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巨星:從英國流浪開始 第38章 新時代和新藝術的未來
-
瘋了!
全都瘋了!
自從佳士得拍賣會結束後,整個歐洲藝術圈陷入了瘋狂。
那些原本頗為抗拒nft藝術藏品的古板藝術家們,紛紛從這場拍賣會上看到了nft的價值。
在他們原本的構想中:
nft的存在無疑會稀釋他們原本藝術的價值。
現在結果看來……
恰恰相反。
nft的存在反而能提高本身藝術品的價值。
《重生》足足翻了兩倍有餘,這簡直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一般來講,除非“藝術家突然死亡”或者“藝術家被捧上了神壇”這種事情以外,一個藝術品的價值早在第一次拍賣的時候,市場就已經做出了定性——一般來講,這個價格將會隨著這張藝術品持續一個藝術週期。
但《重生》這幅畫作,似乎真的“重生”了。
為什麼呢?
不少藝術家和藝術公司在事後開始分析:
熱度大是一點,好故事是一點。
其次——
這正是nft藝術藏品所獨有的特性。
正如之前所說,如果一個人喜愛《蒙娜麗莎》,雖無力購買真跡,但仍可購得其聯名周邊、服飾或小飾品。
而如今,nft數字藝術藏品的出現,使得這個人也能夠擁有一件電子版的《蒙娜麗莎》。
這無疑拉近了藝術追捧者與藝術本身之間的距離,進而形成一個正向循環:
你看,你如此喜歡這件作品,甚至擁有了它的電子nft合約;
而我,則更進一步,能夠直接購藏這幅藝術品的實體原作——這不正彰顯了我的實力與層次嗎?
在一追一捧的供需關係之中,藝術品的價值就不斷提升了。
正如《金融時報》《泰晤士報》報道的那樣,佳士得、蘇富比等一係列大型拍賣公司已經開始成立相關部門了。
他們像是問到血腥味的鯊魚,開始在藍海裡準備大展身手。
一些大型藝術公司原先對nft價格不屑一顧,現在也開始入局了:
為什麼?
他們或許不屑於弄nft數字藏品騙錢。
但是……
如果說,這樣的做法能提高藝術品本體的價格,那就另當彆論了。
要知道,這些大型藝術公司手上除了藝術品,就隻剩下藝術品了。
有可能能讓手上這麼多藏品翻倍的概率,還要什麼自行車?
羅宇向世界,向同行,向投資們展示的,便是藝術品領域的潛力。
他一直以來也是做的這一點:將蛋糕做大。
隻有將蛋糕做大,他們纔可能賺到更多的錢。
但這樣的做法也會有壞處:
他們失去了主導地位。
大公司紛紛入場,他們這個小型的藝術聯盟,又能撐多少時間下去呢?
放眼整個小型藝術聯盟,就隻有《重生》這類作品,人家大型藝術公司手上一大堆梵高、達芬奇的作品。
這怎麼打?看起來,完全是以卵擊石。
但裡昂等人根本不在意:
聖誕節快要來了。
他們趁著聖誕節假期,又開發了好幾個聖誕節係列,賺的快要盆滿缽滿了。
對於他們這個“先驅者”,一些大型藝術公司也釋放出了善意:
作為大眾印象裡的nft標杆,他們在前期不能打壓新時代,反而要配合著新時代將蛋糕做大。
反正如果蛋糕做大,得益最大的也是他們:
他們的嘴巴一口咬下去,得夠這個小聯盟咬上一百口了。
隻要分點湯出去,自己就能吃肉,何樂而不為呢?
這也是裡昂等人賺的盆滿缽滿的原因:大型公司們紛紛抬高他們手上nft的價格,還有本體的價格。
甚至……
還有不少圈裡人帶話過來,願意出高價收購“新時代”這個平台。
隻要他們想,將平台轉手,他們可以一下賺到從業十幾年來都冇賺到的錢。
有的合夥人已經悄悄開始讓裡昂詢問羅宇的意見了:
他們想要轉賣股份。
當然可以直接賣,但是出於尊重,還是詢問了羅宇的意見。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
單賣自己百分之幾的配額,對於那些大公司來說不重要。
百分之幾,或者百分之十幾的股份又能乾什麼?
如果羅宇也同意,大家一起賣,才能賣出個好價錢。
為此,羅宇在聖誕節前一天的中午,召開了小型藝術聯盟的第二次會議。
這次,上次缺席的人也到場了。
其中一個股東昨晚開party的時候不小心摔斷了腿,為了參加這個會議,強行從醫院裡出來了。
這也算的上是醫學奇蹟了。
在會議上,羅宇標明瞭自己的態度:
他願意賣。
本來羅宇就不差錢,抱著玩票性質的來的。
他想要的是打出自己的名聲,順便為紀錄片弄素材,也不可能一直長期經營下去,更何況……
nft數字藝術藏品火的了一時,火不了一世。
前世的經曆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
隻活了短短一年,第二年就逐漸頹勢了。
騙局始終是騙局。
前車之鑒在這裡擺著,不在最高點套現,屬實腦袋有問題。
隻要對方能給出合適的價格,他願意抽身走人。
但是——
這些大公司的“合適”價格還是和羅宇心中的“合適”價格存在著不少預期。
這個世界上向來都是如此:一個東西火了,另一個模仿它的事物就會出現。
現在不少nft數字藝術藏品平台在市麵上層出不窮,搶走了不少市場份額,其中是一些大公司的app。
新時代運營公司在上線之前能抄彆人的平台框架,彆人自然也能抄的了他們的。
這些因素導致了“合適”的價格在羅宇看來“不太合適”。
也因此,在和股東們的會議中,他明確表示:
賣當然可以賣,但是現在價格還不是最高點,需要等一等。
大家都對這句話表示開心。
冇有人不開心,包括裡昂。
本來一些人還擔心羅宇會一直“占著茅坑”。
為什麼他們想“羅宇不占茅坑”?
不是說羅宇作為小型藝術聯盟核心的能力不行。
經過了這短短不到一個月的事件,他們已經高度肯定了羅宇的能力。
但是有些事情不是說“能力”,或者說“腦子”能夠解決的。
要靠“資源”。
大公司一旦接手,他們能付出的資源是羅宇的百倍、千倍、萬倍。
(ps:如果他們知道羅宇一點資源冇付,相當於1,這個倍數還能成指數倍上升)
有著大公司的領導,新時代無異於會變得更好。
那些想賣股份的,也能得到合適的價格;不想賣股份的,在大公司的領導下,也能持續不斷賺錢。
有少量的人也有點同情羅宇:
蛋糕做大了,要離開了。
不過,也不是很同情。
對方手上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不是擺設,又不是啥都不拿就離開,現在看來,羅宇纔是賺的最多的那個。
但無論眾人怎麼想,這個會議的提案反正是通過了的。
甚至在這些話挑明之後,眾人反而更加團結了: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他們誓死要把自己等人賣一個好價錢。
可是……
他們還能做些什麼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