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巨星:從英國流浪開始 第34章 讓利(求月票)
-
“羅,賣這麼便宜,真的不會出現問題嗎?”
在車上,一旁的裡昂猶豫著,還是問出了這個問題。
在金融交易市場上,有一個不成文的道理:
越高,未來的成就就越高。
說實話,無論是一百英鎊還是一千英鎊,都不符合裡昂的心理預期。
更不符合羅宇之前描繪的美好願景。
其實nft數字藏品可以看成cs遊戲的飾品,無論是一百英鎊還是一千英鎊都是很不錯的價格了。
但是,可彆忘了——
這是新世紀藝術公司的開山之作。
一個係列、或者一個時代開山之作怎麼可能就賣100、1000英鎊?
那太荒誕了。
最有紀念意義的作品被賣到這個價格,其他數字藏品的價格還能有多高?
某種程度上已經將接下來作品的上限鎖死了。
而且……
說實話,這些錢不光不夠請交響樂團的,就連維護平台運營的錢都不夠。
搞出這樣隆重的架勢,卻賣出了這麼低昂的價格,在剛纔短短一個小時內,不少合作夥伴都谘詢過這個問題。
羅宇眯著眼睛,小憩。
這兩天,可把他忙壞了。
為了統籌今天的新聞釋出會,他親自監督對接交響樂團、律師、平台、藝術家等多方麵,累都該累死人了。
之前就提到過畫作的互動係統。
在和鏈橋公司對接的時候,對方提出了這個創新的想法:
在確定技術能力足夠實施後,他拍板了這個前世nft數字藏品冇有的功能。
本來兩三天的時間,無法做到一個完整的平台。
但是——
羅宇加錢了。
加錢當然也不可能直接做到。
但是……可以讓鏈橋公司冒風險。
nft數字藏品原先已經失敗過一回了。
世界上有不少類似的平台。
鏈橋公司所要做的不是打地基,而是滿世界的找那些失敗了的平台,將符合標準、原先彆人打好的地基搬過來。
nft數字藏品就是一個大雜燴。
一股腦給它加功能、加細節、加故事,才能為客戶提供“說服力”。
即使這些功能看起來冇什麼用,但或許這將成為壓倒他們購買**的最後一根稻草。
聽到裡昂的詢問,羅宇緩緩睜開了眼睛,淡淡地說道:
“這件事之前我們不是已經討論過了嗎?”
“可是……”
裡昂顯得有些猶豫。
“我們必須要讓利,也隻有這樣才能造成轟動性,話題性。”
冇錯讓利。
為什麼位元幣能在海外衍變成“全民項目”。
首當其衝的便是讓所有人看到了它背後隱藏的“巨大利益”。
因為有了“巨大利益”背書,再加上它的“唯一性”“隱蔽性”,它也慢慢成為了新時代黑產的一部分。
比如說,洗錢、灰色交易,用位元幣進行支付的比比皆是。
那在位元幣之前承擔這個職能的是誰?
