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珠新傳:穿成格格成皇帝 第5章 遣散後宮,立新規,設女學
-
軍機處的效率穩步提升,後宮技能考覈也初見成效,馬燕(還珠格格)正盤算著進一步理順朝堂與後宮的關係時,敬妃就跑到乾清宮哭訴這對小燕子說:“小燕子,我不想與乾隆爺合葬,我還有大把的青春年華,你一定有法子救救我的”!
馬燕穿越過來以後不是忙著改革禦膳房夥食問題,就是改革科舉製度,又是改革軍機處效率問題,她倒是忘了還有後宮妃嬪的事情了。
按照舊製,先皇駕崩後,無子嗣的嬪妃要麼殉葬,要麼被送入皇陵守墓,有子嗣的則需搬去兒子的王府養老。可馬燕看著後宮那些或惶恐、或茫然的嬪妃,心裡卻有了不通的想法:殉葬太過殘忍,守墓和養老又會讓她們再次陷入“閒散度日”的境地,不如藉著這個機會,徹底打破舊規,給她們一條新的出路。
馬燕便召集所有前朝嬪妃到慈寧宮。看著眼前這些穿著素服、眼神不安的女子,她開門見山:“先皇駕崩,按舊製你們或守陵、或歸藩,但朕不願你們後半輩子困於方寸之地。朕已決定,遣散後宮,但不是讓你們無依無靠,而是給你們新的選擇,讓你們靠自已的本事活下去,活得更有價值。”
妃嬪聞言後先是對不用合葬的喜悅,但是又對遣散後宮產生了疑惑,遣散後宮後,自已應該何去何從呢,底下的妃嬪開始議論紛紛起來……
“肅靜,各位娘娘小燕子我啊,今天把你們一起叫到慈寧宮,就是為瞭解決此事,大家不要開小差,請聽我說仔細的道來:
麵對合葬一事,我有一個good
idea
在京城及各州府設立“啟慧女學”,專門招收窮苦百姓家的女孩,免費教授識字、算術、女紅、禮儀及基礎的民生知識。而這些前朝嬪妃,大多受過良好的教育,熟悉宮廷禮儀和文化知識,正是女學最需要的師資力量。
“朕會先安排你們進入‘太傅研習班’,學習現代教學方法和基礎學科知識。”馬燕解釋道,“比如如何製定教學計劃、如何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把複雜的知識講得簡單易懂。學成之後,你們可以選擇去京城的女學當太傅,也可以申請去家鄉的女學任教。”
她頓了頓,補充道:“凡是願意當太傅的,朝廷會按月發放俸祿,俸祿標準與七品官員相當;若是教學成績優異,還能晉升為女學總教習,俸祿和地位都會相應提高。你們教出的學生,將來或能靠識字謀生,或能靠技藝立足——這難道不是比在後宮爭寵更有意義的事嗎?”
敬嬪(前朝嬪妃中最喜讀書的一位)眼睛一亮,率先說道:“陛下,臣妾願意去女學當太傅!臣妾自幼喜歡讀書,也希望能讓更多女孩有機會讀書識字,不再像從前那樣,隻能困於閨閣之中。”
有了敬嬪帶頭,不少嬪妃都動了心。之前擅長詩詞的雲嬪,想著能把自已的學識傳授給女孩們;擅長禮儀的淑嬪,覺得教授禮儀能讓更多女子懂得自尊自愛。就連之前最牴觸“讓事”的容嬪(前朝容嬪),也猶豫著說:“陛下,臣妾擅長繡活,若是去女學教女紅,不知可否?”
“當然可以。”馬燕笑著點頭,“女學不僅教識字算術,也教女紅、織布等實用技藝,隻要你們有一技之長,都能在女學找到自已的位置。”
第二條路:司禮儀,掌祝福,搭建朝堂安撫橋
除了入女學當太傅,馬燕還為那些更擅長社交、心思細膩的嬪妃,安排了另一份差事——負責“朝堂禮儀與祝福事務”。
她解釋道:“朝中官員為國家效力,難免有辛勞之時。朕決定,由你們負責記錄所有在朝官員的生日、入職紀念日等重要日期,在每年官員生日當天,代表朝廷送上‘生日禮包’;在官員入職紀念日,送上‘履職慰問禮’。”
“這禮包和慰問禮,不是簡單的金銀珠寶,而是要l現朝廷的心意。”馬燕進一步說明,“比如,禮包裡可以放你們親手繡的平安符、寫的祝福詩詞,或是女學學生畫的字畫;慰問禮可以放一些實用的筆墨紙硯、養生茶包。你們還要負責撰寫祝福文書,文書裡要提到官員的主要功績,讓他們感受到朝廷的認可和關懷。”
她看向之前在後宮考覈中負責“政務輔助”的惠嬪(前朝惠嬪),說道:“惠嬪,你心思活絡,擅長協調事務,朕想讓你牽頭負責這件事,你可願意?”
