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極熱末世:我的萬物工廠 > 第2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極熱末世:我的萬物工廠 第2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來到地麵,夜晚的涼風撲麵而來,讓他精神一振。

和平。安逸。無知。

這些詞彙此刻顯得如此刺眼。他們不知道,腳下的土地,頭頂的天空,都在醞釀著一場足以撕碎一切溫情的風暴。

張燚壓低帽簷,加快腳步,幾乎是跑著離開。他需要找一個絕對安全、不受打擾的地方,重新審視那份推演結果,並將其細化、具體化,轉化為可執行的生存計劃。“方舟”給出的結論是宏觀的、戰略性的,而他需要的是微觀的、戰術性的指導。

他在附近的老城區,找到了一家不需要身份證登記、隻用現金支付的破舊網吧。空氣中混雜著煙味、泡麪味和汗味,鍵盤鼠標的劈啪聲和年輕人的叫罵聲不絕於耳。這種喧囂和混亂,反而成了他最好的掩護。

開了一台最角落的機器,張燚從揹包裡拿出自己的高效能筆記本電腦,接上網線(他不敢使用不穩定的公共wi-fi)。開機,運行多層加密程式,然後才接入網絡。

他首先調取的,是“方舟”推演結束後,在他執行清除指令前,被他以最高權限瞬間下載並加密存儲到雲端一個匿名賬戶裡的核心數據包。這個操作風險極大,一旦被追蹤,後果不堪設想。但這份數據,是他未來所有行動的唯一依據,他不能不留後手。

數據包被成功下載並解密。龐大的資訊流再次湧入他的電腦。

這一次,他冇有被那簡短的結論所震懾,而是強迫自己以一名研究者的冷靜,深入到推演的每一個細節之中。

他調出了全球熱力學模型動態圖。圖像顯示,赤道地區積累的恐怖熱量,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被扭曲的洋流和異常的大氣環流,像投石機一樣,向中高緯度地區猛烈“拋射”。這不是緩慢的傳導,而是狂暴的衝擊。

“第一階段:超級熱浪與耦合性超級颶風,預計15日內抵達東亞沿海。”張燚喃喃自語,手指在觸摸板上滑動,將模型聚焦到西太平洋-東亞區域。

推演畫麵令人窒息。來自菲律賓海方向的超強暖濕氣流,與從蒙古高原南下的異常乾燥氣團,在東海至日本海一帶上空劇烈交彙。海麵溫度異常偏高,為風暴提供了幾乎無限的能量。模型生成了數個氣旋雛形,它們像嗜血的鯊魚,在溫暖的洋麪上瘋狂汲取能量,並……開始融合!

不是一個,也不是兩個,而是多個風暴係統在一種詭異的大氣引導氣流作用下,相互纏繞、合併,最終形成一個規模史無前例的超級複合颶風係統。它的直徑覆蓋上千公裡,中心氣壓低得突破理論極限,外圍風速輕鬆超過每小時300公裡,內部巢狀著數個更小但是更強烈的龍捲風群……

這不再是氣象學意義上的颶風,這是移動的天災,是神話中滅世的洪濤巨獸!

推演動畫演示了它可能的登陸路徑——幾乎是直指他所在的這座沿海大城市。風暴潮的高度,在模型中被標註為“無法精確模擬,預計≥25米”。二十五米!足以淹冇大部分城區,將摩天大樓變成海中的孤柱。緊隨其後的,是持續至少48小時的、強度堪比鍊鋼爐開口的超級熱浪,氣溫將瞬間飆升到60攝氏度以上,甚至區域性更高……

張燚的額頭再次滲出冷汗。他親眼見過颱風過境的慘狀,但那與推演中的景象相比,簡直是微風細雨。這第一波打擊,就足以摧毀城市的供電、供水、交通、通訊……所有維持現代文明運行的命脈。社會秩序將在幾個小時內土崩瓦解。

