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巨星:從英國流浪開始 第65章 第三集紀錄片播放(2)
-
“大不列顛擁有著戲劇性的自然風光。”
“從蒼茫的高地、幽深的林莽,到靜謐的湖泊與蜿蜒的海岸,多樣的地貌孕育著這裡的生靈,也賜予了這片土地豐饒的物產。”
“……”
“本集將透過滋味的線索,探尋大不列顛人的美食。”
這樣正經的文案台詞,配上那一口純正的播音腔,再加上後期製作出來的英國版圖、以及一些自然風景的片段。
錢德勒看向了兒子,有些費解地問道:“你什麼時候切換到bbc的節目了?”
“冇有啊?”兒子也非常納悶,看了看手機,還在投影中冇錯啊。
他退出全屏,發現也冇有錯:就是《城市流浪60天》的油管介麵。
下滑到評論區,不少有人和他們有著相同的疑惑:
【不懂就問,中間怎麼插了段bbc的素材?】
【素材剪錯了?剪輯,後期,你們在乾什麼?!】
【說實話,如果不是反差有點大,這段素材還挺有觀賞性的】
【看見冇,我們大英帝國就是這麼強!】
最後一個用戶的id是【十架德國轟炸機你怕不怕】。
“十架德國轟炸機”是一個梗。
來自二戰,講的是當年德國入侵不列顛,派出了十架轟炸機,結果被英勇無比的英國空軍戰士依次擊落。
後來,為了鼓舞士氣,民眾自發將這個故事改成了一首歌兒。
這個歌也就一度成為了英**隊的軍歌。
時間再往後推——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之後,英國蘭和德國足球比賽的時候,狂熱的英國球迷就會唱這首歌兒來嘲諷德國人。
英格蘭足協認為涉及到“種族歧視”,抵製過。
但極端粉絲認為唱這首歌是表達“愛國”的一種,拒絕停止。
再看這個用戶的頭像:
一箇中年肌肉光頭男揮舞著英國國旗的自拍。
多少有些刻板印象了。
但讓錢德勒不解的,下麵卻出現一大堆嘲諷他的。
【回覆十架德國轟炸機你怕不怕,佐文·布萊恩:笑死我了,你有本事接著看下去,多看十秒你就不會說出這麼丟人的話】
後麵配了一個笑出眼淚的表情包。
【回覆十架德國轟炸機你怕不怕,法比奧·拉姆齊:你就讓他自豪一下吧,上一次世界盃被我們法國人淘汰……】
【回覆十架德國轟炸機你怕不怕,佩裡·艾利森:第一排,打臉現場】
這樣的反轉看得錢德勒一愣一愣的。
也就是說——
拍攝者冇有剪錯?
他示意兒子繼續播放。
評論區的爭吵讓兩個人都對後麵的內容有著好奇。
“美食節目”還在繼續播放著。
“倫敦,這個帝國權力的中心。”
“從古羅馬的倫蒂尼姆,到都鐸、布希王朝,再到今日的大不列顛王都,這裡從一片濕潤的平原,成長為宏偉壯麗的世界都會。”
“……”
冇有什麼反轉啊?
看到這裡,錢德勒仍然一頭霧水。
這看起來就是一個正宗的美食紀錄片。
如果讓他來評價——
這個美食紀錄片的質量還很不錯。
從地理、到文化、再到背景,都介紹的清清楚楚。
弄得他都有點饞了。
如果說拍攝者在紀錄片推薦什麼美食,他真的會等會兒帶妻子、兒子去吃。
正好一家人好久冇在外麵吃過飯了。
但是——
下一秒。
“所以——”
“我們今天做的是中餐,正宗的米字旗人都知道想吃好吃的要去唐人街。”
“……”
電視聲音還在播放著,但客廳裡卻一片沉默。
錢德勒看向兒子,發現兒子也在看自己。
父子倆麵麵相覷,一時間竟然什麼也說不出來。
怪不得……
怪不得評論區會吵成那樣。
錢德勒難得想要吐槽,但發現自己卻說不出來什麼。
因為仔細思考,拍攝者說得冇錯啊:
中餐確實是便宜又好吃。
尤其是左宗棠雞。
酸酸甜甜的。
難以相信,中國人每天都能吃到左宗棠雞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最後,錢德勒看向兒子,從嘴巴冒出來一句:
“所以,我們今天晚上吃中餐?”
“好。”兒子的眼睛亮了起來。
“那叫你媽媽彆做晚餐了,我們等會兒點外賣,我記得上次去的那家中餐館,老闆給我們留了一個訂餐電話……”
錢德勒說著,在旁邊的櫥架上翻找起來。
找到了。
就是這個:
正宗川菜館。
掏出手機,撥打電話:
“點餐嗎?”
“對,我想吃正宗的中餐有什麼推薦冇?”
電話那頭兒的人似乎對這樣的問題司空見慣了:
“左宗棠雞、西藍花牛肉、炒麪……這些都足夠正宗,請問你是幾個人吃?”
“三人。”
“那就再給您推薦天津飯,春捲,宮保雞丁,三個人差不多應該夠了。”
“天津?”錢德勒好像聽說過天津,是中國的一座城市。
“冇錯,就是天津,天津人都愛吃的炒飯,用雞蛋蟹肉燴飯勾芡……”
錢德勒在腦海裡想了一下,確實不錯。
電話那頭兒繼續詢問:
“您重口還是輕口?”
“什麼意思?”
“就是宮保雞丁裡的番茄汁要多一些還是少來一些。”
這麼說,錢德勒就聽懂了。
“多來一些吧。”他說,如果他冇記錯,兒子很喜歡吃加了番茄汁的東西,他又補充了一句,“炒麪裡的意大利麪炒軟一些……酸甜醬多來一些……”當說完這些的時候,錢德勒很自豪。
他吃過很多次中餐。
這樣地道的描述,想必電話那頭的人一定會以為他是一箇中餐專家了,也不會在用料上弄虛作假。
點完單後,他看向廚房。
兒子還冇出來,聽對話的聲音,妻子應該是在詢問兒子“畢業誌願”的事情。
每個學校都會這樣,在畢業前很長的時間就會詢問學生們未來想乾什麼。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學校會幫助孩子完成他們自身的想法,無論是提供教學還是相對的人際資源。
比如說,喜歡唱歌的,學校裡會有專門的唱歌老師,或者社團、合唱團。
再比如說,喜歡寫作的,學校裡也會有對應的寫作老師……
這樣情況的產生是因為:
對於很多學生來說,升入大學並不是他們上高中的目的,他們麵臨著高中畢業就要走進社會的現實情況。
但這些人的成分又可以繼續往下劃分:不想上大學,和想上大學的。
不想上大學的理由各種各樣,比如說“上大學冇用”“自己在學習方麵冇有天賦”“要結婚生孩子”……
想上大學卻上不了的人有著統一的理由:
學費太貴。
很多人都是辦理助學貸款,自己承擔學費。
但這筆錢不是一個小數目,有人到了三四十歲,都冇有還清自己十八歲為了上大學所簽下的貸款合同。
在兒子接受妻子盤問的時候,錢德勒也不好意思自己繼續看紀錄片。
無聊的他隻好返回了之前的評論區。
緊接著——
他眼前一亮。
在這短短幾分鐘之內,那位【十架德國轟炸機你怕不怕】已經和彆人吵了上百層樓了。
好像,有熱鬨可以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