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魂穿三歲奶包被太子寵成寶 > 第17章 五歲開蒙,相互相成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魂穿三歲奶包被太子寵成寶 第17章 五歲開蒙,相互相成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江南的梅雨季來得纏綿,淅淅瀝瀝的雨下了三天未停。

青石板路被衝刷得油亮,倒映著白牆黛瓦和廊下懸掛的紅燈籠,像一幅暈染開的水墨畫。

霍錦的小院裡,幾株新栽的芭蕉被雨水洗得碧綠,葉尖垂著晶瑩的水珠,偶爾滴落,砸在青石缸裡,濺起一圈圈漣漪。

她正坐在窗邊的矮榻上,手裡捧著一卷《論語》,看得入神。

雲珠坐在旁邊的繡架前,手裡拿著針線,卻時不時抬頭看向自家小姐,眼神裡帶著難以掩飾的好奇和敬畏。

自從那日撞破小姐的秘密後,雲珠對霍錦的態度就多了層小心翼翼的守護。

她不再追問空間的來曆,隻是更加儘心地伺候,偶爾看到小姐憑空取出點心或草藥,也隻是裝作尋常,心裡卻暗暗記下那些物品的模樣,想著若是將來有人問起,也好幫著遮掩。

「小姐,周先生快來了,要不要換件衣裳?」雲珠放下針線,拿起一件月白色的襦裙,裙擺上繡著細密的纏枝蓮紋樣,「這件是新做的,看著清爽。」

霍錦抬起頭,放下書卷,點了點頭:「好。」

今日是她正式開蒙的日子。柳老爺子特意請了江南有名的宿儒周先生來教她念書。

這位周先生曾是前朝進士,因看不慣官場傾軋,辭官歸隱,在江南設館授徒,門下弟子多有成就。

能請動他來教一個五歲女童,足見柳家對霍錦的重視。

雲珠伺候著霍錦換好衣裳,又細心地給她梳了個雙丫髻,簪上兩顆圓潤的珍珠。

鏡中的小女孩眉眼精緻,麵板白皙,一雙眼睛尤其靈動,像是盛著江南的煙雨,清澈又深邃。

「小姐真好看。」雲珠由衷地讚歎。

霍錦對著鏡子眨了眨眼,嘴角勾起一抹淺淺的笑。

這具身體的底子本就好,再加上靈泉水的滋養,越發顯得粉雕玉琢,任誰看了都會心生喜愛。

正說著,院外傳來腳步聲,柳老爺子的聲音伴隨著雨聲傳來:「霍錦準備好了嗎?周先生到了。」

「外祖父!」霍錦連忙從榻上跳下來,由雲珠牽著,迎了出去。

客廳裡,一位穿著藏青色長衫的老者正坐在太師椅上,手裡端著茶杯,目光平和地打量著廳內的陳設。

他須發皆白,麵容清臒,頷下留著三縷長須,雖坐在那裡,卻自有一股讀書人特有的風骨。

「周先生,這便是小外孫女霍錦。」柳老爺子笑著介紹。

周先生放下茶杯,目光落在霍錦身上。當看到那雙清亮得過分的眼睛時,他微微愣了一下,隨即撫須笑道:「好個靈秀的孩子。」

霍錦按照雲珠教的規矩,屈膝行禮,聲音軟糯卻清晰:「霍錦見過周先生。」

「不必多禮。」周先生擺了擺手,眼神裡帶著幾分審視,「聽說你前些日子大病一場,如今看來,倒是恢複得不錯。」

「勞先生掛心,霍錦已經好了。」霍錦乖巧地回答。

柳老爺子笑道:「這孩子就是命大。周先生,咱們去書房吧,那裡清靜。」

「好。」

一行人來到書房。書房寬敞明亮,迎麵靠牆是一排高大的書架,擺滿了密密麻麻的書籍。

靠窗的位置放著一張寬大的書桌,上麵鋪著上好的宣紙,硯台裡磨好了墨,旁邊還放著幾支不同型號的毛筆。

周先生在主位坐下,霍錦則在對麵的矮凳上坐好,雲珠端來茶點後,便識趣地退到了門外候著。

「開蒙先從《論語》開始吧。」周先生拿起桌上的書卷,翻開第一頁,「你且聽我讀:『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他的聲音蒼老卻洪亮,帶著讀書人的韻律感,每個字都擲地有聲。

讀完,他看向霍錦:「你試著讀一遍。」

霍錦點點頭,拿起桌上的小書卷,輕聲讀了起來。

她的聲音軟糯,卻吐字清晰,韻律雖不如周先生那般醇厚,卻也彆有一番清甜的味道。更難得的是,她隻聽了一遍,便將這三句完整地讀了出來,連斷句都分毫不差。

周先生眼中閃過一絲驚訝,但很快便掩飾過去,隻當是這孩子記性好。

他耐心地解釋道:「這幾句是說,學習並且時常複習,不是很愉快嗎?

有誌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嗎?人家不瞭解我,我卻不惱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嗎?」

霍錦眨了眨眼,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先生,『學而時習之』的『習』,隻是複習的意思嗎?」

周先生愣了一下,沒想到她會突然提問。他撫須道:「自然是複習。學過的知識,時常溫習,才能記牢。」

「可是,」霍錦歪著頭,小眉頭微微皺起,「若是隻複習,不實踐,那學到的知識不就成了空的嗎?

比如學了算術,卻不拿來算賬;學了禮儀,卻不在待人接物中運用,那再怎麼複習,又有什麼用呢?」

她的聲音不大,卻像一顆小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在周先生心中激起了一圈漣漪。

「習」字在《論語》中的釋義,曆來以「複習」「溫習」為主,雖也有「實踐」的引申義,但從未有孩童能在初學時便點出這層深意,還說得如此淺顯透徹。

周先生重新打量著眼前的女童,那雙清澈的眼睛裡閃爍著思考的光芒,全然不像一個剛開蒙的五歲孩子。

他沉吟片刻,點頭道:「你說得有道理。『習』字確有實踐之意。學與習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看來是老夫解釋得偏頗了。」

能讓一位飽學宿儒承認自己解釋偏頗,這可不是一般孩童能做到的。門外的雲珠聽得暗暗咋舌,手裡的帕子都快絞爛了——小姐這也太厲害了,可千萬彆嚇著先生纔好。

霍錦卻沒覺得自己說了什麼驚人之語。在前世的教育體係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最基本的原則。

她隻是下意識地說出了自己的理解,見周先生沒有動怒,反而讚許地點頭,便又追問道:「那『有朋自遠方來』,這裡的『朋』,一定是指認識的朋友嗎?若是不認識的人,帶著不同的想法和見識而來,算不算『朋』呢?」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