而這,僅僅是開始。

他顫抖著手,點開了關於“最終階段”的詳細推演。

格陵蘭和南極冰蓋的融化速度,被建模成一條條陡峭得令人絕望的曲線。不僅僅是表麵融化,更重要的是底部冰架因溫暖海水侵蝕而發生的結構性崩塌。巨大的冰體,以萬億噸為單位,轟然滑入海洋。

這帶來的不僅僅是海平麵上升。模型清晰地顯示,巨量接近冰點的淡水湧入北大西洋,像一記重拳,徹底砸停了維持歐洲乃至全球氣候相對溫和的“海洋輸送帶”——北大西洋溫鹽環流。

環流停滯的後果是災難性的。熱量無法被有效輸送到高緯度地區,赤道地區變得更加酷熱,而歐洲、北美東部等地則可能陷入意外的嚴寒(但這嚴寒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顯得短暫而混亂)。全球氣候係統失去了穩定的“調節器”,陷入徹底的、狂暴的失序。

但這還不是最可怕的。

張燚將模型切換到全球熱量分佈長期演變圖。隨著洋流停滯,海洋表層吸收的太陽熱量,無法通過垂直對流輸送到深海。熱量在表層不斷堆積,海洋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持續加熱的鍋爐。

“持續性極端高溫(大部分地區日均溫>50c)……”他念著推演結論,看著模型上,除了兩極少數區域外,整個地球的陸地都被染成了象征死亡的暗紅色和黑色。海洋表麵溫度也普遍超過35度,大部分海洋生物將麵臨滅頂之災。

高溫伴隨著極高的濕度(由於海洋蒸發加劇),形成致命的“濕球溫度”。在這種環境下,人類的汗液冷卻機製將完全失效,即使在陰涼處靜坐,也會在幾個小時內因器官衰竭而死亡。戶外活動,幾乎等同於自殺。

而海平麵,在冰蓋融化和海水熱膨脹的雙重作用下,將以平均每天數十厘米的恐怖速度持續上漲,直到達到推演中提到的80米,甚至更高。全球所有沿海城市、平原、三角洲……都將被永久淹冇。人類數千年來開辟的肥沃土地和主要聚居區,將沉入海底。

世界地圖將被徹底重繪。新的海岸線將沿著古老的山脈走向蜿蜒。剩下的陸地,大部分是灼熱的、缺乏淡水的高原、山地和沙漠。

文明?在這樣的環境下,現代文明連苟延殘喘都是一種奢望。農業崩潰,工業停擺,能源獲取極端困難,疾病橫行……那不足萬分之一的生存概率,或許還是過於樂觀了。

張燚關掉了令人窒息的推演動畫,靠在臟兮兮的電腦椅上,閉上了眼睛。網吧的喧囂彷彿離他無比遙遠,他隻能聽到自己心臟在胸腔裡沉重而緩慢地跳動。

絕望嗎?

是的。麵對如此規模的天地偉力,個人的力量渺小得可以忽略不計。

但他不能放棄。那萬分之一的機會,他必須去爭!

他重新坐直身體,眼神恢複了銳利。推演數據給了他末日的時間表和路線圖,也間接告訴了他,生存下去需要什麼。

第一,避難所。

必須是能夠抵禦超級風暴、超級海嘯,並且能在長期高溫高濕環境下維持內部宜居環境的移動或半移動平台。固定在地麵的建築,無論多堅固,在持續上漲的海平麵麵前都是死路一條。他的目光,落在了清單上的“中型以上遠洋貨輪”選項上。船,是唯一符合所有條件的載體。

第二,能源。

末日環境下,傳統的電網和化石燃料供應將迅速中斷。必須擁有獨立、穩定、可持續的能源。高效太陽能板、風能發電機,甚至……如果可能,小型核電池?他標記了能源設備為最高優先級。

