了。我說樓下怎麼敢弄那麼多條龍,原來上麵供著您這位大神。這下不用擔心了。誰敢作妖兒,您睡個覺、做個夢的功夫就把它給斬了。

王大衛恭恭敬敬地鞠躬,一連三次。心中默默禱告:俺家這座水塔,今後就全拜托您老了。

起身之後,心頭又湧起一個疑問:文正?會不會弄錯了?我怎麼記得不是這個呢?先不管這些,一個諡號而已,人沒弄錯就行。灑家現在迫不及待地想要看一看風景。

退後,轉身,拉開一扇門。王大衛走到外麵的迴廊,憑欄遠眺。入眼的,是一條橫貫東西的「玉帶」。

「變」出望遠鏡,校準焦距,仔細觀瞧,「玉帶」是條河,波光粼粼。往西看,望不到頭兒。轉而向東,鏡片之中,出現一座水路立交橋。上清下濁,互不相擾,交錯而過。

我去!難道還有其他穿越者?

穿回去,查資料,再穿回來。王大衛神態自若——那座立交橋並不能作為穿越者存在的證據,它就是實實在在的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玉帶」是金水河,下麵那條渾濁的河水則是汴河。兩條河都自西向東流入汴梁城,用途卻截然不同:汴河是航運主動脈,金水河則是飲水渠。

然而,汴河在西王莊之北,金水河在西王莊之南,入汴梁之時,兩條河卻調了過來。因此纔有了王大衛看到的那座水路立交橋。

為什麼要費這麼大功夫?嘿!那自然是因為皇宮在北麵,勳貴家的府邸也大多在城北。金水河入城,第一口得給皇帝老子喝。呃,就當是狗皇帝先替臣民們試毒吧!

靠!要不是我家有井,這事兒堅決不能就這麼算了。

除了查清立交橋的前因後果,王大衛還給自己的左腿貼了一副膏藥,活血化瘀,順便也弄明白了魏征的諡號問題。

魏征原本的諡號是「文貞」,當時還沒有「文正」呢!「文貞」就是最頂級的。

後來到了宋朝,宋仁宗叫趙禎。「禎」與「貞」同音,得避諱,於是就統統改成了「文正」。以後再有牛人,都直接叫「文正」。

這規矩將一直持續到陸秀夫背著趙昺跳海。那之後,叫「文貞」的都改回「文貞」,天生就是「文正」的則繼續叫「文正」。

隻不過,「文貞」自此便成了絕版。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