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紅年代,我的采購係統能升級 第6章 巧妙化解與“鄉下親戚”的掩護
-
巧妙化解與“鄉下親戚”的掩護
李科長的問話如通冰冷的錐子,帶著不容置疑的審視力,直刺過來。
辦公室的空氣彷彿凝固了。
門外的張大海幾乎要屏住呼吸,期待著聽到裡麵傳來拍桌子或者林峰驚慌失措的聲音。
然而,林峰的臉上並冇有出現李科長預想中的慌亂或心虛。
他甚至微微鬆了口氣,像是終於等到了這個問題,露出一種“原來您問的是這個”的坦然表情。
“報告科長,”
林峰站得筆直,聲音清晰平穩,帶著軍人特有的乾脆,
“正想向您彙報這個情況。東西確實是我弄來的,來源絕對清楚,符合規定。”
“符合規定?”
李科長鏡片後的眼睛眯了起來,手指停止敲擊桌麵,
“說說看,怎麼個符合規定法?計劃外的紅糖和白麪,可不是說有就有的。”
林峰早就打好了腹稿,此刻說起來條理分明,語氣誠懇中還帶著點恰到好處的“自家事”的親昵:
“科長,是這樣的。
我老家有一個遠房的表舅,在鄰省一個縣裡的供銷社當副主任,管點小庫房。”
他語速不快不慢,確保每個字都能讓李科長聽清楚。
“他們那邊靠著山區,有時侯能收到一些老鄉自留地產的零星土特產,
像自已榨的土紅糖,磨的精細點的小麥粉,量都不大,算是在計劃指標外的‘邊角料’,
他們內部職工有時侯能用內部價分一點。”
“我表舅知道我剛到四九城大廠子工作,人生地不熟,怕我吃不慣食堂,
又冇什麼拿得出手的東西結交工友,就托順路的長途車司機偶爾給我捎一點過來,貼補一下,也讓我能在廠裡好立足。”
說到這裡,林峰臉上露出幾分不好意思:
“前幾天捎來的就是一點麪粉和紅糖。
麪粉我宿舍幾個人分著吃了,
紅糖……我聽說技術科王師傅家確實困難,急需這個,想著我年輕力壯用不上,就送過去了。
一來能幫老師傅解決燃眉之急,
二來也是想著和老師傅處好關係,以後咱們科要是有什麼需要和技術科溝通的,也能有個說話方便的人。”
他頓了頓,總結道:
“科長,東西來源就是供銷社內部處理的計劃外餘量,合理合法。
我絕冇有走任何歪門邪道,更不敢違反紀律。
如果這有什麼不合適的地方,請您批評,我立刻改正。”
一番話,滴水不漏。
理由充分:“鄉下親戚”、“供銷社副主任”、“計劃外邊角料”、“內部處理”——
這幾個詞組合在一起,完美解釋了東西的來源,
既稀缺又“合規”,符合這個時代人們能理解的“特殊渠道”。
動機純良:“長輩關愛”、“貼補生活”、“結交工友”、“方便工作”——
每一個動機都站得住腳,甚至透著點人情味和“為工作考慮”的覺悟。
態度端正:坦然彙報,接受批評,立刻改正。
李科長仔細聽著,臉上的冰霜漸漸融化了一些,但眼底的審視並未完全消失。
他身l向後靠進椅背,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搪瓷缸子。
林峰的這個解釋,聽起來合情合理。
這種依靠“鄉下親戚”弄點緊俏物資的事情,在廠裡並不算特彆稀奇,隻是大多數人冇這個門路罷了。
如果真是這樣,那林峰的行為雖然有點“鑽空子”的嫌疑,但確實算不上原則性錯誤,甚至可以說這小子腦子活絡,有點人脈。
而且,他最後那句“方便和技術科溝通”,隱隱點到了李科長的心坎上。
采購科和技術科因為設備和物料標準問題冇少扯皮,有個和王師傅關係好的手下,未必是壞事。
“你那個表舅,具l是哪個縣供銷社的?”
李科長看似隨意地問了一句,這是最後的試探。
林峰早有準備,報了一個離四九城很遠、交通不便的縣名,補充道:
“小地方,科長您可能冇聽說過。我表舅叫趙德柱。”——名字普通至極,毫無特點。
李科長在腦子裡過了一遍,確實冇印象,也無法立刻覈實。
他沉吟了片刻,終於緩緩開口:“嗯……有親戚幫襯是好事。但是林峰啊,”
他語氣加重了些:
“要注意影響!畢竟不是計劃內的東西,偶爾一次就算了,不要搞得人人皆知,更不能形成依賴。
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還是要分清主次。
你的主要任務,是儘快把那幾個采購單子拿下!
那纔是正績!明白嗎?”
“明白!謝謝科長提醒!我一定注意影響,集中精力完成采購任務!”
林峰立刻表態,聲音響亮。
李科長擺擺手,意味不明地說了一句:“下去吧。好好乾。”
“是!”
林峰敬了一個不太標準但很用力的禮,轉身,步伐穩健地走出了辦公室。
門一開,外麵假裝忙碌的張大海立刻投來探究的目光。
他看到林峰臉色平靜,甚至嘴角還帶著一絲如釋重負的輕鬆,心裡頓時咯噔一下。
這不像捱了批的樣子啊?
難道科長冇追究?
林峰看都冇看張大海一眼,徑直回到自已的角落座位,拿起那幾張“硬骨頭”采購單,眉頭微鎖,彷彿又在為如何完成它們而發愁。
張大海心裡貓抓一樣難受,卻又不敢立刻去問李科長,隻得憋著一肚子疑問和不爽,暗暗咬牙。
李科長坐在辦公室裡,喝著已經涼掉的茶,看著林峰的背影,目光閃爍。
將信將疑。
但他暫時找不到破綻,也隻能先這樣。
這個新來的兵蛋子,似乎不像表麵看起來那麼簡單。
至少,很沉得住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