第三,淡水。

海水淡化是必須的,而且效率要足夠高。同時,也需要儲備大量的初始淡水。他需要最先進的反滲透淡化係統,以及大型儲水罐。

第四,食物。

短期靠儲備,長期必須實現自給自足。耐高溫、耐鹽堿的作物種子,水培設備,漁業工具……他需要那個叫蘇半夏的植物學家的專業知識,但現在還顧不上。

第五,材料與工具。

維修、建造、防禦……需要大量的特種鋼材、合金、電子元件、工具、武器。這些東西,在秩序崩潰後,將比黃金更珍貴。

第六,資訊與通訊。

他需要保持對外界環境的感知,可能需要短波無線電、衛星電話(在衛星失效前)。

第七,團隊。

他一個人做不到所有事。他需要信得過的、擁有專業技能的夥伴。李耀,他的發小,計算機和機械天才;雷烈,那個他曾偶然幫助過的、身手不凡的前海軍陸戰隊員……他們是初期最理想的人選。但如何說服他們?直接告訴他們世界末日要來了?他們會把他當成瘋子。

一個初步的、粗糙的生存計劃,在他腦海中逐漸成形。核心就是:利用這寶貴的十五天(實際上可能更少),將他所有的資產,迅速、隱蔽地轉化為上述生存物資,並集中到一個安全的地點——他選擇了城市邊緣那個他之前因參與一個濱海項目而租用的、相對偏僻的3號港口c區第七倉庫。然後,想辦法搞到一艘合適的船,在李耀和雷烈的幫助下,完成初步的改造和物資裝載,在風暴來臨前,駛離港口,進入深海區域躲避第一波最猛烈的衝擊。

這計劃漏洞百出,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可能滿盤皆輸。但他冇有更好的選擇。

他再次聯絡了“老k”。

“清單有更新和補充。”張燚的聲音透過變聲器,顯得更加低沉沙啞,“我把最終版發給你。記住,所有物品,必須是軍規級或工業頂級標準,不要民用次品。交貨時間,壓縮到十天之內。每提前一天,我額外支付總價的百分之五作為獎金。”

通訊那頭的老k倒吸一口涼氣:“張……張老闆,你這單子越來越嚇人了。有些東西,比如你要的那種級彆的海事衛星電話和抗乾擾電台,還有特種合金板材,可不是光有錢就能馬上弄到的,這需要……”

“需要渠道和人脈,我知道。”張燚打斷他,“所以我才找你。錢不是問題,我甚至可以預付七成。但我隻要結果,按時、按質、按量。如果做不到,現在就說,我找彆人。”

短暫的沉默後,老k的聲音帶著一種賭徒般的狠勁:“媽的,乾了!十天!就十天!不過預付要八成!而且,最後那兩成,我要黃金結算!”

“可以。”張燚冇有任何猶豫,“細節和交貨流程,我會再通知你。記住,保密。”

掛斷通訊,張燚立刻開始處理自己的資產。他將所有的存款,包括那張存有父母賠償金的銀行卡,全部集中起來,通過多個匿名賬戶,分批彙入老k指定的海外賬戶。這個過程極其繁瑣且風險巨大,但他做得異常冷靜。

接著,他在數個隱秘的線上平台,掛出了父母留下的那套市中心公寓的出售資訊,標價遠低於市場價,但要求全款現金交易,且一週內完成過戶。他知道這會引起懷疑,但他顧不上了。這筆錢,是他購買那艘“諾亞方舟”的關鍵。

做完這些,天邊已經泛起了魚肚白。他在網吧的角落裡,度過了末日認知後的第一個不眠之夜。

接下來的兩天,張燚像一台上了發條的機器,瘋狂地運轉著。他幾乎冇有閤眼,靠著高濃度的咖啡和意誌力強撐。

他親自去3號港口倉庫檢視,確認其隱蔽性和安全性,並開始接收老k那邊通過各種渠道運來的第一批物資——主要是工具、電子元件和部分醫療用品。看著那些堆積如山的箱子,他纔對“末日生存”有了些許實感。

他通過各種關係,聯絡了幾家二手船經紀公司,以“成立遠洋打撈公司”的名義,開始物色合適的船隻。要求非常苛刻:噸位足夠大(至少五千噸以上),結構堅固(最好是冰區加強型),動力係統可靠,並且……要能儘快交付。

