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回到七八年擁抱大時代 > 第60章 風起雲湧的八二年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回到七八年擁抱大時代 第60章 風起雲湧的八二年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送走京城老鄭以後,生活又繼續回到平淡的做生意,平凡的過日子的循環之中。

冬月二十八這天,陳玉懷一早送二十條鯉魚到二舅子古越田家裡。

明天古越田家大兒子舉辦滿歲宴正日子,今天要被魚炸出來,碗肉也要今天蒸出來。

嶽父古寶桐和大舅子古德田也都在這邊幫忙,陳玉懷把魚交給廚師後就拉著嶽父到邊上說話:

“爹!明年有一筆木器傢俱加工活計,您考慮一下要不要接下來。”

“我大哥唐大江那邊傢俱廠的轉包活計,就是加工櫃子門和座椅的活,成品驗收合格拉走時候就給結賬。”

古寶桐是專門給農村打傢俱加工的老木匠,四個兒子裡邊有三個也是好木匠,除了小兒子還在上初中,家裡有四個都是能做傢俱的好手藝木工師傅。

大哥唐大江的傢俱廠明年主要生產高階畫框,普通的實木傢俱加工都要轉包出去,

陳玉懷就給嶽父弄了一個加工點的生意。

爺倆正聊著加工傢俱結賬的具體細節,老嶽父太多的事情太多放不開。

這時候,高書記抱著外孫子也走了過來,陳玉懷馬上和高書記打招呼問好。

高書記瞭解一下具體情況以後,馬上就勸導嶽父古寶桐說:“親家!這個活計咱們可以乾!乾加工肯定是包賺不賠的買賣。”

古寶桐還是有些遲疑的說:“咱們莊戶人家憑手藝賺錢不犯毛病,要是開廠子做生意就怕被人當成資本主義尾巴抓起來。”

高書記哈哈大笑的指著嶽父古寶桐說道:“親家!這都什麼年代了還提那些老黃曆,我們國家七八年就改革開放搞活經濟了。”

“今年,我們省市地方各級政府也鼓勵私人辦工廠和企業,特彆是你們這樣的民間加工廠子,政府還會給一定的幫扶政策。”

“這些政策,我們剛剛去市政府進行培訓學習過,我這幾天還發愁這件事,怎麼才能在村裡搞幾個企業出來呢?”

“親家!你就來我們村這邊開廠子吧!這邊本來就有現成的工廠場地,廠房和水電都已經到位。“”

“下邊村子裡每天都停電耽誤木工活計,農村位置也偏僻不好辦理廠子手續。”

陳玉懷也適時插話進來說:“我的老泰山!您就帶著幾個弟弟乾些加工活計,主要是利用農閒時間乾活,不會耽誤家裡種地。”

“明年村裡集體經濟解體以後,我們包產到戶都要獨立覈算,不乾點副業賺錢冇有出路。”

三個小舅子也跑過來勸說嶽父古寶桐,嶽母家裡舊社會都是做買賣的大地主出身,雖然後來家道中落了,但是商人基因還留存在血脈裡。

嶽母直接代替嶽父舉行家庭內部會議投票,結果,大家一致通過這次開辦工廠的決議。

臨近過年的時候,陳玉懷又一次跑遍六個縣域收購蟾酥餅,今年蟾酥餅才收購不到700斤的總量。

按照前世記憶裡的情況,這筆生意最多能乾到八三年的冬天,現在要抓緊最後時機積累原始財富。

今年是重活回來的第三年,一路順風順水的走到今天,都是因為貴人幫助才能獲得時代的紅利。

八一年很平淡無奇的過去了,八二年註定不是平靜的一年,新的開始就有新的挑戰。

八二年的不平靜,首先山東來的數哥給了一些變化,今年山東港口那邊收蟾蜍價格是450元一斤。

也許是出口價格提高人也變得大方了,數哥主動把蟾酥餅的價格漲到350元每斤,

陳玉懷疑惑的問:“數哥!今年是不是每天太陽都從西方出來了,你怎麼會主動給我漲價收購呢



數哥有些無奈的說:“玉懷八弟!最近兩年蟾酥市場會放開。”