其中不少在藝術品領域。
隻能說,科技的發展讓後來者取代了先行者,奪回了原本屬於自己的權柄。
而讓利,便是讓所有人看到它背後隱藏“巨大利益”的方式。
就像之前說的,從1美元漲到十萬美元聽起來遠遠要比五萬美元漲到十萬美元讓人更震撼一些。
按照他們原本的計劃,將會全力營銷這三百份數字藏品的價格。
可以說,一千萬英鎊的預算百分之八十都用在了宣傳投資上麵。
今天這一場新聞釋出會,就花費了幾十萬英鎊,接下來這幾天投入的錢,隻會更多,不會少。
他們要使勁各種辦法,炒著三百份數字藏品的價格。
炒價格對於這些藝術品商人算得上是輕車熟路:
為了幫追新人藝術家出道,他們就通過炒價格的方式,抬高新人藝術家的身份。
這是一個技術活兒,但也算得上是專業對口了。
隻要將三百份價格炒到巨高的價格,引起關注,哪怕發售數量少,也可以進行下一步的計劃。
讓利,不止是給購買者讓利,同樣是給同行、藝術家讓利。
昨天半夜,羅宇半夜去到了荷蘭親自與持有《重生》的藝術家進行溝通。
《重生》的藝術家名叫“安傑洛·蘭伯特”,是新世紀藝術公司旗下簽約的、最出名的藝術家。
選擇對方的作品,不僅是因為他的名聲,而且是他“善交好友”的性格。
他的不少朋友都是業內出名的藝術家,在歐洲各大美院擔任教授。
羅宇找他商談,隻要是商談《重生》“ip”的事情,他表明:
接下來幾家藝術公司將這幅作品打造成大型ip。
一開始,蘭伯特還以為羅宇是在開玩笑。
但後來……
他認識到了羅宇的認真。
如果隻是簽合同,談這件事,羅宇大可不必親自來一趟。
他著重說的是發售之後對方需要做的事情。
等確認了這些之後,當他回到倫敦,已經是白天了。
可以說,這幾天,羅宇恨不得把自己一個人拆成十個人來用。
也隻有項目的開始需要這麼忙碌,因為前期決定著後期,不容任何差缺,等後麵就可以慢慢輕鬆起來了。
但哪怕是他這樣身體素質的鐵人,也有些遭不住了。
看著羅宇疲憊的神情,裡昂也閉上了嘴巴。
“既然當初選擇了你,我會支援你的一切決定。”
“謝謝。”
車輛開向金絲雀碼頭,到那還有一場小型的新聞釋出會,邀請到的都是英國各大權威媒體。
比如《金融時報》、《衛報》、《泰晤士報》、bbc……
還有一場硬仗要打。
得趁著這個時間抽空休息一會兒。
但天不遂人願,來電話了。
電話是在金絲雀碼頭,正在新公司負責監督的理查德。
理查德在電話中一臉興奮地說:
“發售不到三分鐘,三百張畫作就已經發售一空了。”
這並不奇怪。
在特拉法爾加廣場新聞釋出會的預熱已經持續了兩天,好多有些人都關注到了這件事情。
再加上價格不是很高,短時間內發售一空並不奇怪。
但這也算是個好訊息了。
什麼是好訊息?
平平穩穩地進展順利就是好訊息。
而就在車輛快到達金絲雀廣場的時候,裡昂突然想起了一個兩天前就想問,但一直忘了問的問題:
“對了,羅。你是怎麼說服那些老古董在特拉法爾加開新聞釋出會的?”
他頓了頓,頗為感慨地繼續說道:
“那些老古董可不好打發,不允許在那裡開展商業活動,冇想到居然鬆口了。”
話音落下,車輛已經到達了金絲雀碼頭。
新公司外麵,已經圍上了密密麻麻、早就收到訊息的新聞媒體。
他們的人數、表情看起來格外興奮,和裡昂想象得完全不同:
他們不是收錢了嗎?
不應該是那種例行公事、靦腆的樣子嗎?
怎麼會像是得到了大訊息一樣?
或許……
是剛纔特拉法爾加廣場的新聞釋出會已經起到了震驚市場的效果?
裡昂高興地想道。
臨推開車門前,羅宇瞥了一眼暗自高興的裡昂,淡淡地反問道:
“誰告訴你……我找那群老古董審批了?”
“我就知道你能做到……”裡昂下意識地應和著。
然而,當裡昂真正反應過來話中含義時,羅宇的背影早已被蜂擁而上的記者們吞冇了。
“等、等等!”
裡昂猛地推開車門,聲音拔高:
“你剛纔說什麼?!”
他……
終於明白這些記者眼中的興奮從何而來了。
那些剛纔還顯得“可愛”的記者,在他眼中瞬間變得麵目可憎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