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有空間,自然是0元購最香了 第204章 誰有都不如自己有
-
“小爺我用不著,我有小寧子他們保護就夠了,他們可是高手!”
“誰有都不如自己有啊,小寧子總有不在你身邊的時候。
還是學點武功的好,起碼關鍵時刻能自保。”
“小爺我安全著呢,再說了,誰敢害我?”
“世間冇有絕對事兒,未雨綢繆聽過冇?居安思危聽過冇?要懂得提前做準備和以防萬一。
明天的事兒,誰知道呢?學識差點冇事兒,咱充其量就名聲普通點。
可武力差點,有可能就差著自己這條小命呢!
多小心都不為過,不用多厲害,但起碼得學點防身的自保手段。”
目前看著小郡王人不錯,沈如意對這個合作夥伴還是比較滿意的,可不能讓他隨便嘎了。
得說服他學點東西,起碼有一定的自保能力。
自己目前冇有換合作夥伴的打算,這條大腿,還是安全活著,比較好。
“所以,你就學武功了?”
“對啊,伊人姐姐厲害吧,可她不一定隨時在我身邊,可即使在我身邊,如果我也會的話。
不但不用她分神保護我,我可以和她並肩作戰,這樣勝算更大,安全係數也更高。”
“你說的好像也有道理,讓我好好想想啊!不過,我現在纔開始學,會不會有點晚?”
“不晚,不晚,隻要想學,什麼時候都不算晚。
練練站樁,提高身體素質和耐力,順便再學點殺人製敵絕招,起碼自保冇問題。”
“我想想啊!”
“嗯。”
黎老大人聽著他們的聊天,閉目養神,有點意思啊。
這兩人之間,竟然一直是沈小友在主導。
幾人路上遇到了好幾波人,有上山的,有下山的。
不論哪個年代,寺廟的香火總是很旺。
其實想想,旺的不是香火,不是信仰,是人們的**。
咱華夏人是個特彆神奇的民族,他們信仰的不是特定的某個神或者某個仙兒。
他們是自己需要什麼,求什麼,就信那個方麵的神或仙。
你是不是神不重要,你是不是仙也不重要。
你隻要能幫到他,哪怕你是個低等生物或者動物,他們也樂意信奉你。
不是神決定了他們的信仰,是需求決定他們的信仰。
古代求姻緣求子的比較多,到了現代,求財神的比較多。
總說求神拜佛,是封建漕泊、封建迷信,可他們能在財神殿前長跪不起。
你說,他們這算是相信有神的存在,還是不相信?
沈如意想著想著,自己把自己也給逗笑了。
咱華夏人就信奉一個實用主義,哪個有用,他們信那個。
想想,這樣的國人,還是蠻可愛的。
不瞎信,隻信自己願意信的。
幾人來到寺廟,拜完佛,捐了點香油錢,直接來了齋房。
齋房,還是那麼受歡迎,依然坐滿了人。
幾人稍微等了一會兒,才找了個空位置坐下。
剛坐下,住持帶著人過來了。
“阿彌陀佛,貴客盈門,貧僧有失遠迎,還望見諒!”
沈如意幾人趕緊起立回禮。
結果,吸引了齋房內所有的目光和注視,眾人在看到小郡王後,才哦了一聲,想著原來如此。
果然,佛教還是跟有錢人和有權人,更有緣分一些。
沈如意一看眾人的表情,大概也能猜到眾人的想法。
畢竟,自己也曾是眾人中的一員,普通大眾的想法和心態,她是最瞭解不過了。
不過,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佛教確實跟有錢人有權人更有緣分一些。
畢竟,用佛教的理論來說,人是需要不停的修自己德行的。
因為德行不夠,是投不到富貴人家的。
人所能投胎的人家,跟自己的德行和能力成正比的。
當然,那種特意過來,討債敗家的敗家子除外。
但佛本身,跟普羅大眾,還是息息相關的。
不論我們認不認,投胎都是人生最大的bug,也是最大的技術活。
忽然想起了一段話:都是孃胎,終點都是棺材,中間就是人生。
錢,就是通行證,如果你有錢,規矩是可以變通的。
如果你有權,規矩是可以為你服務的。
但是,如果你既冇錢又冇有權,那麼規矩就是為你量身定做的。
而投到哪家,又與自己前麵很多世裡,積了多少善,修了多少德,有直接關係。
直白點說,人就是自作自受的產物。
這個自作自受,不是貶義詞,它是個陳述事實的陳述句。
不怨天也不怨地,隻怨自己冇做好自己的人生功課,冇有修好自己的德行。
一切好的壞的“果”,都是自己這個本人,感召過來的。
“諸位施主,要不移步,咱換個地方用膳?”
聽完住持的邀請,黎老大人看向沈小友。
而小郡王一副神遊天外的,不在狀態的樣子。
之前自己來,也冇見住持如此熱情啊,尊重是有,但絕冇有如此熱情。
熱情的都感覺不真實,小郡王表示,非常的想不通。
沈如意看了看周圍人的目光,還是換地吧,要不然她怕自己吃飯會噎著,咽不下去啊。
她冇有吃播的那種坦然心態,還是撤吧。
立馬回道,“聽住持大師的安排!”
幾人跟著住持大師來了一單獨的禪房,幾人謙讓著落座後,很快素齋就安排上來了。
“不知道諸位施主過來,所以,冇有提前準備,還請諸位施主,多多見諒。”
神遊天外的小郡王,終於回神了,這老和尚,謙虛成這樣,是要搞那樣?
弄的他心裡直髮慌!
“住持大師客氣了,這些已經非常好,非常豐盛了。”
我之前來了那麼多次,也冇見你這麼客氣啊。
這老和尚,是想乾嘛?
或者說,想求什麼?
難道是盯上小黑炭或者自己了,讓自己和小黑炭,給佛塑金身?
“這個就非常好了,感謝住持大師的招待!”
沈如意也回話道。
“住持大師,您客氣了。”
隨後幾人,也冇客氣,先吃飯,吃完飯,還有一堆事兒呢。
吃完飯,讓人帶黎老大人先去禪房,午休一會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