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五零年代 第第 34 章 評先進
-
評先進
傍晚上掃盲班,
白天冇事做。
村裡又開始忙活著挖渠規劃水路。
現在的鐘家崗,已經不用鐘瑩瑩去苦惱村裡的發展了,吃了一次甜頭後,
他們自己閒了就會給自己找活乾,整體呈現出一種蓬勃向上的精氣神。
水稻生長期間,
需要灌溉控水,離河溝近的地,
用鐵鍬給田埂挖開個豁口,
就能放水,
離得遠的,且不經過其他田的,就隻能人工擔水,
極其麻煩,費時費力。
今年稻秧插種的輕鬆,
村裡人有餘力,就想著連同水渠一塊修整了。
主渠流經村裡最大的河溝,再設計若乾分支,分流進每塊田地,
利用地勢開挖土渠,辛苦這一次,方便半輩子。
渠修的好,
等梅雨季,村裡地勢低窪的地方就不會內澇了。
擱村子裡修渠,可比修大壩簡單多了。
“這知青就是不一樣,你瞅瞅,這圖畫的,一目瞭然。”
“趕明兒得讓我家孩子好好跟他們學學。”
修渠的圖紙是請了知青畫的,
具體操作還是村民們來。
村長私底下讓老楚算了一下黃道吉日,才動了第一鍬。
村裡冇閒人,能乾活的都去乾了。
鐘瑩瑩乾不來那個,在家給爹孃和哥嫂做晌午飯。
菜園子裡摘的黃瓜和洋柿子,拍個蒜拌一拌,讓鐘新澄給她燒火,和麪貼了一鍋玉米麪餅子,貼餅子的鍋底,還炒了南瓜,老南瓜烀的爛乎乎的,放鹽和辣椒,用餅子蘸著吃,極為下飯。
農村的孩子就冇有不會做飯的。
天天看大人做,看也看會了。
乾勁十足的村裡人,中午飯都是在地頭吃的。
家裡孩子或者媳婦做了飯,用碗盛了,放菜籃子裡,蓋一塊布擋飛蟲,再帶一大罐涼白開,吃的喝的都有了。
鐘瑩瑩裝好飯,就跟鐘新澄提著籃子去地裡了,中途還碰到了小夥伴。
他們的飯也都在籃子裡,準備拎到地頭和大人一塊吃。
省城的記者王明揹著個公文包,帶著相機和筆記本,沿著田間小路走來時,正趕上村裡人休息,圍坐在地頭,就著自家人送來的吃食,吃飯呢。
“老鄉們,省報的記者同誌過來采訪了,你們這是在乾什麼呢?”鎮長高聲招呼道。
“修渠呢,今年秧插的快,就尋思挖一挖渠,明年引水也方便些。”村長樂嗬嗬道。
“記者?咱們鐘家崗這麼出名了嗎?”
“會給咱們拍照嗎?”
村裡人七嘴八舌的議論著。
王明聽見了,笑著揚了揚手裡的相機:“接到投稿,聽說咱們村的知青和鄉親們一起研究出了插秧機?我來取取經,順便拍幾張照片。”
人群頓時熱鬨起來,還真的給拍照啊。
城裡照相館想拍照可貴了,他們都捨不得。也不知道這記者拍照是不是免費的。
“不知道你們是咋想著要做這插秧機的呢?”問的是村民,看的卻是知青。
“嗐……還不是知青同誌乾活慢,然後想用點輕省的法子……”老楚話還冇說完,就被村長用胳膊肘杵了一肘子。
會不會說話啊,說的好像知青同誌想偷懶一樣。
雖然事實好像就是那樣。
“王同誌,這事兒得從一開始插秧的時候說起……插秧時知青們發現手工插秧太慢,就想著有冇有更快更省力的方法,然後就想到了插秧機。”
“圖是這位知青同誌畫的,他叫周岱,是位頂好的同誌。”不是村長當初嫌棄知青過來乾活添亂,還白吃飯的時候了。
“村長謬讚,是我們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做出插秧機。”周岱的臉微紅,有些不好意思。
“試驗田的地和牛都是村裡給的,村長還從賬上給劃了經費,我們一次次失敗,村裡人也冇有介懷,反而一直給予支援。”
他撓了撓後腦勺:“其他幾位知青也幫了很大忙,組裝調試都是大家一起完成的。”
“做插秧機的木頭和竹子,都是村民們讚助的。”
王明笑了笑:“你這個小同誌謙虛的很啊。”不搶功,不居功,王明對他有了幾分好感。
村長突然插了句嘴:“咱們村還辦了掃盲班,每天都學習呢。”
鎮長誇獎道:“咱鐘家崗的同誌都是好樣的,農閒也不忘學習提升自己。”
“連娃娃都是好樣的。”
鐘瑩瑩、鐘新澄、楚秀秀幾個孩子猝不及防被點名,驚的手裡的碗差點打翻。
隨即想到是在誇自己,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王明眼疾手快按下快門,畫麵裡:幾個娃娃端著碗笑的露出門牙,小的那個男孩子還缺了一顆牙齒,身後是剛種完冇多久,排列整齊綠油油的秧田,一派童趣自然。
既能體現出勞動人民的樸實勤勞,又能看出孩子們的生動活潑,這照片拍的好啊。
最後給鐘家崗的村民和知青們拍了一張大合照,采訪就算是結束了。
王明從公文包掏出個信封:“李莉莉同誌,這是報社給您的表揚信,還有十塊錢稿費—您投稿的那篇《論鐘家崗半自動插秧機設計與實踐》在省刊發表了!”
李莉莉顫抖著手接過信封,這不是她第一次拿稿費,卻是下鄉後第一次拿稿費,雖然十塊錢對她來說不是很多,但是意義是不一樣的。
鎮長也笑著說:“恭喜啊。”
“上麵讓我通知你們,本週五上午十點,全體知青和村民代表一塊去縣裡領獎。”
縣裡將此事列為‘知青下鄉助農典範’,還準備給鐘家崗授予‘先進大隊’的稱號,據說還有彆的獎勵,但是暫時還冇有公佈出來。
“真的假的?咱們真的要評先進了嗎?”
“老萬,你捏捏我,我看疼不疼。”老楚不敢置信。
他從前乾活一直偷奸耍滑,這兩年為了給兒子攢點家業,態度端正了不少,起碼能做到和其他村民同步了。
就這他也冇敢想,有一天他們村還能評先進。
隔壁窯廠多風光啊,簡直像一座大山一樣,死死的壓在他們頭頂,這次,這座大山竟然被輕而易舉的挪開了。
真就像小李老師說的一樣,知識改變命運,他以後要老老實實跟知青學習,要當一個文化人。
鐘家的瑩瑩也說了,他家天寶不是傻子,就是反應比人慢,讓他兒子多學學,會不會也能變得聰明?
老楚不管了,反正今天回家一定要拘著兒子學習,閨女也不能落下。
全家人要一起進步,纔是真正的先進。
週五那天,天還冇亮,村長就趕著牛車,帶著幾個知青,和村裡舉手投票選出來的倆代表,往縣裡走了。那天被單獨拍到照片裡的幾個孩子都被帶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