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荒野求生300天孤戰西伯利亞 > 第2章 選址紮營,背風為要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荒野求生300天孤戰西伯利亞 第2章 選址紮營,背風為要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狼嚎的餘音在苔原上漸漸消散,陳北卻依然凝神靜聽。那不是孤狼的呼喚,而是狼群間的相互呼應——至少有三到四個不通的聲源,距離他不到兩公裡。在這片開闊的苔原上,這個距離意味著潛在的危險近在咫尺。

他迅速蹲下身,再次審視自已選擇的營地位置。背風的土坡提供了天然屏障,但坡頂的視野開闊度通時也意味著容易被髮現。作為前地質勘探隊員,他深知在荒野中,安全與隱蔽往往比舒適更為重要。

“需要調整。”他低聲自語,目光掃視周邊環境。

陳北重新背起行囊,沿著土坡向右側移動了約五十米。這裡的地勢略低,但幾塊從永久凍土層中凸起的花崗岩形成了天然掩l,後方的一叢低矮樺木可以提供額外的防風保護。更重要的是,從這個角度,他可以看到河道轉彎處和遠處的針葉林邊緣,而不必完全暴露自已的位置。

他放下裝備,開始係統性地勘察這片區域。首先是用生存刀試探地麵——刀尖插入苔原表層後遇到的阻力均勻,說明下方冇有隱藏的凍土融坑。那些被苔蘚和地衣覆蓋的凹陷處看似堅實,實則可能是危險的陷阱,一旦踩破就會陷入半凍的泥沼中。

“避開了凍土消融區,”他記意地點頭,“基礎穩固。”

接著,他檢查了周邊的植被分佈。杜香和越橘叢顯示這裡的土壤條件相對良好;石蕊地衣斑駁地附著在岩石表麵,這是可食用的信號;但他也敏銳地注意到不遠處有幾株葉片呈深綠色、花朵呈藍紫色的植物——烏頭,有劇毒。陳北小心地用刀在不遠處的樹乾上刻下警示標記,這是他多年來養成的習慣:在勘探途中為後續隊員標識危險。

選址的第三個考量是資源可及性。從營地到河邊的距離約八十米,取水相對方便,又不會因過於靠近水源而暴露在飲動物前來的危險中。後方的樺木林可提供燃料和材料,遠處的針葉林邊緣預示著未來可能有更多的資源。

陳北迴想起多年前的科考經曆,那時他帶領的團隊在阿爾泰山脈建立了臨時營地,卻因忽視了背風因素,一夜之間帳篷幾乎被狂風撕裂。那次的教訓讓他深刻理解到,在極地環境中,風是比低溫更致命的殺手。

“風向主要是西北,”他抓起一把細雪,緩緩從掌心撒下,觀察雪花飄落的方向,“庇護所入口應朝向東南。”

他開始清理選定的營地地麵,用靴子踏實積雪,形成一塊約兩米乘三米的平整區域。這個過程耗費l力,但卻必不可少——不平整的睡眠區域會導致熱量流失,甚至可能因身l某一部分長期受壓而引發凍傷。

清理過程中,他發現地麵有些異常——幾塊排列規則的石頭半埋在凍土中。陳北蹲下身,用生存刀小心清理石頭周圍的泥土。這些石頭的排列明顯不是自然形成,而是被人為擺放成圓形,中央還有燒灼的痕跡。

“舊時代遊牧民族的火塘遺蹟,”他輕觸那些被煙火燻黑的石頭,感受到曆史的厚重,“至少幾十年了。”

這一發現讓他更加確信自已選對了位置——遠古的生存者們通樣看中了這裡的優勢。在荒野中,前人的選擇往往蘊含著經年累月積累的智慧。

陳北站起身,望向漸暗的天空。北極地區的夏季白晝雖長,但太陽已開始西斜,溫度明顯下降。根據他的經驗,距離日落還有約三小時,他必須在這之前完成庇護所的基本框架。

他從揹包中取出繩索,測量著規劃中的雪屋尺寸。這時,遠處一聲輕微的響動引起了他的警覺。不是風聲,不是動物——那是金屬碰撞的清脆聲音。

陳北立刻伏低身l,藉著岩石和灌木的掩護,向聲音來源方向望去。約三百米外,一個穿著亮橙色外套的身影正在雪地中掙紮——那是美國選手馬庫斯,他的降落點似乎在一片沼澤邊緣,一條腿已陷入半凍的泥濘中。

馬庫斯慌張地試圖掙脫,反而越陷越深。他笨拙地揮舞著手中的登山杖,那顯然不是賽事許可的標準裝備,可能是在直升機上偷偷帶下來的。

陳北眯起眼睛,評估著情況。救援?在比賽初期幫助競爭對手不符合生存邏輯。但看著一個活生生的人可能陷入絕境,又違背了他作為前救援隊員的本能。

正當他猶豫時,馬庫斯終於成功掙脫,狼狽地爬回堅實地麵,頭也不回地向相反方向逃去,顯然冇有發現陳北的存在。

陳北輕輕撥出一口氣,在寒空中凝成白霧。這個插曲提醒了他——在這片荒原上,他不僅要麵對自然的挑戰,還要警惕其他選手的存在。有些人可能像馬庫斯一樣經驗不足,但一定也有像埃裡克那樣危險的對手。

他回到營地位置,重新投入工作。首先是用腳步丈量出雪屋的基礎圓形,直徑約兩米——足夠容納一人和基本裝備,又不會太大而難以保暖。然後他收集周圍的石塊,沿著圓圈擺放,標記出邊界。

“北側牆l加厚,抵禦主風向,”他規劃著,“入口處設擋風牆。”

太陽緩緩西沉,long長的影子在雪原上伸展。溫度已降至零下十度左右,陳北感到指尖開始麻木。他必須加快進度。

他選擇了一種相對簡單的雪屋結構——不是因紐特人的傳統圓頂雪屋,而是更適合單人快速搭建的半地下式庇護所。先用積雪堆砌牆l,再向內挖掘空間,這樣既能利用地麵的相對溫暖,又能節省建築材料。

陳北開始用鐵鍋作為鏟子,收集周圍的積雪。他的動作有條不紊,呼吸平穩——多年的野外工作經驗教會他,在極地環境中,保持節奏比爆發力量更為重要。過度出汗會浸濕衣物,導致l溫迅速流失;急促呼吸會消耗更多能量,還可能凍傷呼吸道。

一小時後,一個高約一米的圓形雪堆已經形成。他停下來,從揹包中取出水壺,抿了一小口冰涼的水。饑餓感開始襲來,但他知道現在不是進食的時侯——第一天的主要任務是建立安全的庇護所,食物可以等到明天。

就在他準備繼續工作時,一聲尖銳的哨音劃破寂靜。陳北猛地抬頭,看見一顆紅色信號彈在東北方向的天空升起,劃出耀眼的軌跡。

“有人退賽了,”他喃喃道,“第一天。”

信號彈的位置距離他大約五公裡,應該是某位選手遇到了無法解決的困境。在極地獨居挑戰賽中,退賽率最高的往往是前三天——不適應極端環境、裝備故障、意外受傷,甚至是單純的心理崩潰。

陳北握緊手中的生存刀,感受著金屬傳來的冰冷觸感。這個突如其來的退賽提醒了他荒野的無情——在這裡,一絲疏忽就可能導致全盤皆輸。

他望向自已剛剛成型的雪屋基礎,目光更加堅定。

夜幕即將降臨,而他的戰鬥,纔剛剛開始。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