大多數經紀人對他的急切表示不解,甚至懷疑他的資金來源。看船的過程也不順利,不是船況太差,就是船主不願意快速交易。

時間在一天天流逝,推演中的倒計時像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他的頭頂。焦慮和壓力與日俱增。

與此同時,他也開始嘗試接觸李耀和雷烈。

他冇有直接透露真相,那太驚世駭俗。對李耀,他以“接了一個海外緊急的海洋數據中心建設項目,時間緊任務重,需要你這種頂級高手幫忙,報酬是市麪價格的三倍,但需要立刻跟我走,可能很長時間不能回家”為由。李耀在電話那頭將信將疑,但高額報酬和項目的挑戰性讓他有些心動,答應考慮幾天。

對雷烈,則更加困難。雷烈退役後在一家高級安保公司任職,性格謹慎。張燚通過以前的關係找到他,提出高薪聘請他擔任一次“特殊海上物資運輸任務”的安全顧問,任務週期長,風險不明。雷烈冇有立刻拒絕,但表示需要詳細瞭解任務內容和風險評估報告。

進展緩慢,阻力重重。張燚感到一種深深的無力感。他手握末日的真相,卻無法宣之於口。他像一個在黑暗中獨自跋涉的旅人,揹負著整個世界的重量,卻無人可以分擔。

這天晚上,他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再次回到那間他用假身份租下的、臨時落腳的小旅館。打開電視,本地新聞正在播報一條氣象快訊:

【專家提醒,近期赤道西太平洋海溫持續異常偏高,需密切關注後期可能發展的颱風動向……】

新聞主播的語氣輕鬆,甚至帶著一絲例行公事的平淡。

但聽在張燚耳中,卻如同喪鐘敲響!

他猛地衝到窗邊,推開窗戶。夜晚的空氣依舊沉悶,但隱隱約約,他似乎能感覺到,那來自遙遠海洋深處的、毀滅性的能量正在不斷積聚、躁動。

推演中的畫麵再次不受控製地闖入腦海——融合的超級風暴,接天的海嘯,煉獄般的高溫……

他知道,留給他的時間,可能連十五天都冇有了。

他關掉電視,房間內陷入死寂。他走到書桌前,打開檯燈,昏黃的光線照亮了鋪在桌上的、被他反覆塗改勾畫得密密麻麻的生存計劃清單和物資采購進度表。

大部分物資在老k的努力下,正在按計劃(或者說,正在拚命追趕計劃)運抵倉庫。但最關鍵的船隻,還冇有著落。李耀和雷烈那邊,也還冇有給出確定的答覆。

失敗的可能性,像毒蛇一樣纏繞著他的心臟。

他拿起筆,在清單上“遠洋貨輪”這一項上,用力地畫了一個圈,筆尖幾乎要戳破紙張。

必須加快速度!不惜一切代價!

他拿起加密電話,準備再次催促船經紀,甚至考慮是否要接受那些要價高得離譜、但能“儘快”交易的選項。

就在這時,他的筆記本電腦螢幕突然閃爍了一下,一個極其隱蔽的、來自他設置在大學服務器後台的預警程式,彈出了一個提示框——

【檢測到對‘方舟’係統底層日誌的異常訪問嘗試,訪問源:校內高層權限賬戶。觸發反追蹤協議。】

張燚的心猛地一沉!

有人注意到了!“方舟”的自毀和數據的清除,果然引起了懷疑!雖然他有信心自己的清除手段足夠徹底,對方大概率查不到推演的具體內容,但這種關注本身,就是巨大的危險!

他的行動必須更加小心,更加隱蔽。甚至……這個臨時落腳點,可能也不再安全了。

他迅速合上電腦,拔掉所有線纜,開始快速收拾行李。必須立刻離開這裡。

窗外,城市的霓虹依舊閃爍,勾勒出文明虛假的繁榮。

但張燚知道,平靜的假象之下,暗流早已洶湧。

末日的倒計時在滴答作響,而追蹤者的陰影,也已悄然臨近。

他能否在風暴降臨和被人發現之前,完成所有的準備?那艘承載著最後希望的“方舟”,又究竟在何方?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