“就是不再分配出口指標給我們,誰去青島港口都能直接賣蟾酥換錢。”

“我們這些最早劃片收購蟾酥餅的協議也作廢,收購蟾酥都要靠自己的本事了。”

“程老爺那個老狐狸你已經接觸過了,我們要是不團結起來,明年六個縣的蟾酥市場都會被人瓜分掉。”

陳玉懷錶麵上應付著數哥他們,心裡卻想著:“做生意就要想儘辦法利潤最大化,隻要能壟斷蟾酥貨源誰給的錢多賣給誰。”

拿到錢以後,陳玉懷又開始忙著去談收購蟾酥問題。

陳玉懷就把蟾酥的收購價格提高到300元每斤,藥材公司的經理和黃師叔父子那裡,

他提前給了這些地方蟾酥餅的定金,提價收購也是無奈之舉。

第二個意外,六哥那邊的送麻花生意減少三分之一還多,很多賣麻花的攤主已經自己跑去曹娟婆家那裡進貨。

今年正月開始,曹娟婆婆那邊整個村莊都在從事炸麻花加工,比去年的產量整體增加了四倍不止。

陳玉懷現在隻能占領了外縣市場和邊遠山區市場。進貨量也就占曹娟婆婆那邊產量的百分之十五。

隨著國家人民日報8月28日的一篇武漢中正街小商販的報道,整個國家風向完全變了,

大學教授都以下海辦廠促生產為驕傲,機關乾部也以私人辦廠為有本事。

各級縣市鎮村集體都以辦廠多少為榮,下海經商熱潮從南方熱到北方,從高層官員停薪留職下海經商,到政府官員到普通百姓都參與進來。

老百姓從南方倒騰電子錶和服裝當商人,第一次全民不當工人,就是當商人的大時代到來。

這個時候,農民工這個詞逐漸出現在城市人口中,其實充滿羨慕嫉妒恨的表情。

京城二級工的工人每月工資也就五六十元錢,永遠不如一天以物易物就能賺十幾元錢的農民富裕。

建築的農民工一天都有七八元錢的工資,城市裡的小市民哪裡會不嫉妒,嘴裡喊著“農民工”的時候都充滿酸意。

九三年之前一直都是農民經濟活躍的時代,直到蘇聯解體後,國家銀行三分之一不良資產都被農民存款承擔。

三分之二多的農民存款被不斷注水,割農民的肉不斷增加城市的投入,金融永遠是掠奪底層財富的最佳手段。

八二年的冬天,陳玉懷他們在自由市場的壟斷生意增加攤位。

現在,每天從鄉下養魚塘過來的魚貨越來越多,自由市場每天增加了幾倍的大魚進貨量。

陳玉懷又從村裡找來幾個兄弟照看魚攤,小兄弟陳玉金就是這次老市區的兄弟之一。

程小強和陳玉金走到一起就是一場災難,他們每天中午賣完魚就去洗澡看電影到處玩耍,晚上就偷偷跑去玩牌鬨鬼出老千賺錢。

陳玉懷乾預了幾次以後冇有效果,也就放任他們去過自己的生活了,大家都是成年人都應該過著各自喜歡的生活方式。

另一個變化是農村分包加工經濟的成形,二哥王延江的電熱毯產品加工也分包給農戶加工,

大哥唐大江的木器傢俱加工合作單位多達六七家,嶽父古寶桐的木器傢俱加工廠就是其中之一。

嶽父的木器廠除了給大哥那邊加工傢俱部件以外,每月還能接到很多城區的傢俱定做活計。

全民都在專心致誌的發展小農經濟,個體工商戶如雨後春筍一般層出不窮。

放開雇傭人數超過7人就是資本家的束縛,所有農民資產者都有了投資辦廠的意願。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