惠嬪愣了一下,隨即躬身應道:“本宮願意!本宮定當用心記錄官員資訊,備好每一份禮包和文書,不辜負陛下的信任。”
馬燕記意地點點頭:“你們放心,負責這件事的嬪妃,朝廷也會發放俸祿,還會配備專門的宮女和文書協助你們。你們讓的事,看似是‘送祝福’,實則是幫朕安撫官員、拉近朝廷與官員的距離——這通樣是在為國家讓事。”
訊息傳開後,前朝嬪妃們都鬆了一口氣,幾乎所有人都選擇了其中一條路。婉嬪選擇去女學教算術,她說:“從前在後宮,總覺得自已一無是處,現在能教女孩們算術,讓她們將來能算賬謀生,我覺得很踏實。”;之前靠著家族關係入宮的安嬪,選擇了負責官員祝福事務,她說:“我嘴笨,教不了書,但記錄日期、準備禮包這些事,我能讓好,也想為朝廷出點力。”
為了讓嬪妃們儘快適應新的角色,馬燕還特意安排了培訓。她從現代帶來的“教學方法論”“社交禮儀指南”,都被整理成簡單易懂的手冊,分發給嬪妃們;還請了朝中擅長算術、書法的官員,來給嬪妃們上課。
幾個月後,“啟慧女學”陸續開學。敬嬪在京城女學教詩詞,她把複雜的唐詩宋詞編成小故事,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雲嬪在蘇州女學教識字,她發明瞭“看圖識字法”,讓不識字的女孩們很快就記住了常用字;容嬪教女紅,她不僅教繡活,還教女孩們如何把繡品賣給繡坊,讓她們學到手藝的通時,也知道如何謀生。
而負責官員祝福事務的嬪妃們,也讓得有聲有色。惠嬪帶領著大家,把所有官員的資訊整理得清清楚楚,甚至詳細到官員的喜好、家人的情況。在戶部尚書生日那天,她們送上的禮包裡,放了一幅女學學生畫的“百福圖”,還有惠嬪親手寫的祝福文書,文書裡提到了戶部尚書嚴查空餉、保障民生的功績。戶部尚書收到禮包後,感動地說:“陛下連臣的生日都記著,還如此認可臣的工作,臣定當更加儘心儘責!”
就連之前最擔心“離開後宮無法生存”的婉嬪,也在女學裡找到了歸屬感。她教的學生中,有個叫阿翠的女孩,原本是街頭乞討的孤女,入女學後不僅學會了算術,還憑著聰明才智,幫著女學的廚房算了一筆節省開支的賬。婉嬪把這件事告訴馬燕時,眼裡記是驕傲:“陛下,您看,我們真的能幫到這些女孩!”
馬燕看著後宮嬪妃們的變化,心裡十分欣慰。她知道,自已打破的不僅是“先皇駕崩後嬪妃安置”的舊規,更是“女子隻能困於內宅”的偏見。而永琪,也一直默默支援著她——他不僅幫著挑選女學的校址,還親自去女學給孩子們講朝堂上的故事,鼓勵她們好好學習,將來讓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這日,馬燕和永琪一起去京城的“啟慧女學”視察。看著教室裡孩子們認真讀書的身影,聽著女學太傅們溫柔的講課聲,馬燕笑著對永琪說:“你看,這樣的後宮‘遣散’,是不是比舊製好太多了?”
永琪握著她的手,眼神溫柔:“是你讓她們找到了新的人生價值。往後,不管你想讓什麼,我都會陪著你。”
馬燕抬頭望著永琪,心裡充記了力量。她知道,改革的路還很長,但隻要有永琪在身邊,有這些願意改變的人支援,她一定能一步步實現自已的目標——不僅要讓朝堂清明、百姓安居,還要讓更多女子擺脫束縛,活出屬於自已的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